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小我的世界(杨志勇散文集)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杨志勇
出版社 西安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家常有味乃文章。作者杨志勇的观察、感受和禅悟,来自于亲历的生活现象,因而显得实际通心,而不是空洞的说教。

《小我的世界(杨志勇散文集)》中的八十余篇短文,内容虽然都是是小视角、小生活、小觉悟,但是最终都能打动读者,因为你能从中看到人间情。

内容推荐

杨志勇著的《小我的世界(杨志勇散文集)》这部散文集,内容写的都是小人物、小事件、小景物、小视角、小见识、小情感,而所表现的情感世界却十分丰富,包含了亲情、爱情、乡情、友情、风情、世情…反映了人生、人性和社会景象的天姿百态,既有对美好、温暖和幸福的歌唱,又有对现实的担忧和叩问。

其语言率性,充满禅味和哲思,意蕴绵长。

目录

序一

序二

小人物

大大那一笑

母亲的蒿子面

难忘这个女人

只因心中有团火

一只没有翅膀的小鸟

贱娃

三舅夫妇

云儿

亲亲的姑奶奶

坎上人家

中斗

阿文

同学张科社

小巷之人

走丈人家

我的狗德性

小情绪

那种偷来的味道

杨树临窗而伴

第一次作文

和两个女人同床

红薯情结

邂逅天使的方式

美女该我抱

有关我的生日

树上喜鹊在唱歌

曾经和现在的痛

午夜心事

油菜花儿几时开

命根子

这山这水这村庄

奔五起步之日记

正月一记事

是谁把良心丢了

花儿开在幸福家

小见地

向一棵树致敬

人生的两种面子

人生的圈子

人生的三所房子

也说朋友

再说朋友

还说朋友

安心斋的思考

不要打扰我的思维

生命需要精神支撑

许多事情不能等

由两只虫子想到的

有人害怕我会死了

圆月在别处

从六十起步

我以为的这些事儿

夹缝中的生命

小境界

窗外之画

石头情结

从这岸到那岸

黑石老爷

锦阳湖写意

诗意蒙古行

天涯观感

同在吊桥上

土桥沟

歪斜的势利眼

小桥人家

偕女游思

走过延安

站在壶口沉思

偶有所感

应该抱怀着享受

在延川漂流黄河

后记

试读章节

大大那一笑

在我们那里,儿女管父亲叫大大,不叫爸爸。称父亲叫爸爸的,是有点文化的家庭,或是父母有人在外工作那些孩子们的事。

那时上学,为同学有个爸爸羡慕至极,而为自己的大大倍感自卑,更让我自卑和抬不起头的是大大的生、愣、硬、倔,似乎他就不食人间烟火,不懂儿女情长。要说家里的日子过得清贫吧,十里八村的都是那个样子,偏偏其他父亲对孩子的态度就分外友好。我咋都想不通,我的大大怎么就是黄牛黑脊梁——另外一条筋,而且很少看见他对我笑过。

和大大形成显明对比的是母亲。小时候家里的饭菜是缺盐少油的,根本就谈不上五味调和。三五天能吃上一顿面条,说是面条,其实真正的小麦面条只能占到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其余则是用红薯面条、红薯丝、萝卜丝杂混在一起充数。为了能让我吃好点,偶尔在吃饭时,母亲从其中专门给我挑出来一些小麦面条,然后给我在碗里滴几滴香油。一次,母亲的举动被大大发现了,他夺过我的碗,顺直就将白乎乎的面条倒向了猪食桶,并给母亲和全家人发威:他爱吃不吃,这么小的人把嘴头惯坏了,将来长大了咋搞。

有几次,母亲偷着搅了一碗麦面糊糊,倒向刚做过饭剩在锅灶底的红火灰里,准备给我烧一个“灰窝窝”,大大看见母亲的小动作眉毛竖直,怒目眈眈。在大大的约束下,小学时期,每天早上起来,自己烧柴火烫热头一天下午的剩饭吃,若是头天下午没有剩饭了,就带上几个生红薯到学校,午饭时就着老师做饭的锅灶把红薯烤熟了吃。寒暑易节,阴晴风雨,独自上学回家。初中时期,情况有了些好的变化,自带包谷糁糁和木柴交给伙食上,每顿可以吃到热乎乎的包谷糊糊。不好的是,这包谷糁糁还好带,因为量少,而木柴就不好带了,且距离学校几十里路。大部分同学的爸爸都会雇拖拉机为孩子送一车木柴到学校,可以管上一学期或者一学年的。而大大非要我坚持每周到学校时,把所需的粮食和木柴都扛上。为此,我的步履总是沉重的,常常落在同学们的后面。

上高中的时候,开始伙食每天要交一斤粮票和八毛钱,家里经济紧张,大大也不支持在伙食上买饭吃。那时家家户户的粮食已经不缺了,带上麦面干粮和从家里炒好的酸菜到学校,就着开水泡着吃也能勉强凑合。就是这样的学习生活情况,大大也要干涉,监督母亲要在给我的干粮中搭配一半包谷面做的,所有的理由是: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对于大大,我真是觉得他到了不可理喻的地步,互相之间都没有好脸色看了。害怕同学看见了取笑,每次吃饭的时候,乘同学们都去打饭之机,快速跑到水房打一饭碗开水,将包谷面粑粑和酸菜泡搅在一起囫囵下肚。日子一长,总感觉自己吃饭像是在做贼。母亲心疼我,把家里卖鸡蛋的钱偷偷给了我十几块,我终于可以和同学一起扬眉吐气地在伙食上吃几顿饭菜了,心里甭提有多高兴。可是却听到同学在嘴巴里嘟囔:这什么炸酱面啊,太差劲了,还是周末回家好好改善改善伙食吧。

有一个学期的周末,老师给我们带来了一个喜讯:为大家统一定做一套校服,要求大家在下个星期一,必须把制作校服的四十块钱交齐。这个喜讯对我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身上现穿的几套衣服,都是上初中时在裁缝铺子量身定做的。因为身高一直在持续向上窜,到了高中再穿时,上身衣服的下边遮不住裤腰带,裤子的下边遮不住袜子。如果有了这身校服不仅走路可以抬头挺胸,而且在同学面前马上就会增加很多体面。心想不管怎么样,也要给大大申请把这四十块钱讨到手。周末回到家,放下用化肥口袋缝制的干粮提包,看见大大坐在灶台前的木墩上抽着闷烟,没有抬头和我打招呼。到了晚上,如果不说就没有机会了,“学校要定做统一校服,每人必须在星期一交四十块钱。”我的话音刚落,大大劈头盖脸:“没有校服就念不成书了,你咋今儿个明儿个要钱,不行了就回来给老子放牛。”

事后知道,大大的发脾气还有一个原因:乡上来人说,家里拖欠了几百元的上交统筹款,限时在三天内必须交清,否则就要牵猪拉牛。

无奈,我只有给母亲说,我刚当选班上的团干部,班主任让我要带头积极交清校服钱,如果不交钱定做校服,那我这团干还咋当?母亲把话说给了大大。但是,星期天我要去学校的时候,大大仍然是那副不屑的样子,看着我空着手走了。星期一中午,我正在宿舍就着开水吃包谷面粑粑,一位同学从食堂打饭回来告诉我:操场边有个人找你,那人激动的神情看似鼻涕都快出来了。根据同学的描述,我估摸是大大,回应同学说可能是咱邻居给我捎带什么东西的吧。

……

P3-5

序言

家常文章人问情

——杨志勇散文集序

陈长吟

人的一生中,能宇航潜水上天入地的机会极少,能充当英雄扭转局势的机会极少,能购买彩票抽到大奖的机会极少,能牵手伟人亲吻明星的机会极少,能遭遇惊天动地大事儿的机会也极少。

我们大多是在平庸中生活,在家常中度过,在男欢女爱中陶醉,在亲朋好友中幸福。

佛日:日日是好日。普通人与修行者的不同之处在于:普通人在混沌中过日子,修行者在日子里顿悟。

所以,从某个角度讲,作家乃文坛上的修行者。他们在平常中发现生活的意义,然后饶有兴味地写出来,给读者(信众)送去阅读的愉悦或警醒。

写日常,写小人物,写身边事,写生活片断,写瞬间感悟,是散文的强项。

家常有味乃文章。

杨志勇的这本新散文集,命名为《小我的世界》,里面分了四个部分,小人物,小情绪,小见地,小境界,倒也切合作品的内容。

我读得津津有味。

《生命中的和两个女人》,初看题目挺惊人的,仔细读下去,看到这儿“两个女人一大一小是两代人,一个女人有了母亲的伟大之后,叫人不能不敬重她,一个女人是我生命和理想的延续,叫人不能不珍爱她。和这样的两个女人同床,真不知道哪一位是我的最爱。如果说一个女人是我人生的一半,那么两个女人加起来,则就是我人生的全部了。”原来他写的是妻子和女儿。还有《美女该我抱》,题目也挺诱惑人,写出了生养女儿的累与乐,让膝下尚无干金的父亲们,直生嫉妒呢。

在《坎上人家》中,描写了一对爱占点小便宜的老农民,通过借火种、借食盐、借媒油、混饭吃等生动的细节,以及小主人公的心理活动,将农村中的另类老人形象活灵活现地勾画出来。这个类型别有意义,应该还有深挖的余地。

《人生的圈子》《也说朋友》等,是对人际关系的思考;《石头情结》《人生的三所房子》等,是对物质环境的思考;《生命需要精神支撑》《许多事情不能等》等,是对精神境界的思考……作者的观察、感受和禅悟,来自于亲历的生活现象,因而显得实际通心,而不是空洞的说教。

书中的八十余篇短文,内容大多是小视角、小生活、小觉悟,但所表现的情感世界却十分丰富,包含了亲情、爱情、乡情、友情、风情、世情……既有对美好、温暖和幸福的歌唱,又有对现实的担忧和叩问。

家常文章人间情。

志勇的这些小品说明了一个问题:散文最终打动读者的,还是要靠情感的鲜活真挚和思想的绵厚深刻。

2017年7月9日于西安迎春巷

后记

好散文,把话说到读者心窝里

——《小我的世界》后记

杨志勇

近来一段时间,说话竟有些口吃起来。逢说话,就有点小紧张,总是害怕说错了话,害怕说的话令人不喜欢听,听了又会在心里生厌。越是害怕把话说不好,越是不敢说话,不想说话。情不得已说了话,又结巴,语无伦次,不知道想表达什么,实际又表达什么,而后对自己说过的话也总是感到后悔,又似乎觉得说过的那些话好像不是我说的,也弄不清哪些话是哪个我说的。于是,就想当一个哑巴来了却此种烦恼。

事实上,当哑巴也不成。本来我是说话的,却突然不说话了,让人以为我不是有了病态,就是对人在心里有了鬼,无形之中得罪了人就是常有的事。这倒也罢了,因为率性,喜怒哀乐都写在脸上,却让见我不说话的人常有猜测。被猜测在情理之中,可是猜测都是习惯性地把人首先往坏处想,甚而会把别人说的话或做过的什么事演绎成我说盼话或做过的事。这便让我惶恐起来,特别感到不说话比说话更可怕。

有朋友说我:你是不是有了不自信?

是的。我突然对自己产生了巨大怀疑。从娘胎里出来开始学说话,说了几十年的话,到现在还在学说话,但是依然没有掌握说话的窍门。感觉过去在生活和工作中,口头言语没有把话说好,书面言语也没有把话说好。于是,再也不敢轻易张口,不敢随便下笔,担心说的是别人说过的话,或者哕唆了一堆废话,担心不能把话说到点子上,不能说到别人心尖上。

曾经,不知道丢丑,便也不知天高地厚,只顾一个人的欢乐,想说就说,说了很多自以为是的话,却也敢说给别人听,敢拿出来给别人看。还有,过去说话的时候,总感觉有说不完的话,且也自认为把话说得有板有眼、有趣有味,千说万说都觉得自己能说,说得头头是道,说得有声有色,说得生动感人。经年累月说过不少的话,或许可以汇成小我世界的一条小溪流。幸运的是,说过的话绝大多数都没有任何印记,也没有人记录我的言语,更没有人在乎我的言语。难堪的就是自己写在纸张上的言语,变成铅字的言语,我无法不去承认,且这些言语在今天看来,似乎说的都是小我世界的事,甚至是一些小气的话,一些小气的事。如此,便在心里觉得自己越发的“小”了。

此前已经公开出版过不少个人书籍,历经岁月的洗涤,觉得其中的言语能够感动自己的似乎不是很多了,焉能指望被别人记住,或者在历史长河中还会有那么几句言语能够闪亮发光。如果不能不朽,岂不是在浪费光阴?今天,当要再结集出版一本书,更加感到惶惑不安。好像是把自己的脸面看得重了,也好像是太在乎读者的感受了,更把社会责任感看得重了,以为文学作品必定不是作者一个人的娱乐,因为会有更多的读者参与到其中,所以要为读者负责,为社会负责,如果再高远点,还应当为历史负责。恰恰是,我的作品质量与这种要求还有很大的距离。

最终,我还是做出了这次出书的决定,原因只有一个:我不是大人物,甚至连一个小人物都算不上,如同红尘中的一颗尘埃,本就没有什么光彩,又何谈害怕丢丑?也想,小我是客观存在,谁能否认他不是社会或者世界组成的一个分子?一个小我有一个小我的生活,亦有一个小我对人生、社会和世界的种种情感。而如我等“小我”,至少有一个小群体存在的,他们或许能够从中找一些乐子。如果说,这部作品会在读者面前丢丑,我也只好不在乎了,因为之前已经丢了太多的丑,就只好死皮赖脸了。当然,我还是希望能够给读者带来一些正能量或温暖的思考或精神的愉悦,虽然这是我不能够把握的事。

说到这里,我仍旧在怀疑这一次有没有把话说好。

我坚信的是,把话说好是一门艺术。在这个言论自由和思想活跃.鼓励人人成才、人人创造的社会环境中,个人无法不去参与集体或者社会活动并表达自己、展示自己,而把话说好则就取得了一半成功。或许有人会说,只要不是哑巴,谁不会说话,谁不会把话说好?但事实是,把话说好确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而且是每个人一辈子需要学习和探索的事。

又以为,生活本身就无声地书写了一篇篇散文。换言之,生活的散文就是自我对话,就是和他人对话。

那么,怎样在散文里把话说好呢?说自己的所见所想,说自己的真情实感,把话语说通顺,把层次说清楚,把中心思想表达明确,这好像是对中小学生的作文要求。进而,是否还应该把话说得生动、优美、幽默、温暖、诗意、空灵,说得有故事、有趣味、有画面、有思想、有力量?即使做到这般,我觉得还不够,因为作者的作品面世后不再是一个人的精神狂欢和灵魂涤荡,是否更应该关照人生、人性和人类?

还有,是否要坚持面对绝大多数读者,用自己的感受、自己的语言说出让人感到新鲜的话,想说而没有说或者说不出好的话,未曾体验而又能感同身受的话,能够得到启发教育、精神鼓舞、心理宽慰、心灵愉悦的话?如果说出的话,能够给他人的生活乃至人生指明一个方向,或主宰一条道路,让更多人欢乐地跟着走,或许就达到了散文说话的最高艺术境界。

以己之思考,总结一句话:好散文,就是好好说话的散文,能把人话说好的散文,把话说到大家心窝里的散文。是不是呢?

我,还在继续学习和探索。

2017年3月16日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2 2:4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