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河流的岸
“凤凰,湖南省西部的一个古镇,”河唇中学美术教师郭子和扬着手中的画笔,眼睛盯着画夹上逐渐成形的《河唇小景》说,“如果说中国有第二个地方可以跟它媲美,那只能是我们河唇街。”他告诉一个个驻足观看他作画的河唇街居民,这叫作“速写”。对这个头发有些自然卷曲的年轻老师,大部分人并不认识,他刚刚从外面分配来,和他手中的画笔、画夹以及一连几天坐在烈日下为河唇街“速写”的行为,尚属于河唇街的新鲜事物。他所说的“凤凰古镇”,除了他自己,没有第二个人知道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跟河唇街有什么联系。
“你都画了四天了,看来这速写还真有些难度,”第四天,郭德鳞跟他说了这么一句话,听起来有些轻蔑,不应该是一个长者的口气。
就因为这句话,郭子和对这位信用社主任产生了看法,认为他是外行嘲笑内行,是对美术的误解,很长一段时间,与他迎面相逢,正眼都不看他一下。
实际上,郭德鳞没有误解美术,而是对他的装模作样表示反感。
不过,这是六年前的事了,这个小小的误会早就被他们彼此忘记,郭子和从当年装模作样画速写的小青年,成为教师队伍里的老油条,而郭德鳞也逐渐从信用社主任的位子上退了下来,这是河唇街的自然规律。郭子和的画夹早已经刀枪入库,即使现在叫他继续画速写,他也没那兴趣,因为当日的河唇小景已经不复存在,他甚至为自己将河唇街与湘西美景相提并论而感到羞愧。
然而,郭德鳞还记得当年他所说的“凤凰古镇”。通过河唇镇电视差转台传输的电视节目,他多次看到了那个地方的景致,每一次看到,他就要勾起对老河唇街风情的缅怀,想起六年前那个穿着短裤、头顶烈日,一连数天坐在对岸画速写的青年教师。
顾名思义,河唇街也是在河边上,跟电视里的湘西凤凰相比,还真有点相似之处,“郭子和没有吹牛。”郭德鳞总是在对照画面之后,重复这样的评价。在他的对比中,与凤凰古镇唯一不同之处是,凤凰古镇兴吊脚楼,而河唇街不兴吊脚楼。因为这里的水凶,九曲十八弯,一路狂奔下来,显然不适合吊脚楼。为了防洪,河唇街的河岸是用麻石条垒起的高坎,石条长的四五米,短的也有一两米,不用砂浆水泥(过去哪来的水泥),就这么硬打硬地垒起来,从高桥头连绵到矮桥头,蔚为壮观,经年冲刷的石条早已具有文物的品质了。
河唇街的房子建在高坎上,哪怕你海龙王兴风作浪个十天半月也同若金汤。“十天半月”是郭德鳞所掌握的河唇街水文历史纪录,这是他爷爷亲身经历过的,那时他父亲才两岁。父亲告诉他,当年那场雨下了足足半个月,洪水忽涨忽退,他爷爷在河唇边守了半个月,从河里捞起的木材足可以建起一条新的河唇街,捉到的鱼虾腌干了,一家人吃了半年。从他爷爷开始到现在,郭德磷家算是在河唇街繁衍到第五代了,当然,这样的好事再也没有碰上过。发洪水当然不是好事,郭德磷的爷爷有句重话代代相传,话是这样说的:住在河边的人家,河水就是祖宗,得罪不得。
所以,河唇街到处是神坛,这是水口公王,那是河唇伯公,初一十五,烟火缭绕。“住在河边的人家,河水就是祖宗,得罪不得”,郭德鳞跟儿子说,跟孙子说。说来说去,他也失望了,这祖宗咋就给得罪了呢。(P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