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深处的老院子
老院子是一个尘封的记忆,也是一个曾凝聚诸多故事与情感的所在。曾经在老家的院子里度过的幸福快乐的童年及少年时光,至今回想起来,仍让我魂牵梦绕、念念不忘。
老家在古黄河畔,是一座坐北朝南的农家院落,其结构、格局、所形成的居住环境,都给人以安全、和谐之感,是一种和平、安乐、幸福生活的象征。在院子的角落里,栽有石榴、银杏、夹竹桃、樱桃等树木以及月季、凤仙、蔷薇等花草,墙壁上则爬满了带蔓的“爬山虎”,给人以无限清凉之感。
记得爷爷在院子里栽了好几棵石榴树,夏遮烈日,冬晒暖阳。特别是五月石榴花开的时候,火红的石榴花挂满了枝头,闪烁于葱茏蓊郁之中,一朵朵红萼流光溢彩,像极了一团团燃烧着的火苗。那一份鲜艳夺目,那一份生机勃发,格外地叫人精神振奋。看着那满树朴素而热烈、火红而不张扬的花朵,一丝微暖的夏意会在我的心头点点荡漾,就连梦里也被渲染得五彩缤纷。
大门是院子的脸面,记得小时候,无论条件咋样,村子里在修建新房子时,都会把大门修得非常气派。门环是门的脸面,往往被制作得十分精美讲究,给宅院增色不少。普通人家的门环样式简洁,通常是圆形的,也被称为“太阳门环”,意味着家家户户开门吉祥。生意人家则喜欢花盆形状的门环,寓意能发家致富。
记得老宅的大门是那种最普通的、使用最广泛的圆形门环,就像一个小太阳一样,但是在外沿却镂出如意纹和蝙蝠图形,也不乏朴素的美。门环是铜做的,由于经过了长年的风吹日晒,被包裹上了一层时间的印记,只有手触的地方,铜的本色才显现出来。老门环是生活的见证,亲朋好友敲打过它,远亲近邻敲打过它,家里的老老少少也敲打过它。
宽敞的院子盛满了我多彩的童年。我和小伙伴们在院子里写作业、做游戏,一切孩童们感兴趣的游戏,我们都一一加以演绎。院子不仅是孩童们玩耍娱乐的场所,也是母亲们晾晒衣被、欢聚聊天的地方。她们喜欢聚在谁家的院子里,讲着女人间才能讲的故事,偶尔还会爆发出清脆响亮的笑声,让人萌生出许多的遐思迩想;有的借着阳光,用心地纳着鞋底,也不知是为谁做的,针脚密密的,每扎一根,都要将针在发际间轻抹一下,看似习惯,又未必不是为了一针一线都浓浓纳进她的
夏天的晚上,我们家喜欢在院子里吃饭、乘凉,除了夜晚的安谧、祥和之外,就是夜幕上闪烁的繁星了。父亲在这时候才显出他内心深处最慈祥的一面,宽手掌在我的头上摸来摸去,并给我讲着小故事。孩童的心总是好奇,照例要天真地发问:“爸爸,月亮上有人吗?”“有啊!”回答总是肯定的。于是“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的故事在古朴的院子里流传,一代又一代。偶尔母亲会不禁唱起儿歌,我从来不知道母亲的声音竟然是如此的美。
冬天的院子就有些萧条了,于是孩子们就期待着能下一场雪。雪来了,孩子们就可以打雪仗、捕鸟了。因为寒冷,鸟儿不得不往人间烟火处靠近。捕鸟的方法很简单,就像鲁迅小时候捕鸟的方法一样:“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支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不过捕到的多是麻雀等鸟儿,像燕子之类的鸟儿都已经南飞了。
后来,城市化的步伐用不可阻挡的气势分割吞噬了这方带着泥土厚重味的院落。每当想起那深深的老院子,它的唯美的景致总是在我的心灵深处浮现:苍劲的古槐、轻摇的绿柳、斜飞的燕子、闲开的野花,随处可见出墙的红杏、盖瓦的紫荆、缥缈的炊烟、嬉闹的顽童、半老的徐娘……
P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