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刘安评传(增订本)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作者 陈广忠
出版社 中国文史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试读章节

秦二世元年(前209年)秋天,陈胜、吴广在大泽乡(今安徽宿州市埇桥区大泽乡镇)起义的消息传到了长江流域,英布欣喜异常,便率领数百人,去投靠喜欢结交豪杰的番君吴芮(?前241年一前201年)。吴芮见英布胸怀大志,仪表不凡,便把自己爱女嫁给了他。英布带领反秦部队,离开了鄱阳,进抵中原。这时正好遇到攻陈(今河南淮阳)败退的吕臣义军,吕臣喜出望外,二军合为一起,共攻陈县。英布率领的江湖健儿,强悍无比,很快夺回了陈县,又树起了“张楚”的大旗。英布初战告捷,更是群情激奋。

这时项梁(?-前208年)、项羽叔侄率领八千子弟,起兵江东吴中(今江苏苏州),所向无敌,声威大震。英布便率军归附了项梁。首战便杀死楚王景驹,占领彭城(今江苏徐州)。英布功劳卓著,被楚怀王熊心(?-前206年)封为“当阳君”。在起义军与秦军主力章邯(?-前205年)大战中,项梁不幸毙命。诸侯畏敌如虎,项羽率领英布二万精兵,破釜沉舟,与秦军决战于巨鹿(今河北平乡西南)。秦军惨败,章邯投降。英布以后又受项羽密计,坑杀20万秦军。接着,英布率军西进,攻破函谷关,进军咸阳。英布冲锋陷阵,无坚不摧。前206年,项羽分封十八路诸侯王时,便封当阳君英布为九江王,领有九江、庐江两郡,辖治十四县,建都于六。

英布是一个很有头脑的诸侯王。封王之后,他看到西楚霸王项羽所作所为,逐渐不得人心,就对项羽疏远起来。但在表面上并未流露出来,只是不像以前那样为项羽拼命冲杀了。项羽东击自立的齐王田荣(?-前206年)时,征召英布,英布称病不去。汉王二年(前205年),刘邦趁项羽征讨田荣之机,率五路诸侯56万大军,一举占领项羽都城彭城。而距离最近的英布,却袖手旁观,使霸王恼怒异常。项羽对英布又恨又怕。“恨”的是英布受封之后,不图报恩,竟大闹独立,不听指挥。“怕”的是英布足智多谋,兵精将勇,背叛了对自己不利。而英布对项王也是又恨又怕。 “怕”的是得罪项王,将会加害于己,而自己肯定不是项王的对手; “恨”的是项王多次派使者责备自己,口气狂妄,态度粗暴,这口气实在咽不下去。

就在这时,汉王刘邦却节节胜利。刘邦采纳军师张良(前250年一前186年)的建议,决定分化瓦解项王阵营。于是就派谋士随何策反英布。随何说以利害,指出只有归汉才是英布的唯一出路。汉王四年七月,英布叛楚归汉,刘邦立布为淮南王。六年,刘邦剖符封英布为淮南王,国都仍然设在“六”,拥有九江、庐江、衡山、豫章四郡,共38万户,近177万人,辖县56个,统治地域有今淮水以南至今江西的大片地区。从此,项羽失此劲旅,楚、汉力量对比的天平,倾向汉王一边。汉王五年,在相国韩信(前231年一前196年)、军师张良设下的十面埋伏——垓下(今安徽灵璧东)决战中,英布率军参与合围项羽,致使力能扛鼎、叱咤风云的一代英雄,自刎乌江(今安徽和县境)。

从汉王四年英布受封,到汉王十一年的这七个年头里,汉朝皇帝刘邦和淮南王英布处于和睦相安的气氛中。英布曾三次在陈、洛阳、长安朝拜汉皇,淮南国的局面也趋于稳定。但是,天下平定以后,刘邦就逐步改变了当初战争期间实行的“五湖四海”政策,大诛异姓王,将自己的子侄立为诸侯王,把大批忠臣良将浴血奋战得到的政权,变成刘氏的家天下。结果一个个战功显赫的诸侯王被以“谋反”的罪名而遭杀害。

英布是在高祖十一年(前196年)诸侯王中最后一个被杀的。在此之前,汉高祖、吕太后(前241年~前180年)已经北征自立代王陈豨,消灭韩王信,击败燕王卢绾,诱杀淮阴侯韩信,计除梁王彭越。刘邦并把梁王彭越(?-前196年)剁成肉酱,分赐诸侯。英布恐祸事临头,整日坐立不安。恰好此时,英布宫中的宠妃与中大夫贲赫有来往,宠妃引荐贲赫,希望给以重用。此事引起英布的怀疑,贲赫的如意算盘落空了,便逃奔长安,诬告英布“谋反”。

P2-3

目录

自序

一、淮南王与淮南国

 1.当黥而王

 2.兄弟二人不相容

 3.读书鼓琴

二、《淮南子》成书

 1.《鸿烈》与《淮南》

 2.成书背景

 3.谋篇布局

 4.博采群书

三、《淮南子》的思想

 1.政治理想:无为而治

 2.法治思想:论世立法

 3.伦理思想:返性于初

 4.教育思想:学不可已

四、道家哲学的集大成

 1.刘安与《老》《庄》

 2.道家:自然观

 3.道家:认识论

 4.道家:逻辑论

 5.道家:辩证思维

五、刘安的文学与美学

 1.《楚辞》的研究整理

 2.《淮南子》的文采

 3.《淮南子》与美学

六、科学研究的巨星

 1.天文学研究

 2.物理化学探秘

 3.农学、水利与气象

 4.医药与养生

 5.生物进化观

 6.地理研究

七、《淮南子》的传播和影响

 1.注家蜂起

 2.版本源流

 3.嘉言眇义

附录

《道家系列·序》汤一介

附记

主要著作

序言

中国近代著名学者梁启超(1873—1929)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说:“《淮南鸿烈》为西汉道家言之渊府,其书博大而有条贯,汉人著述第一流也。”

梁先生的评价,包含三层意思:其一,《淮南子》的思想主旨为“道家”。它是西汉众多著述中,保存先秦道家思想、文献、轶事等最多的一部著作,犹如深渊和府库。其二,《淮南子》的内容“博大”,而谋篇布局极“有条贯”。其三,《淮南子》在两汉405年间的学术地位和影响,属于“第一流”的著作。可知梁大师对《淮南子》的思想主旨、内容和结构、价值和影响,作了最为中肯的评价,奠定了准确认识《淮南子》的基础。

本书《刘安评传》,为研究淮南王刘安生平事迹、思想倾向、主要著述、学术评介及其影响等内容的专著。其中属于本书学术创新的部分,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其一,刘安案是谋反还是冤案?

其二,对《淮南子》思想创新的评介。

其三,对刘安科技创新的评介。

本书的研究方法,以文献和史实为依据,进行实事求是的科学分析,不搞穿凿附会和臆断拔高,以便对历史人物及其学术影响,给以恰如其分的评价。也就是说,对梁先生《淮南子》为“第一流”的提法,尝试给出自己的答案。当然,见仁见智,能否达到读者的要求和期望,只能尽力而已。

梁先生“第一流”的评价,可以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文化创新。西汉初期,那是一个文化兴盛的时代。哲学、文学、艺术、自然科学,百花绽放。在东汉班固(32-92)所著的《汉书》中,就记载了署名刘安的15篇(部)著作。

《汉书·淮南衡山济北王传》记载:“(刘安)招致宾客方术之士数千人,作为《内书》二十一篇,《外书》甚众;又有《中篇》八卷,言神仙黄白之术,亦二十余万言。”其他还有:“初,安入朝,献《颂德》及《长安都国颂》”,“使为《离骚传》,旦受诏,日食时上”。《汉书。严朱吾丘主父徐严终王贾传》中收有上书《谏伐南越书》。《汉书·楚元王传》中有《枕中鸿宝苑秘书》。记载在《汉书.艺文志》中的著述有:“《淮南道训》二篇,《琴颂》,《淮南内》二十一篇,《淮南外》三十三篇,《淮南王赋》八十二篇,《淮南王群臣赋》四十四篇,《淮南歌诗》四篇,《淮南王兵法》,《淮南王杂子星》十九卷。”除了《汉书》所载,历代史志中记载刘安则有40多篇(部)著作。当然有的可能出于伪托。

可以知道,这些著作,涉及《易》学、哲学、政治、军事、文学、音乐、化学(炼丹术)、天文、养生等众多门类,简直就是一部西汉初期的百科全书。而其中的许多篇章,都是文化创新的产物。  第二,思想创新。汉初七十年间,黄老道家思想占统治地位。但是儒家、兵家、法家、阴阳家等各家思想,竞相争鸣。旨趣虽异,殊途同归。各竭才智,寻求治世良方。而被当代学者胡适(1891-1962)称为“绝代奇书”的《淮南子》,便在时代大潮中应运而生。

《淮南子》以其独特的思想体系和不同流俗的谋篇布局,引起了朝野的极大关注。两汉年间,收藏、阅读、评价、参考、研究、记载《淮南子》的人物有:汉武帝、刘向、刘歆、班固、扬雄、王充、许慎、马融、延笃、卢植、高诱、应劭等人。除了皇帝外,其他皆为汉代著名学者。当然,司马谈、司马迁父子对《淮南子》也是相当熟悉的。在《史记》三家注中,引用《淮南子》作注,就有70多条。

《淮南子》博大和精深的内涵,集先秦和汉初道家思想之大成,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道”论,直接开启了王充的元气自然论和王弼的本体论思想;它在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系统地阐述了宇宙生成论及其范式,并且影响中国学术史达二千年之久;它吸取了先秦人本主义思潮的精华,总结了秦汉黄老“无为而治”的历史经验,构建了一种倡扬主体意识、肯定主体地位和作用,与董仲舒的君主集权专制理论不同的政治哲学;它尊重人格独立,阐述了一种兼容豁达、既务实而又超脱的人生哲学;它克服了《老子》对直觉的偏执,重视理性思辨与感性直观的统一的思维模式;它以唯物的发展的眼光考察历史,得出了许多接近于唯物史观的朴素观点,并提出了一系列治国安邦的经济之策。总之,《淮南子》比《老子》更系统,比《论语》《孟子》更深刻,比《墨子》更全面,比《庄子》更现实。有鉴于此,梁大师才感慨地说:“汉人著述中第一流也。”

第三,科技创新。《淮南子·要略》中说:“若刘氏之书,观天地之象,通古今之事,权事而立事,度形而施宜。”在“刘氏之书”建立的“天人合一”的理论构架中,把研究“天地”万事万物的规律,作为重要的内容。为此书中专门设立了《天文训》和《地形训》,谈“天”说“地”,并且涉及众多的科学领域。许多科技成果,代表了当时的最高水平;有的流行二千余年,至今仍然熠熠生辉。

比如:对天文学的研究中,就涉及二十四节气与北斗,二十八宿与分野,五星与岁星纪年,干支纪年与闰年,十六段计时法,黑子、彗星与地震,宇宙模式与盖天说,宇宙起源论,五形与阴阳学说等。其中二十节气的第一次科学完整的记载,就出自《天文训》:“两维之间九十一度十六分度之五,而(升)[斗]日行一度,十五日为一节,以升二十四时之变。斗指子则冬至……”《淮南子》中用北斗斗柄旋转的方向和度数,确立了纪年、四季、二十四节气的立法体系,两“分”、两“至”、四“立”、“清明”等,已经流行二千多年,仍然发挥很大的作用。  淮南王和门客对太阳能的研究利用,堪称一绝。《淮南万毕术》中记载:“削冰令圆,举以向日,以艾承其影,则火生。”把坚冰打磨成凸透镜的形状,对着太阳,能够聚焦成影;把艾叶放在后面,就能使它燃烧。水、火不相容。制成冰透镜后,却能得到火而冰不融化。这真是巧夺天工的创造。

中国豆腐,名扬天下。而它的发明者,就是淮南王刘安。刘安研发豆腐的最早记载,出自南北朝时梁代谢绰的《宋拾遗录》:“豆腐之术,三代前后未闻。此物至汉淮南王亦始传其术于世。”(清)李兆洛撰《凤台县志》卷二、(清)陈元龙撰《格致镜原》卷二十四等,都引述了《宋拾遗录》的记载。此后(明)李时珍(1518—1593)《本草纲目》等40多种文献,记述了刘安发明“豆腐”,以及食疗、养生等内容。大浪淘沙,沧海桑田。而华夏民族对于历史上做出杰出贡献的刘安们,铭刻丹青,永志不忘。

淮南王刘安这个褒贬不一的历史人物和他的“奇书”《淮南子》,是西汉这个特定历史时期的必然产物。西汉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其重要的朝代。它彻底结束春秋、战国及楚、汉战争造成的天下混乱的局面,完成了封建主义国家的大一统;使战国以来的百家争鸣的学术活跃局面逐渐趋于消失,代之而来的是政治观念和学术思想的一体化;由于国家的统一,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复苏,随之而来的是科学技术和文化学术事业的空前繁荣。因此,研究和探索国家长治久安,就成了政治家和思想家们孜孜以求的最为迫切的课题。正是在这种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的影响下,“第一流”的著作《淮南子》,才得以应运而生。

《淮南子》对秦朝的暴政及汉初治政的得失,进行了深层的剖析,提出了以道家的自然天道观为主旨,集法家的进步历史观,儒家的仁政学说及阴阳家的阴阳变化理论为一体,兼收并蓄,扬长弃短,而建立了一整套新的治国理论体系。但是这种较为宽容而明智、崇尚主体意识和自由精神的治国方略,随着汉武帝“独尊儒术’’文化和思想政策的出-台,必然为当时的封建统治者所不容。淮南王在内外矛盾的交织中被迫自杀,这部闪烁着煌煌光辉的学术巨著,也被儒家打入了冷宫。虽然历代学者对其孜孜不倦地进行了整理和研究,但是始终未能在中华思想和学术史上赋予应有的地位。在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日益兴盛、中外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作为中国古代思想文化支柱之一的道家,及其黄老道家的精品之作《淮南子》,引起了中外学术界的极大兴趣。《淮南子》展现给我们的,是一座无穷无尽的智慧宝库,值得我们奋力开拓。惟其如此,方能洗去历史的污秽,再现其芬芳的光彩。

2016年12月1日

于安徽大学草野居

内容推荐

《淮南子》是西汉初淮南王刘安主持撰写的一部重要的学术著作,至今已两千多年。陈广忠著的《刘安评传(增订本)》20多万字,主要分为淮南王与淮南国、《淮南子》成书、《淮南子》的思想、道家哲学的集大成、刘安的文学与美学、科学研究的巨星、《淮南子》的传播与影响七大部分。本书将刘安这个褒贬不一的历史人物、刘安的道家治国理论以及《淮南子》这本书的内容、特点都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是一本研究《淮南子》的必读图书。

编辑推荐

陈广忠著的《刘安评传(增订本)》是一部以思想为着重点对西汉淮南王刘安进行全面评论的专著。书中对刘安其人定位为历史转折时期的悲剧人物。刘安生活在汉武帝即位前后,正处于西汉经济、政治、文化都发生巨大变化的历史转折时期。刘安虽从小就埋下了为父复仇的种子,但在前期欲以文才顺取天下,主编《淮南子》正是为顺应西汉前期统治者传导黄老之学而旨近老庄的。后来,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种种措施激化了与刘安的矛盾,刘安不甘失落才走向谋反而身亡。书中对刘安其书《淮南子》定位为集古代思想之大成,开后世学术之先声的传世巨著。,淮南子》以道家为主,融合百家,尤其是以儒、法、阴阳等家说改造道家,成为汉代从无为到有为的转折时期的代表作。书中较深入地分析了《淮南子》在哲学、政治、经济、军事、文学以及科技诸方面对前人的继承和发避孕药,并指出其对后世的影响和可供今人借鉴之处。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3 1:4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