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贯中著的《三国演义(白话美绘版)》全称《三国志通俗演义》,是中国古代第 一部长篇章回小说,为四大名著(即《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之一,是历史演义小说的经典之作。小说讲述的是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将近百年的历史故事。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北方的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歼灭袁绍、袁术之后,统一黄河流域,占据着中原地带;刘备三顾茅庐,请得诸葛亮出山后,以“帝室之胄”自称,打着“光复汉室”的口号,联吴抗曹,赤壁之战之后占据西川全境;江东孙氏家庭,在江东六郡八十一州站稳了脚跟,到孙权时代实力更加强盛。魏、蜀、吴三国崛起,三足鼎立之势形成。
《三国演义(白话美绘版)》又名《三国志演义》、《三国志通俗演义》,是我国小说最著名最杰出的长篇章回体历史小说。《三国演义》的作者是元末明初人罗贯中,在其成书前,“三国故事”已经历了数百年的历史发展过程。在唐代,三国故事已广为流传,连儿童都很熟悉。随着市民文艺的发展,宋代的“说话”艺人,已有专门说三国故事的,当时称为“说三分”。元代出现的《三国志平话》,实际上是从说书人使用的本子,虽较简略粗糙,但已初肯《三国演义》的规模。罗贯中在群众传说和民间艺人创作的基础上,又依据陈寿《三国志》及裴松之注中所征引的资料(还包括《世说新语》及注中的资料),经过巨大的创作劳动,写在了规模宏伟的巨著——《三国演义》。
话说东汉王朝的中后期,做皇帝的只知享乐,不管国家大事,政权不是把持在外戚手里,就是把持在宦官手里。外戚和宦官有时互相勾结,排挤朝廷中那些正直的大臣;有时为了各自独揽朝政,又互相残杀。到灵帝朝,朝政更加腐败,再加上地方豪强乘机抢占土地、残害百姓,又赶上瘟疫四起,以致民不聊生,天下人心思乱,全国各地民众造反的事时有发生。 那时河北巨鹿郡有个姓张名角的落榜秀才,诈称仙人送他一部叫《太平要术》的书,要他代为宣传。于是,他就自创“太平道”,借此发展信徒,十几年间,在青、徐、幽、冀、荆、扬、兖、豫八州,就发展到几十万人。张角见他的太平道已成气候,就进一步建立政治军事组织,设置三十六方,各立首领,准备发动全国民众造反,推翻刘汉王朝,建立自己的政权。张角对他两个弟弟张宝、张梁说:“最难得的是民心;如今民心已顺,若不乘势夺取天下,实在可惜!”于是,一面私制黄旗,约期起事;一面派人暗带金帛,往来于京城洛阳,结交宦官头子,作为内应。由于事情暴露,张角就派他的信徒,不分昼夜地奔告各方,提前起事。因为起事造反的人,都头裹黄巾做标识,所以当时人称他们为“黄巾贼”。正是:八州都信太平道,一时俱起黄巾军。
灵帝中平元年(公元184年)二月,张角称“天公将军”、张宝称“地公将军”、张梁称“人公将军”,分别率众到各地,烧毁官府,劫掠城镇。旬月之间,其势遍及全国,震动朝廷,灵帝这才下诏,要各地官军镇压。其中张角一军,前犯幽州地界;幽州太守刘焉,赶紧发榜文招募义兵。榜文传到涿县,引出县中一位英雄。
却说这位英雄,姓刘名备字玄德,年方二十八岁,是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此人性情宽和,寡言少语,喜怒不形于脸色,素有大志,专好结交天下豪杰;生得身长八尺,两耳垂肩,双手过膝,目能自顾其耳;自幼丧父,家境贫寒,靠与母亲贩鞋织席为生。
刘备当日见了榜文,慨然长叹。突然,身后一人,声若巨雷般地说道:“大丈夫不为国家出力,何故长叹?”刘备回头一看,只见这人,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穸穸着络腮胡须,势如奔马一般。刘备见他形貌异常,问其姓名。那人自报家门说:“我姓张名飞字翼德,涿郡人,以宰猪卖酒为业,专好结交天下豪杰。恰才见公看榜而叹,故此相问。”刘备见他说话豪爽,也就自我介绍说:“我本汉室宗亲,姓刘名备。今闻黄巾倡乱,有志破贼安民,但恨力不从心,故而长叹。”张飞说:“我颇有资财田庄,当招募乡勇,与公同举大事,如何?”刘备闻言甚喜,就同人村店中喝酒。正是:方忧天下起乱民,却喜邂逅遇同心。欲知喝酒时又遇何人,且看下回分解。 却说刘备和张飞正在村店中喝酒,忽见一大汉推着一辆车子,到店门首歇了,人店便高门大嗓地喊酒保:“快斟酒来吃,我还要赶着去投军!”刘备打量此人,只见他:身高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
刘备邀他同坐,问他姓名。那人说:“我姓关名羽字云长,河东解良人。因家乡豪强仗势欺人,被我杀了,如今逃亡江湖五六年了。我听说这里招军破贼,特来应募。”刘备也就把自己的身世和志向告诉给关羽,关羽非常高兴。于是,三人便同到张飞庄上,共议大事。张飞说:“我庄后有一桃园,花开正盛。明日当于园中,祭告天地,我三人结为兄弟,协力同心,然后可图大事。”刘备、关羽齐声应道:“如此甚好!”
转天,于桃园中备下乌牛白马祭礼等项。刘、关、张三人焚香再拜,盟誓说:“念刘备、关羽、张飞,虽不同姓,但愿结为兄弟,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民众;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皇天后土,实鉴此心;背义忘恩,天人共戮!”誓毕,拜刘备为兄,关羽为二弟,张飞为三弟。然后,又宰牛设酒,聚乡中勇士三百人,在桃园中痛饮一醉。
次日,收拾兵器,恨无马匹可骑。说也凑巧,恰有两个客商赶着一群马,慕名投上庄来,赠良马五十匹、金银五百两、精炼铁一千斤。刘备请良工巧匠打造各自的兵器:刘备打的是双股剑,关羽打的是重八十二斤的青龙偃月刀,张飞打的是丈八点钢矛。一切准备就绪,便到幽州太守刘焉那里投军。正是:桃园结义英雄志,州府投军豪杰情。
却说不数日,人报黄巾军将领程远志,统兵五万来犯涿郡。刘焉命刘备等统兵五百迎敌。当下两军相对,刘备出马,左有关羽,右有张飞;程远志则遣副将邓茂出战。张飞挺丈八蛇矛直出,手起处,早已刺中邓茂的心窝,翻身落马。程远志拍马舞刀,直取张飞。关羽舞动青龙偃月刀,纵马赶来。程远志见了,早吃一惊,措手不及,被关羽一刀挥为两段。黄巾军见失了将领,倒戈便逃。刘备麾军追赶,投降者不计其数,大胜而回。刘焉亲自迎接,赏劳军士。
次日,接到青州太守龚景牒文,说黄巾军围城将陷,请求救援。刘焉与刘备商议,刘备说:“备愿往救援。”刘焉令邹靖将兵五千,同刘、关、张投青州来。黄巾军见救军至,分兵混战。刘备兵寡,不胜,退三十里下寨。刘备对关羽、张飞说:“敌众我寡,必出奇兵方可取胜。”于是分关羽一千军,伏山左;张飞引一千军伏山右:鸣金为号,齐出接应。P1-7
《三国演义》原名《三国志通俗演义》,又名《三国志演义》《三国志传》等,是中国第一部长篇小说,也是元明以来最优秀的历史演义小说。它与《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一起,被公认为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
《三国演义》不是文人的独立创作,而是在长期流传的三国故事不断丰富、不断衍变的基础上,由罗贯中整理加工而成的。罗贯中,生平事迹不详。根据已有的史料记载,他是元末明初人,是一位多才多艺的作家,创作有小说、词曲和杂剧。他创作的小说除了《三国演义》,还有《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和《三遂平妖传》,另外,他还参与了《水浒传》的编撰。
《三国演义》取材于东汉末年和魏、蜀、吴三国的历史,以蜀汉兴亡为主线,艺术地再现了从汉灵帝中平元年(公元184年)爆发黄巾起义到晋武帝太康元年(公元280年)晋统一三国这近百年的政治斗争和军事斗争史。
东汉末年,朝政腐败,靠镇压黄巾军起家的曹操经过多年的征战。逐渐统一了北方。赤壁一战,曹操大败,这使得其一统全国的霸业受挫。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从此形成。不久,吴国孙权杀了关羽,夺取荆州。刘备为了报仇,率大军伐吴,结果大败而归。后刘备病死,丞相诸葛亮辅佐刘禅治理蜀国。诸葛亮收服了南方蛮族,又先后六次出兵祁山伐魏,没能成功,诸葛亮最后病死军中。不久,司马氏掌握了魏国政权,并先后灭掉了蜀、吴两国,建立了西晋,统一了全国。
《三国演义》多方面的艺术成就,是任何一部历史演义小说,包括在它影响下产生的数十种此类小说,都不能比拟的。特别是它那以时间为经、以空间为纬、以事件为中心的网状结构,恢宏壮阔、波云谲诡的战争场面描写,都为其后的同类小说提供了有益的创作经验。全书描写了上百次各种类型的战争,但从未重复。从单刀匹马的厮杀,到千军万马的混战;从战场上的斗智斗勇,到营帐里的用计设谋,写得有虚有实,有粗有细,各具特色。小说不但写出了战争的壮烈紧张,而且在金戈铁马的争斗中,不时穿插描写大江明月、饮酒赋诗、山林贤士等抒情场景,从而使故事有紧有弛,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在描写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六出祁山这几场大的战役时,双方的战略、战术安排,力量的对比,地位的转化,作者都交代得清清楚楚。而且,还揭示了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比如官渡之战中的军粮、赤壁之战中的水军和战船。
《三国演义》塑造了一系列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智谋过人的诸葛亮,勇武过人的赵云,义重如山的关羽,爽直粗豪的张飞,仁义爱人的刘备,奸诈阴险的曹操,老谋深算的司马懿,才高量窄的周瑜,正直敦厚的鲁肃……一个个都栩栩如生、呼之欲出,成为古典小说人物画廊中各具情貌的典型化人物。
《三国演义》是充满智慧、老幼皆宜的书。为了普及古典文学名著,笔者应出版社之约,把百万字的原著缩编为十万字本。在。《三国演义》诸多版本中选毛宗岗评本为底本,尽力忠于原著的艺术构思和艺术风格,原汁原味;写故事,有情节,有细节;写人物,见性格,见风采。
为使读者领略原著的艺术情韵,提高语言文字修养,除个别生僻语词转换为今语外,悉用原著的语言,而且一如原著,仍采用双回目、章回体形式。由著名的插画作者绘制多幅精美插图,与文字相得益彰,图文并茂地再现了名著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深邃的艺术境界。希望本书的出版,能为读者了解原著全貌、领悟名著的精髓,
架起一座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