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才之人讲有趣之事,有心之人读有益之文。将中华文化的方方面面以有趣的形式娓娓道来,这就是《竹间》。让马伯庸、张佳玮、囧叔、王声等联手“侍奉”您阅读历史和文化,这就是褚盟编著的《继承者们(竹间)》。唐太宗也好,隋炀帝也罢,都只是历史周期率里的一个符号。隋炀帝固然葬送了老爹的“开皇之治”,可唐太宗忙活了一辈子,也没挡住武周上位、安史之乱和朱温窃国。回看历史,我们非常同情这些继承者。生于帝王之家不是自己的选择;一生机关算尽,却只是试图改变根本不可能被改变的循环。
| 书名 | 继承者们(竹间) |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 作者 | |
| 出版社 | 中信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有才之人讲有趣之事,有心之人读有益之文。将中华文化的方方面面以有趣的形式娓娓道来,这就是《竹间》。让马伯庸、张佳玮、囧叔、王声等联手“侍奉”您阅读历史和文化,这就是褚盟编著的《继承者们(竹间)》。唐太宗也好,隋炀帝也罢,都只是历史周期率里的一个符号。隋炀帝固然葬送了老爹的“开皇之治”,可唐太宗忙活了一辈子,也没挡住武周上位、安史之乱和朱温窃国。回看历史,我们非常同情这些继承者。生于帝王之家不是自己的选择;一生机关算尽,却只是试图改变根本不可能被改变的循环。 内容推荐 褚盟编著的《继承者们(竹间)》通过一组组有关继承者的故事,全景展现了千年帝王史中皇位传承的百态,揭示了在“历史周期率”的大势下封建王朝的兴衰得失,从侧面展现了中华文化中的家族观念和对“传承”的尊重。 目录 典范背后 始于弱智的大分裂 叔叔的责难 没有本纪的“二代” 谨慎的改革 乐不思蜀 隋唐“皇二代”演义 玩儿主 生子当如李亚子 生命不堪承受之重 再世何难嗣守文 太平记 特别企划 号外1 浑人 号外2 “人”的天皇:大正的侧影 号外3 欧洲“二代”的方法论 胡亥的“朋友圈” 群体性变态事件 功未成身先死 “继承者们”Top 试读章节 典范背后 绝大多数王朝都要经历一个“二世瓶颈期”,迈得过去就活,迈不过去就死——死得比较难看的就包括秦、隋、后晋,等等。那么,中国最早那些“皇二代”又如何呢?是不是熬得过去呢? 教科书上说,中国最古老的王朝是夏朝。但是也有学者认为,在夏前面还有个虞朝,共两任君主,即唐尧和虞舜。舜是尧的女婿,不是儿子,理论上来说,两姓应该是两朝才对。倘若排斥掉儒家提出的温情脉脉却并不靠谱的“禅让”说法,应该是舜篡了陶唐氏的王朝,这个王朝二世而亡;其后禹又篡了有虞氏的王朝,也是二世而亡——换言之,都没有熬过瓶颈期。 根据古史记载,唐尧有个儿子名叫丹朱,因为不成器,所以尧干脆把君主之位传给了女婿虞舜;虞舜有个儿子名叫商均,也不成器,所以舜把君主之位传给了重臣夏禹;到了夏禹,有个儿子名叫夏启,瞧着也不怎么成器,所以把君主之位传给了重臣伯益。夏启一光火,领兵去攻打伯益,直接把位子抢了过来。 “禅让”的说法是不怎么靠谱的,完全违背人性,起码违背那个时代的人性;至于公推君主……那是一口咬定尧舜两代都还是原始社会,尧舜是部落联盟长的无根据且不负责任的说法。要是按时间推算,对照地下发掘,那时候私有制已经相当发达了,不大可能还有部落公推联盟长这种旧制度存在。 再往深里说,其实夏朝之前的所有君主全都是传说,比较详细的记载都来自西周以后。有没有虞朝,谁都不清楚;商代之前肯定是还有王朝的,出土文物也很多,但到今天为止,也没有发现那个“夏”字。 不过,司马迁记录商朝的君主世系,跟后来辨识甲骨文所得相差无几,所以我们也暂且相信他记录的夏朝君主世系是有根据的吧。只是,夏朝是该从夏禹开始算呢,还是该从夏启开始算呢?启是开国君主还是“皇二代”?那就谁都说不清啦。 唐尧之所以没能把王位传给丹朱,是因为有个女婿兼副王虞舜在旁边;虞舜之所以没能把王位传给商均,是因为有个因治水而名扬天下的重臣夏禹在旁边……其后夏、商、周三代的“皇二代”全都直接撞上了这种要命的问题:重臣在侧,要名望有名望,要实力有实力,实在不好搞啊! 咱们暂且按照夏启是“皇二代”来算吧,威胁他继承老爹遗产的重臣就是伯益。“伯”这个字,其实等同于“霸”,意思为“诸侯之长”。伯益既然是诸侯之长,实力当然不会差啦。据说,夏禹一开始是想把王位传给第一助手皋陶的。这位皋陶是传说中中国第一位大法官,而且夏禹出外冶水、征三苗的时候,很可能就让他在都城当留守。只可惜皋陶死得早,于是夏禹只好把目光转向了治水的助手、诸侯之长伯益。 倘若皋陶还活着,估计会跟当年的虞舜、夏禹一般,顺利排斥掉先王的儿子,接掌大位吧。相比起来,伯益的威望就要低了很多,所以他一登基,诸侯全都不服,陆陆续续地跑去跟夏启套近乎。 既然是传说,各种说法当然很多,甚至有很多说法完全相反。有一种说法,是诸侯们全都服伯益,但是夏启不肯认厉:,当即点起兵马,气势汹汹前去抢班夺权。下一步的说法继续分流,一种说法是伯益乖乖地让出了王位,另一种说法则是伯益吃了败仗,.被迫让“贤”。 夏启得了天下,开心啊,就此跟绝大多数“皇二代”一般,耽于享乐。据说他整天喝得醉醺醺的,还三天两头出外打猎,外加是个音乐发烧友——天可怜见,那年月即便是君主,也就只有这么点儿乐子了。夏朝的国力就此逐渐衰败,终于到他儿子太康的时代,出大事了! 其实夏禹的真实性恐怕比唐尧、虞舜更低,他很可能压根儿就不是一个活人,而是有夏部族的始祖神。夏启才是开创王朝的第一任君主,也就是说,夏朝的“皇二代”应该是太康。P7-9 序言 《史记·孝文本纪》中明确告诉我们:“祖有功而宗有德。”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说“打江山有功的人被称为‘祖’,冶江山有德的人被称为‘宗’”。 打江山是血腥的,但不能否认,在某种层面上又是简单的。群雄逐鹿,两军对垒,前面是仇敌,身后是战友,咬着牙只管往前冲就好。至于结果,成者王侯败者贼,就这么简单。 老爹是当仁不让的太祖,接下来,治江山的“皇二代”登场了。 此刻,征服者的狂喜早已逝去。荣耀是老爹的,给“皇二代”留下的往往是战后的一片焦土,是成千上万忍饥挨饿的百姓,是空虚的国库和一团乱麻的国家系统,是一班功高震主的同姓宗室、外姓亲戚和文武百官。 这个时候,历史格外考验这些“皇二代”。不巧的是,那又是一个专制的时代,不存在真正意义的选贤与能。因此,这么要紧的一个位置,被推上去的人却是良莠不齐。 同为“皇二代”,有如汉文帝、唐太宗者名垂千古;有如秦二世、隋炀帝者遗臭万年;还有一些,基本被历史遗忘,但挖出他们的所作所为,足以震撼最出色的小说家和编剧。 中国帝王史就是一个圈——龙兴,上位,休养,大治,腐朽,大乱——循环往复,可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这个圈被称为“历史周期率”,历代帝王概莫能外。既然没有例外,这个千年宿命自然也不会放过“皇二代”。唐太宗电好,隋炀帝也罢,都只是历史周期率里的一个符号。隋炀帝固然葬送了老爹的“开皇之治”,可唐太宗忙活了一辈子,也没挡住武周上位、安史之乱和朱温窃国。回看历史,我们非常同情这些继承者。生于帝王之家不是自己的选择;一生机关算尽,却只是试图改变根本不可能被改变的循环。 “皇二代”,一个专制王朝里的特殊角色。从几千年的历史里淘出那些最具特色的“皇二代”一一展示,实在是一种颇为有趣的体验。 书评(媒体评论) 当信任何一国之国民,尤其是自称知识在水平线以上之国民,对其本国已往历史,应该略有所知。否则最多只算一有知识的人,不能算一有知识的国民。 ——钱穆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