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调是一种为人的最佳姿态,是一种智慧,一种远见,是一种对人的尊重,是用平和的心态来看待世间一切,即使你有满腹经纶,能力比别人强,也要学会藏拙,而高调抱怨自己怀才不遇,只是一种肤浅的行为。
低调行事,不耍小聪明,让自己始终处于冷静的状态,在“低调”的心态支配下,兢兢业业,才能做成大事业。
低调行事,可让人有效保护自身,有效赢取他人信任,可轻易化解他人嫉妒,可轻易赢取人心,受到别人的欢迎,可让自己拥有好心情,等等。低调行事是门大智慧,是处世之良策,是做事之良方。
王帆著的《低调才是人生成功的姿态》就是从这个角度出发,让读者通过阅读本书拥有低调的为人哲学,拥有通向成功与幸福之门的金钥匙。
王帆著的《低调才是人生成功的姿态》从放低姿态、隐忍不争、省身克己、平心静气等多个方面阐明了低调的重要性。以平和达观的心态面对风云莫测的人生,在复杂诡异的人生路上进退自如,绕开弯路开创广阔的发展空间,成就一份事业,收获美满的人生。
高调自大易招祸
大凡历史上的名人能人,英雄豪杰,都常常是身怀绝技,但他们也都知道,“山外有山,天外有天,能人背后有能人”的道理,所以要想赢得胜利,后发制人,都是深藏不露,大智若愚,大巧若拙,不轻易地暴露和表现自己的才能。
真正聪明的人,不会自以为是,他们为人处世以谦虚好学为荣。张扬从来都是他们的禁忌,而低调才是他们坚守的做人原则。他们常以自己的无知或不如人而惭愧,能够得到更多的学习机会,向别人求教,丰富和完善自我是他们的目的。即使自己确有才智,也不会四处去出风头,不去刻意地炫耀或展示自己,克制和忍耐住自己争强好胜的心理。相反,那些骄傲自大的人却常常招致祸端。
“出头的椽子先烂”,过于显露自己的才能和智慧,过分地招摇,首先会招致对自己的损害,尤其是容易受到有妒忌之心的小人的攻击。忍耐住这种自我显示的心情,一则能使自己谦虚向学,二则可以保护自身不受损害,有利于自己聪明才智的发挥。有很多知识分子,常常向别人显示自己的清高与孤傲。三国时候的祢衡,具有很高的才学,要是生逢其时,也许能发挥他的才干,然而他生逢乱世,又恃才傲物,结果被杀。
汉献帝建安初年,曹操考虑派一个使者到荆州劝说荆州牧刘表投降。谋士贾诩建议说:“刘表喜欢与有名的人士交往,最好能物色一位著名的人物前去,才有希望达到目的。”曹操觉得有道理,就问另一个谋士荀攸说:“你认为谁可以去?”荀攸回答:“当然以孔融去最好!”
孔融是孔子的第二十代孙,担任过北海侯国的相,以能写文章与慷慨好客闻名,是当时文学界著名的“建安七子”之一,当然是比较理想的人选。曹操点头答应,并嘱咐荀攸去给孔融打招呼。孔融听到荀攸的话,立即接口说:“我有一位好友叫祢衡,字正平,他的才学比我高十倍。这个人足以在天子身边工作,做一个使者,更不成问题。”后来孔融并没有把祢衡直接推荐给曹操,而是向汉献帝上了一个表,大大夸耀了祢衡的才能。献帝把表章交给曹操,曹操心中老大不高兴,就随便叫人去把祢衡喊了来。祢衡来后,按例行了礼,曹操却一反以往尊重人才的常态,不给祢衡安排座位。平时颇为自负的祢衡见到这个场面,不觉仰头向天,一声长叹说:“天地虽然这样宽阔,为什么跟前连一个像样的人都没有呢?”
曹操自傲地说:“我手下有几十位能人,都是当代英雄,凭什么说没有人呢?”
祢衡又笑了一声:“那就说给我听听吧!”
曹操不无得意地说:“荀攸、郭嘉、程昱见识高远,前朝的萧何、陈平,都不如他们。张辽、许褚、李典、乐进勇猛无敌,过去的岑彭、马武,也不是对手。吕虔和满宠替我说管文书,于禁和徐晃担任我的先锋官。夏侯悼是天下的奇才,曹子奇是世上的福将。这怎能说没有人呢?”
祢衡哈哈笑了起来:“阁下全讲错了,这些人我都认识,荀攸只是个看坟墓的料子;程昱仅能开开门;郭嘉倒还可以读几句辞赋;张辽在战场上只配打打鼓,敲敲锣;许褚也许能放放牛,牧牧马;乐进和李典当当传令兵勉强凑合;吕虔不过能给人家磨磨刀,铸几支剑;满宠是喝酒的能手;于禁是打砖的泥水匠;徐晃只有杀猪、扒狗的本事,夏侯悼是一个仅能保全性命的将军;曹子奇被人称为只知道要钱的太守。其余都是饭袋、酒桶而已!”
祢衡这一顿讽刺、挖苦,激怒了曹操,曹操呵叱起来:“你又有什么能耐?”
祢衡毫不客气:“我?天文地理门门都能;三教九流样样都知道:辅助天子,可以使他们成为尧、舜;个人道德,可以与孔子、颜渊相比,怎能与这些凡夫俗子相提并论呢?”
这时,张辽在旁边,听到祢衡这样狂妄,公开侮辱大家,气得抽出宝剑要砍,曹操止住他说:“我目前正缺少一个敲鼓的人,早晚朝贺和宴会,都要有人敲鼓,就让祢衡去做吧!”老奸巨猾的曹操,企图用这个办法狠狠羞辱一下祢衡,谁知祢衡一点也不拒绝,很快答应这个办法,告辞去了。张辽恨恨地问曹操:“这个家伙讲话这般放肆,为什么不让我杀他?”
曹操笑笑说:“这个人在外面有点虚名,我今天杀了他,人家就会议论我容不得人。他不是自以为很行吗,那就叫他打打鼓,丢丢他的人吧!”
P3-4
地低为海,人低为王。这句广泛流传于世间的俗语道出了低调对于为人处世的重要性,也点出了低调才是人生成功的姿态。
翻开历史,国人一直在探究和寻找切合自己传统与习惯的处世谋略,而低调的人生哲学无疑是无数仁人志士经过无数实践获得的人生智慧之一,也是众多圣贤之士坚守的人生心经之一。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为什么低调的人生哲学包含着如此大的魅力?因为它是一门智慧之学,有了它能够通达无形之道;它也是一门谋略之学,有了它能够踏上胜利之途;它还是一门修养之学,有了它能够走上圣贤之路;此外,它还是一门处世之学,有了它能够开启成功和幸福之门。总之,低调的人生哲学是一种洞明人情与世事之后得来的深刻智慧,一种应对各种风险和突破各种阻力的最优谋略,一种精益求精的品格,一种安身立命的修养,一种贵而不显的格调,一种海纳百川的胸襟,一种圆熟睿智的情怀。
真理之路永不过时,智慧之花永不凋谢。今天,低调仍是我们行走社会的生存哲学,是成就事业的坚固基石,是提高自身修养的终极法则。掌握了低调的做人哲学,能让你从低处走到高处,从幕后走向前台,从平凡走向精彩。在现实生活中,如果过于炫耀卖弄、招摇于市,高调行事,不懂忍让与后退,非但不能如愿以偿,反而惹人嫉恨,遭受诋毁和攻击,使自己的人生和事业遭受挫折和损失。君不见,多少才华杰出的人因为高调而无善终,多少聪明的人因为不会示弱而无成就,多少精明的人因为不会低头而遭祸事。相反,低调做人与行事,不仅能获得他人的钦佩和赞赏,赢得人心,更能避免一些无谓的纷争。
本书从放低姿态、隐忍不争、和逊恭谦、韬光养晦、巧装糊涂、虚怀若谷、屈己尊人、省身克己、言语委婉、平心静气等多个方面阐明了低调的重要性,并通过大量的历史事例和当代实例来加以阐述,融理论性与实践性、思想性与可读性、可操作性与指导性于一体,以帮助广大读者掌握低调做人这门智慧之学,使大家能于世态纷扰中坚持淡定从容的志趣,以平和达观的心态面对风云莫测的人生,在复杂诡异的人生路上进退自如,更能够绕开弯路,开创广阔的发展空间,成就一份辉煌的事业,收获丰盈美满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