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负责主持一个谈心栏目,所以每天都有拆不完的信,而且很多还要亲笔回复。今天周一,几天来累积起来的几百封读者来信,更是拆得我头晕目眩,实在有些难以招架了。还有最后几封没拆,我不免懈怠起来。剪开这封没有写明寄信人地址与姓名的信,粗粗一掏,里面只有两颗折叠得很紧的纸“心”。这些孩子,就知道玩些小花样,经常将信纸叠成狗啊船啊或是花的形状,心情好时倒真的欢喜,觉得蛮可爱。可今天的信实在是太多了,便觉得这样会增加拆信的难度,也影响了速度,继而很烦:这不是耽搁我时间吗?于是,看都没看,就将这两颗“心”连同信封朝纸篓里扔了过去。
拆下一封信时,我忍不住又扫了纸篓一眼,两颗“心”仍躺在最上面,并没掉到底下去。我的耳根有些热起来。这是孩子用心折叠的两颗“心”哪,怎么可以看都不看就随便扔了呢?这不是我的作风。“捡起来!”我命令自己。
再次仔细地掏了一下信封,里面掉出一张黑白照来。
这是一位十五六岁女孩的照片,皮肤白皙,瓜子脸,额头饱满,眉毛不多不少,呈线形朝两额挑出。最出彩的是那饱含笑意的双眸,双眼皮,大而有神,灵气逼人。再往下,小巧的鼻子,端正而俏皮。嘴唇也很有特色,微抿,笑意在唇角荡漾……听我这样描述,你无论如何不会不相信,这活脱脱就是一个美人坯子。可是,不,请听我说完。见过络腮胡吧?是不是有些吓人?这女孩的双脸颊和下巴部位就有一大片的阴影,如同长了一圈络腮胡。这片阴影,才是她写信给我的真正原因:小时候被烫伤留下的疤痕。
我再次往照片中女孩的双眼深处望去,鼻头蓦地酸疼起来,刹那间,我泪流满面。我很是为女孩感到惋惜,如果没有这片阴影,这该是多么动人的一张脸。可是,生活却如此无情地将女孩捉弄了。惋惜之余,我更多的却是感动。因为,能够将这样最易令自己自卑的照片寄给我,就已经证明了她的勇敢。在与“女孩”的对视中,她依然笑意盈盈。她用目光和微抿的唇边的笑意告诉我:这绝对不是一个弱者。
我用力地吸了一下不甚通气的鼻子,小心翼翼地拆开这两颗“心”,认真地阅读起来。信里有她的名字,以及她告诉我的许多事情。
她说,她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当她4个月大时,爸爸出门打工。一天,天气非常寒冷,妈妈背着她去洗尿布,留下3岁的哥哥一个人在家。来到小河边时,同院的一个叔叔对妈妈说:“天这么冷,小孩子会受不住的。还是把她放在家里,和我女儿一起烤火吧。”妈妈看着女儿被冻得通红的脸,就将她送回家中,嘱咐哥哥好好看着她。“然而,我的不幸就这样发生了。因为哥哥和那个姐姐玩火,不小心把火星溅到我所睡的摇篮中。哥哥姐姐都太小,没有注意到我。等妈妈发现时,我的脸上已经有许多血泡了……后来,妈妈告诉我,由于我们这里医院的医疗条件有限,医生对妈妈说,我脸上的血泡需要剪开、上药,才不至于灌脓……就这样,我的脸还是被毁了。”
一丝咸味自嘴角渗入口中,那些忍不住的泪水啊!我继续往下看:
“当我看着妈妈满脸的后悔和痛苦时,我好心疼啊,但又找不到合适的话去安慰她。我只好在日记中这样写道:‘我爱我的爸爸妈妈和哥哥,胜过爱我……’真的,我从没想过要去责陸他们。也许有人会说:‘现在你这样说,等你长大了嫁不出去你就不会这么讲了。’其实,我早已能辨别是非了,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虽然每每站在镜前,我心里有过丝丝疼痛,但是,我仍然不会去怪罪谁。我总是对自己说:‘这是上天的安排,这也许是上天给我的一个考验吧。他故意给我一个丑陋的容颜,想看看我能否不在乎外表,能否拥有一颗美丽而坚强的心灵。’”
女孩是否读过《巴黎圣母院》,是否知道卡西莫多,我无从知道。但业已如此,她却还能将这看成生活对她的一种考验,敢于直面现实,多么难能可贵。
P4-5
现在的孩子们是幸福的,他们不光有经典名著,有网络和电游,更有充裕的物质生活,但他们似乎本能地抗拒所有的教育,包括老师和父母的。如果同孩子做朋友呢?孩子们是需要朋友的。尘衣没有把自己当成谆谆教导者.她是孩子们的朋友。
——王跃文(当代著名作家,鲁迅文学奖得主)
致力让少年朋友提高知识、思想、伦理的审美之涵养,就一定会使青春变得十分美丽。
——林非(当代著名作家,中国散文学会原会长)
扫描与解构青春,是尘衣的特长与专长,也是她神圣的职责与使命;安抚与解读心灵,是尘衣最大的快乐与精彩,也是她不懈的探索与追求;创新、策划与执行,是尘衣的动能与实质,也是她不竭的动力与源泉。
——熊名辉(湖南教育报刊社社长)
尘衣的文字清新隽永,像6月田野上的和风,带着阳光的温暖,带着稻花的香味,带着泉水的叮咚,读起来轻松,听起来悦耳,余味无穷。
——皮朝晖(一级作家,鲁迅文学奖得主,小学语文教材副主编)
第一部分 “尘”救灵魂——拯救他的故事
牵她的手
为心击节
连线唐同学
焦虑地微笑的老师阿兰
他在绝望边缘徘徊
”尘衣叔叔”
迷途少年,我的肩膀借你靠一靠
博客上挽救想自杀的他
抑郁了谁——研究生抑郁闹自杀
她为什么叫”朱朱”
第二部分 心事“尘”解——你的快乐我来给
你的路,非走不可
尘衣姐姐与大家亲切交流——关于理想
分别时,你说了什么
从冰点到沸点
怀揣梦想上路
尘衣姐姐与大家亲切交流——关于友情
好像朋友不够多
尘衣姐姐教你交友:友谊的“锁”
要靠心灵这把“钥匙”来打开
相聚是一种缘分
抱我一下
尘衣姐姐与大家亲切交流——关于亲情
那次尿床的感觉很温暖
尘衣姐姐与大家亲切交流——关于爱情
爱了吗
第三部分 “尘”情相拥——了愿你生命永精彩
让时间老去,而我年轻、2汙
时刻都可以
放飞青春
尘衣姐姐与大家亲切交流——关于青春
新,新鲜的新
尘衣姐姐与大家亲切交流——关于学习
一颗糖果
盯着它,就盯着它!
哑孩子的快乐侶
恋什么就死在什么上
尘衣姐姐与大家亲切交流——关于生命
我最幸福
尘衣姐姐与大家亲切交流——关于处世
让自己可爱而又可敬
你可以退一步
信我,还是信他?
打造一个“完美假期”
拒绝你送我的外号
亲爱的,若是可以
第四部分 “尘”爱无言——美好因有爱来袭
践行公益 温暖人生——湖南省直工委“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先进典型报告会”巡回宣讲宣讲稿
尘衣做客湖南电台交通频道<天际传情>栏目
拯救灵魂比拯救生命更迫切——在首届“茉莉花论坛”上的演讲稿
突然青春一在道德讲堂“青春在基层闪光”上的分享
公益是一种精神
第五部分 “尘”缘永在——读友信语留真情
读者来信摘选
这是一本关于青少年青春解读与心理拯救的书,填补国内外青春解读类图书空白。
花开的季节,除了欢欣、珍重与收获,你可曾有过迷惘、眷恋、无奈和失落?是不是每一个日子,你的心情都会豁然开朗,一成不变?
作为现代青少年特别是都市青少年,我们处在一个和平的年代,没有或极少经历过战争、贫穷与饥饿等磨砺人性的自然与非自然的灾难。而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又使我们不自觉地受到当下种种不可抗拒的诱惑的影响,譬如电影、电视、网络和随处可见的社会现象,加上课业的负担,友情的不可预知,以及对”爱情”的朦胧意识等,使得我们的心灵日益变得矛盾起来,处在一种充满了不解、困惑、苦闷、悲戚、焦灼、向往与憧憬而难以自拔的状态,却又找不到人来倾诉。
本书着力的正是关注青春期少男少女的心路历程,走进他们的灵魂深处,与他们携手前行,和他们同甘苦,共患难,教他们怎样解读青春,进行灵魂自救,从而走出生活的重重阴霾,进入人生的春天。
这是一份关注现代青少年成长发育期的心理生理(重在心理方面)问题的讲解、释疑、引导、相依、相助的心灵自助餐。作者把所了解到的一切可以对少男少女讲述与传授的最有价值的知识、思想、认识等,一并给予他们,使他们最终能够自知、自助、自救、自强,从而可以顺利、健康、无怨无悔地度过一生中最具可塑性、最美好、最纯真的年代。
本书是青少年刊物知名记者、编辑、作家、少男少女的贴心朋友、青春解读人尘衣姐姐为广大青少年朋友浓情奉献的一份大礼。尘衣曾在报纸创办过<尘衣信亭>栏目,现负责湖南教育报刊社<初中生)杂志最具影响力栏目《谭星信箱》的制作:她还创办了大型品牌公益活动“谭星姐姐见面会”,有丰富的揣摩青春期少年心理活动的经验。更可贵的是,她永远有一颗纯美无瑕而又宽容无私的心灵,能够将所有孩子当成自己最亲爱的骨肉,包容他们,疼爱他们,与他们心心相印,所以,尘衣深受广大青少年朋友的喜爱。另外,尘衣还曾主持大型名人专访栏目《尘衣之约》,与各界精英面对面。博大、辽远、纯美是其一生追求。座右铭:白衬衫上不该有污点。
本书适于少男少女、家长、老师及社会各界富有爱心的人士阅读。
由尘衣著的《尘爱越青春--少男少女身心问题探秘》是一本关于青少年青春解读与心灵主张的书,填补国内青春解读类图书空白。本书由5部分划组成,分别介绍青春期少男少女的各种心路历程,作者尘衣姐姐走进他们的灵魂深处,传授最有价值的知识、思想、认识等,与他们携手前行,和他们同甘苦,共患难,教他们怎样解读青春,进行灵魂自救,从而走出生活的重重阴霾,进入人生的春天。并能使他们最终能够自知自助自救自强,从而顺利、健康、无怨无悔地度过一生中最具可塑性、最美好、最纯真的年代。
由尘衣著的《尘爱越青春--少男少女身心问题探秘》着力的正是关注青春期少男少女的心路历程,走进他们的灵魂深处,与他们携手前行,和他们同甘苦,共患难,教他们怎样解读青春,进行灵魂自救,从而走出生活的重重阴霾,进入人生的春天。
这是一份关注现代青少年成长发育期的心理生理(重在心理方面)问题的讲解、释疑、引导、相依、相助的心灵自助餐。作者把所了解到的一切可以对少男少女讲述与传授的最有价值的知识、思想、认识等,一并给予他们,使他们最终能够自知、自助、自救、自强,从而可以顺利、健康、无怨无悔地度过一生中最具可塑性、最美好、最纯真的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