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几千年,纵横五万里,站在中国文明辽阔而又源远流长的历史天幕下,仰望着令无数人叹为观止的帝王的流光溢彩的天空,尽阅朝代更迭的波澜起伏,无处不闪耀着先人用心、用生命谱写的辉煌。
封建帝王是历史的缩影,自嬴政以来,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他们或以盖世雄才称霸天下,或以绝妙文采震烁古今,或以宏韬伟略彪炳史册,或以残暴不仁毁灭帝业,铸就了一部洋洋洒洒长达两千余年的封建帝王史……
赵晓梅编著的《朱元璋传(全新彩图版)》是一本人物传记,讲述了朱元璋的故事。
| 书名 | 朱元璋传(全新彩图版)/中国著名帝王 |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 作者 | 赵晓梅编 |
| 出版社 | 煤炭工业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悠悠几千年,纵横五万里,站在中国文明辽阔而又源远流长的历史天幕下,仰望着令无数人叹为观止的帝王的流光溢彩的天空,尽阅朝代更迭的波澜起伏,无处不闪耀着先人用心、用生命谱写的辉煌。 封建帝王是历史的缩影,自嬴政以来,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他们或以盖世雄才称霸天下,或以绝妙文采震烁古今,或以宏韬伟略彪炳史册,或以残暴不仁毁灭帝业,铸就了一部洋洋洒洒长达两千余年的封建帝王史…… 赵晓梅编著的《朱元璋传(全新彩图版)》是一本人物传记,讲述了朱元璋的故事。 内容推荐 明初,朱元璋在中央政府革去中书省,废除丞相制,扩大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的权力,并直接对皇帝负责。从此,代皇帝行使权力的丞相制度被废止,皇权、相权集于朱元璋一身。作为与*军事相关的大都督府被一分为前、后、左、右、中五军都督府,使权力分散,皇帝一手操控军队调动与指挥大权。为监控臣僚官员,朱元璋设立锦衣卫,专司缉察、逮捕、刑讯,开创了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血腥的特务统治。同时,朱元璋又实行文化专制,定八股取士制,为大明王朝造就符合君主专制统治所需的人才。这种*的君主专制维护了皇室的稳定,却损害了老百姓的利益,阻碍了社会的进步,并为近代中国的发展埋下了隐患。 纵观朱元璋的一生,从一个农家苦孩子,而成为一代开国君主,有时代因素,也与他本身的素质和能力有关。朱元璋的成败得失可供人们借鉴,并从中受到某种启示。 赵晓梅编著的《朱元璋传(全新彩图版)》以通俗的写法和专业的历史角度写作,并配有插图,以文图结合的方式向读者再现朱元璋的一生。 目录 第一章 苦难的童年 小和尚 游方僧 红巾军起义 第二章 红巾军大帅 九夫长 小军官 大元帅 第三章 从吴国公到吴王 力挫陈友谅 平定张士诚 攻讨方国珍 南征北伐并进 第四章 得到良将英才 收得大将军徐达 朱升的九字真言 军师刘基 第五章 英雄美人 谁说北方无丽人 这个女子是朕赏的 皇上送来的怎敢不要 男欢女爱起风波 第六章 荣登大典 国号大明 统一南北 对外对内政策 建都和分封 加强中央集权 第七章 立国之道 地主阶级政权 官员的任用制度 常备军 特务网 第八章 与民休息 农业生产 解放奴隶 僧道还俗 国力大增 棉花的普遍种植 工商业的发展 统一货币 第九章 严苛治国 整肃官纪 皇权与相权 屠戮功臣 严惩贪官 大兴文字狱 第十章 天下第一家 妻妾成群 重视对皇子的教育 庞大的皇族 思想和生活 辛勤的一生 明朝职官表 朱元璋重臣表 明朝世袭表 朱元璋大事年表 试读章节 汪大娘替朱元璋预备了香、烛,一点儿礼物,央告了高彬法师。九月里的一天,皇觉寺多了一个小和尚。朱元璋剃成光头,披上一件师兄穿烂的破衲衣,见人合十问讯,居然是佛门弟子了。扫地,上香,打钟,击鼓,煮饭,洗衣,是日常功课。见庙里人叫师父、师兄、师娘,见俗人叫施主,连称呼也改了。早晚听着钟声、鼓声、木鱼声、念经声,想想自己,想想不久前热热闹闹的家,想想孤孤单单挨饿的二哥,想想四下里出外谋生的那一伙明友.心中无限伤感。 皇觉寺原来叫于皇寺,坐落在孤庄村西南角山坡上。这个寺的规模相当大,一进山门,两边排列着四大金刚,横眉立目,中间坐着大肚子弥勒佛,一脸笑容。背后韦驮菩萨拄着降魔宝杵,是个护法神。二进是大雄宝殿,坐着如来佛,两旁是十八罗汉。三进是禅堂。左边是伽蓝殿,右边是祖师殿。多年没修理,佛爷菩萨宝座的油漆已经剥落了,佛像金身也蒙着一层厚厚的灰尘,殿瓦上长满焦黄的杂草,院子里铺的石板已坎坷不平,显出一副衰落样子。一二十个和尚,平时靠常住田租米过日子,加上替本乡死人念倒头经,做佛事,得一点儿补钱。他们一不耕地;二不做买卖,日子却过得和地主们差不多。虽然吃不上大鱼大肉,却比当粗工,做佃户出力气安逸些。原来那时候出家当和尚也是一门行业,有的人很迷信,以为当了和尚真的可以成佛作祖,这类人很少;有的人做了坏事,躲进佛门修来生;有的人杀人放火,怕受官府刑法,剃了头穿了袈裟,王法就治不到了;更多的呢,是穷苦人家养不活孩子送来的。和尚吃十方,善男信女的布施吃不完,拿来开当铺,放高利贷。而且,寺院里的长老要人侍候,佛堂需经常打扫,零碎活儿也着实不少,多一个行童,强过雇长工,既省事,又得力,还不用付工钱。朱元璋年轻力壮,正是使气力的时候,高彬长老和住持德祝一商量,很划得来,便收留了他。 朱元璋从小贪玩撒野,爱出主意,支使人。又是小儿子,父母哥嫂都宠着他。兼之有点小聪明,会思考,看事情比别人准,也来得快当,打定主意要做什么,一定要做到,也十有九次做到,伙伴们都佩服他,听他调度。可是一到皇觉寺,情形便全不相同了,不说师伯、师叔、师父、师兄有一大堆,还有师娘师弟(原来高彬长老是有家小的),个个都是长辈,是主人,就数他小而贱,他得低声下气,成天赔笑脸侍候。就连打水煮饭的长工,也还比小行童高一头,当他做二把手,支使着做这做那。这样一来,朱元璋不单是高彬长老一家的小厮,还成了全寺僧众的杂役,根本就是长工、打杂了。事情多,闲气也就多,日子长了,塞满一肚子冤枉气,时刻要发作,却使劲按住,他知道有饭吃要紧,闹决裂了没处去。 对活人发作不了,有气无处出,只好对泥菩萨发作了。有一天,扫佛殿扫累了,扫到伽蓝殿,已是满肚子的气。不留神绊着伽蓝神的石座,跌了一大跤,气愤之极,顺手就用笤帚使劲打了伽蓝神一顿。又一天,大殿上供的大红蜡烛被老鼠啃坏了,长老说了朱元璋一顿。他想伽蓝神是管殿宇的,当看家菩萨的不管老鼠,却害自己挨骂,新仇旧恨,越想越气,向师兄讨了管笔,在伽蓝神背上写“发配三千里”,罚菩萨到三千里外充军。这两件事都被长老看在眼里,因为朱元璋是不拿工钱的杂役,尽管淘气,打发走了,就缺人使唤,因此也没责罚他。 皇觉寺是靠收租子过日子的,这一年灾情太大了,收不到租米,师父、师叔成天轮班到佃户家催讨、吵架、恫吓,再不交就送到衙门坐班房,打板子,还是不中用。存的粮食眼看着吃不了多少天,嘴多耗费大,师婆出主意,先打发挂单的和尚走路,接着师伯、师叔、师兄们也都出门云游去了。朱元璋当行童才满五十天,末了一个被打发出门。无奈何,虽然不会念经,不会做佛事,也只好摆出和尚的样子,一顶破箬帽,一个木鱼,一个瓦钵,背上小包袱,拜别了师父和住持,硬着头皮,离开了家乡,成了游方僧。P8-9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