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沉香女(决定我命运的N个瞬间)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俞天白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俞天白编写的长篇小说《沉香女(决定我命运的N个瞬间)》写的是一位名为沉香的女子历尽磨难的传奇人生:她被人当作报仇的刀子来到这个世界,一出生就被遗弃,她历尽了生活坎坷,甚至没有逃过被人当作一把刀子追逐的命运,但她仍以沉香一样的品质回报曾经摧残她的风和雨。以此把香文化所具有形而上的意义,转换成了强烈的情感冲击,直击人心和人性。小说写的是香,直指的是人心和人性,使小说在传统与现实、物质与心灵的相互交替与融会中,揭示当代人所面临的问题,即如何精神与物质的完美统一。

内容推荐

俞天白编写的长篇小说《沉香女(决定我命运的N个瞬间)》叙述了一位名为沉香的女子历尽磨难的传奇人生。小说采取第一人称叙事,将作为物的沉香与人的沉香融为一体,使作品营造出这样一种艺术氛围:香道就是天道。

目录

沉香女

后记

试读章节

他知道沉香很贵重,手绢未展开,一股幽幽的沁人肺腑的异香就荡漾开了,一身漂亮的虎皮纹,更显此物非同寻常。但最让他双眼发亮的,是这许多票证,粮票、油票、糖票、糕点票、布票……他激动得手都发抖了,粮票一斤、两斤、三斤甚至还有半市两的,地方的、全国的都有,还有一年发一次的布票和本季度新发的食油票呢,一大叠哪,毛估估差不多是两口之家半年的定量!他如获至宝,不敢细数,手忙脚乱地重新包好收进了衬衫口袋,用掌心压了两压,然后张皇四顾,生怕露了眼,草草打好蜡烛包,重新抱起我,逃离般地走到自行车旁边,考虑如何妥善地带走我。

他想,抱着我继续骑车吗?不妥,自行车已满载;踅回宿舍,卸下行李,先把孩子送回家吗?卸行李,必须带着我调头回厂去,无异去公开这许多秘密;要么将那些小件行李移到后面车架子上去,把这只“蜡烛包”装回菜篮子里,挂在自行车把手上?更不妥,架子上已经绑了一只旧皮箱和一只旅行袋,一不小心,摔下来可不是玩的。左右权衡以后,他把手绢包从衬衫口袋取出装进裤袋,脱下衬衣,当成布兜兜,把我悬在了脖子上。小心翼翼地骑着自行车往小石桥头赶。本来两个小时的自行车路程,却到日高三丈才到家。幸而社员们都没有收工,一路上没有碰到什么人。

这一天,我母亲正好身体不适窝在家里。见他这般被扫地出门似的狼狈相,一阵大不祥的直觉攫取了她,立刻如丧考妣般地呼天抢地起来。她早就怀疑他有“花头”(外遇),想不到已生儿育女,被工厂清除出工人阶级队伍了:“我知道有这一天的!我知道你一直在骗我!我知道你在厂里熬不牢!”

“你想到哪里去啦?啊?回家来和你一起当农民来了!”父亲把我放到竹躺椅上,不慌不忙的,甚至可以说兴致勃勃的,顾不得擦一把额上淋漓的汗水,从左侧裤子口袋里,掏出那只胀鼓鼓的月牙边花手绢包,往她面前递送:“你不是说‘城里一个八级工,顶不上农村一捆葱’吗,你不是一直怪我没有出息吗?好,我听你的,辞职了!孩子是路边捡的!你看看,还有这个!”

“你辞职了?啊?难怪啦!”母亲不接他的茬,跳得越发高了,“我怪你没出息,是怪你没有魄力,门槛不精,瞅空儿赚点外快,可没有叫你不要这只铁饭碗啊!”

不错,母亲确实帮他出过一些主意。饥荒中,国家政策既然放松了,为什么不能像小石桥头村、像堂桥镇上那些敢于冒险的农民、“门槛贼精”的市民一样,在城乡之间买卖农副产品,获取一点外快呢?对于他,不过是回家过周末时“顺便”做做的事,对这位拥有高中毕业文化程度的男人,肯定要比一般人更有成效。哪叫他辞职呀!

父亲意外得活像从崖岸堕落!一急之间,只能把他的理由一条条列出来开她的窍,不仅描述了堂桥集市上见到的,还引用同事们说出来的,强调他的决定绝对不错。无奈,我母亲就是转不了弯。她是我父亲初中时代的同学,“农业户口”给她精神和物质上的压抑太刻骨铭心了。她把宝押在婚姻上,嫁个工人或者城里人,改变这一命定的格局;经过一番挑肥拣瘦,终算如愿了,她正想借丈夫这块跳板,到五洲机械厂做做临时工之类,一步一步跳出农门。万万想不到,灾荒来了,而更大的“灾荒”,却是丈夫的这一招!尤其教她难以忍受的是如此重大的决定,居然不先回来和她商量商量!谁不知道,自动辞职是不给半分安家费的呀!光凭这几条,她也不能听凭他摇唇鼓舌!她紧紧咬住一句话,寸步不让:“赶紧给我回去,说你不辞职了!说老婆不同意,一家老少都不同意,是你一时糊涂!你要是不马上给我回去,我跟你一刀两断!”

我父亲这才发现自己的荒唐,起码是操之过急了。这一碗回汤豆腐不好吃,白纸黑字的辞职报告是他亲笔所写,在陶科长面前,还说了“孙子才拿这种事当儿戏”的过头话,当时是那样信心百倍、义无反顾,现在看来不回头走一趟,娘子关肯定过不去了。

他浑身冒汗,说:“好好好,我去,我去!”

母亲说:“马上去,赶紧去!”

“好,就去,就去!”父亲这才想到搁在一边的我,说,“这小囡……”

母亲断然说:“把她带走,顺路送到派出所去!哪能多出这一张嘴巴!”

父亲这才想起一直抓在手里的月牙边花手绢包,它都要给汗水浸湿了,赶忙再次送到她眼皮底下,说:“这是和小囡包在一起的。一起交?”

母亲这才接过来,一展开,双眼突然发了光:“和这个小囡包在一起的?这么多?”

父亲说:“是的。包在一起的。”

母亲顿时没了主意,说:“你赶紧回厂去。小囡的事让我想一想!”

P8-11

后记

我欣赏陈道明先生最近写的《做点无用的事儿》一文,他说:“人的生命包含肉体和精神,前者是基础,后者是升华。与其一味追求有用之物,不如静下心来,细细品味无用之物带来的静谧和美好。心安,则身安。”为此,他引用了老子在《道德经》里的名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这可以说到中国文化、东方哲学的核心里去了。中国传统文人总是在天人之际,究问人生之“无”与物质之“灭”中拓宽精神世界的。从老子的“无为”开始,直到陈道明先生的“做无用之事,品无用之物”,无非实现“无为”的方式方法不同而已。陈道明先生是通过弹琴、绘画、做糖人、绣花……获取心灵的静谧与美好,但以中国传统文化而言,最典型的是茶道、香道、花道,这三“道”,在中国历史某些时期,曾因文人的推波助澜而风靡一时,如宋代,就有四款“闲事”:焚香、斗茶、插花、挂画,从嗅觉到味觉、行觉、视觉,都达到了相当丰富完美的精神领域,从而涤尽铅华,人忘己之域,登无我之境。文学艺术的长廊,也因此增添了许多风韵,陆游的“欲知白日飞升法,尽在焚香听雨中”,其宁神静气的艺术效果,就得到了闻一多先生的激赏。

遗憾的是,无须直言的原因,这种情况,上世纪中期,在中国大陆断崖式的中断了,不管哪一种“道”,都成了“有闲阶级”的“腐朽没落”之道,香,被纳入迷信物品;茶,只剩下解渴的功能;花,百花归一,只有象征光荣的大红花才得以欣赏。台湾与由鉴真和尚传过去的日本,却继续承传,在宝岛台湾,香道竞成了一种独特的生活方式,并赋予了“雅式生活”的美名。大陆却在改革开放30年以后才重新受到重视。从小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熏陶的我,在这方面自然最易发生心灵碰撞,也将此视作晚年生活的向往,2011年秋天,《新闻晨报》的一条并不起眼的消息,顷刻抓住了我的心。消息称沉香木因香文化的重新被发掘而身价暴涨。我即刻找到了晨报这位记者,通过他,知道了上海有个香文化艺术研究中心,居然不嫌往返三个多小时的车程,赶到这一机构所在的高桥镇去寻访,而且不止一次。我的兴致如此之高,并不是想写什么东西,而是突然发现了一扇做无用之事、品无用之物的大门。多谢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工艺设计分会香文化艺术研究中心主任陈磊先生,他一见如故,热情地接待了我,不仅亲自带我参观这一机构的规模,介绍各种香文化相关的香材、器具、活动场所,给我提供中国香文化、尤其是被称为“香中之王”的沉香的资料,而且安排香艺师专为我一个人表演闻香、赏烟的过程,让我具体感受和茶道一样深厚、严谨的文化渊源,真切地体验香道的神奇魅力,希望我在耄耋之年,能够跨进“做无用之事、品无用之物”的天地。虽然到今天,浩如烟海的尘俗使我还没有成为一名合格的“香友”,却写出了这部小说,并与香文化界的一些朋友有了交往。  可以这样说,这是一部介绍如何继承中国“无为”文化的小说,是一部希望读者通过香道,体验与透视人道,最终融入天道的小说,这“天道”,就是老子在《道德经》里所诠释的“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就是在物我玄会中,追求心灵的安宁。尽管为了便于读者通过日常生活进入“无为”境界而设计了一位历尽劫数、尝遍人生百味的女孩子悲欢离合的故事,但我相信读者能够理解我的苦心。感谢香文化艺术研究中心陈磊先生,感谢上海人民出版社在出版业如此不景气的时日,为我出版这样一本帮人“做点无用之事”的书。

2014年岁末,于上海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2 14:4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