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新时期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作品选集(高山族卷)
分类
作者 陈杰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试读章节

2007年1月30日至2月8日,是值得纪念和铭记的日子。受“中华两岸少数民族文化经贸交流协会”的邀请,作为北京市台联会选送的台籍少数民族代表,我跟随北京市少数民族文教参访团赴台湾进行了为期十天的文化交流活动。十天的台岛生活虽然短暂,然而作为台湾原住民的后代,这确是跨越半个世纪,冲破重重阻力来之不易的一次团聚。当家乡的父老乡亲用最高的礼遇欢迎我们的归来,当亲人们的热泪抛洒在一起的时候,没有人不为之动容,因为这是海峡两岸不能隔阻的亲情啊,这是血浓于水的心灵的交融。

没有人能够忘怀自己的故乡!台湾——一个永远的伤痛,带着父辈的遗愿,在我40余年的人生岁月里,曾经无数次地走进我的梦乡,然而当我终于踏上故乡的土地,凭吊祖先的遗迹,故乡给予我心灵的震撼依然是如此地强烈。她瑰丽秀美的自然风光,她隐忍豪放的民族性格,激发了我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我的家乡是美丽的故园,她哺育了世世代代勤劳智慧的民族,她孕育了灿烂优秀的民族文化,她是我们不能舍弃的根,她是我们永远热爱的土地。让我们拥抱她吧,让我们期待她永远的辉煌。这就是一个游子献给故乡的祝福!

我的家乡在台东县成功镇信义里小马,这里依山傍海,风景秀丽,我的祖母、我的父亲以及我的两个姑母都安葬在这里。在我儿时的记忆里,父亲描绘的小马是一个只有几十户人家的小渔村,现在已经发展成为台东县的支柱产业旅游观光区。这次我到达小马的时候,已经是接近傍晚时分,我祭拜完父亲、祖母和姑母的墓地,天色已渐渐黯淡下来,意识中隐约可以听到海浪的声音,阵阵海风送来暖湿的空气,我可以感觉到她温婉的气息却已无缘窥见她千姿百媚的容颜。

我的祖母、我的父亲和我的两个姑母的墓园就在公路边不远的平地上,距离“我们的家”只有很短的路程。整个陵园散布着许多的墓葬,甚至有外国传教士的墓碑。墓园的景色是萧瑟的,空气中的凝重使人矜持。我们小心地走到墓碑前,献上鲜花和水果;按照传统姐姐和我还打扫了墓碑前的瓷砖。我们分别在他们的墓前默哀,心中充满了无限哀伤和依恋。这里就是我朝思暮想的亲人的墓地,当他们的子孙跨越万水千山终于与他们团圆的时候,他们饥渴的心灵可否得到了安宁?1987年2月4日(农历正月初七),我经历了人生中最严峻的考验,一次刻骨铭心的伤痛,这一天,我的父亲离开了人世!父亲——一个远离亲人漂泊异乡40年的原住民老兵,当命运无情地摧毁了他顽强生命的那一刻,他依然对故乡怀着深深的眷恋。当我跨越20年的思念终于来到他的墓前,再过一天就是父亲故世20周年的忌日;20年的期盼和等待,没有因为时光的流逝而淡漠故乡和亲人的影像,20年的光阴,我完成了一个少女到母亲的生命体验。在父亲的墓前,我告诉父亲,我的儿子他的外孙已经长大成人,父亲在大陆的血脉一定会枝繁叶茂、茁壮成长。我又来到祖母的墓前,这是一座用红、粉、白、绿四种颜色相间搭配的瓷砖砌就的墓园,正前方用低低的瓷砖围拢起来,碑文前的祭坛上摆放着花瓶、香炉、烛台之类的器物,还有一根细长的香烟。在黑色大理石墓碑上镌刻着“故林寿娇之墓”,旁边是祖母故世的时间和我父亲兄弟姐妹的名字。我的祖母活到93岁高龄,年轻时是远近闻名的美女,有着修长挺拔的身材、细腻而姣好的容颜。她非常疼爱我的父亲,她的20岁即离开家乡而从此无缘再见的儿子。然而当她可怜的孩子的音信的信笺终于送达台湾的时候,正是我的祖母入殓的第二天,命运就是这样让骨肉亲情遭遇了人世间最残酷的捉弄。现在我的父亲终于和他的母亲、和他的亲人团聚在一起,沐浴着家乡和煦的阳光和湿润的海风长眠于地下,从此不再寂寞、不再忧伤。我也祭拜了我的两位勤劳而慈爱的姑母,只是我已无法再聆听她们的声音,紧握她们的双手,和她们拥抱在一起。

我的两个表哥林昌荣、林昌富是原住民中较有影响的知识分子。他们的家被命名为“罗马亦大”,阿美语就是“我们的家”,是两栋相邻而建的欧式风格的别墅建筑,掩映在群山环抱的绿野中。在晚霞铺满天际的傍晚,在春雨飘洒大地的清晨,在凉风习习的冬日,在热气袭人的夏夜,倾听海涛的低语,嗅闻青草的芳香,这是何等惬意而令人艳羡的生活!然而我只停留了几个小时就不得不匆匆离开。

并不是所有的原住民都能拥有如此优越的生活,十天的耳闻目睹让我对家乡的了解也略见一斑。他们黝黑的、显著的外貌告诉我,他们是我的同胞,而他们简朴的衣着和疲惫的面容也昭示了他们生活的境况。

P6-7

后记

《新时期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作品选集·高山族卷》收入新时期发表的高山族作家文学作品。

高山族在大陆地区人数少、居住分散,文学写作者更是少之又少,且相互间鲜有联系,调查工作难度较大。经郑重考虑,中国作协创联部民族文学工作处和民族文学杂志社共同承担有关选编工作,并按照编选程序和要求,成立《新时期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作品选集·高山族卷》编委会,由全国台联副会长、党组成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陈杰任主编,《民族文学》主编石一宁、中国作协创联部副主任冯秋子任副主编。编委会严格按照中国作协少数民族文学发展工程的有关要求,积极联系中央民族大学、全国台联等单位搜集高山族作家作品和资料,并在此基础上按作品体裁分类,依据发表时间排序。

在整理和编辑过程中,中国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白庚胜提出了详细的编选意见,并直接指导编选工作。

本卷编选过程中得到高山族作家及其亲友的大力支持。在与已故老作家的家属联系时得到他们的热情帮助;在与台湾盲人作家莫那能联系时,其友人不仅帮助联络沟通,还提供了他的两部作品。

我们也得到了中国作协外联部梁飞、全国台联杨洋秘书、北京市台盟陈军、中央民族大学马国伟、赵鹏等诸先生的帮助。作家出版社在录入、编辑和出版过程中的协助也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在此,一并致谢。

由于本书编选时间紧、工作量大,难免疏漏,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高山族卷编委会

2015年4月10日

目录

散文

 高山族人民的怀念

 难忘的寻根之旅

 我的亲人

 南飞的候鸟

 永远的原乡之恋

 月夜的吟唱

 鲁院的早晨

 关于父亲的断想

 认识艾吉

 罗城的丹凤朝阳

 一个台湾原住民的经历(节选)

 80年前的台湾雾社起义

诗歌

 半屏山的故事

 台湾一定要回归祖国

 归来吧,莎乌米

 失去青春的山

 遗憾

 遭遇

 无光的世界

 一个冰冷的凌晨

 诀别了,彩虹

 雕像

 百步蛇死了

 我是自己的女神

 我们最伟大的节日

 双乳峰之千年礼赞

后记

序言

在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中,高山族是居住在台湾的少数民族,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大家庭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高山族”是我国政府对台湾少数民族的正式族称,台湾当局则称其为“原住民”。高山族内部又分为阿美人、排湾人、泰雅人、赛夏人、布农人、邹(曹)人、雅美人、鲁凯人、卑南人、邵人、平埔人等。他们有自己的语言,没有本民族的文字。据2004年台湾行政主管部门统计,台湾“原住民”共有452,579人,占台湾总人口的2%左右,主要分布在台湾本岛的山区和东部沿海纵谷平原及兰屿上。此外,根据2010年第六次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普查,中国大陆有高山族4009人。他们大多是抗日战争胜利前后,从台湾移居大陆的高山族的后裔。

高山族有丰富的神话传说和民歌等口头文学传统。人类起源、风俗习惯、生产生活和自然现象、动物、植物等,是高山族神话传说的主要内容。高山族民歌,则生动地表现了高山族人民的劳作、抗争、爱情和婚姻等,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色。

20世纪80年代初,台湾文坛出现了“山地文学”。“山地文学”主要指高山族作家的创作,也包括汉族作家以高山族生活为题材的作品。“山地文学”伴随着台湾高山族人民争取种族平等的社会运动应运而生,问世之后即取得令人瞩目的创作实绩。90年代,台湾高山族争取民族平等的社会运动进一步发展,高山族同胞作为弱势族群的生存状况引起台湾民众的普遍关注,“原住民”问题成为台湾社会的一个焦点话题。“原住民文学”(系“山地文学”的名称调整)也因而再掀高潮。“山地文学”、“原住民文学”热使一批高山族的卓异作家和作品突起于台湾文坛。台湾当代高山族的主要作家有莫那能(排湾)、田雅各(布农)、陈英雄(排湾)、田敏忠(泰雅)、奥威尼·卡露斯(鲁凯)、霍斯陆曼·伐伐(布农)、孙大川(卑南)、瓦历斯·诺干(泰雅)、巴代(卑南)、伊替·达欧索(赛夏)、乜冠·索克鲁曼(布农)、里慕伊·阿纪(泰雅)、拉黑子·达立夫(阿美)、启明-拉瓦(泰雅)、利格拉乐·阿女乌(排湾)、夏曼·蓝波安(达悟)、亚荣隆·撒可努(排湾)、卜衮·伊斯玛哈单·伊斯立端(布农)、董恕明(卑南)、沙力浪·达岌斯菲菜蓝(布农)等。

因为编辑方针所限,《新时期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作品选集·高山族卷》仅收入中国大陆的高山族作家和中国大陆之外具有中国作家协会会籍的高山族作家作品。又因在中国大陆的高山族人口不多,作家也相应较少,故本书收入的只有大陆的田中山、林华、陈军、马敏学、陈连生和台湾的莫那能等6位作家的散文和诗歌作品。本书固然不无遗憾,但或正因如此,本书收入的作品更显得格外珍贵。而且,2014年8月,中国作家协会所属作家出版社已编辑出版《台湾少数民族作家作品选》,收入奥威尼·卡露斯、莫那能、卜衮·伊斯玛哈单·伊斯立端、夏曼·蓝波安、巴代、启明·拉瓦、董恕明、亚荣隆·撒可努、乜冠·索克鲁曼、沙力浪·达岌斯菲菜蓝、里慕伊-阿纪和霍斯陆曼·伐伐等的小说、散文和诗歌,填补了中国大陆文学出版的一项空白,让大陆读者窥见了台湾高山族作家创作风貌之一斑。

本书收入的5位中国大陆高山族作家的作品,既流露了作者和亲人对台湾原乡的思念和乡愁,也反映了高山族同胞在祖国大陆和平安宁的生活,而且还表达了大陆高山族同胞对两岸统一、骨肉团圆的渴求和期盼。田中山的散文《高山族人民的怀念》,带着浓厚的时代色彩,更透露出高山族在祖国大陆享受的政治平等和尊严。陈军的散文《80年前的台湾雾社起义》,回顾1930年10月27日台湾雾社地区泰雅人不堪忍受日本殖民主义者的奴役,发动震惊台湾和日本的雾社起义的历史,再现和讴歌了台湾少数民族可歌可泣的民族意识和反抗精神,激励读者缅怀雾社起义先烈,弘扬民族精神,继承台湾少数民族爱国爱乡的光荣传统。马敏学的叙事长诗《半屏山的故事》,以神话传说为题材,表现了主人公阿兰不畏强暴,追求纯真爱情的勇毅精神。台湾的半屏山在高雄市区北郊,大陆的半屏山在浙江省洞头县,皆为旅游胜地。关于半屏山的传说甚多,但这首长诗撷取了更有意义的题材,除了爱情的内涵,还化用了“半屏山,半屏山,一半在大陆,一半在台湾”这首半屏山民谣,通过主人公阿兰因思念亲人化为岩石的形象,反复咏唱“大海难挡骨肉情,亲人一定要团圆”,赋予诗作更为宏大的思想主题。这首长诗既是叙事,亦富于抒情性。陈连生的诗歌《台湾一定要回归祖国》,亦从台湾半屏山的传说起兴,表达追求两岸统一的心声。诗言志,歌咏言,“台湾一定要回归祖国,这是祖国各族人民的心愿!”诗作的结尾两句,铿锵激越,掷地有声。

林华是大陆高山族的第二代,也是目前大陆高山族最活跃的作家,现任职于中央民族大学。她受过良好的教育,读过中国作家协会鲁迅文学院的高级研修班,她的《难忘的寻根之旅》《我的亲人》《南飞的候乌》《永远的原乡之恋》《月夜的吟唱》和《关于父亲的断想》等散文,追忆来自台湾台东县的父亲对高山语研究事业的执着,抒发对原乡亲人和风土的思恋,表达两岸隔阂亲情阻断的沉痛。“阿里山的日出是希望之光,它属于台湾,也属于整个中华大地,它应该照亮祖国的每一片山河。”“世界上没有什么能够割断骨肉亲情,也没有什么能够阻挡长久的思念。我们期待统一,我们期待和平,我们期待中华民族永远的繁荣富强。大陆和台湾就像唇齿相依的同胞兄弟,虽有一湾海峡相隔,但却永远不能分离。”(《难忘的寻根之旅》)林华的散文文采华丽,情感浓烈,读来颇为令人动容。林华的诗歌也表现出一定的才华,诗作《我是自己的女神》《我们最伟大的节日》和《双乳峰之千年礼赞》主题宏伟,大气豪迈,有英爽之风。  作为入选本书的唯一一位台湾作家,莫那能的作品展现了另外一种人生遭际和体验。莫那能因劳动过度导致先天眼疾提前发作而双眼失明,《一个台湾原住民的经历》在叙述作者的苦难身世的同时,也描绘出了台湾社会的一个侧影。尤为可贵的是,莫那能的作品并不止于舔舐自己的伤口,而且把心灵的天眼投向挣扎于社会底层的同类人群,自觉地为他们发出反抗的呼喊和同情的歌吟。如《一个冰冷的凌晨》,咏叹的是一个被人欺凌的盲人按摩女;《雕像》写一位坐在茅屋里的老人思念飘零异乡的子女,“老人孤苦的眼神逐渐地风化了/在思念中风化成一尊寂寞的雕像”。身处逆境的莫那能又是一位坚强自信和睿智豁达的诗人,双目全盲使人“像一个找不到母亲的婴儿”和“像一只失去草原的麋鹿”,彩虹、云海、夕阳和鸟儿,无情地飞出了“灵魂之窗”,而亲人的笑容和朋友的欢颜,“完全停止了他们光鲜的跃动/只在记忆的大海里发亮”。然而,诗人最终走出失去光明的恐惧而重新振作:“我们只是失去了灵魂之窗/并没有失去灵魂”;诗人要让灵魂的行脚,“越过黑暗的藩篱/走出寂寞的囚室/在自由自在的大地上/伸出温暖的双手/握住辛勤的人的双手/展开宽阔的胸怀/拥抱寂寞的人的寂寞/在这无光的世界/将风暴和厉雷还给黑暗/将寂寞和恐惧丢给记忆”……(《无光的世界》)这是何等博大的情怀和感人的诗情。失明何以成就莫那能?诗作《诀别了,彩虹》道出了其中的奥秘:“诀别了,彩虹/不必为了我看不见你的七彩叹息/因为我在善恶无度的人间/虽然失去了高高在上的美丽/却获得了结实的黑白分明”。莫那能的作品,经验独特,情感真挚,风格朴厚沉郁,却又流贯着一股昂扬激奋之气。

中国当代文学正在迎来进一步发展繁荣的可喜景象。少数民族文学是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高山族文学又是中国少数民族文学所不可或缺的重要构成。期待本书的编辑出版,对高山族文学创作能够起到一定的推动和促进作用。当前,两岸关系正步入和平发展的历史新阶段,亦殷切希望本书的面世能为两岸文学交流和祖国统一大业做出贡献。

2015年4月

内容推荐

陈杰、丹增、白庚胜主编的《新时期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作品选集(高山族卷)》仅收入中国大陆的高山族作家和中国大陆之外具有中国作家协会会籍的高山族作家作品。

本书收入的作品,既流露了作者和亲人对台湾原乡的思念和乡愁,也反映了高山族同胞在祖国大陆和平安宁的生活,而且还表达了大陆高山族同胞对两岸统一、骨肉团圆的渴求和期盼。

编辑推荐

陈杰、丹增、白庚胜主编的《新时期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作品选集》是对新时期我国少数民族文学成果的梳理和检阅,是我国少数民族发展的大事,也是中国当代文坛的盛事。这套丛书编选了各个少数民族各类题材的代表性作品,集中展示了新时期我国少数民族文学繁荣发展的景象,也拓展和扮靓了中国当代文学的版图。

《新时期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作品选集(高山族卷)》是该丛书之一,收入了6位高山族作家的散文和诗歌。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2 6:2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