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小海蒂(美绘版)/人生必读书
分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外国儿童文学
作者 (瑞士)约翰娜·斯比丽
出版社 吉林大学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海蒂是一个天真活泼、善良淳朴的小姑娘,她热爱生活,热爱自然,助人为乐,年纪不大却有着感人的人格力量。正是在她纯真的感情感染下,饱经沧桑、心情抑郁的爷爷变得开朗起来。也正是在她的爱心帮助下,瘫痪姑娘克拉拉又有了生活的勇气,重新站立起来。在这部《小海蒂(美绘版)》里,作者约翰娜·斯比丽通过许多真实感人的生活场景和恰到好处的艺术细节,逐步捕绘出海蒂真挚感人的艺术形象。作品中其他人物,如外表冷漠、内心善良的爷爷,喜欢放羊玩耍而不爱学习的彼得,以及懂得孩子心理、善于启发和引导孩子的克拉拉的奶奶等,也都栩栩如生、跃然纸上。这也是这部作品深受欢迎的原因所在。这部作品另外一个特点,就是作者以深厚的感情,用极其生动的笔触描绘了阿尔卑斯山多姿多彩的自然风光、朴实淳厚的风土民情以及海蒂对美好家园的热爱,向读者展示了一幅美好的阿尔卑斯山画卷。

内容推荐

约翰娜·斯比丽著的《小海蒂(美绘版)》讲述:小海蒂很小就失去了父母,一直由姨妈抚养。五岁时,姨妈把她送到了阿尔姆山,跟独自生活的性情古怪的爷爷信在一起。小海蒂很快就爱上了这里美丽的风光和纯朴的人们。她用她的爱心帮助性格孤僻的爷爷和村里人恢复了来往,她还教会了放羊娃彼得认字,更让人惊讶的是,小海蒂和她的爷爷让残疾女孩克蕾拉奇迹般地恢复了独立行走的能力。

目录

第一章 小海蒂落户

第二章 在爷爷家

第三章 在牧场

第四章 在老奶奶家里

第五章 离开爷爷

第六章 新奇的生活

第七章 女管家的威严

第八章 家庭风波

第九章 赛斯曼先生回家

第十章 慈祥的赛斯曼夫人

第十一章 思乡心切

第十二章 捉“鬼”

第十三章 回家

第十四章 爷孙上教堂

第十五章 医生的建议

第十六章 阿鲁姆的客人

第十七章 融洽的相处

第十八章 德尔芙里的冬天

第十九章 彼得的进步

第二十章 又见克拉拉

第二十一章 美好体验

第二十二章 克拉拉的奇迹

第二十三章 完美结局

试读章节

“什么?你是说要让这孩子跟阿鲁姆大叔一起生活吗?你有没有搞错,迪蒂,你怎么想出这么个办法来!那老头听了这样的话,不把你撵回去才怪!”

“没那么多不讲理的事吧。他是这孩子的爷爷,该让他操操这份心了,我一直照顾她到现在了。芭尔贝丽,我在富兰克托找到个好工作,我可不想因为这孩子丢了这份工作。她的爷爷应该尽到自己的责任呀!”

“他呀,要是别人,那当然行,”芭尔贝丽一本正经地说,‘你也知道他是什么样的人,多少年了,他和任何人都没有来往,也从不去教堂,整年不露脸,一年也就拄根棍子从山上下来一次。人们都避开他、害怕他。他眉毛粗粗的,花白头发,还留着吓人的大胡子,简直跟吉卜赛人和印第安人差不多。跟小孩在一块儿,天晓得他会干出些什么事来,更何况是这样小的女孩子?”

“可是,他毕竟是这孩子的爷爷呀!照顾她是他的本分,想来他不会苛待她的。要是真的会,那也是他的错,不是我的错呀。”

“我真想知道,”芭尔贝丽拐弯抹角地说,“到底那个老头儿心里有什么见不得人的事?瞧他那副凶神恶煞的模样,叫人胆战心惊。他为什么要孤零零地住在阿鲁姆山上,好像要与世隔绝似的。我想你肯定知道一些情况的。难道你姐姐没跟你说过?”

“那还用说!可是,我不能对别人说。”

芭尔贝丽很想知道阿鲁姆大叔的古陉底细,想知道这个老头为什么会被全德尔芙里的人称作“阿鲁姆大叔”,他不可能是全村所有人的叔叔啊!可大家都这么叫,这是为什么呢?

芭尔贝丽的家住在山谷里的波来蒂冈,不久前她才嫁到德尔芙里,所以,对这里的人和事还不大了解。迪蒂却生长在德尔芙里,一年前才离开这个老地方。那时,她母亲去世了。她找到一个女招待的工作后就搬到拉盖兹去住了。她今天早上带着这个小女孩,就是从拉盖兹动身的。路上恰巧碰上熟人运干草到玛伊恩菲尔特来,她们就顺便搭车来到了这里。

芭尔贝丽觉得现在正是打探点消息的好时机,便亲密地挽着迪蒂的臂膀说:“到底是怎么回事?村里的那些传说是真是假?你肯定知道事实的真相的。来!告诉我那老头到底是什么来历?为什么人们都一直害怕他?他一直就这样不愿见人吗?”

“他从前是不是这样,我也不太清楚。不过,只要你不把这些话在波来蒂冈传开,我就把关于他的一些事情告诉你。”迪蒂压低了声音,神秘地说:“我母亲是特姆莱斯地方的人,那老头也是在那儿长大的。”

“你说什么,迪蒂?你不必担心你的话会传到波来蒂冈去,我可不是那种说三道四的人。告诉我好啦,我不会给你添麻烦的。”

“好吧,那我就讲给你听。不过,你可要说话算数,千万不要告诉别人!”迪蒂一边叮嘱着芭尔贝丽,一边不放心地向周围看看,怕给孩子听到了也不太好。可是,哪还有孩子的影子!两个人光顾着走着说着,竟忘记了跟在后面的孩子。迪蒂谎忙四处张望,顺着弯弯曲曲的山上小路俯瞰下去,能一直望到德尔芙里,可哪有孩子的影儿!“啊!她在那儿!”芭尔贝丽激动地一边说,一边把手指向距山路很远的地方,“她跟羊倌彼得和羊群在一起。怎么彼得今天这么晚才牧羊?也好,彼得会照看那孩子的,我们可以安心地谈个够!”

“她不会要彼得照看她的,”迪蒂说,“别看那孩子才五六岁,要比一样大的孩子机灵得多,凡事都要讨个究竟,很让人喜欢。将来和那老头儿也肯定能相处得很好。不过,那老头儿除了两只山羊和那山上的小屋子,再也没有什么可以留给她的了。”

“听说他从前也很富有,是吗?”芭尔贝丽问道。

“他?嗯,我想应该是这样的。”迪蒂提高了些声音说道,“他们家在特姆莱斯有一个很大的农庄。兄弟两个,老头儿是哥哥。他生活奢侈,为所欲为,结交的全是些不明不白的人,饮酒赌博,把家业都给败坏光了。他的父母因此伤心过度,先后去世了。弟弟一气之下,离家出走,至今杳无音讯。后来,他也不知什么时候突然失去了踪影,留下的只是那不光彩的坏名声。以后又听说他在那波利斯当兵,十多年没有他的消息。可是,有一天他突然带着个男孩在特姆莱斯出现了。他是想把那男孩托付给谁,可就是没有人敢接近他。这件事把他给激怒了,他发誓说,这一辈子再不踏上特姆莱斯一步。随后就迁到德尔芙里和那男孩一起生活着。老头儿那时大概还有些钱,就让他那个叫特必斯的儿子去学木匠活。他的儿子特必斯是个规矩的老实人,德尔芙里的人者很喜欢他。可就是没人信得过那老头子。传说他在那波利斯当兵时,跟人发生口角杀了人,还吃了官司。我母亲的奶奶是他奶奶的表姐,论辈分我和姐姐就叫他‘叔叔’。在德尔芙里,大部分人家都与我父亲沾亲带故,又大多与我同辈,所以,他们也都叫起他‘叔叔’来。

P2-3

序言

约翰娜·斯比丽(1827—1901),1827年6月出生于瑞士小村赫列尔,父亲为乡村医生,母亲则是一名诗人,在约翰娜十四岁那年他们举家迁往苏黎世。1852年,约翰娜嫁给当时从事律师工作的约翰·伯恩哈德。1868年起,斯比丽先生开始担任苏黎世的书记官一职,异常忙碌的丁作让他经常无暇陪伴妻儿,使得斯比丽夫人常寂寞得必须借助与友人们通信来打发无聊时光。当时一名时常与她书信往来的朋友从她的信中发现她颇有文采,因而鼓励她从事文学创作。

1871年,约翰娜·斯比丽首次推出一部大受欢迎的短篇作品集,此后陆续发表的作品都采用以假名或匿名方式推出。1881年,斯比丽夫人在前一年出版的《海蒂的远游与学习生涯》一书获得热烈反响。

从1879年起,她写了大量的故事,这些作品冠以总书名《献给孩子以及那些热爱孩子的人们的故事》。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海蒂的学习和漫游岁月》和《海蒂学以致用》。除了这些故事外,斯比丽夫人的重要作品还有《在弗里尼坎上的一片叶子》《没有故乡》《格里特利的孩子们》等。

海蒂是一个天真活泼、善良淳朴的小姑娘,她热爱生活,热爱自然,助人为乐,年纪不大却有着感人的人格力量。正是在她纯真的感情感染下,饱经沧桑、心情抑郁的爷爷变得开朗起来。也正是在她的爱心帮助下,瘫痪姑娘克拉拉又有了生活的勇气,重新站立起来。在这部作品里,作者通过许多真实感人的生活场景和恰到好处的艺术细节,逐步捕绘出海蒂真挚感人的艺术形象。作品中其他人物,如外表冷漠、内心善良的爷爷,喜欢放羊玩耍而不爱学习的彼得,以及懂得孩子心理、善于启发和引导孩子的克拉拉的奶奶等,也都栩栩如生、跃然纸上。这也是这部作品深受欢迎的原因所在。这部作品另外一个特点,就是作者以深厚的感情,用极其生动的笔触描绘了阿尔卑斯山多姿多彩的自然风光、朴实淳厚的风土民情以及海蒂对美好家园的热爱,向读者展示了一幅美好的阿尔卑斯山画卷。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2 11:3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