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应明著的《菜根谭》辞藻优美,言简意赅,通过洞察人生百态来点化世间万事,是囊括五千年中国处世智慧的奇书,思履主编的《图解菜根谭(全彩图解典藏版)》以明刻本为底本,在原文的基础上增加了译文和精读解析等栏目。
600余幅精美图片,与文字相辅相成,将阅读变成一种赏心悦目的享受,让读者充分体验阅读的乐趣;图文互注的编排形式、新颖独特的版式设计,帮助读者深入了解原著内容。
充满智慧的文字、精美珍贵的图片、注重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的设计理念,多种视觉要素有机结合,打造出一个彩色的阅读空间。全面提升本书的欣赏价值和艺术价值。
《菜根谭》成书于明朝万历年间,距今已有近四百年的历史。“菜根”一词本出自北宋学者汪信民的一句“咬得菜根,百事可做”。洪应明偶见此言,一时有感而发,便以此立意,以“心安茅屋稳,性定菜根香”为主旨,写下了几百年传世不衰的菜根箴言。这些箴言融合了儒家的中庸思想、道家的无为思想,深入浅出地讲述了关于修养、处世、出世等多个方面的人生哲学。
《环球》杂志介绍《菜根谭》时说:“论企业管理的书籍成千上万,而从根本道理上说,多数抵不过一部《菜根谭》。”其实,不仅企业界、商界的人爱读它,政界、学术界的人甚至普通大众也爱读它,更有人认为,《菜根谭》与《孙子兵法》《三国演义》等具有同等的文化地位,并称它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之作。思履主编的《图解菜根谭(全彩图解典藏版)》既保留了原著的精华,又彰显了《菜根谭》的现代价值和文化魅力。我们收集百家之言,共同品味“菜根”之香,希望读者能从中采撷更丰富的人生智慧。
富贵知贫 少壮念老
【原文】
处富贵之地,要知贫贱的痛痒;当少壮之时,须念衰老的辛酸。
【译文】
生活在富贵的环境中,要知道贫穷困苦人家的艰难;年轻力壮时,要顾及年老力衰后的悲哀。
【精读解析】
人生之中,最难能可贵的不是贫而无谄,也不是富而无骄,而是能够富贵知贫、少壮念老、得宠思辱、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人们往往在困境之中会充满对未来的憧憬与希望,但是在顺境之中却通常看不见隐藏的危险。好的时候不要满眼皆是好,坏的时候也不要满眼皆是坏,关键是要有远见。生活在富贵的环境中,要知道贫穷困苦人家的艰难;年轻力壮时,要顾及年老力衰后的悲哀;得势的时候要预见到失势之时的场景;处境安全无忧的时候要考虑到可能带来危险的因素。
“陶朱公”范蠡,正是这样一个“忠以为国;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的智者。他能够在功成名就之时毅然隐退,在家财万贯的时候歙尽千金,只因为他不执着于眼前的利害而放眼于将来的顺逆。
范蠡侍奉越王勾践,与勾践运筹谋划二十多年,终于灭了吴国,洗雪了会稽的耻辱。后来,勾践称霸,范蠡做了上将军,备受尊崇,但是范蠡却能够适可而止、急流勇退。他明白“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道理,也深知勾践为人,可与共患难,难与共安乐。于是,便毅然抛弃了到手的荣华,而与西施一起泛舟齐国。
在齐国,由于他仗义疏财、贤名远播,受到齐王赏识,官拜相国。此时的范蠡,可以说是集富贵、权势、声名等于一身,但是这些并没有让他放松警惕。他喟然感叹:“居官致于卿相,治家能致千金;对于一个白手起家的布衣来讲,已经到了极点。久受尊名,恐怕不是吉祥的征兆。”于是,才三年,他再次抽身离开,向齐王归还了相印,散尽家财给知交和老乡。
一身布衣,范蠡来到定陶,那里四通八达,地理位置优越,是良好的经商之地。范蠡带领家人们耕作和牧畜,他们战胜了各种自然灾害,获得了庄稼的丰收和六畜的兴旺。随后,他又不失时机地转而从事商业买卖,积累资金,看准时机大胆地买进卖出,虽然一次只谋取十分之一的利润,但他的买卖做得十分红火。没过多久,他就凭此积累了数百万的财富,人称陶朱公。
相反,越王勾践的谋臣文仲,曾和范蠡一起为勾践出谋划策,也为打败吴王夫差立下赫赫功劳。但是在灭吴后,文仲自觉功高,不听从范蠡的劝告,继续留下为勾践效力,却终为勾践所不容,受赐剑自刎而死。而范蠡却能明哲保身,居安思危,急流勇退,高龄几近百岁。
同为国家立下赫赫功劳,范蠡和文仲之后的命运却截然不同,其中的关键在于,范蠡比较有远见,在顺境之中能够预见逆境的到来,而且能够未雨绸缪,及早做出行动,改变即将到来的不利处境。而文仲却安于顺境,不懂得得宠念辱的道理,结果受辱身死,令人感叹。
每个人都应当有危机意识,身处顺境的时候,要警惕可能存在的不利因素,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只有这样才能掌握事情发展的先机,避免可能发生的不好事情。
当然,范蠡急流勇退之时,放弃了很多东西,功名利禄这些常人难以拒绝的诱惑,都没有阻挡他离开的脚步,这是十分需要勇气和魄力的。人们在日常生活之中,不要被眼前的利益所束缚,蜗角虚名、蝇头小利,当放弃则放弃,居安思危、放眼长远才是明智之举。
P92-93
《菜根谭》成书于明万历年间,距今已有近四百年的历史。著者洪应明,字自诚,号还初道人,早年热衷仕途功名,晚年归隐山林,潜心读书立文,最终将自己的人生体会、读书心得和生活参悟付诸笔尖,挥毫泼墨,著了这洋洋洒洒的三百多条错落有致的语录集。
“菜根”一词本出自北宋学者汪信民的一句“咬得菜根,百事可做”。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一个人只要坚强地适应清贫的生活,不论做什么事情,都会有所成就。
洪应明偶见此言,一时有感而发,便以此立意,以“心安茅屋稳,性定菜根香”为主旨,写下了几百年传世不衰的菜根箴言。这些箴言融合了儒家的中庸思想、道家的无为思想和释家的出世思想,深入浅出地讲述了关于修养、处世、出世等多个方面的人生哲学,告知后世读者享受平凡、活出真我,自会觅得人生真味。
《菜根谭》’辞藻优美,言简意赅,通过洞察人生百态来点化世间万事。它是囊括五千年中国处世智慧的奇书。书中倡导积极入世、经营天下、为民谋福、泽被后世的进取精神;主张亲近自然、悠游山水、修身养性、清静无为的隐逸趣旨;宣扬悲天悯人、普度众生、透彻禅机、空灵无际的超脱意蕴。可谓一身处世、只眼观花。初读其书,似觉矛盾错杂,神龙虎尾无迹可寻;详思再三,始悟狡兔三窟,随处可安身立命。得志者读之,能悟人生无常,居安思危,匡世济人;失意者读之,能起死灰之心,自强不息,终有所成;富贵者读之,能知艳为虚幻,履满慎思,遗泽子孙;贫贱者读之,不坠青云之志,安贫乐道,培植善根。它揭示出人生之真谛,振聋发聩、医愚医贪,堪为人类“心灵之药石”。
然而,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人们并未给予《菜根谭》足够的重视,直到最近几年,对其内涵的研究热潮才兴起,并流行于海内外。其实,不仅企业界、商界的人爱读它,政界、学术界的人甚至普通大众也爱读它,更有人认为,《菜根谭》与《孙子兵法》、《三国演义》等具有同等的文化地位,并称它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之作。
《菜根谭》之所以能于当代见称,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它的精神启发性和生活指导性历久弥新。其中,方圆并进的处世哲学、心平气和地对待人生起伏的平常心态、修身养德的精神境界以及回归自然陶冶心性的生活之道,都可以作为当代人在工作学习、享受生活、修身养性等过程中的经典法则。
为使《菜根谭》更好地启迪人生、造福社会,我们精心制作了这本《图解菜根谭》。本书以明刻本为底本,并在原文的基础上,加了精妙传神的译文,阐述其微言大义:以现代人的视角,在对原著箴言进行经典解读的同时联系当下,找到指导现实生活的经典智慧。既保留了原著的精华,又彰显了《菜根谭》的现代价值和文化魅力。
《菜根谭》之形式,精言雅致,字字珠圆;隽语风流,句句玉润。读来朗朗上口,谐金石之声;思后悠悠沁髓,夺宫商之韵。其体虽散,备意阳春白雪;其章虽促,融情流水高山。译文例解,恰使全书节奏明朗;原文新语,同奏和谐韵律。品读本书,可以让人心旷神怡,重温那种已被淡忘了的真趣;也可省察己身,使被烦恼、压力束缚的身心得以解脱;同时,也会帮我们稀释现实生活中的种种困惑和焦虑,找到解决这些症结的方法。无论是在阅读中还是合上书页后,我们会在不知不觉中放松下来,开阔心胸,放慢脚步,在实现人生价值的同时享受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