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典藏版皆为作者版本,首次共同呈现! 附赠才女漫画家为三位作者创作的珍版藏书票,新潮古朴,一套四张,值得珍藏。《独立日1》明信片 《独立日2》明信片 《独立日3》极简菜谱应有尽有。 “独立日”是三联生活书店推出的专注年轻人独立生活的文化品牌,延续了三联追求生活品质的传统,让人耳目一新! 青年书评人魏小河、资深影评人木卫二、厨房偶像田螺姑娘,数百万读者用他们的方式改变生活。 本套装共三本:《独立日:用一间书房抵抗全世界》《独立日:用电影延长三倍生命》《独立日:日出之食》,情怀与实操的完美结合,好读、不腻,为你开启全新的读书、电影和早餐生活,Own your own life! 纯英国进口亚麻纸精装开篇作品,90g纯质纸印刷,颜值极高,系列书延续精美装帧,函套更显生活雅韵。 系列书甫一上市即受热捧,三本书皆连续加印,销售创同类书年度新高,累计超过10万册。 《独立日珍藏套装(共3册)(精)》由木卫二、陈宇慧、魏小河著。 内容推荐 《独立日:用一间书房抵抗全世界》 这是一本年轻人写给年轻人的书,一本关于书的书。 普通读者魏小河,坚持原创经营“不止读书”两年,获得250000读者订阅,5000000人次阅读,成为新媒体“懂年轻人的书评人”。本部处女作涉及书房、书店、书单、读书随笔等,为你打造理想的个人读书生活。 《独立日:用电影延长三倍生命》 我们身处电影票房的黄金时代,却往往只看到了电影的一种可能。 真正安静、美好、耐人寻味的电影,可能深藏在“爆米花大片”强势占领的院线之外。这是你的私人观影领域,用一张沙发为自己搭建一座沙发影院;在深夜里读一篇影评观一部电影,拓展生命的体验;若仍然怀念巨幕,也可以去找寻那些留住光影的公益影厅;跟随影单去找寻,生活的光亮。 独立之日,发现电影的多种可能。 《独立日:日出之食》 我们努力工作是为了吃得更好,而不是生活得更累。本书是“独立日”系列的第三辑,为我们介绍了一种可能被忽视的早餐生活。 田螺姑娘用明快而有温度的文字,带我们进入完美的日出时光:用高效的时间管理让一天变得更长,挑选实用的厨房工具打造完美厨房,从快手早餐、西式风味、家常味道到周末brunch,让每一天都有不一样的开始。偶尔置办一桌家宴,与亲友相聚,成就满满。 这张洒满阳光的餐桌,就是美好生活的注脚。 《独立日珍藏套装(共3册)(精)》由木卫二、陈宇慧、魏小河著。 目录 《独立日:用一间书房抵抗全世界》 小开篇 自序:读书,只为取悦自己 Chapter 1 用一间书房,抵抗全世界 史琦的书房/ 005 圃生的书房/ 006 林文未的书房/ 007 九的书房/ 008 大圣的书房/ 009 Jammy的书房/ 010 刘澳的书房/ 011 千阳君的书房/ 012 刘红生的书房/ 013 王宇嘉的书房/ 014 饭饭的书房/ 015 阿夏的书房/ 016 殷若衿的书房/ 017 荷香书房/ 018 Chapter 2 一日一书亦生活 星期一:不要和书谈恋爱/ 021 “读者时代”与《读书年代》/ 021 你家里的这些书都读过吗?/ 026 谈论没有读过的书是一件可耻的事吗?/ 032 不要和书谈恋爱/ 037 用阅读迎接死亡/ 047 星期二:且把记忆煮作粥/ 051 滚动的石头不长青苔/ 051 听,静海深流/ 056 战争与少年/ 061 我承认我不曾历经沧桑,但我还可以聆听/ 066 王安忆带我们看星光灿烂/ 072 且把记忆煮作粥/ 077 我也爱这哭不出来的浪漫/ 082 我们以什么姿势回忆八十年代?/ 087 北岛带我们重回北京/ 091 用记忆织一匹布/ 097 星期三:突然瞎了怎么办?/ 104 自杀与道德权力游戏/ 104 呕出深灰色灵魂/ 108 突然瞎了怎么办?/ 113 看见更复杂的现时中国/ 118 那些忧伤的打工者/ 122 惊恐记忆中的日常细节/ 129 走入宏大叙事之外的尘世人间/ 134 阿乙的夏天/ 138 星期四:有些好书,会是作者比书好/ 143 有些好书,会是作者比书好/ 143 重读木心:一个在黑暗中大雪纷飞的人/ 146 午后二三点时分/ 153 作为游客的陈丹青/ 158 比张爱玲大六岁的杜拉斯/ 165 沈从文:经历了毁劫,以另一种方式新生/ 171 写作,一条未知终点的穷途墨路/ 177 读一点周作人/ 182 请不要错过北岛的散文/ 187 夹缝中的作者们/ 191 星期五:一颗一颗发光的恒星/ 197 马尔克斯也可以不“百年孤独”/ 197 魔法师奥康纳/ 202 当冯内古特不黑色幽默/ 207 面对孤独,面对失败/ 211 一颗一颗发光的恒星/ 216 记忆里住着一个魔术师,一切就都不一样了/ 220 一条从英国流向世界的河/ 224 星期六:让我们保持对世界的好奇,对美的赞许/ 230 遥远天边吹来的风/ 230 尘埃中的美好/ 234 一吹即散的村庄/ 239 骆以军的台北日夜/ 243 普通观众韩松落/ 247 鬼知识百科指南/ 252 让我们保持对世界的好奇,对美的赞许/ 256 即使远隔重洋/ 261 一粒沙的世界/ 266 生命如歌,我们寻路而来/ 276 Chapter 3 星期天,出去逛逛独立书店! 三联韬奋书店/ 286 单向空间/ 287 时尚廊/ 288 唐宁书店 / 289 大众书局/ 290 西西弗书店/ 293 晓风书屋/ 294 精典书店/ 295 青苑书店/ 296 先锋书店/ 297 Someday Plan 有天咖啡书吧/ 298 Chapter 4 独自去探索整个世界的美好 从明天起,过有节律的个人生活——自我管理书单/ 302 最伟大作家的最伟大作品——名著书单/ 304 古文的正确打开方式——易读古文书单/ 305 用15分钟阅读一个世界——短篇小说书单/ 308 从前日色变得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情书集书单/ 310 游记还能这么写?——旅行文学书单/ 312 诗意地生活——诗歌文学书单/ 314 偶尔来点科幻——科幻文学书单/ 316 万物有灵且美——自然文学书单/ 318 青春的另一种可能——纪实文学书单/ 320 八卦张爱玲必备书单——张爱玲相关书单/ 322 《独立日:用电影延长三倍生命》 Chapter 1 沙发上的电影院 赵大乖的影院 王小南的影院 刘小黛的影院 小玄儿的影院 钱雨沉的影院 祁磊的影院 杰夫江的影院 木木的影院 李晓波的影院 gtis的影院 Eva-de的影院 兰波的影院 Chapter 2 用电影延长三倍生命 第一幕:他们再没提过南京 放任自流的时光 伊斯坦布尔的雪 预言者,杨德昌 他们再也没有提过南京 看得见的城市 我要在那生活之上 重返塔岗村 第二幕:我爱过的那个时代 初次见面,你好! 阿黛尔转身离开 王家卫的电影总是诠释孤独 只想赢一次 青春意短,海滩情长 我只想找一个人爱,所以爱上人渣又如何 两颗心的靠近 县城爱情故事 美奈子还有书 第三幕:那些看戏的人 他只是不想坐以待毙 最厉害的武器是习惯 大哥,你记得吗? 无间道没有国界 杜琪峰眼中的香港 那些看戏的人 一个男人的暴力史 顽石也柔软 穿破黑暗的烛光 魔术师是不存在的,但父亲在 第四幕:用生命影响生命 那个找东西的孩子 一场温柔的许愿之旅 用生命影响生命 用一辈子去做一件事 杀死金基德自己 但愿朋友都健康 记忆不会一走了之 人生并不取决于多几个如果 一个世界在等待 第五幕:流沙之下的历史 流沙之下的历史 不言不语更是好风景 樽前莫话明朝事 拍电影的人要带种 山河忆故人 满怀对世界的爱 以狂欢对待悲剧 懦夫之死 与格瓦拉共骑 一首摇滚震中华 只有幽灵可以活下去 第六幕:人是地球之盐 人是地球之盐 伟大的线条动画 纳万物于我心 有些事,不务实也中用 一颗热烈的俄罗斯之心 水妖也有乡愁 Chapter 3 那些留住时间的地方 百老汇电影中心 中国电影资料馆 法国文化中心 电影博物馆 艺术中心agnèsb.电影院 光点台北 Chapter 4 生活要有光 万物存在是为了终结于照片 当樱花盛开时 如果夜长梦多,借此消夜 电影导演如是说 电影是个大食堂 残缺的影像 20世纪少年 直到世界尽头 要有光 舞、舞、舞 《独立日:日出之食》 Ⅰ 你的理想厨房还缺什么? 一口尺寸适当的平底锅 让你吃到热乎三明治的多功能早餐机 堪称现代厨房必备品的手持料理棒 各司其职的厨房小工具 Ⅱ 五分钟唤醒元气生活 五分钟基础三明治 BLT只是入门,三明治可以更丰盛 百变风味的小土豆 香蕉巧克力帕尼尼给你能量 早晚五分钟,生活大不同 让早餐面包不再单调的神奇抹酱 有满满拉丝奶酪的掉渣脆饼 Ⅲ 吃过那么多美味,才觉得最好吃的永远是家常味 清凉而浓郁的花生酱冷馄饨 嗍一碗“fúlán”米粉 今天早上想吃什么粉? 一碗干香扑鼻的热干面 最想念的泡饭 冬天的早晨,出门前喝一碗醪糟汤圆 我最爱的一个面碗 Ⅳ “洋气”的早晨需要异国风味 韩式辣白菜拉面 酸辣开胃的凉拌越南米粉 美式炒蛋柔软嫩滑,无法细嚼 让猫王沉迷的法式吐司 Ⅴ 洒满阳光的周末brunch 豪华的奶酪面包,十五分钟就能吃上 瞬间提升brunch奢侈度的鸭肝酱 周末要咬一口先生,再咬一口太太 没有班尼迪克蛋,就不是完整的brunch Ⅵ 家中常备一点存粮 上班族如何保存食材 烤一大盘燕麦,随时当早餐 熬一罐葱油,就能随时吃葱油拌面啦 做一罐不变色的青酱 Ⅶ 置办一桌家常宴客菜 中式宴客菜单 擂辣椒皮蛋 台式三杯鸡 蜜汁叉烧 腊肉蒸玉兰片 麻婆豆腐 农家青菜糊 小黄鱼小馄饨 西式宴客菜单 土豆泥 墨西哥脆饼配柠香三文鱼 金色秋日沙拉 四十瓣大蒜烤鸡 咖啡杏仁炖羊膝 香草煎水果 后记 试读章节 金门集团是韩国境内的黑帮组织,它不断往合法领域渗透壮大。不料会长暴毙,引发了争夺头把交椅的斗争。警方拟了新世界计划,希望卧底十年的李子成干预新掌门人选举。组织内部,与李子成有兄弟之情的丁青也跟对手展开了明争暗斗。 《新世界》会被认为是《无间道》卧底题材的延续,同时还被拿来与《无间道风云》等一系列片子作比较。影片重提了命悬一线的卧底命运,又借得帮派内部的争抢字头,深化了这种类型片特定人物的身份悲剧。 《无间道》三部曲精致,西装笔挺,浪漫且抒情;《无间道风云》粗粝,街道脏乱差,非常突然。面对这样的珠玉在前,韩国人没有被束缚住手脚,再次做出了创新,想常人之不敢想。观众也会惊奇地发现,片中黑帮大佬有小弟拥簇,像极了《无间道》的讲究,电影同时强化了《无间道风云》的暴力,沉尸斩首之类的惊骇场面,血腥至极。 北野武的《极恶非道》系列,日本帮派片有自己的一套作风。雅库扎大叔歪脖子干吼,离奇死法轮上一遍,然后说,打打杀杀早已过时。而《新世界》的人物架构显然有迹可循,它深受香港电影影响,非黑即白,正邪不两立。这里有飞车有心理战,步步为营,追求叙事悬念和商业娱乐性。 《新世界》的一大创新是一黑到底,变出新世界。譬如人们也会想过,悲惨的卧底兴许能混个出人头地。就像无知女大学生爱上了汉奸,至于能否完成任务,那已经抛之脑后。可是,多数编剧导演要么顾虑人们的正义感,要么觉得难以做到逻辑合理,索性一死了之,成就大义。因而,这样的突破尝试少之又少,只有志在颠覆搞笑的片子方才会撞上一回。 回放下丁青第一次出现,李子成去机场迎接。这位大哥一副山寨暴发户的轻浮模样,先是不以真面目示人(戴墨镜),再又嘻哈胡闹,颇为搞笑。这般举动不免令人深信:他不是个白痴就是二货,全靠兄弟仗义,得以混上一张交椅。然而在李子成面前,丁青又表现得信任、尊重和极度客气,连碰都不敢碰他,多次只能拿其他小弟动手动脚。显然,《新世界》的精妙全在人物性格和前后反差,如果不做好性格铺垫,《新世界》到最后就会编不下去。观众当然可以自行想象,丁青和李子成到底发生过什么(电影结尾也接了一段往昔岁月),而多次出现的肢体语言也证明,丁青确实有足够的理由放过李子成,甚至不排除这是超越兄弟之情的爱——就像老外解读吴宇森电影那样。巧合在于,这部电影的女性角色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比如李子成牵挂更多的不是妻子,而是即将新生的孩子。 丁青身上的欲扬先抑是如此漫长,从对峙警察到清理卧底,从停车场被吓到开杀。他爆发出来的残忍,以一敌众的爆裂表现,令人大感惊讶,震撼又意外。这个人物从白纸一张变成了活生生的人,瞬间立体。观众也会从“他怎么能做到”的惊讶,慢慢过渡到“他为什么要这么做”的思考。 在封闭电梯一段,抖动旋转的广角镜头,丁青开始了惨烈的困兽之斗,《新世界》显然夸大了丁青的英雄主义表现,这也是《新世界》的整体风格和浪漫调性。丁青知道放过李子成的后果,他选择了自我毁灭来成全李子成,叮嘱他做人要狠,让他成为另一个自己。李子成的转变并不是处心积虑,他一直为卧底身份纠结痛苦,处在崩溃边缘。更准确来说,他是被时势给推上了最后的位置,他能迈出关键一步,推动全来自大哥丁青。 帮派方面,《新世界》安排了四类人物角色。没有把坏字写在脸上的,那是心狠手辣的丁青;把坏字写在脸上的,那是咄咄逼人的李仲久;能力匮乏的老家伙,以二当家为首,其他几个察言观色的老糊涂,标准炮灰;悲剧的警方卧底,包括了李子成以及其他命运凄惨的卧底成员,揭示当卧底是没有出路的——除非洗黑。回想开场一幕,李子成和手下拷问崔理事是不是帮警方做事,这一幕也极其讽刺。就像李仲久明知警方要借刀,他还是充当了宰人和被宰的刀。 与浓墨重彩书写帮派不同,《新世界》对警方的表现是异常黯淡的:能力不济、捉襟见肘。姜科长不近人情不说,帮派势力之大,连往警方安插卧底的安排都没有——根本是不把对方放在眼里。至于以往难以截获的警方机密,电影相信“有钱能使鬼推磨”,祭出“红客”就把警方玩得团团转,最后定点绞杀,一个不留。在《新世界》的残酷世界里,黑帮势力只手遮天,完全掌控了游戏的主动权。再看看在警方内部玩上位游戏的《寒战》,所谓“十年最佳剧本”简直就是个大漏勺。 P116-119 序言 这是生活,又像在演电影 一直到五六岁,我好像都没留下什么个人记忆。搞得这么不确定,无非那些记忆,多是外婆和父母讲过的故事。久而久之,它们变成了我应该有过的记忆。 我没有出生在自己家里。父母婚后没有自己的房子,暂借了宗亲的一个小房间生活。 闽南有这么个民俗,如果在别人家生孩子,那么,房东一家的富贵兴旺,都会被这个小孩子抢走。没人知道这是怎么来的,大概神明有这么说过吧。所以母亲临盆前,父亲带母亲到了一个叫老璋哥的远亲家里,准备生产。老璋哥一生未娶,没有子嗣,是个忠实的守庙人,掌管着功德箱。那时候,佛像们还不用担心半夜被歹人抱走倒卖,所以寺庙没有锁也没有铁门。像老璋哥这样的守庙人,只是早晚带上个门,做做样子。 我就在老璋哥的家里出生了。 很小的时候,我就会模仿《陈三五娘》的“三哥”“阿娘”,仿佛那样子,沙子会玩得更起劲。我还直喊爷爷辈的老人家为老汉,逗得别人开怀大笑。可是,我真不记得有这些事。 再后来,长大成人,我开始有了完全属于自己的记忆。但人生故事,无非生老病死聚合离散,它们从不缺席。外婆做了个手术,拿掉了一小截肠子。像医生说的那样,能多撑五年,她也确实多陪了我们五年。再一晃眼,人生过去十几年。这中间,父亲走了。母亲白了头发。 大舅依然喜爱南音,不时参与一些红白喜事,能敲会弹,脸上还挂着平素的严肃。二舅前段时间被红火蚁咬了,这是2005年后,入侵泉州的外来物种。 在外漂泊了快二十年的三姨一家,终于回到镇上了。那个被妹妹描述为豪爽男子,在KTv高唱《海阔天空》的表哥,倒在了大海边上,死因不明。三姨返乡不久,忧疾去世。个头小小,有着闽南波西米亚气质的三姨夫,成了一名郁郁寡欢的守庙人。说起这些,有人直摇头,“看看他们,最后连个住的地方都没有”。 每年清明,去普济寺祭拜的路上,总要回想起少年时代。我跟小伙伴经常踩着单车来这边游玩。如今,杉木生长,杜鹃花提示着春雨时节。山上的人家,屋后种着凤凰木和龙牙花,地上撒满了红色花瓣,就像天然生长的高大香烛,垂落着生命的灰烬。 外婆家被山体环拥着。后山顶有个突兀、像棺材板的大石头,不知打哪年开始,竹林悄悄把它盖上了。故乡的森林,四时浓绿,更见茂密,也更显神秘。小孩子对树上的果实都失去了兴趣,更不会往山里头跑。我多想告诉他们,山上不仅可以挖竹笋、采蘑菇,还有覆盆子、桃金娘。小时候,我还捡到过从大海那边飞来的明信片,上面有个新奇的“檩”字。 时间不断往前,大山和森林都回到了过去,安宁而平静,彻底归属于先祖和亲人的无限生命。 和它们相比,始于一台松下录像机的电影故事,其实太过短暂。逢年过节,人生大喜,我上一中,家里还有乡邻,都会从寺庙里搬出佛公菩萨。有钱的请戏班子,没钱的找傀儡戏,名为谢神。有时候也放露天电影,大多无甚印象。自从有了录像机,它也被借去放片子。闽南的人们就是这么可爱,有事没事,都要感谢神明保佑。 没出几年,录像机很快被淘汰。谢神的傀儡戏,看的人越来越少。年轻人更喜欢躲在家里,对着电视机。每场不落的老头,散了人生的场,没再回来。然而,傀儡戏还是会在小庙的门前上演,毕竟神明无时不在。门外边,是被赋予生命的人偶,在手上翻转。门里头,是庇护着生命的佛像,一动不动。至于观众,不刮风,也没下雨,却往往一个人也没有。就连看庙的人,都不知道跑哪去了。 这是生活,这又像在演电影。哪怕是已经消失的人,它都是生命的某种见证。我经常在睡梦中回到故乡,我在电影里总会看到过去。我怀念那些离我而去的生命时光,就像一场又一场的电影。 2015年12月5日木卫二于北京 后记 《独立日:用电影延长三倍生命》的副标题出自杨德昌最后一部电影《一一》,原话应该是“人类的生命比起以前延长了至少三倍”。 电影到底是山,是海,是光亮,还是黑暗?我不清楚。但我知道,电影跟我的生命有关。从一台电脑、一张光盘、一个文件,到一家影院、一块银幕、一张沙发。我把看电影写评论这桩事,形容为“能有一说一,还自得其乐”。 书中影片,大多来自我的历年选择。这项经年累月的观影选择计划,一直还在进行当中。真要把所有片子放进来,以一本书的容量,也是远远不够的。 多谢三联生活书店邝芮。他提出“独立日”系列的概念时,我就被深深吸引。这本书献给那些与电影默默相伴的朋友们。 感谢贾樟柯导演的慷慨赠序。你的电影,影响了许多人的生命。 感谢赵大乖、王小南等朋友参与“沙发电影院”活动,并提供照片内容。感谢中国电影资料馆的沙丹,法国文化中心的彭倩媛帮忙提供照片。 还有水怪、魏小河、乐山小佛和奇遇电影的朋友们,你们的无私帮助,让这本书得以跟更多读者见面。 上一本书献给父亲,这一本书献给你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