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大唐情怀(唐代诗人的逸闻趣事)/微经典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出版社 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微经典编委会编著的这本《大唐情怀(唐代诗人的逸闻趣事)》讲述的是一个个关于唐代诗人背后的故事,褪去了文学的藻饰,揭开他们神秘的面纱——我们会发现,其实,他们并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他们也是最普通的平凡人,也有自己的小情小爱,也有自己的失意与怅惘,兴奋与快乐……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掩藏在或华丽凄美,或豪放大气的唐诗背后的这些诗人,了解他们鲜为人知的另一面吧!

内容推荐

唐代著名诗人比比皆是,有记载的就有三千五百家,微经典编委会编著的这本《大唐情怀(唐代诗人的逸闻趣事)》从历史典籍中将唐代诗人散落的逸闻趣事捡拾于一处,让你在欣赏最美唐诗的同时,对诗人的传奇人生也有所了解。

目录

一诗一句缘起偶然间

 王勃真情出佳句

 贺知章归乡感慨万千

 王维异地佳节倍思亲

 李白、王维与晁衡的诗缘友情

 王湾改出来的好诗

 崔护讨水遇美人

 贾岛“冲撞车驾”得妙词

 杜牧“代言”杏花村美酒

诗兴飞逸,才华遮不住

 骆宾王七岁咏鹅惊四座

 祖咏“偷工减料”的诗篇

 李白搁笔黄鹤楼

 “花花公子”崔颢的千古绝唱

 七岁李泌点拨张九龄

 李端赋诗两首折钱起

 韦应物原是“问题少年”

 七岁李贺诗才惊韩愈

 杜牧的扬州一梦

 郑谷被誉为“一字师”

寻常间见真性情

 王勃闹市上拜师学医术

 贺知章“金龟换酒”宴请李白

 孟浩然的冬日梅花情

 王维与弟弟手足情深

 王维慧眼识韩干

 李白送友人尸骨落叶归根

 戎昱娶妻要改姓?

 杜甫留老婆婆草堂前打枣

 土匪给戴叔伦让路

 孟郊不会做官

 牛僧孺“记仇”讽刘禹锡

 刘叉偷走了韩愈的金子

诗人奇闻异事多

 刘希夷诗句引发的谋杀案

 宋之问古寺遇高人

 苏颋曾被老爸“虐待”

 王之涣佯审黄狗解悬案

 萧颖士嚣张乖戾惹是非

 张志和会“水上漂”?

 钱起夜半听到“鬼”吟诗

 李益防妻“出轨”有妙招

 崔护落榜赖舅舅

 王建写诗做“保命符”

 韩愈喂饱了鳄鱼

 白居易教人做烤饼

 “大侠”张祜被骗万钱

 温庭筠被打掉门牙

 皮日休献宝《茶经》

 小气鬼韦庄葬儿

仕途难走,官场浮沉

 为了喝好酒,王绩努力工作

 书生骆宾王做了叛军军师

 杜审言狂妄惹祸

 陈子昂砸百万胡琴换功名

 贺知章爬墙劝少年

 孟浩然念诗断官路

 王维扮伶人得公主赏识

 李白死里逃生遇大赦

 杜甫不畏战乱见新君

 韩翃因诗被重用

 韩愈忤逆龙颜险被杀

 刘郎赋诗,惹祸上身

 贾岛与皇帝争夺诗稿

试读章节

王勃真情出佳句

王勃的诗歌以《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最负盛名,诗的内容虽然多是纨绔子弟不经世事的豪言壮语,但在王勃笔下,却有一种波澜壮阔的宏伟气象。

写这首诗时,王勃正在长安为官,时值春季,草长莺飞、繁花似锦,王勃的一位姓杜的好友从长安外放到蜀州(今四川),于是王勃和他的一帮朋友在长安城西门外的一片空地上铺好胡毡、摆下酒宴,为他们的朋友送行。

酒宴上,朋友们既为这位杜少府得到一个不错的官职而高兴,又为他即将远行千里而伤感,毕竟蜀州距离长安有一千多里,不仅路途遥远,而且所要行走的道路大多是山路,崎岖难行。如此两地相隔,险路漫漫,以后想要见面就太难了。而杜少府本人一想到即将远离长安城的朋友和亲人也非常难受,眼角隐隐出现了泪光。酒宴上的气氛一时间变得很是低沉。

为了不让气氛过于悲伤,王勃站了起来,他端着酒杯,大声说道:“各位!大丈夫志当存高远,杜兄这次去蜀州上任,正是他施展抱负的好时机。今日我们不要多愁善感,我们应该高兴,来,大家一起为杜兄他日的万里前程干杯!”见王勃如此,杜少府连连道谢,将杯中的酒一饮而尽。

随之酒席上的气氛也活跃起来,一位友人笑着说:“子安(王勃表字),你的诗尤为著名,今日这样的场合,你何不写首诗赠予杜少府啊!”

王勃微笑着说:“送给杜兄的诗,我早已打好腹稿了,既然诸位现在问到了,我就写出来。”带了笔墨纸砚的人急忙为王勃铺好纸,大家都围上来看王勃的诗。

王勃写诗作文向来先打好腹稿,这一次也是如此,他提笔写道: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两句写罢,大家纷纷夸赞:“上句写长安,下句写杜兄将赴的蜀州。有眼前的实景,也有想象中的远景,风景壮阔哉!”

接着,王勃又写道: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这四句刚写罢,在场的友人便忍不住大声叫好:“这四句立意高远,意气风发,将天下所有离别诗的伤感都一洗而空了!”

在一片赞叹声中,王勃不紧不慢地写出了全诗的最后两句: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读着王勃的这首诗,大家都爽朗地笑了起来。后来,王勃的这首诗被公认为是唐代著名的送别诗作之一。诗歌贵真,正是王勃的真情实感,才让他写出这样的千古名诗。

贺知章归乡感慨万千

贺知章是唐朝著名诗人、书法家,年少时就以诗文闻名,武则天证圣元年(695)中进士,自此走上了官场。

贺知章个性洒脱,一起为官的同僚和友人对他都十分敬重,但他自觉年纪大了,便做了一个惊人的决定,辞去官职,告老还乡。

当贺知章向唐玄宗辞官时,唐玄宗惊诧得说不出话来。贺知章是四朝元老,学问高,但脾气倔,唐玄宗只能无奈地同意了他的请辞。贺知章欢喜地收拾行囊,开始着手安排自己回乡的行程。

玄宗天宝三年(744),贺知章回到了他的故乡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自从他三十多岁在长安考中进士后,就再没回家乡,一直留在长安为官,如今告老还乡时,他已是八十六岁高龄了。

几十年没有回家,贺知章对家乡的风土人情很是记挂,返乡后,他每天除了饮食休息外,便会拄着拐杖带着仆人到门外闲逛。贺知章家不远处就是越州著名的镜湖,他常常伫立在湖边,长久地看着眼前湖面的涟漪,因为除了这镜湖,家乡的其他地方变化太大,只有在这里才能找回他一些年少时的回忆。一天,贺知章像往常一样来到镜湖边,他正望着湖面发呆时,迎面跑来一群孩子,孩子们见到这位陌生老爷爷,都好奇地围了上来。贺知章穿着一件丝绸衣服,腰上还挂着玉佩,孩子们觉得这位老爷爷一定身份高贵,所以他们虽然都围了上来,但却没有贸然开口说话。这时,贺知章随行的仆人觉得不妥,想要赶走这些不懂事的孩子,不料却被贺知章拦住了。

贺知章没有觉得这些孩子无礼,反而很喜欢这些孩子。他主动走上前,摸摸这个孩子的脑袋,理理那个孩子的小辫,慈祥地问他们都是谁家的孩子、都有没有上私塾、有没有念书。孩子们见这位老爷爷如此亲切,就不再像先前那般紧张,开始叽叽喳喳地问起话来。一个孩子问他:“老爷爷,你是谁啊?怎么以前都没见过你?你在镜湖边上做什么呀?”贺知章笑着说:“我姓贺呀,我就是喜欢这镜湖的水,所以在湖岸上看看风景、吹吹风。”

孩子们见贺知章说话态度这么温和,胆子更大起来。另一个孩子问道:“贺爷爷,你从什么地方来的啊?”贺知章用拐杖指了指自家的府第说:“你们看,湖边那所房子就是我家。我就是这里的人啊。”

其中一个孩子听后摇了摇头,非常认真地说:“贺爷爷,你骗人!”

贺知章的仆人见这孩子如此无礼,马上呵斥道:“你小小年纪,说话竟如此放肆!”贺知章急忙挥了挥手让仆人闭口,亲切地俯下身子对那个小孩说:“你为什么说我骗人呢?”

小孩受了惊吓,小声地说:“嗯……因为我娘跟我说,那个房子是贺家的房子,贺家出了个贺老爷,年纪轻轻,就到长安做大官去了。我娘说,皇帝还让他给太子当老师,教太子读书。贺老爷很年轻的,可是老爷爷,你的胡子都白了。”  贺知章听后,笑着说:“我就是那位贺老爷,曾经我很年轻,可是在长安一年又一年,如今我就变成白胡子的老爷爷了。”

孩子们半信半疑地看着他,贺知章微笑着说:“你们听,我说话是不是跟你们一样,都是越州口音呀?”孩子们听后,开心地点了点头。

这一次的经历让贺知章感慨万分,他回家后挥笔写下了《回乡偶书》,借此抒发自己回乡后的感慨: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矮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P2-6

序言

唐诗在中国文学史上可谓星光万丈,鲁迅先生曾称赞说:“我以为一切好诗,到唐已被做完,此后倘非能翻出如来掌心之齐天大圣,大可不必动手。”唐诗地位之高由此可见。

说起唐诗就不得不说说唐代的诗人。唐代诗人众多,光有记载的就有三千五百家,这些诗人所处年代、领域各异,却无不用诗书写着各自的传奇人生,他们的诗至今仍被人传诵,但他们的生活经历我们又了解多少呢?

唐代诗人们的人生传奇、逸闻趣事如片片花絮散落于浩瀚的历史典籍中,让读者难以寻觅。鉴于此,我们特意从历史典籍中将他们那些散落的逸闻趣事以及一些千古诗句的来由等捡拾于一处、连缀成一体,做成本书,奉献给喜欢唐诗的读者,以便读者在欣赏最美唐诗的同时,也能对诗人们的传奇人生有所了解。此外,本书还根据故事情节配以精美的图片,力求多角度地体现故事的趣味性,相信通过阅读本书,您一定能品味到诗人所处时代的独特风韵!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1 22:3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