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青春期对了孩子一辈子就对了--打开青春期孩子心扉的45把钥匙
分类
作者 (韩)金玹址//李愚京
出版社 中国妇女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青春期的亲子沟通,影响着孩子的心情,更决定着孩子的一生。聆听孩子的心声,品味专家的解读,做懂孩子的父母

父母叫累、孩子说烦,青春期这些事,看看专家怎么办?

青春期只有一次,不要因为家长的失误,将美好的青春演绎的黯然凄凉

虽然这本由金玹址、李愚京《青春期对了孩子一辈子就对了--打开青春期孩子心扉的45把钥匙》没有描写什么伟大的故事,但我相信韩国知名心理学教授与青春期女儿的教养手记,一定可以帮助到那些十多岁的孩子和养育他们的父母们。

内容推荐

十几岁的年纪所发生的故事,无论谁都会经历。但是长大成人之后,人们却会逐渐忘却这段人生必经阶段的点滴。

青春期的女儿诉说十几岁青年的烦恼,心理学家的妈妈进行疏导和安慰。作为妈妈的《青春期对了孩子一辈子就对了--打开青春期孩子心扉的45把钥匙》作者金玹址、李愚京从心理学的角度,真切而认真的将自己和青春期女儿关于十几岁青年的之间的谈话一一记录下来。并用自己专业的心理学知识为孩子进行调解,帮助孩子平安度过成长痛苦时期。

目录

前言:十几岁,我们的故事

PART 时常感觉像是站在悬崖边上一样

 01 青春期和叛逆

妈妈看到的并不是全部的我 和父母之间的矛盾

不想当场立刻就挨训 十几岁的谎言

情感的海啸随时都可能会席卷而来 情感爆发

烟和酒不可以碰吗? 叛逆的诱惑

不文明语言 青春期和脏话

我的朋友——“虚张声势” 优越感和自卑感

为什么总想展示给别人看呢?暴露狂的心理

我也想要被肯定 存在感

PART 想要改变我的样子

 02 习惯和欲望

想要打破一成不变的规则 外貌情结

我的三大恶习 矫正习惯

购物天堂和啃老 青少年和购物

焦虑的想要得到关心的你,很可怜 “关心病”

我想作为夜猫子生活 十几岁孩子和睡眠

追星也只是一段时期而已 追星

因为学习和外貌沦为败者,是一件可悲的事 自尊心

特别喜欢吃东西,怎么办 纠正饮食习惯

妈妈说她的女儿是最怕麻烦的人 无力感

我们也需要增高鞋和化妆 对于外貌的关心

总想拖拖拉拉 惰性

PART 我也想要了解我自己

 03 性格

外向型朋友和内向型朋友 天性和性格

善于表达感情,不善于表达感情 自我表现力

三心二意,好像是大脑指示那样做的 注意力不集中

令我无颜面对的“黑历史” 经历和肯定

做不了想做的事,就会很生气 情感调节

PART 就是喜欢,怎么办

 04 朋友

隐秘的,痛快的 十几岁孩子背后的闲谈

“新消息”——让我既开心又恐惧 SNS暴力

没有朋友,活不了 十几岁孩子的友情

我的一个极其迷恋男友的朋友 十几岁的爱情

亲密的朋友和孤立我的人 校园暴力

PART 离得越近,伤得越深

 05 家人

妈妈是超级唠叨大王 唠叨和心理创伤

偏向妹妹的父母 父母的偏爱

妹妹是我宿命中的敌人 兄弟姐妹间的矛盾

又不是我让你们生我的,为什么说因为我感到很累呢? 父母离异

过度关心,真的很让人头疼 妈妈的执着

妈妈的理论正确,还是爸爸的理论正确?

父母双方养育子女态度的差异

职场妈妈VS全职妈妈 妈妈的职业

爸爸和男人 爸爸和女儿之间的关系

PART 不可能所有人都是第一名

 06 学业

考试临近,总想逃跑 因为考试而不安

这是一个学习好的孩子和学习差的孩子共存的世界 因为学习产生的矛盾

我们也有思想 学业压力

文科VS理科?不要以此来区分优劣 方向的选择

妈妈不是也讨厌被拿来与朋友的妈妈比较吗? 被拿来与妈妈朋友的儿子女儿比较

在奴隶学院得到的和失去的 辅导班和家教

关于夜间自主学习的思考 学业和自我管理

上大学后想要做的事情 为20岁所做的准备

编后语 所有的十几岁的女儿

试读章节

时常感觉好像站在悬崖边上一样青春期和叛逆

妈妈看到的并不是全部的我和父母之间的矛盾

daughter

女儿

大约是在小学四年级的时候,那时的我刚刚进入青春期,有一天我这样问妈妈:

“妈妈身为心理学者,为什么还这样不懂女儿的心呢?”

“妈妈不懂什么?”妈妈脸上带着疑惑的表情反问道。

“那为什么一句称赞的话都不对女儿讲呢?”

面对我的追问,妈妈回答道:“那你也得有值得称赞的地方才行啊。你做的每一件事都总是让我操心。”听到妈妈这么说之后,我便觉得不想再继续说下去了。妈妈每天都不停地向我重复着要认真学习、做正确的事、多听长辈的话……唠叨之声喋喋不休,就好像想要用言语指导我所有的思想和行为一样。每当听到妈妈的各种唠叨时,我都想大声地向她喊:“妈妈,您所看到的并不是全部的我。”妈妈您总是自认为了解我的一切,但是在我看来这不过是您的错觉罢了。我很小的时候,您和爸爸经常夸赞我,但自从我上了小学之后,称赞变得越来越少,唠叨变得越来越多,事实上我从来也没有犯过什么大的错误。

一天,学院老师问我们:“你们有没有尝试过全身心投入地去做一件事?”这句话一下子触动了我的心。我没有自信回答老师说“是的,我有过”。因为除了考试期间,每一天我都是勉勉强强地完成作业,甚至于装模作样地看书学习。其实,我也想要投入地做某件事情。那个时候,我突然对吉他很感兴趣,却没想到因为买吉他的问题和妈妈争执了很长一段时间。妈妈以我对待任何事物都不能从一而终,总爱半途而废为由,断然拒绝我买吉他的请求。最后,甭说是吉他了,我还被她数落了一顿:

“从法律上来讲,你尚且属于未成年人;从生理上来讲,你的大脑发育还未完全成熟。所以我并不是干涉你,而是站在保护你的立场上,为你设定合理的行为界限。”

然而,在我的软磨硬泡下,最终妈妈还是把将一把吉他交到了我的手上。只不过这是有附加条件的,妈妈提出:“既然买了就要认真练习,而且不要影响学习,该学习的时候仍要把精力集中在学习上。”我当时很想争辩,我并不是像她认为的那样没有毅力和责任心,但最终因为沉浸在得到吉他的喜悦中,还是没有开口。

除了妈妈之外,还有一个人也总是强调“青少年脑前额叶没有完全发育成熟”。他就是院长大人,而他所任职的学院被我们冠以“奴隶学院”的外号。我和同学们到学院报到的那天,他站在我们面前这样说道:

“你们知道在你们大脑中,起支配作用的是哪个部分吗?”

我因为总听妈妈说,所以充满自信地回答道:“脑前额叶。”院长接着说道:“没错,就是脑前额叶。青少年的脑前额叶还未完全发育成熟,很多时候不能预见自己的行为会招致什么结果,因此才会因为急于满足自己一时的欲求而做出某些举动来。如果总是顺着自己的想法做事,是上不了大学的。”关于妈妈和院长所提到的我的大脑还未发育成熟这一点,我是不懂的。只是很多时候明明清楚地知道会有什么结果发生,但为了解决眼前的“危机”,仍忍不住选择去做一些陌生的事情,这种时候连我自己也讨厌自己。

可是这并不是青春期所经历事情的全部。以妈妈为首的长辈们无论怎么看我,但大多数时候我所做的事情的出发点都是好的。在长辈眼里,孩子永远都不懂事。

但反过来想,这种结论之所以得出,是不是因为即使长辈看到孩子有做得不错的地方也故意忽视、绝口不提造成的呢?

Mother

妈妈

理解还没有成熟的孩子,耐心等待他们长大

成为成年人就意味着大脑脑前额叶已经发育成熟了。

“了解大脑的发育过程之后,自然而然就能理解青春期的儿子。”

“一转眼,儿子变得比爸爸还要高,但是仍旧很幼稚,很多时候总让我们不由得感到很恼火。但是某天当我听教授讲到‘父母和老师应该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起到脑前额叶的作用,帮助孩子制定计划和预知结果’之后,我进行了深刻的自我反省。和孩子敞开心扉聊天的过程中,我感觉自己找到了一丝头绪。当孩子不能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很冲动时,我会告诉他‘妈妈现在就是你的脑前额叶’,他也会尝试着听我的话。无论我,还是儿子为维持家庭和谐的氛围都在努力学着管理自己的情感,克制自己的行为。”P8-11

序言

十几岁,我们的故事

这一切都源于学院院长的一句话:“一定要尝试着全身心地投入做一件事情,无论什么事。”当院长问对心理学有着浓厚的兴趣我,能不能尝试着写一本关于十多岁孩子的心理的书时,我当时并没有仔细地考虑便立刻大声回答:“我怎么可能写书?”但是几天之后,百无聊赖之余,一个念头却涌上了我的心头:“虽然我的写作水平不高,但是尝试着写一次书又何妨?”当然,我不知道这个念头的产生是否也有从小耳濡目染妈妈写作的原因。

于是,我对妈妈讲了我想要尝试创作一本书的想法,妈妈听后很高兴并且问我,如果和她一同写书怎么样。平时,我因为很了解同龄朋友们的内心,被称作是“同学们的代言人”。也正是因为我有这点自信,所以我爽快地答应了妈妈和她共同完成这本书。但是写一本书并不像我想象的那样容易。刚开始的几个月,我坐在电脑旁,绞尽脑汁却写不出一点东西。我开始意识到自己把所有的写作任务都落在了妈妈的肩上,后悔之心压得我喘不过气来。这样的日子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起初,妈妈还故意放慢脚步等我赶上来,后来也开始向我施压,甚至于有些时候强制要求我快点写。那段时间因为写作不顺利,我经常对妈妈发脾气,神经质般地说了很多现在想来特别过分的话。妈妈在忍受我坏脾气的同时,仍然劝我坚持写下去,哪怕多写一行……每当看到妈妈这样,我觉得精神上又受到了激励。

不管怎么样,都要勇往直前,十几岁的年纪所发生的故事,无论谁都会经历。但是长大成人之后,人们却会逐渐忘却这段人生必经阶段的点滴。因此我把我们正在经历的故事沉淀成文字,也就使写作过程更加别具一番意义了。在和妈妈确定主题、讨论文章素材的过程中,我也从中收获了很多欢乐。虽然平时妈妈与其他孩子的母亲们并无两样,但是在写作过程中我感受到了妈妈作为心理专家和学者的独特魅力,使我从心底更加尊重她。因为课业繁重而打盹的时候,妈妈会把我叫醒和她一起写书。这个时候,我觉得自己好像能体会那些每天为生活奔波劳苦的人们的心情了。

和妈妈共同创作完成这本长篇书稿的过程,让我拓宽了视野,加深了思想的深度。坚持不懈、全身心投入做一件事情,对我而言是一份非常宝贵的经历。我在写作过程中,也逐渐领会到了妈妈所说的“成长”是什么意思。在这里我要真心地感谢一直没有放弃我,和我共同写书的妈妈,即使我总是发脾气、发牢骚说不想写。最后,我想说,虽然这本书没有描写什么伟大的故事,但我仍希望我和妈妈的文字,可以帮助到那些和我同龄的十多岁的孩子和养育他们的父母们。

金玹址

后记

到目前为止,我已编写过几本和专业相关的书籍,但和女儿一同写书还是第一次。一年前的某一天,女儿突然和我说想要写一本书。说实话,当时我很犹豫,不知道该不该让她写。因为创作过程的艰难,就算是专职作家也会觉得很累,何况女儿还只是个高中生,又怎么能够坚持到最后呢?我很怀疑。再加女儿生性活泼好动,做事没有耐性,只是个普通的女高中生,又怎么能在繁重的课业生活之外,每天再抽出固定时间来写作呢?我充满疑问。就和我预料中的一样,几个月过去了,女儿一行字都没有写出来。又几个月过去了,不知道什么原因,女儿坐在电脑前开始写作了,夜间晚自习结束之后写一些,周末完课外补习班回来再写一些。就这样,一点点的累积,居然真的写够了一本书的量。

和女儿一起写书的过程虽然很艰难,但对于我来说也是一份难得的经历。我和女儿先确定一个主题,然后站在各自的角度上去阐述自己的想法。在整理玟些文字的过程中,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十几岁孩子的思想、感情、语言、趋势等。我和女儿在写作过程中的对话,也让我更加了解青少年的心理。我用心理学理论分析他们心理的时候,我既是心理学家也是一位普通的妈妈,这也为我的创作添趣不少。最后,我把一些想对女儿及她的同龄人说的话整理了一下,来为此书收尾。

请做回你自己

非洲班图族的人们在自己孩子快要入睡时,喜欢在孩子耳边轻声低语:

“请做回你自己。”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永远不要迷失那个最真实的自己。我在咨询室里常常可以见到一些40多岁的中年人,他们不知道自己是谁,不知道自己将去往哪里,十分彷徨和迷茫。在和他们的交谈中,班图族的这句话一下子就在我的脑海中浮现出来。我也对自己进行了深刻的反省,决心在以后的育儿过程中,不以自己的欲望和期待来操纵孩子,而是让孩子保持自己最真的面目成长。

保持自己最真面目的方法就是“留神”(mindflJlness)。所谓“留神”,就是随时保持清醒之心、谨慎之心,有意识地倾注自己的注意力。为了能够保持清醒,要时常反省自己的情感,观察自己所处的境地,分析自己的经历和体会。有意识地留神身边发生的一切,会让我们能够生出跳出自己看自己的力量。这种用心观察自己的方法有利于让我们摒弃那些无用的想法和多余的情感。回归最真实的自己能够让我们体会到今天比昨天好,让我们相信明天会比今天还要好。

不要迷失自己。心中永远要有一个“长腿叔叔”

很多女孩子都希望在自己的人生中能够遇见一个帅气的男主人公——“长腿叔叔”。“长腿叔叔”在女孩子心中是如同守护天使一样的男性形象。但走进真实的婚姻后,她们往往发现“长腿叔叔”是不存在的,自己的丈夫并不是自己理想中的“长腿叔叔”。于是,她们开始觉得自己把宝贵的时间浪费在一个虚无缥缈、存在与否都未知的“长腿叔叔”身上,是多么的不值得,于是便停止了对“长腿叔叔”的期待。瑞士心理学家荣格(.Jung)把女性人格中的男性意象命名为animus,把男性人格中的女性特征称作anima。女性人格中的男性意象常常表现为女性具有统治欲和力量,男性人格中的女性特征则表现为男性性格温柔、身体赢弱。在荣格看来,“长腿叔叔”就是女性身体中的男性意象。一个内心有健康的“长腿叔叔”形象的女性,比起依靠身边的男性来,更愿意相信自己内心的力量,主导自己的生活。此外,女性人格中的男性意象有利于培养女性自强独立的精神。

萨愉快的生活,发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积极心理学是心理学领域的一场革命,是心理学发展的最新趋势。而积极心理学提倡追求3种生活,分别是:有趣的人生、有意义的人生、充实的人生。以童话《蚂蚁和纺织娘》为例,蚂蚁觉得有意义的、充实的生活才是自己想要的,于是终日不停劳作;而纺织娘追求有趣味的生活,于是整天都很欢乐地唱着歌。

我最想留给女儿一笔精神遗产,就是让女儿学会追求有意义的人生和充实的人生。某一天,我的小女儿问我:“妈妈,有没有既有趣又能赚钱的工作?如果有的话,我很想从事这样的工作。”我回答:“妈妈觉得这样的工作好像是不存在的。没有一项工作是不努力就能赚到钱的。”但是当我静下心重新思考这个问题时,我发现这样的工作应该还是存在的,只要孩子在工作的同时,能够享受其中的乐趣不就可以了吗?而且,即使这样的工作现在并不存在,但谁能预料到等女儿参加工作时,这样的工作不会产生呢?和我一样的长辈们总觉得人生应该追求一些现实的、实现的可能性较高的事情,这样才能够保障人生是安稳的、万无一失的。但是女儿这一代人和我们不同,他们更愿意追求有趣的人生,更愿意埋头于自己喜欢的事情。我希望我的女儿们在生命中的每一个瞬间都能过得有意义。

在本书的最后,我希望包括女儿在内的所有十几岁的孩子,都能顺利通过人生中的关卡,拥有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李愚京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2 16:0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