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缅怀毛泽东(上)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出版社 中央文献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1949至1976年,毛泽东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领导人。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对共产党的理论贡献被称为毛泽东思想。因毛泽东担任过的主要职务几乎全部称为主席,所以也被人们尊称为“毛主席”。缅怀毛泽东编辑组编的《缅怀毛泽东(上)》以表达对毛泽东的深切怀念。

内容推荐

为纪念毛泽东诞辰一百周年,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自1990年3月开始,陆续约请了部分长期追随毛泽东进行革命和建设工作的老战友、老同志和身边工作人员撰写回忆文章,编成《缅怀毛泽东》一书,以表达对毛泽东的深切怀念。全书分为上、下两卷,上卷已于1992年8月编写,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收入下卷的48篇文章(约55万字),同上卷一样都是作者不顾年迈、体弱和工作繁忙,专为纪念毛泽东诞辰一百周年撰写的。有的文章的基本内容虽已见诸报端,但作者这次又重新作了改写和增补。

本书是上册,由缅怀毛泽东编辑组编。

目录

历史航船的伟大舵手

毛主席永远活在各族人民心中

毛主席指引社会主义道路

毛泽东的光芒永照我心

毛泽东同志对我国钢铁工业的

战略指导

对毛泽东同志的若干回忆

毛主席指引石油工业发展的航程

对毛泽东同志指导陕甘宁边区

工作的几点回忆

亲切教导永铭心头——回忆与毛主席的几次交谈

从秋收起义到古田会议

深切怀念伟大领袖毛泽东

回忆长征前后毛主席的几件往事

永不陨落的星

难忘的教诲

毛主席关怀人民海军建设

新闻的阶级性及其他——毛主席几次谈话的回忆

襟八方带五湖控万里引三军——跟随毛泽东同志的几段往事

坚持实事求是深入调查研究

回忆毛泽东同志二三事

回忆毛主席在河北的几个片断

缅怀与思念

怀念毛主席

永远不能忘怀的记忆

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光辉典范——忆毛泽东和援越抗法

毛泽东主席与“小国弱国人民会议”

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关于毛主席的若干回忆

于平凡中见伟大

毛主席指挥送瘟神

难忘的1975年

毛泽东和自然辩证法

忆毛主席的几次谈话

遥远的记忆

毛泽东与长江

谈谈我知道的毛主席

我所了解的毛泽东主席

回忆毛主席

有关毛主席和罗荣桓交往的

片断回忆

深切的怀念

深情——回忆在毛泽东主席

身边工作时的几件事

从中南海到克里姆林宫——回忆给毛泽东同志当翻译

后记

试读章节

历史航船的伟大舵手

宋任穷

毛泽东这位历史巨人为中国革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中国人民永远怀念他。我最早接触毛译东同志,是在1927年。半个多世纪过去了,然而往事历历在目,记忆犹新。下面的文字是记叙我近五十年来同毛泽东同志的直接接触以及从中得到的启迪和教诲,以此作为对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和导师的纪念。

在黑暗中点燃了希望的火炬

1928年8月,我所在的浏阳工农2.4队因没有赶上南昌起义,暂时驻在江西铜鼓。县委派我随省委秘密交通员一起到南昌,向江西省委请示部队下一步如何行动。九月中旬,我从省委赶回团部时,感到团里的气氛有些异样。团党委的同志高兴地告诉我:毛委员已经从安源到了这里,以他为书记的党的前敌委员会经过缜密部署,统一领导原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警卫团,湖南平江、浏阳和鄂南崇阳、通城的农民武装以及安源煤矿的工人武装共约五千人,胜利地举行了举世闻名、震撼全国的秋收起义。让我赶紧把省委的意见向毛委员报告。

我听到这个消息感到非常振奋,并渴望尽快见到毛泽东。当我走进毛泽东住处的时候,他健步迎上来,亲切地拉着我的手。毛泽东身材修长,一身布衣布裤,目光炯炯,镇定自若,细心地听我的汇报。我说:我在南昌见到了江西省委书记汪泽楷(后为托陈取消派,同陈独秀、彭述之一起被开除党籍),还见到了刘士奇(湖南人,曾任吉安特委书记,后遭张国焘杀害)。汪说,宁冈有一支我们党领导的革命武装,要我们的队伍往西朝宁冈方向走。我把江西省委的密信以及剩下的组织上给我的盘缠钱都交给了毛泽东。他听完汇报,看完密信,仰天沉思了一会儿,接着操着浓重的湖南口音对我讲:你一路辛若了,先休息去吧。

毛泽东等领导的秋收起义,是继“八一”南昌起义后,我党领导的工农革命武装在革命低潮时期向国民党反动派发起的又一次有力反击。在攻打长沙的战斗中,因敌我力量对比悬殊,各路起义军先后遭到严重挫折。9月19日,前敌委员会在浏阳县文家市举行会议,讨论进军方向问题。在这个关乎革命前途的重大问题上,毛泽东表现出一位战略家的远见卓识。他坚决反对少数同志提出的继续攻打大城市的错误主张,认为在当时情况下这样做是很不适当的,并明确指出,在敌强我弱,大城市和交通要道均有敌人重兵把守的情况下,起义部队应当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地区转移,在那里发动群众,进行土地革命,发展和壮大革命武装,前敌委员会多数同志拥护毛泽东的正确意见。九月下旬,起义部队在毛泽东率领下离开文家市,朝西南向湘赣边界转移。

创建革命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在当时,究竟把革命根据地建在哪里,事关重大。毛泽东调查了沿湖南、江西两省边界至湖北南部的整个罗霄山脉,认为北段不如中段可进可守,且北段离政治都会太近;南段虽地势比北段好,但群众基础不如中段。中段地势好,党的组织、群众基础等方面也比较好,而且远离大城市,敌人的统治力量比其他地方薄弱,江西省又没有正规的地方部队。毛泽东确认以宁冈为中心的罗霄山脉中段的井冈山,是建立革命根据地,进行工农武装割据的好地方。同时还了解到此地有袁文才部(汪泽楷讲的宁冈有一支我们党领导的革命武装就是指袁部)和王佐部两支革命武装。袁部驻在井冈山下的茅坪一带,袁本人是共产党员,袁部已建立党的组织。王佐部驻在井冈山腹地。各有几百人,六十余支枪。参加袁、王部队的,都是当地的贫苦农民,不少人在大革命时期就受到过党的影响,他们同国民党反动派和地主豪绅阶级有深刻的矛盾,有很强的反抗精神。这两支部队,专打土豪劣绅,劫富济贫,不侵犯群众利益,比较守纪律,受到当地老百姓的拥护。在白色恐怖严重的时候,他们还掩护过避难的共产党员。这两支部队特别是王佐部的问题是,由于长年住在山区,缺乏有力的政治工作和严格的组织性纪律性,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模糊,存在着浓厚的绿林习气和一些封建落后的东西。

在宁冈古城召开的前委扩大会议上,毛泽东建议对袁、王二部采取争取、团结、改造的方针,并首先加强袁文才部党的力量和政治工作,通过袁部争取团结王佐部。会议一致同意毛泽东的意见。在这样一个关系到我们能否在井冈山站住脚的问题上,毛泽东又一次作出了正确的决策。P1-3

后记

为纪念毛泽东一百周年诞辰,我们约请了部分长期追随毛泽东进行革命和建设工作的老战友、老同志和身边工作人员撰写回忆文章,编为《缅怀毛泽东》一书,以表达对毛泽东的深切怀念。

收入本书的文章,都是作者不顾年迈、体弱、工作繁忙专为纪念毛泽东百年诞辰撰写的。有几篇文章的基本内容,虽已见诸报端,但作者这次又重新作了改写和增补。因文章较多,我们分为上、下两卷出版。其中上卷40篇,40万字。

参加本书编辑工作的有赵福亭、蔡钊珍、刘益涛、蒋建农。汪裕尧看了全部书稿,给本书编辑工作以很多帮助。在编辑过程中,还得到了冯蕙、高风、黄允升、李捷、薛培松等同志的帮助。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2 8:4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