《白鲸》是赫尔曼·梅尔维尔于1851年发表的一篇海洋题材的小说,故事营造了一种让人置身海上航行、随时遭遇各种危险甚至是死亡的氛围,是作者的代表作。1956年6月27日发行的电影《白鲸记》,就是改编自这部小说。
《白鲸》讲述的是捕鲸船“裴廊德号”船长亚哈,在一次捕鲸过程中,被凶残聪明的白鲸莫比·迪克咬掉了一条腿,因此他满怀复仇之念,一心想追捕这条白鲸,竞至失去理性,变成一个独断独行的偏执症狂。他的船几乎兜遍了全世界,经历辗转,终于与莫比·迪克遭遇。经过三天追踪,他用鱼叉击中自鲸,但船被白鲸撞破,亚哈被鱼叉上的绳子缠住,掉人海中。全船人落海,只有水手以实玛利(《圣经》中人名,意为被遗弃的人)一人得救。
赫尔曼·梅尔维尔著的《白鲸(美绘版)》描写一个缺了一条退的老船长,带领一群勇士,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上与白鲸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殊死搏斗的故事,书中,变幻莫测的大海令人神往;水手们团结协作,勇敢顽强的精神让人感动;水手们与白鲸殊死较量的场景使人兴奋、激动;还有那身体残缺、意志坚强、沉稳老练、不畏艰难、勇于挑战的老船长的形象,让读者深深地震撼。
第一章
1.住宿危机
交通繁忙的新贝德福港口,地处南美洲的最南端,一到冬天就格外寒冷。现在,已经进入一年中最后一个月份,寒气也累积到一个令人生畏的程度,除非遇到十分紧急必须出门的情况,人们一般都会选择待在温暖的家里。公园、街道、超市等公共场所也终于空闲下来,只有寥寥的几个身影。那是四处漂泊的旅行者和无家可归的流浪者。以实玛利就属于前者,他着魔一般地迷恋着大海,他喜欢微咸的海风,喜欢自在的鱼群,喜欢无边的洋面,喜欢壮阔的日出……他抵达了新贝德福港口,打算从这里转航到南塔开特。然而不幸的是,他来得并不是个好时候,恰好上一班的捕鲸船刚刚发出,而下一班的捕鲸船则要等到整整一个礼拜之后了。这彻底打乱了他的计划,他原本打算等到了南塔开特后就到海洋中畅快航行的。而现在,他必须要尽快在这个陌生的港口找到一个落脚的地方。
“现在可比我预想的情况坏多了,这个鬼地方太冷了。如果在上个地方我搭乘的是早一班的捕鲸船,或者船长行驶得能再快一点,哪怕是我收拾东西的时候少犹豫一会儿,我现在就不会落入这么尴尬的境地了。大好的周末,我本来可以悠闲地在蔚蓝大海上喝烧酒看星星的。”由于糟糕的天气,以实玛利的脸色不太好。
随着太阳渐渐落山,黑暗笼罩着大地,寒气变得越发重了,透过厚实的衣服,肆意掠夺着他体表的温度。以实玛利不得不拖着疲惫的步子向前寻找着合适的住处。要是在这么糟糕的夜晚露宿街头,可不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情。
这条街道上倒是有两家旅馆,屋内柔和的灯光倒映在外面的黑夜和冰雪之上,让风尘仆仆的人忍不住驻足。以实玛利又回过头望了一眼那美观大气的门面,想象着里面温暖的火炉和热腾腾的食物,最后攥紧口袋里叮当作响的两三枚银币,狠狠心向前走去。穷人和富人之间的差距有时候就是这么一道门槛,富人可以在里面舒舒服服地享受,而穷人只能偷偷看一眼然后继续在寒冷的夜里奔波。
为了方便收到消息和出海航行,以实玛利不敢离码头太远,只能在附近转悠着。命运还是眷顾他的,在无边的黑暗里他忽然看到一块白色的招牌,再细看能模模糊糊辨认出那是一个房子的屋檐。那真是一个破旧的旅馆,没有富丽堂皇的大门,也没有干净敞亮的玻璃,以实玛利看着招牌上鲸鱼弄潮的标志,低声读出旁边的文字:“鲸屋——彼得·科芬。”他迟疑了一下,“这样的旅馆,我应该还是支付得起的。”于是,他下定决心走了进去。
一进门,以实玛利首先看到了一个非常简陋的酒吧。几个人正紧紧围着一张小桌子大口地拼酒,看样子是船上的水手。也是,这种鬼天气里再也没有比下了船跟几个伙计来喝酒更畅快的了。以实玛利注意到,为他们不停斟酒的是一个穿着随意的老头子,不高的个子,瘦瘦小小的。又听了几句他们的谈话,以实玛利猜测这个老人应该就是招牌上提到的彼得·科芬,也就是鲸屋的店主。
天气实在是太冷了,尽管到了室内,身上的寒意还没退去,以实玛利呵着白气,努力让自己的声音不太颤抖:“还有剩余的房间吗?”
店主上下打量了他一眼,摇了摇他的小脑袋,很委婉地拒绝着:“太遗憾了,这么糟糕的天气,今天的房间早早地就订完了。”
听了这话,以实玛利被一股巨大的失落感包围着,他死死攥住口袋里的银币,一时之间对下一步毫无打算。已经这么晚了,天气又这么寒冷,他只想早早地找个落脚的地方挨过今晚。他已经看过了整条街道,码头附近再没有他能够负担的旅馆了。而现实中,最合适的一条路却被堵死,他停在这里也没什么用处。无可奈何,以实玛利望了眼外边的夜色和雾气,不自觉地紧了紧外套,决定去别处碰碰运气。
“先生,看您的打扮和神情,您是打算出海捕鲸的吗?虽然小店客满了,但是这么糟糕的天气您要是不介意,我可以帮您安排跟一个渔又手凑合一个晚上。”老科芬也许是见多了形形色色的人,很容易就看穿了以实玛利的窘迫,在以实玛利即将迈步出门的时候拦住了他。
“太感谢您的好心了,我很乐意。”以实玛利喜出望外,虽然跟其他人特别是渔叉手挤在一张床上并不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但是相比起在寒冷的冬夜里流落街头,能稍稍暖和地把今晚应付过去还是件好事。对于即将一起合住的舍友,以实玛利有些好奇:“请问,那个渔叉手先生是个怎样的人呢?”
P1-3
赫尔曼·梅尔维尔(1819年—1891年),19世纪美国最伟大的小说家、散文家和诗人之一,与纳撒尼尔·霍桑齐名,梅尔维尔生前没有引起应有的重视,在20世纪20年代声名鹊起,被普遍认为是美国文学的巅峰人物之一。英国作家毛姆认为他的《白鲸》是世界十大文学名著之一,其文学史地位更在马克·吐温等人之上。梅尔维尔也被誉为美国的“莎士比亚”。
梅尔维尔十二岁时,父亲因破产而忧虑成疾,不久便去世了。小梅尔维尔不得不辍学做工,以帮助养家。他先后当过银行小职员、农场工人、皮货店小伙计、农村教师等。为了摆脱穷困,年仅十九岁的梅尔维尔到一艘开往英国的货轮上当差。航海开阔了梅尔维尔的视野。他发现船是一个崭新的世界。
《白鲸》是赫尔曼·梅尔维尔于1851年发表的一篇海洋题材的小说,故事营造了一种让人置身海上航行、随时遭遇各种危险甚至是死亡的氛围,是作者的代表作。1956年6月27日发行的电影《白鲸记》,就是改编自这部小说。
《白鲸》讲述的是捕鲸船“裴廊德号”船长亚哈,在一次捕鲸过程中,被凶残聪明的白鲸莫比·迪克咬掉了一条腿,因此他满怀复仇之念,一心想追捕这条白鲸,竞至失去理性,变成一个独断独行的偏执症狂。他的船几乎兜遍了全世界,经历辗转,终于与莫比·迪克遭遇。经过三天追踪,他用鱼叉击中自鲸,但船被白鲸撞破,亚哈被鱼叉上的绳子缠住,掉人海中。全船人落海,只有水手以实玛利(《圣经》中人名,意为被遗弃的人)一人得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