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祖先祖先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李琳之
出版社 北岳文艺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试读章节

1000多年前,宋太祖赵匡胤实施“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一直被人认为是一件不光彩的事,其后继者因找不到祖上统治天下的正统理论依据,压力山大。为此,宋太祖之后的几任帝王先是把祖上历史追溯到儒家圣人孔子的老师李耳那里,他们觉得不过瘾,不够权威,之后干脆就把始祖直接推演到了轩辕黄帝那里。

这个推演的过程颇有意味。明代的刻画图本《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卷三做了详细记载。

宋真宗大中祥符五年(1013年)秋高气爽时一个月朗星稀的夜晚,一神人自空中翩翩降至皇宫,对宋真宗上奏说:臣乃上天直符使者。玉帝敕令,后八日圣祖轩辕(黄帝)将降临皇宫。神人言罢即升天而去。

宋真宗次日即令太监打扫宫室,设祭礼。八天后,黄帝果真白天上翩然而至。宋真宗诚惶诚恐地跪拜于前。

黄帝说:我乃往昔人皇氏也,其后为轩辕,即汝赵宗之始祖也。我来即欲告汝,需善修国政,抚育下民。

话音未落,黄帝就不见了踪影。

群臣得知此盛大喜事,集体伏拜恭贺日:陛下圣德所感,圣祖降于宫阙。

随后,真宗昭告天下梵宫,并建圣祖宝殿,大行祭祀礼仪。

就在宋真宗煞有其事地“认祖归宗”后不久,解州盐池出现异情。原来,解州盐池因“阪泉”水旺而浑,导致“盐花不生”。盐池产量一落千丈。解州盐池一直是宋王朝最重要的财政收入来源,几乎占到其国库收入的三分之一。当地官员不敢懈怠,赶忙把灾情直接报往朝廷。

宋真宗很重视,立即派使臣前去核查。使者调查后回京上奏:据当地百姓说,盐池异常恐是蚩尤作怪为患。宋真宗于是又派身边大臣吕夷简前往解州盐池去祭祀蚩尤以消弭祸患。

吕夷简祭祀后的那天晚上,很奇怪地梦见一位身披铁甲的神人,怒气冲冲地对他说:吾乃蚩尤是也,上天令吾主盐池,现天子竞在此地为吾仇敌轩辕建立祠堂,吾如何能平?是以搅浑盐池,使盐花不生。今警告尔等,即刻毁掉祠堂,否则祸患无穷!

吕夷简惊出一身冷汗,次日赶快动身回朝向宋真宗禀报了此事。

宋真宗一时惶恐不安,却无计可施。

大臣王钦若见状,就启奏说,蚩尤是邪神,(江西)信州龙虎山三十代天师张继先能镇宅驱邪,可以诏令他前来完成使命。

张天师立刻奉命前来,上殿跪禀宋真宗:蜀汉关羽将军忠勇绝伦,死后已成真神。请陛下祷告而召见之,令他去讨伐蚩尤必胜无疑。

关公随着宋真宗和众大臣的祷告声果然披甲仗剑,浮空而下,拜于阶前:臣谨奉诏书。容臣会岳渎阴兵,并力为陛下清荡之。若臣与蚩尤对战,必待七日,方得剿除。伏愿陛下先令解州管内户民300里内,尽闭户不出,300里外尽示告行人,勿得往来。恐触犯神鬼,多致死亡。待七日之期,必成其功,然后开门如往。

真宗恩准照办。

之后某日,盐池上空突然狂风四起,乌云翻腾,雷鸣电闪,白昼如夜,似有金戈铁马之声不断传来。未几,空中厮杀叫嚣声大作,轰轰而响。如此五日,蚩尤阴魂遭关公英灵斩杀,云收雾散,天晴日朗,池水平静如故。

“关公战蚩尤”又称作“关公斩蚩尤”,在当地县志和民间,还有多个版本流传,但万变不离其宗:已死去809年的解州当地人关羽代表正义、代表黄帝一脉的正统再次斩杀了比他早死3000年,代表邪恶、代表叛逆的老乡蚩尤。

正统就这样借助鬼神的力量,借助御用文人手中的笔,把历史打扮成惝恍迷离的舞台剧,用一成不变的唱腔和万变不离其宗的台词,给自己脸上涂抹着绚烂的色彩。

P12-13

书评(媒体评论)

李琳之是一个思想者,更是一个践行者。他循着我们老祖宗的足迹,上山下乡,走东访西,实地考察这些先人活动的遗址废墟,寻访中华文明滥觞之地的种种蛛丝马迹,从中梳理出一条清晰的祖先活动脉络,给了我们一个重新观照“三皇五帝”和华夏文明源头的坐标。

——国家重点学科科学技术首席科学家郭贵春

追溯到文化源头,站到历史的制高点上,重新审视我们的传统文化,充分挖掘中华文明的不死因子,“构建有中国底蕴、中国特色的思想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正是《祖先,祖先》这本书主旨所在。诚如李琳之先生所说,“我们找到的是一种中国文化的自豪和自信。”

——中国实学研究会会长王杰

后记

本书应该说是我近五年以来对中国上古文化研究的一个“成果”汇展。“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我虽然是忐忑不安,但丑媳妇总是要见公婆的,见仁见智,由读者诸君去评判吧。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每篇文章写作时间不同,且都是单独成篇,单独面对读者和听众,所以有些地方有重复在所难免,关键是这些重复部分对其文而言都还是不可或缺、无法删除的内容。另外,下编“薪传有自”中除《飘荡在云丘山上空的“酸曲儿”》外,其他四篇文章都是写于四年前。四年时间不算长,但对于我的研究而言,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对这段历史的史识、史观已经由当初的稚嫩和浅薄逐渐走向了成熟和深刻,并由此形成了属于我自己的一个认知、思维体系。我在《答央视(华夏之源)执行总导演袁静女士的几个问题》一文中就对袁静导演说,我专门研究这段历史都好几年了,直到最近两年,才逐渐理清一些头绪。我送她的那本《中华祖脉》是2014年1月出版的,现在回头来看,其中有些观点和说法就显得比较幼稚了。但是,这次之所以把这几篇旧文一并收录进来,一是全书主题和体例的需要,二是想保留我对这一段历史研究的脉络痕迹,我觉得这种安排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清、认识这一段众说纷纭、云遮雾绕的历史。

关于本书的文体,我仍然采用了历史大散文的写作方式,我还是希望我的书有质、有理,更有味,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喜欢。但文学创作和学术研究毕竟属于两个截然不同的领域,有些必须是要经过辨析才能成文的研究课题,文学鞭长莫及,也只有望洋兴叹的份儿。我又不想把文章写成枯燥晦涩的学术论文,让人望而却步。所以,再三斟酌后,我就利用一些大学和学术研讨会邀请我去讲学的机会,把它们变成了学术演讲文稿。这就是本书中编“慎终追远”八篇学术演讲报告的来龙去脉。

生活中,我追求做一个谦谦君子。我热爱我们的祖先,尊重我的师长,也尊重我所有的文友,但在学术研究领域,我的眼里是没有权威,也没有长幼之分的,我的眼里只有真相和真理。我不想重蹈前人覆辙,用权威、用尊者、用正统来作茧自缚,以至于戴着一副有色的眼睛来看待我们的历史。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本书就是一本探究之书,是一本质疑之书,是一本辨析之书,当然更是一本求真之书。(乔忠延语)这点正是本书上编“叩问祖先”标题来由所在。

囿于种种主客观条件的限制,本书的史料、观点等,肯定有不尽如人意之处,疏漏、缺陷,乃至错误都在所难免,我愿洗耳恭听,诚心请教于各位专家学者。

本书的写作,曾经得到很多人的帮助,写出哪一个都有挂一漏万之虞,所以,我在此一并鞠躬致谢而不再一一列出姓名。还望诸君海涵。

李琳之  2017年5月9日于太原

目录

上编 叩问祖先

 祖先的背影003

 绝地天通027

 昆仑绮梦037

 析城神韵045

 汤风濩韵053

中编 慎终追远

 中华文明的原点和析城山063

 中华早期文明源流线路图085

 女娲的前生今世和大宁芝麻滩105

 炎帝背后的真相可能颠覆我们的历史认知117

 “民主禅让制”和尧舜的悲剧性命运129

 “三皇五帝”都不是具体的人141

 “忠义”文化的直根在古晋都赵康古城147

 漫谈中国祭祖文化153

下编 薪传有自

 皇天后土169

 炎帝陵189

 尧迹昭昭211

 藐姑射之山245

 飘荡在云丘山上空的“酸曲儿”263

附录 答央视《华夏之源》执行总导演袁静女士的几个问题317

代跋 照亮历史幽暗之处的无影灯王国伟329

后记

序言

祖先行迹里的人间正道

乔忠延

近年来李琳之的图书,一本一本相继摆上我的案几。《黄土魂》《感喟秋雨》《中华祖脉》《家国往事》,每一本到手我都认真阅读,爱不释手。如果要对他的散文归一个类型,我觉得多属于文化大散文。这么说,似乎有凑热闹之嫌。其实不然,李琳之是在声名鹊起的文化大散文沉寂后揭竿而起的。而且,他的文章一出手就不落俗套,无论是写作手法,还是所表现的思想,都是自我的,独到的。这就是我喜欢阅读的原因,阅读得一篇不敢拉下,一句不敢跳过,唯恐错过了闪光的亮点。一个作家有了个色,无论外界如何评价,文坛都无法忽略他的应有席位。

还沉迷于李琳之创设的文化散文氛围,他又发来了新著《祖先,祖先》。天下第一等好事莫过读书,何况先睹为快乎?小荷才露尖尖角,独占春色诵新篇,美哉,美哉!不过,这一次读得并不轻松,读得心里沉甸甸的。关键在于,这是一本探究之书,这是一本质疑之书,这是一本辨析之书,也是一本求真之书。该书的内容不算复杂,但从字里行间感受到的是一个作家的良知和担当。

国人喜欢炫耀伟大祖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这毫无争议,问题在于如何看待和认识这悠久灿烂的资源。唐太宗李世民曾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这说法国人普遍认同。以此逻辑推论,我们祖国历史悠久,打开往事,就可以镜鉴兴衰,就可以明辨是非,老马识途,何况人乎?遗憾的是,我们常常前路迷茫,不知所从,不得不摸着石头过河。内中原委是多方面的,但有一个致命的因素是通用的历史不是一面本真的镜子,而是一面哈哈镜,是一面扭曲了的镜子。就以李琳之笔下写到的炎帝、黄帝和蚩尤为例,在历史的教科书里蚩尤总是以反面人物的面目出现,黄帝则是正义的化身。真是这样吗?我和李琳之的观点不如相似,不一定,这是经过删削后的历史。所谓胜者王侯败者贼,大抵就是这个道理。黄帝胜利了,可以毫无顾忌地书写正史,可以把自己装扮得冠冕堂皇。而被肢解的失败者蚩尤只能被贬得荒唐恐怖,长得铜头铁额,三头六臂,这哪里还像人的模样?如此妖魔鬼怪,黄帝打败他、肢解他自然理所应当。但是,到了今天的山西运城历史上命定的解州,没有人读解州,平民百姓都众口一词地说是“害州”。为何说害?在他们眼里是黄帝把蚩尤害死了。一个“害”字可以看出对于蚩尤有两种完全不同的价值判断。在当地民众眼里,蚩尤尽管失败了,但他是正义的,因为盐池原来就是他们部族的。黄帝抢占蚩尤部族的盐池,才引发了这场大战。

在晋南民间还流行这样的医疗词语:发炎和消炎。追寻词语的本意,还是起自炎帝和黄帝的那场大战。黄帝胜利了,下面的小部落并不服气,时常起事反叛,这就是发炎。黄帝赶紧派士卒镇压,这就是消炎。有一种说法,蚩尤原本是炎帝属下的一个部落,他和黄帝大战也可以视为发炎和消炎之列。我多说这些话,是为了强调一个观点,寻求历史的真实面目,尽信书不如不读书。我非常兴奋地看到,李琳之对历史的追溯不仅没有拘泥于古人典籍里的成论,而且,十分注重对民间传说的搜集和辨析。据此,他才将位于山西阳城域内的析城山判定为古代的昆仑山,他才将中华文明的原点判定在析城山。我们对他的观点可以有不同见解,但是,他判定历史的方法却值得借鉴。更何况,他所做的判断是绝对不可忽略的一家之言。将蚩尤摆到与炎帝、黄帝同样的位置尊奉,不仅仅是个位置问题,事关整个民族价值观、世界观。价值观、世界观摆正了,历史才不会成为哈哈镜。以史为鉴,才可能明鉴兴替,才不至于总在懵懂中摸着石头过河。

由此我深切地感悟到,该书最珍贵的不是他发现的那些观点,而是他考察探究历史的方法。昔年顾颉刚提出的“疑古论”,推动了考古实证历史的进程,却也产生了不应有的虚无论断,似乎还没有被考古证实的历史就难以成立。更为严重的是忽视了传说,即口述历史。口述历史,虽然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难免误传,但是其中的蛛丝马迹恰是进入真实历史的幽径。况且,野史的真实程度往往不亚于正史。李琳之对口述历史的“大胆引用,谨慎求证”,恰是揭示上古文明的最好钥匙。

我对李琳之充满敬意,敬慕他的品格,敬慕他品格投射在纸卷上的作品。他的作品没有当今司空见惯的华丽外饰,有的只是真挚的倾诉。这似乎与新时期以来从西方克隆效仿的所谓新颖手法距离不小,也就缺少了新潮的奇异质地。不过,李琳之完全不必玩这种招数,他书写的人事和精神足以触及人心,自然不用玩弄外在的花活。却有一峰忽然长,需知不动是真山,他以我手写我心,而不是靠外在花样蛊惑世人。清水出芙蓉,天然去粉饰。文字与史料浑然一体,与思想浑然一体,朴实无华,却意味无穷。为此,由衷地写下这点感慨,愿读者走进该书,去洞明新的天地。

2017年3月9日

内容推荐

《祖先祖先》将颠覆你对上古历史知识的全部认知。

为什么说女娲“补天造人”的实质是“补男造人”?为什么说析城山就是中国创世神话里的昆仑虚?为什么说“民主禅让制”直接导致了尧舜悲剧性结局的命运?李琳之教授用行走和全息思维的方式,带你走进一个真实宏大的祖先世界。

编辑推荐

阅读《祖先祖先》一书,追溯中华古史的文明源流,记录祖先圣贤的大道遗风。这本书是李琳之先生作为中国上古文化研究学者近年来的最新研究成果。全书用大散文的写作方式,融科学严谨的历史考证于明快唯美的语言营造,使阅读者强烈感受到画面感和情感冲击力。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2 23:47: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