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七杀碑(上下)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朱贞木
出版社 北岳文艺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试读章节

明季时代,乌尤山山腰有一家出名的茶馆。这茶馆造得非常特别,五开问的瓦房,前后都可进出,好像一座长方形的亭子。屋外四面都有宽阔的走廊,朱红的栏杆,配上碧绿的纱窗,里外都裱糊得雪洞一般,前面长廊内的茶座上,一面品茗,一面靠着红漆栏杆,可以饱览江景。后面靠着上山必由之路,正是乌尤寺香客游客上下憩息之所。前后面门额上,都写着“曼陀罗轩”四个字。这轩名非常新颖,因为乌尤山是佛教圣地,春夏之际,山上山下,遍地开着一种缤纷馥郁的曼陀罗花。曼陀罗花盛开时节,也是游人最多,茶馆生意最兴隆的时节。不知哪一位名士,便把曼陀罗三字题作茶馆的轩名,曼陀罗轩非但卖茶,还带卖点心酒饭,曼陀罗轩的“抄手”四远驰名,“抄手”便是馄饨,四川人喊作“抄手”。

有一年正值十月小阳春的日子,川南气候温煦,加上是个晴天,曼陀罗轩外面游廊上,坐满了茶客,轩内坐满了酒客。内外酒客和茶客,正在议论纷纷,谈论一桩本地稀有的新闻。廊座上一位花白胡子的茶客,向对面一位穷学究问道:“老子(川人张嘴,便称老子)从彭山趁水下船,路过贵宝地,顺便上岸玩玩。一路听人讲‘乌尤寺和尚嫁女儿’的新闻,真奇怪,出家人哪有女儿?老子活了这么大,真是头一遭听到,其中究竟怎么一回事呢?”

那穷学究把一个橄榄脑袋摇得货郎小鼓似的,叹口气道:“异端,异端,攻乎异端,斯害焉矣。”花白胡子的茶客,听他酸溜溜掉了一句文,等于白说,依然莫名其妙。萍水相逢,不好意思掘根究底地问下去。不想茶馆里爱管闲事的人最多,这位茶客的坐处,靠近里面酒座的一排敞窗,突然从敞窗内钻出一个酒气醺醺的脑袋来,哈哈大笑道:“听老先生是川北口音,大约路过此地,怪道不知敝处的事,便是这一屋子的人,也只有老子最清楚。”说罢,一个指头,向自己酒糟鼻子上乱点,花白胡子的茶客,正苦没法探听真相,忙不及双手乱拱,殷殷求教。窗内的酒客,大约已经酒足饭饱,借此卖弄消息灵通,也许借此打混,逃避掏腰包请客。他先用两个指头挟着酒糟鼻子,转身狠狠地擤了一下鼻涕,然后探出半个身子来,似乎这样好消息,不愿意叫一个人知道,故意先打了个哈哈,大声说道:“你们知道嫁女儿的和尚是谁,便是山上乌尤寺老方丈破山大师。这还不奇,诸位一定要问,新郎新娘是谁呢?哈哈……说出来,诸位要吓一跳,新郎不是别位,是我们嘉定第一大户,新中第一名武举,杨大相公。新娘便是杨相公义妹、师妹——川南三侠齐名的雪衣娘。新郎新娘和那位高僧,都是我们四川的奇人。奇人办奇事,才有这样新奇的奇闻,老子索性告诉你们,今天便是他们洞房花烛的良辰。老子怎的知道这样清楚呢,因为老子也姓杨,是杨大举人的本家。回头杨大举人到此‘亲迎’(川俗,新郎必先至女家亲迎,随同花轿回家,然后交拜成礼),老子便要赶去喝喜酒了。”  他这样一表白,果然,里里外外的茶客酒客,在窗内窗外,把他包围住了,七嘴八舌,向他乱问,都想打听个细微曲折。因为嘉定上下游的人们,都知道杨大举人名声远大,雪衣娘杨相公上擂台的事(四川打擂的风气,在抗战时期,还有所闻),更是平日茶馆里面的谈话资料。起初大家只知道乌尤寺和尚嫁女儿,不知和尚是谁,女儿是谁?更不知新郎便是本城鼎鼎大名的杨武举。现在听到这位酒糟鼻子一抖搂,真是一桩奇闻。凡是在曼陀罗轩喝茶吃酒的,恨不得一个人拉着他到一边去,细谈细问。无奈这人知道的,也只有这一点,满肚皮早已抖出来了。再要问他细情细节,起末根由,连他自己还想打听别人去哩。

P2-3

书评(媒体评论)

其(朱贞木)一生代表性的作品便是《七杀碑》。此书不但为民国南北两派武侠小说创作画上了一个句号,而且“现代”书写方法多被后来港台新派武侠小说作家所仿效,并被研究者誉为“新派武侠小说之祖”。

——倪斯霆,民国北派通俗小说、民国报刊研究专家

在我看来,20世纪武侠小说就经历三次大的变革,第一次是20年代平江不肖生的《江湖奇侠传》的出现,它把武侠小说从侠义社会引入了江湖世界。第二次是40年代朱贞木《七杀碑》的出现,它把武侠小说引入进历史,将江湖和江山联系起来;第三次就是金庸小说为代表的新派武侠小说,它们把武侠小说带到了文化的空间,大大提高了武侠小说的艺术内涵。

——汤哲声,苏州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目录

第一回 新娘子步步下蛋

第二回 陈大娘的纸捻儿

第三回 铁脚板

第四回 巫山双蝶与川南三侠

第五回 七星蜂符

第六回 玉龙街单身女客

第七回 武侯祠前

第八回 擂台上(一)

第九回 擂台上(二)

第十回 鹿杖翁

第十一回 诡计

第十二回 雪衣娘与女飞卫

第十三回 铁拐婆婆

第十四回 秃尾鱼鹰的血债

第十五回 拉萨宫

第十六回 活僵尸

第十七回 大佛头上请客

第十八回 五毒手

第十九回 铁琵琶的韵律

第二十回 疑云疑雨

第二十一回 且食蛤蜊休问天

第二十二回 卖荷包的家

第二十三回 秘窟风波

第二十四回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第二十五回 齐寡妇

第二十六回 金蝉脱壳

第二十七回 红粉怪杰

第二十八回 英雄肝胆·儿女心肠

第二十九回 回头见!

第三十回 天晓得

第三十一回 小脚山

第三十二回 婷 婷

第三十三回 神策营

第三十四回 仇儿的急报

序言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春,故都琉璃厂书摊中,见一手写诗册,纸半破损,署名“花溪渔隐”,盖乾嘉时蜀人也。行楷圆劲,细于蝇头,中得一联“妻孥虽好非知己,得失原难论丈夫”。语颇隽,购归细读,诗百余首,媵以蜀中明季轶事十余则,约数万言,中有一则,题为《七杀碑》,略谓“张献忠踞蜀,僭号‘大顺’,立圣谕碑于通衢,碑曰:‘天以万物与人,人无一物与天,杀、杀、杀、杀、杀、杀、杀。’即世所传七杀碑也,碑文‘杀’字,不六不八,而必以七,何也?蜀中耆旧有熟于掌故者,谓余曰,献忠入蜀,屠杀甚惨;而屡挫于川南七豪杰,恨之也深,立碑而誓。七杀碑者,誓欲杀此七雄耳,七雄为谁?华阳伯杨展、雪衣娘陈瑶霜、女飞卫虞锦雯、僧侠七宝和尚唏容、丐侠铁脚板陈登嗥、贾侠余飞、赛伯温刘道贞是也……”其文分叙七雄事迹,诡奇可喜。杨展为七雄之魁,叙其生平及率义兵规复川南事尤详,谓杨展能识金银气,擅奇门五遁术,近于小说家言;然其叙述,均有所本。吴梅村《鹿樵纪闻》及彭遵泗《蜀碧》等书,所载杨展传中,亦有精五行遁术语,顾博雅之士,亦不免也,岂世真有此神奇之术欤?

友人有于成都博物馆曾见七杀碑者,谓其文略异,无七杀字,有谓原碑已为清廷捶仆,未知孰是;而蜀人至今指杨展遗迹“万人坟”,及七雄义烈掌故,类能道之。余摭拾“花溪渔隐”所述,兼采各家笔乘,故老传闻,综合七雄事迹,演为说部;而删其怪诞不经者,并据“花溪渔隐”之说,以《七杀碑》名书,志其所由起。此七雄当明末之世,联袂奋臂,纵横川南,保全至众;而卒扼于闯冗大僚,自剪羽翼,身为国殇,全蜀因而糜烂,事至壮烈,可泣可风。作者余生烽火,冻墨磨人,文字游戏,聊遣岁月而已。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春

朱贞木识于析津

内容推荐

朱贞木著的长篇小说《七杀碑(上下)》主要写明末川南七豪杰华阳伯杨展、雪衣娘陈瑶霜、女飞卫虞锦雯、僧侠七宝和尚晞容、丐侠铁脚板陈登暤、贾侠余飞、赛伯温刘道贞联袂奋臂,纵横川南,抗击张献忠,保全至众。张献忠因为屡挫于川南七豪杰,所以立碑而誓,七杀碑就是誓杀七雄的碑文。

编辑推荐

《七杀碑(上下)》是一部融南北派风格于一体的武侠力作,一部有情、有度、有根、有种的奇情武侠小说,一部为民国南北武侠小说画上句号的“变革性”武侠大作,一部被网友列为古今武侠小说经典28名的奇书。作者朱贞木是一位新派武侠小说的开山鼻祖,一位民国南北两派武侠小说的终结者。他掀起了武侠世界“一夫多妻制”的情海波涛,神化了武功并为“成人童话”定了型。

本书由古龙、叶洪生等推崇备至,《百家讲坛》名嘴教授汤哲声等赞誉有加。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1 21: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