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印度和你想的不一样(凤凰卫视记者眼中的印度)
分类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国外游
作者 印度尤
出版社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印度和你想的不一样(凤凰卫视记者眼中的印度)》以作者印度尤自己的亲历见闻、亲身体验,描述世界的另一个中心:印度。内容深刻,故事生动,针砭时弊,从四个方面叙述一个真实的国度,解开人们心中的种种疑问。

本书用图文版的方式让读者更为直观地了解印度,了解这个南亚大陆国家正在以一种高姿态迅速地崛起。对于这种带有故事情节的书籍,易受更多读者的青睐。

内容推荐

印度尤编著的这本《印度和你想的不一样(凤凰卫视记者眼中的印度)》讲述一个90后小女孩关于自己与世界的想象。印度,一个神秘的国度,一个正在不断崛起国家,她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诉说着一个真实而有魅力的印度,并以一种平淡而不乏深刻的语言拨开迷雾,解读人们心中对印度的40个疑问。

目录

自序 拨开迷雾 走进印度

Part 1 Why 为什么去印度

 Q1 一个女孩去印度,爸妈没有反对吗?——我们家的家教:自己做决定并负责

 Q2 印度和德国比一比,为什么选印度?——我想先搞清楚自己

 Q3 为什么对发展中国家充满憧憬?——未知并不会让我害怕,我恐惧的是动弹不得

 Q4 你问我,为什么出走?我问你,你喜欢现在的自己吗?——搞定那些随遇,搞定自己

 Q5 在印度,天上掉下来的工作会是什么?——不可思议的事情只会在印度发生

 Q6 什么是航空母舰?航空母舰下水——我当记者的第一则新闻

 Q7 你是记者吗?!——年龄不是问题,年纪小反而成为保护罩

 Q8 这是催泪瓦斯吗?——意外当上记者,让我遇见更多意外, 也让我变得不无聊

 Q9 晚餐要吃什么?——被羡慕着的人们,背后都有不被羡慕的故事

 Q10 你这种个性,怎么可能没有长歪?——不管做什么都被接受,一路都能自在做自己

Part 2 What 印度,什么样的地方?

 Q11 印度少女嫁狗很“变态”?——信仰是个人自由,自以为是的评断,比迷信还要可怕

 Q12 为什么印度马路没有分隔线,就算有,也没有人会遵守?——印度交通给我的启示:为了生存,不接受标准答案,永远有替代方案

 Q13 我的背包要拿起來是因为挡了老鼠的路?——源于宗教信仰的印度动物观

 Q14 当印度猖狂的性骚扰就发生在自己身上,谁能挺你?——看似微不足道的反抗,因为坚持而伟大

 Q15 如果不答应跟他们一起做坏事会发生什么事?——印度街头男孩的生存之战

 Q16 为了我们的母亲和姊妹,难道不能从改善厕所做起吗?——印度总理独立日演说,谈人民最关切的强暴与厕所

 Q17 亲爱的总理,你要将印度带往何处?——草根出身的公关高手莫迪总理,全世界都在等着他出手

 Q18 帮佣不能用家里的厕所?——印度版《姊妹》在我面前上演

 Q19 老咖啡厅才刚庆祝一百周年,为何就传出歇业?——因为这里要“发展”了

 Q20 印度空间观,不参观房间竟会不礼貌?——“哈啰,请问为什么忽然冲进我家呢?”

 Q21 我从来不知道什么是爱情,那一定很美好吧?——在印度,有人选择自由恋爱,有人更相信父母的安排

 Q22 是否有荣幸邀請你來參加我们家的婚礼?——印度婚礼的那些疯狂事儿!

 Q23 印度排灯节,你怎么过?——三个排灯节,深刻体会贫富差距与传统习俗

 Q24 印度农夫问我:“你开心吗?”——急速发展的国度,一不小心就会忘记思考的问题。

 Q25 在恒河岸边,谁能不淡然生死,穿透俗世——在瓦拉纳西看到生命的实相

Part 3 Who 我在印度遇到的人

 Q26 诺贝尔和平奖得主萨蒂亚尔蒂,他究竟是谁?——三十多年来他日以继夜,从人蛇集团手中救回八万名童工童奴

 Q27 你知道你要什么、不要什么吗?——制作人Sapna的故事

 Q28 女人何苦为难女人?——Manju 追求幸福的悲惨故事

 Q29 可不可以每天下班后,都来和我说话?——邻居太太Pinki勤学英文的故事

 Q30 你愿意去印度苦五年,换以后的好日子吗?——对于未来的美好想望,需要付出和承担

Part 4 How 在印度这样生活

 Q31 印度穷日子过起来是什么滋味?——路边摊蛋炒饭吃得津津有味,买到电蚊香是值得庆祝的大事

 Q32 其实你根本不懂印度人?!——从外表、衣饰认识形形色色的印度人

 Q33 印度市集就是要教你诈?!——买东西,你才懂印度人为什么那么会做生意

 Q34 和印度小贩学谈判,走到哪儿都不会被骗的绝招是?——看出这最斗胆、最深刻、最真实的生命动力,你就赢了

 Q35 “你不找我十卢比,我就不下车了?!”——小零钱,大学问,在印度一定要搞懂公平合理交易等一下!

 Q36 如何不被印度神逻辑打败?——为了求存,没有逻辑也是逻辑

 Q37 你的印度时间是几点?——印度人听不懂“时间”这两个字

 Q38 请问你们有卖印度神油吗?——知名度最高却少有人见过的伴手礼

 Q39 新德里月光市集无人不知,可曾听闻紧临的Sadar Bazaar?——印度首都最大批发市集

 Q40 大雨,大雨,你为什么下不停?——对印度人是浪漫风情画,对你是一定要知道的求生术

试读章节

妈妈开车送我到机场,路上偷偷流着她以为我没看见的泪水,我一直不是一个温柔的女儿。快到机场时,她说:“如果你要,我们现在就可以掉头回家。”我说:“可是我要去。”

“你去印度,爸妈都没有反对吗?”

怎么可能。

大学毕业前一个月,确定了到印度实习的工作内容与日期后,我兴奋地着手准备各种出发的细节,包括机票、联系,还有慢慢补充我几乎一片空白的印度知识库,除此之外,还得搞定一件大事:爸妈。

当初决定要以印度当“第一志愿”时,曾经随口和爸妈提过,他们并没有太多反应,可能是我从小到大给过他们太多天马行空的刺激,这个在高三升大学时去过一趟纽约之后,就不断地嚷着一长串“想去国家列表”的女儿,多说个印度似乎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

我记得当时他们只说:“为什么想要去印度那么落后的国家啊?”一脸充满疑惑的表情,而我也不当一回事,没有放在心上。

一直以来,我已经习惯自己处理事情和做决定,包括大学最后一年,我申请德国交换学生、面试印度实习机会、放弃交换学生、最后决定去印度等等过程,我几乎都自己处理,偶尔回家稍微提个一两句,爸妈可能也没“警觉”到,一切都在进行中。

从随口提要去印度,到确定出发,大概过了几个月的时间。查好了机票、做好了我所能想到的各种准备,我想也要跟爸妈“认真”地“说一声”了。

“我不是说过不要去印度吗?!”

老爸在我说完一个月后就要出发前往印度,至少待上一年之后,突然以我没想到的高分贝大吼,我心跳停了一拍,因为这是我完全没预料到的情境。

从小到大,我们家的教育都以“独立自主”为最高指导原则。我记得妈妈曾经说,我自己要求念幼儿园,他们才让我上幼儿园的;小时候学习各项才艺或参加学科补习,都是我自己开口,妈妈才会替我安排。那种在同学之间发生的“被迫补习”或因为选填类组、志愿而跟家人吵得不可开交的场面,并不存在于我的人生剧情里,“自己做决定并负责”,是我觉得我们家最好、最实在,也最有价值的教育。

我想,这应该是许多人小学时期普遍有过的早晨经验:早上六点多起床,迷蒙之间找不到书包、制服或课本文具,只是一直喊着:“妈!妈!妈——”我们家也曾上演过这样的剧情,但有个可怕的角色会在此刻现身,那就是爸爸。

“妈!妈!马!我还牛咧!马!”此时,三个孩子此起彼落的“妈!”全部消失,最佳战略:安静、迅速动作、上学。

大概是这样的教育及成长历程,我也觉得到印度一年这件事,只要自己做了决定,并处理好该有的准备,“告知”爸妈概略的规划即可,没想到印度之行居然让爸妈第一次这么强烈反对。

爸爸那声“我不是说过不要去印度了吗?!”震住了我之后,我们大概有三秒钟处于真空状态,接着,我的喉头略微挣扎地发出了些声音:“我之前就说过我要去了。”

“但我不是说不要去吗?那里那么危险!”

我安静了几秒钟,“可是我要去。”

这场对话就结束了。

其实,整个过程我的记忆已经有些模糊了。我只记得妈妈没多久打了电话过来,不断地哭啊哭,用充满鼻音的声音,艰涩地说出:“你快乐就好,你自己做决定吧!”我在电话的另一头,想说却没有说出口:“谢谢”。而爸爸后来还帮我出了飞往印度的机票钱,那是专属于父亲的温柔。

我们家有三个孩子,哥哥与弟弟和我的发展不太相同,而我们也几乎不干涉彼此的选择,但也不会表示特定的支持,大致上就是各自独立发展。但是,在我去印度的前一天晚上,弟弟把他新买的笔记本电脑放在我的桌上,因为我大学用了四年的笔电已经苟延残喘,他大方地让我带去印度使用。没想到,打开了笔电,里面还夹了五千块台币,附着一张纸条,上面写着:“让你带去印度用。”我一直没跟弟弟说我有多么感动,但这份感动一直在我心中。

出发到机场的路上,妈妈开着车,偷偷流着她以为我没看见的泪水。我一直不是一个温柔的女儿,所以也只能安静地让她保持她以为不着痕迹的“偷哭”。

快到机场前,她跟我说:“如果你要,我们现在就可以掉头回家。”我说:“可是我要去。”妈妈在出境通关入口前给了我一个拥抱,说她就不看我入关了,因为她会哭。她一转头,肩膀就开始颤抖,她肯定哭得稀里哗啦,而我仍然是那个一点也不温柔的女儿。

P2-7

序言

拨开迷雾,走进印度

一个女生自己去印度?而且还是个要在外面趴趴走的记者?再听到我二十二岁大学一毕业就来新德里,很多人会惊讶地想知道我到底“发生什么事?”一个女孩子在青春年华就这么“想不开”,只身来到印度打拼真是太憨胆了!都不怕吗?

怕啊!我怎么可能不怕!

来到印度之前,我在台湾地区所接收到的印度相关信息,和大家并没有什么不同,即使阅读英文的相关讯息,也通常是来自西方观点的介绍,所以环境脏乱、住民贫穷、强暴案频传、偷抢拐骗,还有各种光怪陆离的迷信传统等等,也都是我对印度的单一想象。

“小心而大胆,害怕而勇敢”在印度的生存之道,任何地方都适用,只是我们忘了!

记得刚抵达新德里时,我在机场就一直疑神疑鬼地看有没有人跟踪我,换钱时也担心有假钞,在柜台一张一张数完之后立刻分成三等份,分别藏在身上、背包还有行李箱;好不容易搭上出租车,沿途我眼神戒备,不断地想着,如果司机等一下有什么不轨意图,我应该如何呼救,还有拿什么武器攻击他,各种动作电影情节都在我的脑海中上演。

慢慢地,我在印度生活也已经三年了,逐渐熟悉这块土地的运作模式,我经常半开玩笑地说自己已经是个印度人,虽然少了刚刚落地时那种惊弓之鸟、草木皆兵的神经质,但这里并不是一个可以放松过生活的地方,过度自信而松懈只会把自己暴露在危险之中,这就是我在印度的生存之道:小心而大胆,害怕而勇敢。

在台湾地区,我们习惯了舒适的生活,无论是满街的便利超商、营业到深夜的夜市小吃,还是走在漆黑的路上都不会害怕的安全感。但是,一拿印度和台湾地区比较,恐惧感也会有放大的效果。因为,印度被形塑成一个超级落后的国度,恐怖就变得更恐怖,更恐怖就变得超恐怖。其实,相较于大家觉得梦幻浪漫、充满文艺复兴浓浓文化气质的意大利和法国,我反倒觉得印度安全许多,偷抢拐骗和黑帮情况也没有那里严重。

就我在印度生活的观察,我会说印度人有一种投机取巧的个性,但不敢明目张胆地做坏事,他们几乎不会有那种拿刀拿枪的逼迫,也不太会有暴力相向的抢劫行为,我的形容就是,如果今天你的背包拉链没有漏一点小缝,他们是不会去把它拉开的;但是,一旦看到有缝,却不去拉开它,印度人就会觉得心痒而且还愧对祖宗先烈。

印度人不可思议民族性背后的原因是为了“活下去”,“投机取巧”在快速发展下成为“高弹性”与“高风险承担性”的同义词。

为什么印度人如此奸诈狡猾爱骗人、贪小便宜爱欺负人呢?或许某种程度来说,就只是为了活下去吧!我曾经想过,这样一个人口众多、土地贫瘠又有着极端气候的国家,会有这么强烈的宗教色彩一点也不奇怪,因为很多时候没有信仰和心灵的寄托,甚至是某种程度的“认命”,实在很难在如此艰困的环境中生存;除此之外的另一种活下去的方式,或许就是闽南语中的“想孔想缝”,想办法看见光、找到洞就努力钻吧!勉强试试看,可能还来个柳暗花明。

在印度街头或是商场,总会看到这么一群“试试看”的人,“China?Japan?Korea?Which Country?”通常是我们这种黄皮肤的亚洲人,在印度市集最常收到的招呼语,那些站着三七步顾着小摊的男人们,一看见有人走过去就会喊一声,总会有几个人回头,不回头他们还会试别招,“蓝色上衣的!”“绿裤子!”“红色背包!”一般人的反应就是会反射性地回头,而那些回头对眼的片刻,就是他们生意上门的最好时机。此时,他们会开始端出各色商品,接着试试看各种不同的成交方案,一千不成变八百,八百不成变四百,最后又在你即将甩头走人时,感觉不大情愿却又笑脸盈盈地以两百卢比成交。反正试试看无妨,这条路不成换别条路,永远都有空间可谈,你来我往、东砍西杀也不失为乐趣。

也因为一切都是“试试看”,在印度“买卖不成情义在”这句话永远成立,就像是嘟嘟车司机经常在街头吵得脸红脖子粗,甚至卷起袖子、抡起拳头要打人,吵完架、事情解决了,他们又若无其事地谈笑风生,喝起奶茶。无论声音大小、价钱高低、偷抢拐骗,还是真演起了动作片,对印度人来说就是“试试看”;“Give it a try.”搞不好就真捞点额外的好处,没捞到就算了,脚踏实地还是可以挣点钱。

“试试看”反映了印度资源不足的求生之道,即所谓的“Jugaad”文化,这个字的意思类似替代方案,在条件不具足时达到目的的另一种方式。Jugaad通常带有一点搞笑的色彩,因为那些拼拼凑凑的解决之道,都有点落漆或太有创意而让人忍不住惊呼到底是哪来的点子!在网络上只要搜寻Jugaad就会出现各种让人哭笑不得的例子,包括把笔电插在腰间当随身听、拿熨斗来当电磁炉、退出光驱来当饮料架等等,但这就是印度人最真实的生活,在资源匮乏的情况中,想办法、试试看。

……

我曾听过被外派到印度的人,把自己形容成是被公司“流放”,如果可以选择,他们宁愿选美国、泰国、新加坡或欧洲,因为印度实在太苦了!相形之下,像我这样自愿来“吃苦”的人实在很怪,或许真的是怪吧!我当初毕业之所以选择来印度,除了它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之外,也是因为想要自己亲眼见识一下这个神秘的国度,眼见为凭是验证真理的唯一途径,而印度绝对是经得起检验的。印度并不是盖上了一层神秘的薄纱,印度根本就是“哑巴吃黄莲,有苦说不出!”我曾经形容,印度就像是只有露点、劈腿、跌倒或眼歪嘴斜才会上版面的艺人,其他面向根本从来没有被看见,因此形成很单一化的负面形象。

有一次,妈妈告诉我,广播节目主持人谈起印度的强暴案件有多恐怖、多可怕,呼吁所有听众不要去印度,我听了气得跳脚:“妈!那个节目主持人有来过印度吗?我在这边生活,我比她还了解印度!”批判一个国家非常容易,深入了解背后的文化、背景与成因却很难。

目前主流社会所接收到的印度,通常是西方观点或带有我们主观价值判断的印度。我记得曾经采访一位印度的城市规划学者,她跟我说印度现在被归类为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这个名词是从欧美这些自诩为“已发展国家”的比较定义而来,然而什么是发展?遵守西方的政治与经济模式、文化、教育及思想,就是已发展吗?

每一个国家其实都有自己的形成背景,而印度作为全世界最老的古文明国家之一,这是一个历经几千年所孕育出来的土地,它不是可以直接用概括方式解释的国度,所有的现象和问题也不是单一原因所造成的,与其说:“印度就是这样啦!”我会想说:“印度就是这样吗?”有时候多一点疑问,多一点怀疑,或许能够让我们在观察与批判另一个国家时,再多想一点,再更深入一点,再靠近一点。

随着经济崛起与政治影响力的扩张,印度近年来在国际上受到了更多的关注。这个2015年经济増长率就会超越中国的国家,在未来二十年将成为全球经济的火车头,也会是亚洲地区,在全球议题上,与中国和日本并肩,与美国、欧洲等大国和地区对话的重要发声者,这代表印度已经不再是那个只有穷、脏、乱、强暴,还有喝牛尿求保佑的国家,它正在改变、转型和发展,变成国际镁光灯的焦点。

作为一个记者,我希望自己在印度所扮演的角色,不是说印度的故事,而是透过印度的观点说印度的故事。这的确不容易,因为我也有自己已经形塑的价值观与是非判断标准,这和我的成长背景、环境、教育,还有社会化过程息息相关,摆脱自己的主观角度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我尽可能去问:“为什么?”这些背后的原因才能让人从印度的角度去理解它真正的样貌,也是最迷人的地方。

来到印度已经三年,我还在摸索这块广袤的次大陆,这本书所说的印度,也只是我狭窄的眼界所看见的一小部分,但脚踏实地站在这块土地上,我确实看见了印度多元的面向,或许这本书所看到的印度和你所看见的不同,但这些都是我亲身感知的世界与观察。

欢迎光临,拨开迷雾,看见真正的印度!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1 22:2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