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800年至前300年,即古风时期与古典时期时,古希腊艺术家们开创性地实验了一种再现人体的方法,使得古希腊艺术从此成为西方自然主义造型艺术的基本参照,并主宰西方艺术传统至今。
由罗宾·奥斯本著的《古风与古典时期的希腊艺术》试图打破传统的解读模式,将艺术的历史,融入到作为艺术品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希腊人的政治史、社会史、文化史和经济史之中,去发现艺术表达不断变化的本质,同时探明艺术表达与使用艺术品的方式之间,存在着怎样的联系。通过研究私人与公共语境中的古希腊艺术,作者更进一步表明了,在理解古希腊艺术所处的社会位置方面,存在着非常丰富的可能性。
公元前800年至前300年,即古风时期与古典时期,古希腊艺术家们开创性地实验了一种再现人体的方法,使得古希腊艺术从此成为西方造型艺术的基本参照,并主宰西方艺术传统至今。
由罗宾·奥斯本著的《古风与古典时期的希腊艺术》广泛涉及了雕塑、日用陶罐、小型艺术品、廉价祭品、昂贵的珠宝首饰,以及大型城邦纪念碑等领域,通过近距离观看这些艺术品制造的语境,以及与宗教、神话、政治、经济的内在联系,作者展现了古希腊艺术既是激烈竞争的希腊城市生活的产物,同时也反过来形塑了城市生活。
第一章 没有艺术家的艺术史
古风时期与古典时期的希腊艺术毫无争议地位居一系列西方艺术史著作的开篇。正是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300年,古希腊艺术开启了主宰西方艺术的传统并延续至今。希腊艺术在古风时期之前被认为是近东艺术的一部分,但在古风时期和古典时期的五百年间发生了转变,其问古希腊艺术家开创性地实验了一种再现人体的方法,不仅使古希腊艺术脱离了东方艺术,而且使它从此成为西方自然主义造型艺术的基本参照。古希腊视觉再现方式的转变与西方艺术基础的奠定是本书的主题。
西方世界延续至今的艺术传统起源于古希腊艺术,尤其是古希腊雕塑。这一定位,以及多少倾向于用古希腊范例作为再现男人体与女人体标准的做法[图1],都遮蔽了古希腊艺术史写作的困难,并经常使古希腊艺术从所处的历史语境中孤立出来。长久以来,在传统考古学研究中,学者们试图通过寻找艺术家不同的手艺痕迹,或者推测作坊风格差异的方法来建构陶罐的历史,对常常显得较为粗陋的研究对象作出判断。此外,古典时期的希腊艺术是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追求的终极目标。无论研究古典时期的专家,还是古典时期之后艺术史的研究学者,都将文艺复兴及其对中世纪艺术的转变,作为理解古典时期与之前古风时期艺术差异的标准。本书则试图不再从文艺复兴,不再从文艺复兴艺术研究的视角来理解古风时期与占典时期的希腊艺术。在导读性的本章中,我将探索研究古希腊艺术的不同方式,这些视角必然不同于对文艺复兴及其之后西方艺术的研究。通过研究处在私人与公共语境中的古希腊艺术,我还将进一步表明,在理解艺术所处的社会位置方面存在着丰富的可能性。
遗失的古希腊艺术史
古希腊各地的富人订购绘画作品,挂在城镇或乡村的别墅。画家们竞相引起公众的关注,他们的画室吸引着慕名而来的人们。关于艺术家的流言传播甚广,如他们的野心、竞争、私生活、与主顾的争吵、对模特的激情,等等。但对于我们来说,古希腊绘画史却只是一部毫无艺术家生气的历史,对私人主顾所起的作用也无从知晓。古风时期或古典时期的希腊木板绘画没有一张保存下来,也没有一幅现存壁画可以确凿无疑地归为古代作家曾经提及的某位艺术家的作品。我们唯一能够书写的是瓶画的历史,然而大部分瓶画家的姓名已不可考。即便可以说出某位艺术家的名字,名字本身也无法提供更多信息。
对雕塑的情况我们亦所知甚少。虽然有时能把流传至今的古希腊雕塑与雕塑家的故事与古罗马时代的复制品对应起来(见[图88]、[图140]、[图141]),但这些写于公元前3世纪有关古代雕塑史的论述集中于独立式青铜雕塑。青铜雕像总是不易保存,相对来说容易搬运,也可被轻易熔化。希腊化时期和古罗马时期的学者对艺术家及作品准则的创造性研究,只是进一步鼓励了富裕的罗马人去收购希腊艺术,古代文献记载的青铜雕塑没有一件保存下来,目前幸存的青铜雕塑大都是从海底打捞上来之后被重新发现。这一切并非完全出于偶然。大理石复制品虽然使我们对于遗失的青铜雕塑名作多少获得了些感性认识(见[图88]),但在相对于原作的质量及可信度上却存在相当大的差异。而我们关于古希腊雕塑史的任何书写,占据主要篇幅的必然是保存至今的纪念性原作。这些纪念性雕塑大都从属于建筑和墓葬,鲜有古代作家关注,评论文字也很少见。
P17-20
中文版序
艺术史的写作方式各异。就西方传统而言,20世纪的艺术史倾向于将重点放在形式分析。艺术史的叙述从一位艺术家过渡到另一位,简述生平,并从形式方面解释为何每位艺术家之作都与之前的有所区别。此种写作不免暗示艺术家在承前启后,不断地向着某种艺术的理想迈进。
古希腊艺术史曾用同样的常规方式书写而成。由于无法辨认具体艺术家之作,学者运用同样的写作技巧,将艺术家的代代相传纳入一个整体叙述。在那些故事中,形式的转变被讲述为受到愿望的驱动,即一代又一代艺术家希望越来越达到“自然主义”,在绘画或雕塑中“自然地”再现人体。
细致考察之下,艺术总有诸多形式特征可以言说。正是由于我们对艺术家再现世界创造的形式提出问题,才敦促我们自身仔细观看。但若将关注点完全聚焦于形式转变则存在如下的危险,忽视这样的事实:艺术家是人。他们的生活与其他人、与周遭世界的联系不仅在于形式,而是与做事的人和事情发生的地点相关。
在我之前,研究古希腊艺术史的其他学者,强调利用艺术探查个人与周围不断变化的世界如何相互作用。我本人在学生时代受到波利特教授(J. J. Pollitt)所著《希腊古典时期的艺术与经验》(Art and Experience in Classical Greec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72)一书的启发,但波利特教授主要试图将古希腊绘画和雕塑置于与同时代古希腊文学的关系中,我则希望鼓励读者将古希腊绘画和雕塑植入更为广阔的历史时期,与其说将艺术品与其他同时代的文化产品或历史事件并置或联系,不如说是考察艺术自身向周围世界提出问题的方式。
每件艺术品都表达了一种对世界的独特反应。没有艺术家,或者说没有人,能对其周围世界的每个特征都逐一回应。观看艺术作品时会发现,一些作品较为肤浅,一些令人感动或振奋,一些则难以理解或使人不快。在所属时代受到赞美的艺术,在后人看来却常常显得颇为片面或无趣。同样地,有些在当时未曾得到认可的艺术,之后却呈现出非同寻常的洞察力。
过去的艺术和今天的艺术不可避免地用不同的方式反映着在这个世界的生存体验。艺术史学家的任务则是帮助读者去理解并确实地看到,艺术家想做的是什么,他或她的创造属于一种什么样的干预。做到这一点,重要之处在于全面观察:当前辈艺术家借以探索世界的形式被后一代艺术家用另一套不同的形式取代后,有必要了解其中失去的是什么。在本书中,我一方面试图强调某一世纪的绘画和雕塑与之前或之后的艺术相比,反映出的世界观差异如此明显;另一方面,我也强调后出现的世界观与之前的相比未必见得更好。一件艺术品参与世界的方式与我们当代的艺术实践完全不同,我们却往往能够从该艺术中收获颇丰,过去的艺术能使我们的体验如此丰富。
古希腊艺术是西方艺术史的根本,最初在希腊化时期的中东和近东地区被接受、改变和传播,之后影响到整个罗马帝国。希腊古风和古典时期形成的艺术传统,此后不断地被欧洲和西方世界的艺术家以各种形式进行模仿和复制。研究希腊艺术因而成为研究西方人如何看世界的最重要的根源之一。由于艺术远不仅仅是形式,西方艺术如何看世界的历史同样也是西方如何理解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历史。
正是在此种语境下,我非常高兴《古风与古典时期的希腊艺术》能翻译为非西方语言的中文。虽然对于世界的理解和再现,东西方的传统截然不同,但希望中文版在东西方进一步的相互理解上能有所促进。
罗宾·奥斯本
剑桥
2015年12月
奥斯本是古风与古典希腊研究领域的领军人物,他在本书中使用的研究方法,以及选择的案例,对于艺术学生及爱好者来说,既激发了兴趣,又提出了挑战。
——琼·康纳利(Joan Connelly)纽约大学教授
对于古典艺术史全新的、最好的解读。
——杰里米·坦纳博士(Dr. Jeremy Tanner)伦敦大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