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能提高文化修养,还能感受人生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
真正的读书,是源自心灵。只有从心灵发出的热爱,才是最纯粹的爱,只要有这份爱存在,我们就会像向日葵追寻太阳一样,无论在何时何地、何种境况之下,都能够嗅出书的馨香,从而在书的海洋中邀游,不为功名利禄,只是听从心灵的感召,去阅读和品味书籍。人生因为有书的陪伴,才不会那么无趣;也因为与书的触碰,才会进发出激情。书中的人和事,作者的心得感悟和理念智慧,引起我们的情感共鸣,日子久了,我们便能够在书中找到对生命、对人生的最深切的认知与感悟。
翻开由桃乐工作室主编的《此间年少静待花开/时光集》,让我们徜徉在花海般的文字中,静心感受生活的美好,抛却烦恼,在字里行间追寻幸福的真谛,从而开启快乐的人生之旅。
桃乐工作室主编的《此间年少静待花开/时光集》收录了不同主题的美文,内容有关青春、励志、爱情、亲情和友情。文章的主题表达明确,语言优美,适合不同年龄层的读者阅读。每篇文章都蕴含哲理,能够让读者在获得心灵洗涤的同时,学会感恩亲人、朋友和老师,有了他们的陪伴和教导,人生之路才会走得更加顺畅。
有时候饭菜不可口,他就执拗着不吃。天凉了,让他加件衣服,得哄好半天。在院子里,父亲边走边吹口哨,全然没有一点儿做父亲的威严。
父亲越来越小
父亲理发回来,我们望着他的新发型都笑了——后脑勺上的头发被齐刷刷地剪下来,没有一点儿层次,粗糙、顽劣如孩童。
父亲五十岁了,越来越像个小孩子。走路腿抬不起来,脚蹭着地,“嚓嚓嚓”地响,从屋里听,分不清是他在走路,还是我那八岁的侄儿在走路。有时候饭菜不可口,他就执拗着不吃。天凉了,让他加件衣服,得哄好半天。在院子里,父亲边走边吹口哨,全然没有一点儿做父亲的威严。父亲还很有点儿“人来疯”。家里来个客人,父亲会故意粗声大气地跟母亲说话,还非要和客人争着吃头锅的饺子——他明知道家里有客人,母亲不会和他吵架。客人一走,父亲马上又会低声下气地给母亲赔小心。
每次父亲从外边回来,第一句话就是:“你妈呢?”如果母亲在家,父亲便不再言语,该干什么干什么;如果母亲不在家,父亲便折回头骑着自行车到处找,认认真真把母亲找回来,又没有什么事。
有一次,父亲晨练回来,母亲说:“出去之前也不照镜子,脸都没洗净,眼屎还在上面。”父亲不相信:“我出去逛了一圈了,别人怎么没发现,就你发现了?”母亲感到很好笑:“别人发现也不好意思告诉你呀,都这么大人了。”
家里有一点儿破铜烂铁、废旧报纸或塑料瓶,父亲都会高高兴兴地拿到废品收购站去卖,卖得三五元,不再上缴母亲,装进自己的腰包,作为公开的“私房钱”,用于自己出去吃饭或购买零食。
父亲以前生活节约,从不肯到外边吃饭,也不吃任何零食。现在儿成女就,没什么大的开支,他也就大方了,经常到小摊上去吃豆腐沙锅面,不放肉,不放虾米、紫菜、海带,一碗只要一元五角。父亲喜欢吃板肉夹烧饼。板肉是回族人特有的一种食物——把牛肉煮熟了,加上各种作料,压成块状,吃时,用锋利的刀片成薄片,夹在刚出炉的热烧饼里。
有一次父亲很委屈地在我面前告母亲的状:“我每次都夹一块钱的肉,只一次烧饼有点儿大,我夹了两块钱的肉,你妈就嫌我浪费。”我感到好笑极了,这哪是印象中严肃古板、不苟言笑的父亲啊,分明是一个馋嘴的孩子。我从口袋里掏出十块钱给他,让他专门用来买板肉夹烧饼,并刻意叮嘱他,不准告诉母亲。父亲高高兴兴地收下钱出去了。第二天,我从厨房经过,听见父亲跟母亲用炫耀的口气说:“女儿给我十块钱,让我买板肉夹烧饼。你看,还是我女儿好!”
我心里忽然一阵酸楚,我们越来越大了,父亲却越来越小了。那种感觉就像一个叫云亮的诗人写的诗——《想给父亲做一回父亲》:父亲老了/站在那里/像一小截地基倾陷的主墙/……父亲对我的态度越来越像个孩子/不过比我小时乖多了/我和父亲说话/父亲总是一个劲地点头/一时领会不出我的意思/便咧开嘴朝我傻笑……有一刻/我突然想给父亲做一回父亲/给他买最好的玩具/天天做好饭好菜叫他吃/供他上学,一直念到国外/如果有人欺负他/我才不管三七二十一/非撸起袖子/狠狠地揍狗日的一顿不可
P2-4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能提高文化修养,还能感受人生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如果经常去阅读、去思考、去回味,那么我们的任何疑问都会得到解答,我们的人生将会更加美好。常言道,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好的书籍教会我们如何在平凡的人生中,凸显自己的不平凡,从而走上一条幸福的康庄大道。
我们从懵懂步入成熟,亲情、友情、爱情、梦想等都是我们必要的经历。这些对于我们来说,十分熟悉。但是这份熟悉也是从陌生进化来的,而进化的媒介就是书籍。我们通过读书,从无知到博学,通过书籍认识到生活中的种种,从而发展自身。但是,如何读书,却是我们一直苦恼的问题。也许,正确的读书方法应该是,在思想上重视读书,在有选择的前提下读好书,保证读书时间,不局限于书本,勇于尝试,积极地探索发现,去解决实际的问题。只有这样,我们才算是真正明白了读书的意义,我们的读书行为才会获得大众的认可。
真正的读书,是源自心灵。只有从心灵发出的热爱,才是最纯粹的爱,只要有这份爱存在,我们就会像向日葵追寻太阳一样,无论在何时何地、何种境况之下,都能够嗅出书的馨香,从而在书的海洋中邀游,不为功名利禄,只是听从心灵的感召,去阅读和品味书籍。人生因为有书的陪伴,才不会那么无趣;也因为与书的触碰,才会进发出激情。书中的人和事,作者的心得感悟和理念智慧,引起我们的情感共鸣,日子久了,我们便能够在书中找到对生命、对人生的最深切的认知与感悟。
翻开本书,让我们徜徉在花海般的文字中,静心感受生活的美好,抛却烦恼,在字里行间追寻幸福的真谛,从而开启快乐的人生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