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林杰编著的《小雪的春天》讲述了,王凯雪出生的那天正好是小雪节气,又正好下着纷纷扬扬的小雪,所以有心的母亲便给她起了一个好听的小名——小雪。小雪的童年十分不幸,由于出生时母亲羊水过早流尽导致难产,剖腹出生后既不会哭又不会叫,会走路时别的孩子往前走,勇往直前,她往两边摆,经常摔倒,后经医院检查,她得的是双髋关节脱位,医生说这个病治疗越早越好,超过12岁,很可能造成终身瘫痪。但医院说治疗这个病手术要好几次,加上康复训练,整个费用要20万,就在当农民的爸爸妈妈不分白天黑夜,辛苦挣钱为她积攒医疗费时,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不但要了他爸爸的命,还使她妈妈车祸受重伤在病床上躺了3年,就在小雪的妈妈因为家贫如洗,在小雪治疗无望中烧掉小雪的所有检查病例,听天由命的时候,新疆医科大学研究生范尉的出现给这对苦命的母女拨开云雾见晴天。
史林杰编著的《小雪的春天》以长篇纪实报告文学的形式讲述了湖南籍大学生范尉历经三年帮助新疆塔城残疾女孩实现站起来梦想的凄美故事。这部近15万字的报告文学讲述的是来自湖南的大学生范尉,倾其所有,全力救助塔城市博孜达克农场三园子村残疾女孩王凯雪的动人事迹。
第一章“家境"断定她就是一个苦命娃
2014年岁末,是新疆多少年来少有的暖冬,一个差一点被残酷的生活抛弃的小女孩的名字,由于新疆各大媒体的争相报道,让这个名字迅速穿巷越弄,进入千家万户,成为几乎是家喻户晓的“小苹果”,她就像费翔1986年在春晚唱红大江南北的“冬天里的一把火”那首歌,使人们感到这个冬天不再寒冷,乌鲁木齐大街小巷到处都涌动着一股前所未有的时代正能量的激情和热潮,传递着一个名叫范尉的湖南籍大学生爱心人士,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重重困难,让残疾女孩小雪站起来的感天动地的凄婉故事。
这个小女孩是塔城博孜达克农场三园子村农工冯巧娣的孩子,她的名字叫王凯雪,但人们都不喜欢叫她王凯雪,都喜欢叫她小雪,这个名字叫起来既顺溜,又可亲可爱,既接下里巴人的地气,又有阳春白雪的洋气和大气。
小雪自幼残疾,走路不会朝前迈步,只会横着走,而且要靠双手摇摆助力才能迈开步伐,于是,有人连小雪都不叫了,干脆叫她小企鹅。小雪吞咽着人生的苦水,在屈辱和被人歧视的漫漫人生道路上,艰难地熬过了11个年轮,医生曾经断言,12岁以前还不能得到有效的矫正治疗,她将在轮椅上度过痛苦的一生,将失去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健全人和一个真正女人的全部资格。这是小雪和她母亲都不希望见到的结果。
小雪连做梦都想站起来,她很想走路,甚至还想跳舞,这对一般正常人那是最一般不过了的事情,但对小雪来说那是一种比登天还要难的奢望。
据医生说,要治好小雪的病至少要20万元。这笔数字对那些挥金如土的土豪来说算不了什么,可对小雪一家来说,是一个都不敢想象的天文数字。这20万的医疗费始终都是一个使她不能起死回生的拦路虎。
她父亲王晓林是个有心志的农民,他的最大资源是有力气,他曾经多次试图跳越这个坎,不分白天黑夜拼命干活,盼望用劳动换来的血汗钱能够早日改变女儿的命运,但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让他早早地撒手人寰,破灭了这个梦想。
小雪母亲冯巧娣也没有放弃过种种努力,但失去丈夫的她又卧床3年,家贫如洗的一个农村妇女,即使有再美好的愿望又有什么用呢?
20万,20万,20万。冯巧娣只要想起这个黑色的数字就不寒而栗。
人生自有其沉浮,每个人都应该学会忍受生活中属于自己的那份不幸与悲伤,小雪整整忍受了11年。说起小雪的不幸故事,还要从她妈妈冯巧娣和她一家人的苦难源头说起,这样才能把这个故事说圆讲顺。首先让大家随着我的笔端走进小雪老家甘肃的黄土高坡,揭示这一家人前生后世苦难的生活渊源。
第一节小雪老家就在甘肃黄土高坡
小雪的娘冯巧娣1973年出生在甘肃定西地区通渭县吉川乡许堡村李坪村,通渭县位于甘肃东南部,东界秦安,南临甘谷、武山,北接会宁,西邻定西,海拔大部分在1900至3000米,地貌差异大,梁峁起伏,沟壑纵横,地形破碎,这是一个典型的七沟八梁一面坡的靠天吃饭的黄土高原。过去这里没有水,不通路,吃水靠积雨水,全村四五十户人家散住在黄土高坡的沟沟坎坎,在全国来说甘肃穷,在甘肃来说通渭更穷,许多人一辈子没有出过这个山沟,没见过飞机、火车、汽车,祖祖辈辈这里没有出过一个大学生,能在乡镇读完中学,那就是光宗耀祖的事了。
冯巧娣在她家四个姊妹中算是非常幸运的,由于她上面有三个哥哥,她在家最小,又是一个女孩,那真是父母的掌上明珠,三个哥哥除了大哥读到初一,二哥三哥,都上到小学三年级就休学后放羊的放羊,打工的打工,全家人用微薄的收入,一直紧紧巴巴地供她读完初中。
17岁那年,老实巴交的父亲把她喊到跟前说:巧娣,按说咱家要是有力量,爹一直想供你读完高中,但家里的情况你是看到的,全家一共六垧地,每年种的小麦、养麦、谷子、糜子和洋芋,除了交公粮,年年不够吃,你妈又是一个病秧子,心肺病害得她一直下不了床,干不了活,还要吃药打针。以前我承包队上的小四轮拖拉机贩卖些芹菜韭菜,弄几个活钱,家里将就着过得去,自从拖拉机翻车之后,家里油盐酱醋钱全靠几只鸡下蛋,家里实在拿不出钱供你上学了,供一个学生吃劲得很,你就休学嫁人吧,女娃子,迟早都得嫁人。
本来就撒娇爱哭的冯巧娣这次却没有流泪,因为当爸爸提起那次翻车事故时,冯巧娣至今都有点不寒而栗,她祈祷这样的事不要再发生在自己的身边。爸爸有苦难,我要分忧愁。P1-3
序言:燃烧吧,正能量的时代火焰
2014年底,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新疆电子音像出版社约我写几个新疆题材的报告文学,我首选了《小雪的春天》,这部近15万字的报告文学讲述的是来自湖南的大学生范尉,倾其所有,全力救助塔城市博孜达克农场三园子村残疾女孩王凯雪的动人事迹。
王凯雪出生的那天正好是小雪节气,又正好下着纷纷扬扬的小雪,所以有心的母亲便给她起了一个好听的小名——小雪。小雪的童年十分不幸,由于出生时母亲羊水过早流尽导致难产,剖腹出生后既不会哭又不会叫,会走路时别的孩子往前走,勇往直前,她往两边摆,经常摔倒,后经医院检查,她得的是双髋关节脱位,医生说这个病治疗越早越好,超过12岁,很可能造成终身瘫痪。但医院说治疗这个病手术要好几次,加上康复训练,整个费用要20万,就在当农民的爸爸妈妈不分白天黑夜,辛苦挣钱为她积攒医疗费时,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不但要了他爸爸的命,还使她妈妈车祸受重伤在病床上躺了3年,就在小雪的妈妈因为家贫如洗,在小雪治疗无望中烧掉小雪的所有检查病例,听天由命的时候,新疆医科大学研究生范尉的出现给这对苦命的母女拨开云雾见晴天。
范尉是个穷学生,他有满腔的热情,虽没有实际的经济力量,但他是一个意志坚强的孩子,她曾和小雪有个约定:“小雪,我要让你站起来!”
为了兑现这个诺言,筹集巨额手术费,他一边刻苦读书,争获各种奖学金,一边在实习时多值夜班多挣夜班费,一边捡垃圾,拾废品,聚沙成堆,集腋成裘。他为了救助一个素昧平生的残疾女孩脱离苦海忘我奋斗、自讨苦吃的精神,感动了新疆医科大党委、团委和新疆医科大一附院的专家、大夫和医护人员以及社会上的许许多多爱心人士,新疆医科大学一附院决定为小雪减免大部分手术医疗费和康复治疗费,使小雪的两起手术花费不到五万元就完成了手术。社会上的许多爱心人士都伸出援手为他们解困,书写了一曲彰显人间大爱的时代正气凯歌。
近3年来,范尉为了小雪实现站起来的梦想,他经历了300多次往返医院、240多个日日夜夜的守护,900多次陪小雪做康复训练,终于使小雪不但站了起来,而且可以走路了。但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失去得太多太多,先是和他热恋两年的女朋友和他分道扬镳,再就是把工作选在塔城让许多人扼腕叹息,还有因为小雪治疗康复训练占时过多,影响了复习,使2015年考博失之交臂,但范尉说:我失去的这一切,比起小雪能够站起来,那算什么呢,我失去的补回来只是一个时间问题,但小雪失去的将是一辈子瘫在床上,也无法挽救。
新疆的小李师傅在参与新疆交通广播时发来微信语音说:范尉这个湖南好小伙,用我们新疆人的话说,他是真正的咱们新疆的儿子娃娃!他给我们传递了人间大爱和时代正能量,我给他点1400个赞。 范尉全力救助小雪的事迹被《人民日报》和中央电视台报道后引起重大反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春贤委托时任塔城地委书记的张博看望慰问了范尉和小雪,从而使小雪康复之路一片坦途。
2013年范尉获得了“最美新疆人”的称号,2014年1月他被团中央和全国学联评为“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2014年年底,范尉被评为感动湖南十大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