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著名文化人类学家鲁思·本尼迪克特奉美国政府之命,按人类学方法,对日本民族进行大量调查分析得出的研究报告,其中对日本民族性的认识客观而深刻,是全世界公认的现代“日本学”开山之源,也是现代中国人研究日本的必读之作。
作者鲁思·本尼迪克特是美国当代著名文化人类学家,曾师从“美国文化人类学之父”弗朗茨·博厄斯,专攻文化人类学,并对日本、荷兰、德国等国民族性进行研究,著作尤以《菊与刀》影响巨大。
《菊与刀》的新译本,对市场上已有版本的长处进行了吸收,对不足则进行了更正,是对《菊与刀》版本的补充和升华。
从文化根源上去剖析日本做出种种让世人匪夷所思举动的原因,给读者提供了一种温和而理性认识日本的角度,使得读者对日本民族的认识更具包容性。
《菊与刀》是二战后期美国人类学家鲁思·本尼迪克特奉美国政府之命,为分析、研究日本社会和日本民族性所做的调查分析报告,旨在为美国管制战败后的日本提供政策依据。书中,作者把笔触深入日本人生活的诸多方面,既展示了日本人的生活习性和行为信条,也剖析了这些习性和信条之所以形成的深层文化因素。自1946年出版以来,它在全世界引起了强烈反响,已经成为研究日本民族性的必读书,并被认为是社会科学研究直接运用于政治实际操作的杰出例证。
对美国而言,最为紧迫的事就是了解日本。要了解日本,就不能忽视这些矛盾的存在,尽管这样那样的矛盾性让我们十分烦闷。事情正在变得严重,糟糕的事一件接着一件发生。我们无法预估日本人接下来的行动,比如在把战火烧到日本本土之前他们会不会投降,或者是不是应该直接炸掉日本皇宫,以及怎样做才能从日本俘虏身上得到有用信息——如果我们能对日本本土和日本军队进行有效宣传,就能打击日本人那种即使只有最后一个人也要抗争到底的劲头,这对拯救美国人的生命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但对于这些问题,即使是对日本很了解的观察家们也很难意见一致。一旦战争结束,日本人是否需要持续的军事压制才能保持和平?美军是否需要深入日本本土的偏僻角落与顽固不化的日军搏斗?日本人中间有谁可以作为领导者,在战争结束之前领导日本进行一场像法国或者俄国那样的改革?可以确定的是,这些问题在我们之间难以得到统一看法。
在别人的委托下,我于一九四四年六月开始从事研究日本的工作。为了研究清楚日本是一个怎样的民族,我要使用所有人类学家能够使用的方法工作,这是我被赋予的使命。也正是在这一年夏天,美国开始对日本进行大规模反击。许多美国人认为抵抗日本人的战争还要很长时间才能结束,也许三年,也许十年,甚至更久。同样地,日本人也认为战争会持续很久,甚至会是一场百年之战。因为在他们眼里,美军取得胜利的地方都距离日本本土太遥远,比如几千英里之遥的新几内亚、所罗门群岛。虽然日本海军失败了,但日本人不承认这个失败,日本的公报也大肆宣扬他们是胜利者。
六月以后,情况有所变化。欧战第二战场的开辟使战胜德国势在必得,过去的两年半里,最高司令部给予欧洲战场很多特权,现在那些特权都不需要了。我军在太平洋的塞班岛成功登陆,这预示着日本终将战败的结局。在接下来的战役里,我们不断和日本兵正面交战。在新几内亚、瓜达尔卡纳尔、缅甸、阿图、塔拉瓦、比亚克等地和日军的交战,让我们明白自己面对的敌人非常强劲。
一九四四年六月,由于形势变化,了解我们的对手——日本变得更加紧迫,许多问题必须得到解决。出于军事和外交目的,以及制定最高决策的需求,同时为了在前线对日军散发宣传小册子时能取得最好效果,我们对这些问题要提出实际且有效的建议。在日本人发动的全面战争中,我们有很多问题要弄明白。要明白日本最高统治者的政治目的、日本的历史文化、与日本有关的经过统计的经济资料和军事资料、日本政府对他们的臣民抱着怎样的期望,以及日本人处于怎样的环境下,这环境如何影响他们,使他们形成了独有的行事风格和思维特征。不仅如此,我们还要明白是怎样的意志力在背后约束着这些行为。为了更加谨慎地判断,从而作出准确的决定,我们还要抛弃惯有思维,用非美国式的思维想问题,比如在相同情况下,日本人可能会采取与我们不同的行动。
我被委以重任时,美国正在和日本交战,我们能轻易地把责任推到敌人身上,但了解敌人却是困难的,因为在他们眼里这一切是什么样子我们无从知晓。要完成这个任务十分艰难,可是必须完成。我们要根据日本人的行动来作出决策,而不是想象假如我们处在那样的情况下会怎么做。在战争中,日本人的每一次表现都应该被视为有价值的、值得珍视的材料,而不是仅仅被认为具有负面影响。我们要放下军事研究的态度,把日本人看待战争的态度和进行战争的方式放到文化层面探讨。无论是战争还是其他时候,他们的行为方式都表现出专属日本的特点,那么,日本人在战争中的行为与思维方式体现了怎样的特点?日本的领导者们利用某种力量来鼓舞斗志,平复怀有疑惑者的不安心理,调遣战场上的士兵,那么,这种力量会是什么?战争中的每一个细节都值得好好研究,日本人正从这些细节里一点点表现出他们的真面目。
要完成这个任务,最大的障碍在于我们和日本处于交战状态。因为实地调查是研究一个民族习性的重要方法,而处于战争状态使我们无法运用这种方法。把日本人生活习性中的重要因素和非重要因素加以区分,最好的方法是走进日本人中去,同他们的家庭一起生活,但我们没法这样做。他们经过怎样的复杂思考之后作出决定,他们用怎样的方式教育下一代,这些都无法被了解到。《须惠町》是很有参考价值的专著,约翰-安布利运用了实地调查的方法研究日本村落,但它是唯一的一本,而且我们现在遇到的很多问题书里都未涉及。
很多的困难摆在面前,但我们不是无路可走,一定有其他可以运用的研究方法,一定有可以加以利用的有效条件,这是我作为一个人类学家所相信的。在人类学研究中最为重要的方法就是接触我们要研究的对象。现在很多日本人居住在美国,他们是在日本长大的,这使与他们接触成为可能。我想,我们应该与他们交谈,因为在交谈中,可以了解那些以前不知道的部分。去听听他们的亲身经历,听听他们遇到事情的时候通过什么途径作出决定。通过交谈得到的,是研究日本文化必要的信息,这方法同样适用于研究其他文化。别的社会科学家更多地利用图书,研究日本文化发展的方法是找到可靠的历史资料,对这些资料进行数据分析;他们也会研究日本人在宣传中运用到的措辞。我认为直接接触生长在这种文化氛围中的人能帮助我们更完善地了解日本文化,了解日本文化的规则及其赋予日本人的价值观,而这些社会科学家寻找的解答,就暗藏在其背后。
P2-5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德国、日本、意大利向全世界发起的挑战。在亚洲太平洋地区兴风作浪的,是日本。向来以礼仪周全著称的日本人,突然脱掉了彬彬有礼的外衣,表现出令人震惊的粗暴和残忍。
不仅仅是粗暴和残忍,他们还训练有素,这使得被侵略国的抗战异常艰难。面对强硬的日本人,美国军队也陷入了迷茫。日本人与西方人不属于同一个文化系统,与相邻的中国在文化上也存在很大差异,没有人了解日本人的思维方式,不知道怎样应对日本才是有效的。战争已经持续多年,伤亡无数,更糟糕的是,从当时的情况来看,所有人都认为日本绝对不会投降。
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久战之中,了解日本迫在眉睫。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美国著名文化研究者鲁丝‘本尼迪克特受邀于一九四四年六月开始日本研究工作,运用其丰富的学识、经验以及详尽研究写成了这本《菊与刀》。
菊花是日本皇室的象征,天皇的家徽就是“十六瓣八重表菊纹”,其原型早在幕府时期即已奠定,所以日本的皇室又被称为“菊花王朝”。而刀是日本武士的象征,武士文化是日本文化最重要的特征之一。鲁丝.本尼迪克特采用菊花和刀两种意象,象征日本人性格的两面性。菊花象征着日本人的温和尚礼,刀则象征着日本人的野蛮残忍。这两种特质的混合作用,从本质上决定了日本式道德的形成和发展、生活习惯的历史变迁、对儿童的教育和自我修养等各个方面。
本尼迪克特以“菊”与“刀”切入日本人的文化精神,准确剖析了日本人的性格。正是这种性格,决定了他们在战争中会制定什么政策,认清这一点,就能找到有效抗击日本的诀窍。事实上,二战后期美国对日本的策略以及后来原子弹的投放、对日本的占领等,都是基于对日本人性格的认识,其中《菊与刀》毫无疑问发挥了作用。
在研究日本文化的各类著作中,《菊与刀》是最引人注目的一部。作者摒弃个人感情,客观地进行剖析,从日本人的生活方式和典型事件入手,向世人呈现了一个真实、矛盾的日本。作为经验丰富的文化学者,作者的眼光、研究手段和叙述方式都值得后来人借鉴。无论对于学术爱好者,还是仅仅想要了解日本文化的人来讲,本书都是值得一读的好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