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生命从容我心优雅(杨绛传)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夏崴
出版社 万卷出版公司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杨绛先生诞生106周年白金典藏版传记。

凤凰读书推荐。

软精装设计,清新典雅,柔中带刚,杨绛特质独家呈现。

内文双色印刷,精美插画,图文共享。

知性、优雅、幸福的女人,必读杨绛。

文笔优美,史料丰富,全景式展示杨绛先生的百年人生。

《生命从容我心优雅(杨绛传)》由夏崴著。

内容推荐

杨绛先生是是世人对杨绛的尊称。她是“最贤的妻,最才的女”,是慈爱的母亲,和丈夫、女儿风雨并肩、甘苦同尝。作为学者,她以作家、翻译家、戏剧家和外国文学研究家等重量级身份,享誉于世。本书为

  杨绛先生诞辰106周年典藏版传记。全书分为“故里长梦:流水清音,学童好静”“才女贤妻:与有趣的人过一生”“孤岛生活:心无旁顾,风浪奈何”“甘心为零:给我一件隐身衣”“人生边上:相守相助,相聚相失”“百年优雅:岁月历练的珍珠”等六部分。作者以时间为脉络,结合温情的文笔,详实的史料,倾情解读杨绛先生的爱情、才华与修为,追溯一代才女的优雅人生。

《生命从容我心优雅(杨绛传)》由夏崴著。

目录

第一章 故里长梦:流水清音,学童好静

 江南旧忆

 父爱惇淳

 家有慈母

 开蒙读书

 仙童好静

 东吴大学

第二章 才女贤妻:与有趣的人过一生

 一面结缘

 苏州订婚

 一双名剑

 远赴英伦

 初为人母

 求学巴黎

第三章 孤岛生活:心无旁顾,风浪奈何

 哀望江南

 振华分校

 剧坛新秀

 应对战乱

 做灶下婢

 等待解放

第四章 甘心为零:给我一件隐身衣

 一团痴气

 重返清华

 思想洗澡

 石屋和尚

 金刚怒目

 一仆二主

第五章 人生边上:相守相助,相聚相失

 女儿钱瑗

 下放干校

 流亡天涯

 神秘大礼

 好的教育

 亲人失散

第六章 百年优雅:岁月历练的珍珠

 隐身翻译

 好读书奖

 钱办主任

 百岁风骨

 优雅老去

试读章节

才女贤妻:与有趣的人过一生

苏州订婚

见她之前,从未想过结婚;娶她之后,从未后悔娶她。

——钱锺书

恋爱中人大多会闹些小别扭,钱杨二人也不例外。但清高自诩如钱锺书,对待自己的意中人却绝不小气自负,哄女朋友的本事同样技高一筹。俗人拿钱砸,他写诗。

因为之前钱锺书执意让杨绛本年报考清华大学研究院,杨绛不同意,很长时间对他不理不睬。钱锺书诗以述怀,情绪低落至极:

著甚来由又黯然?灯昏茶冷绪相牵。

春阳歌曲秋声赋,光景无多是一年。

海客谈瀛路渺漫,罡风弱水到应难。

巫山已似神山远,青鸟殷勤枉探看。

困人节气奈何天,泥煞衾函梦不圆。

苦雨泼寒宵似水,百虫声里怯孤眠。

一首诗,无论华丽,无论清切,情是最浓重的色彩。大才子“远道栖迟,深秋寥落,嗒然据梧,悲哉为气”,辛酸一把泪千行,执着而深情。杨绛睹信思人,不能不心疼。于是,风雨之后是彩虹,两人和好如初。

回到苏州的杨家乖乖女,见到双亲和家人,膝下承欢,欢喜不尽。

乖乖女不仅要照顾父母,还一心要挣钱养家。亲戚介绍她到工部局华德路小学做教员,一个月一百二十元钱。钱锺书公费留学前,执教于上海光华大学,月薪才九十元。所以说,华德路小学的待遇,在当时是相当优厚的。

杨绛原本觉得做小学教员比较清闲,她可以利用这份空闲来补习外国文学。

谁料,理想太丰满,现实很骨感。开始工作后,她才知道小学工作并不轻松,不只要备课、上课,制订各种计划,还要填写各类表格,每天都有层出不穷的事情冒出来。她边教边学,一点点适应,按部就班。并且,安定下来后,嗜书如命的她,随即利用晚上的空暇,把学校图书馆里值得一读的藏书通读了一遍。

对于自己的第一份工作,杨绛记忆深刻。时隔七十年之后,她还记得当年带领学生唱校歌时开心快乐的样子:

啊,我的学校,教我们做人怎样做;

啊,我的学校,教我们做人这样做。

诚实节俭,做事勇敢;

清洁健康,生活快乐;

遵守纪律,和气且恭敬;

爱国爱人还需爱学问。

啊,我的学校,我时时刻刻都爱你。

啊,你的教训,我句句都记在心里。  她记得,为急着上厕所的小学生解打死结的裤腰带的紧张;

也记得,周末学生离校后,自己悄悄在无人的操场上玩滑梯,双脚并拢张开手臂,从高高的滑梯板上冲下来,犹如驭风飞翔,着实过了一把瘾。

随遇而安,杨绛一向有极快融入环境的能力。

可是,不久杨绛因注射防疫针过敏,全身长满疱疹,眼睛和嘴唇都肿成出不了门的样子。放假回家,父母心疼她,留她在苏州养病,她把教师的职位让给了一个急需就业的亲戚。这样,杨绛的教员生涯暂且先告一段落。

病去如抽丝,痊愈的日子很慢很煎熬。这时候,钱锺书的书信,无疑茫茫雪原上的一枝小桃红,是病中的她最欣然的慰藉了。

柏拉图《对话录》中讲:原来的人都是两性人,自从上帝把人一劈为二,所有的这一半都在世界上漫游着寻找那一半。爱情,就是我们渴求着失去了的那一半自己。

这个世界,充盈着无数机缘巧合,但在对的时间遇到对的人,遇见“失去了的那一半自己”,着实可遇不可求。钱锺书遇到了他一生的她,如获至宝,倍加珍视。

钱锺书是个书呆子,却不是读死书的呆子,他写信,一天一封,有话想说,有话可说,有话要说,有话会说,既“投其所好”,又发挥了自己的优势。不是说人最怕投其所好吗,只因好我所好,情不能已。古人言: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说的就是这好之深,宁断魂了。

博学多才的钱锺书,被爱的蓓蕾照亮,愈加才华如流,成为一个风趣幽默的“可爱呆子”。他的书信常常自出机杼,每封书信上的落款,变着花样翻新,时常让杨绛忍俊不禁,痴痴地笑。譬如“奏章”,是“卑恭”的他虔诚地向“女王殿下”禀明的意思。还有一次,他自称是“门内角落”,杨绛看信后左思右想不明其意,就去信请教。原来,“门内角落”是钱锺书的打趣之语,“门内角落”用苏州话讲和英语“moneyclock”的读音近似,“moneyclock”翻译成中文的意思就是“钱”“锺”也。之后,“门内角落”就成为钱锺书在杨家的代名词。

丑媳妇早晚要见公婆,呆女婿早晚也要见岳父母。过了一段时间,杨绛带钱锺书回家拜见父母双亲。

第一次见到老泰山,钱锺书也不可避免地紧张。

杨荫杭话不多,很和气。聪明人打交道从不用多言,一眼望去,根底尽悉。钱锺书对岳父的印象是“望之俨然,接之也温。”杨荫杭对钱锺书的评价是:“人是高明的。”

小伙子有才,但杨荫杭终究有些不放心。他不担心钱锺书慢待女儿,担心的是还在进行学业的钱锺书是否能够承担起养家的责任。杨荫杭不在乎女婿是否学贯中西、千古留名,他为女儿的未来着想,一辈子的托付,不能不慎重。

毛头小伙钱锺书是铁了心的,也是迫切想和心爱的人早日结为连理,拜见过杨绛父亲之后,他便趁热打铁,请钱杨两家都熟识的亲友孙奕英做大媒。本是自由恋爱的两个人,还是走了一遭“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过程。

杨荫杭虽然心里有些小担忧,但他是理性和明智的,看到女儿很满意,没有提出异议。1933年暑假,钱父带着儿子到杨家正式求亲,尔后,在苏州的一家饭馆宴请两家的亲朋好友,举行订婚仪式。

钱锺书的父亲钱基博老夫子虽然在订婚宴上初次见到杨绛,但却对这位未来的儿媳妇特别看重。原来他在儿子不知情的情况下,曾多次拆阅俩人的往来书信。杨绛曾在一封信中对锺书说:“现在吾两人快活无用,须两家父母兄弟皆大欢喜,吾两人之快乐乃彻始彻终不受障碍。”钱父阅后大赞:“此诚聪明人语!”钱老夫子觉得杨绛通情达理,思维缜密,办事周到,把不谙世事的儿子交付给杨绛,他很放心。

钱基博与杨荫杭都是无锡名士,钱锺书和杨绛的结合可谓是“门当户对,珠联璧合”,皆大欢喜。

杨绛后来说:“茫然不记得‘婚’是怎么‘订’的,只知道从此我是默存的‘未婚妻’了。”

她称他“默存”,他叫她“季康”。

P61-66

序言

中华汉字文化博大精深,会意形声使它们个个表述得精到入微。

譬如心情好了叫轻叫松,如笑,银铃似的自唇角至空中袅然飘散。诗曰:云下的轻笑飞过秋千去。能插翅而飞,说的可是飘。秋千荡呀荡,把笑声荡在空中,一缕一缕的就是散吧。而心情不好的时候则为郁,为愁。心被锁在一处,纠结一重重,突围无力,或者自己呆木着不愿出去,自然就成闷。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

再譬如,说起江南女子,眼前就会跳出“温温婉婉、柔柔弱弱、吴侬软语”一系列词语,还有韦庄那句好美的“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杨绛就是这样一个温婉如月的江南女子。

杨绛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父亲杨荫杭是维新派,他认为阴历是清朝的日历,清朝既已推翻,就不该再用阴历,所以杨绛的生日是以1911年7月17日这个公历日子为记的。她一岁时恰逢中华民国成立,对此她深感自豪:我和中华民国同岁,我比中华民国还年长一百天。七月十七日恰好比十月十日早一百天。

她是幸运的。有着开明的父母,有着优渥的家庭条件,受到良好的教育,在父母的荫庇下,度过幸福美好的童年、青年生活。及笄之年又遇到志同道合的爱人,她和钱锺书都酷爱文学,痴迷读书,因心灵相契、志趣相投缔结一生美满的婚姻。新婚的他们一起到牛津、巴黎留学,养育了一个聪明乖巧的女儿钱瑗。学成归来后,她在翻译、剧本、文学创作方面均有不凡建树。尤其令世人称道的是,她和钱锺书执手一生,既是相濡以沫的夫妻,又是浪漫亲昵的情人,亦是在学术上相互砥砺的知己朋友。

她又是不幸的。中年父母离世,已近花甲之年的她在“文革”中被下放干校,和“牛鬼蛇神”一起挨批斗,还被革命小将剃成阴阳头,分派到学院女厕所打扫卫生,历尽磨难。86岁时,唯一的女儿因病不治,接着丈夫也撒手西归。两年内,失独丧夫,祸不单行。命运为她布下如此大劫,让她旧伤未愈,新愁骤添,等着她折服、低头。

柔弱的她,带着一身病痛,却越战越勇,一路坚强地挺了过来。

她是坚韧的。抗战时期,为补贴家用,她开始尝试编写剧本。初出茅庐的她,就在话剧舞台上独占一席之地。而在声名鹊起之时,却主动退至幕后,为了丈夫的大作《围城》早日问世,身为大家闺秀的她,甘为灶下婢。

她是勤奋的。为了翻译《堂吉诃德》,47岁的她坚持自学西班牙语,投入22年的时间,历尽艰辛,不言放弃。《堂吉诃德》公开发行的时候,热心的读者在北京新华书店门前排长队购买这部译著。1986年,西班牙国王颁给她“智慧国王阿方索十世十字勋章”,以表彰她对传播西班牙文化所做的贡献。这是我国翻译界少有的殊荣。  她是不屈的。“锺书逃走了,我也想逃走,但是逃哪里去呢?我压根儿不能逃,得留在人世间,打扫现场,尽我应尽的责任。”她平静地接受现实,化悲痛为动力,通过翻译《斐多》,得以挣脱肉体的牢笼,像苏格拉底那样安静地度过人生的最后苦刑阶段。她隐身做“石屋里的和尚”,甘为一个零,坚毅地思索,顽强地笔耕,以羸弱之躯续写“我们仨”的书香年华。

她是有担当的。她戏称自己是“钱办主任”,放下自己的创作,将全部精力,投入到钱锺书学术遗物的整理工作中,她把这项浩大的工程叫作“打扫现场”。她清点、整理丈夫留下的几麻袋的“天书”,悉心尽力,劳心费力。苦心不负,2003年,三卷《容安馆札记》面世,2011年,20卷的《钱锺书手稿集·中文笔记》出版。2016年3月,六辑48册的《钱锺书手稿集·外文笔记》由商务印书馆全部出版面世。皇皇巨著72卷,宛如一座尽显钱先生个性的特别“图书馆”,将文化昆仑钱锺书宏阔的学问世界展现在世人面前。

她是可敬的。晚年的她弃市井繁华,远尘世喧嚣,躲进小楼成一统,却并没有与世隔离,依然关切着一辈子心心念念的清华,以及清华的莘莘学子。2001年,清华大学90周年校庆前夕,她代表一家三口,和清华大学签订了《清华大学好读书奖学金基金信托协议书》,把自己和钱先生当年的稿酬72万元,以及其后他们所有作品的报酬,全部捐赠给“好读书”奖学金基金,资助家境贫困的学生完成学业,成才报国。

她是勇敢的。为丈夫钱锺书、女儿钱瑗的书信、手稿被拍卖一事,102岁的她走上法庭,打赢官司,不但维护了自身权利,也将对拍卖相关的法律法规产生标杆性意义。

诚然,所有的辛苦付出,源于爱,源于对家的爱,对丈夫的爱。只因她,最了解钱锺书的价值,愿为他研究著述志业的成功,为充分发挥他的潜力、创造力而牺牲自己。在有生之年,倾力完成爱人未了的遗愿。

作为女性,她是“最贤的妻,最才的女”,是最慈爱的母亲,和丈夫、女儿风雨并肩、甘苦同尝。

作为学者,她以作家、翻译家、戏剧家和外国文学研究家等重量级身份,享誉于世。

“在这物欲横流的人世间,人生一世实在是够苦。”但她始终柔韧、清朗、独立,一袭优雅独芳华。从容地活出人生的长度、高度和密度,粲然百岁春秋。

这本杨绛先生的传记写到尾声的时候,执笔的我被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击倒。躺在医院的病床上,打着点滴,忍着来自身体内部的剧烈疼痛的我,虚弱而悲观。我不由得想起她——杨绛先生,我不知道高龄的她,是如何以顽强的毅力来对抗病魔、疼痛、衰老,且取得那么多成就的。我告诉自己,要坚强,战胜病痛,像杨绛先生一样。

“世界有边儿有沿儿,可一个人的内心,漫无边际。”

也许,当一个人修炼到足以包容所有生活之不快,安适于内心的平和与宁静,从容、专注地去做一件事时,她就站在了精神的最高处,再没有什么苦难可以将其击倒。

而这种不顾一切的专注精神,正是我们这个时代所缺乏的。

我们怀念她,是在怀念这个时代缺少的美好品质。

钱锺书先生曾在散文《说笑》中写道:“一个真有幽默的人别有会心,欣然独笑,冷然微笑,为沉闷的人生透一口气。也许要在几百年后、几万里外,才有另一个人和他隔着时间空间的河岸,莫逆于心,相视而笑。”

在杨绛先生诞辰106周年之际,我以一支拙笔走近先生的文字,深入先生的生活,聆听先生的情怀,和文字里的先生“莫逆于心,相视而笑”。

谨愿远在天国的杨绛先生能微微颔首。

我心足矣。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2 3:3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