茨威格擅长抒写心灵和情绪的激荡,被誉为“打开弗洛伊德危险闸门的心灵猎手”
斯特凡·茨威格著的《三作家传(卡萨诺瓦司汤达托尔斯泰)》是以细腻的笔触描写卡萨诺瓦、司汤达与托尔斯泰三位作家的人生与写作,是茨威格传记代表作。
《三作家传》的生活道路是回归自身。这三位作家都本能地认为,他们的艺术的重要任务不是描摹宏观世界,反映五彩缤纷的丰富生活,而是把个人的“自我”的微观世界扩展成大世界。因此,在他们看来,没有任何现实比他们个人生活的现实更重要。
| 书名 | 三作家传(卡萨诺瓦司汤达托尔斯泰) |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 作者 | (奥)斯特凡·茨威格 |
| 出版社 | 上海译文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茨威格擅长抒写心灵和情绪的激荡,被誉为“打开弗洛伊德危险闸门的心灵猎手” 斯特凡·茨威格著的《三作家传(卡萨诺瓦司汤达托尔斯泰)》是以细腻的笔触描写卡萨诺瓦、司汤达与托尔斯泰三位作家的人生与写作,是茨威格传记代表作。 《三作家传》的生活道路是回归自身。这三位作家都本能地认为,他们的艺术的重要任务不是描摹宏观世界,反映五彩缤纷的丰富生活,而是把个人的“自我”的微观世界扩展成大世界。因此,在他们看来,没有任何现实比他们个人生活的现实更重要。 内容推荐 斯特凡·茨威格著的《三作家传(卡萨诺瓦司汤达托尔斯泰)》是作者传记代表作之一。在这本书中,斯台芬·茨威格从世界文坛上选择了三位作家作为他研究的对象,从心理分析在文学作品中的表现来研究这三位作家的生活和创作,他们是意大利作家卡萨诺瓦、法国作家司汤达和俄国作家托尔斯泰。茨威格认为,这三个作家代表了三个不同的创作阶段,一级高于一级。卡萨诺瓦是原始阶段,他的作品无非是把自己的生活经历白描一番,一一诉之于纸,未加评论,未作分析。而司汤达是心理学阶段。到了托尔斯泰则更进一步,进入道德、宗教阶段。 目录 作者的话 卡萨诺瓦 青年卡萨诺瓦的画像 冒险家 教养和天赋 肤浅的哲学 好色之徒 昏暗的年月 老年卡萨诺瓦的肖像 自我描述的天才 司汤达 说谎的兴趣和说真话的快乐 肖像 他的生活掠影 我和世界 艺术家 令人愉快的心理学 自我描述 司汤达的现代特征 托尔斯泰 前奏 肖像 生命力及其对立面 艺术家 自我描述 危机与转变 假基督徒 教义及其荒谬 为教义的实现而斗争 托尔斯泰生活中的一天 决断和神化 逃向上帝 尾声 试读章节 他一生十分坎坷,他是一个穷苦演员的儿子,是一个被解雇的神甫,被裁员的士兵,声名狼藉的赌徒,曾在皇帝和王后那里出出进进,最后死在那个末代贵族德·里涅亲王的怀里。他拖着长长的阴影大胆地挤进不朽者的行列,尽管看来只是一个渺小的文艺爱好者,是众人中的一员,是时代风沙中的尘埃。不过,也真是怪事!最终变成图书馆垃圾和语言学家饲料的不是他,而是他所有著名的同胞和卓越的田园诗诗人,“神圣的”梅塔斯塔齐奥,这个全体中的高贵部分,而卡萨诺瓦的名字,人们一提起来便面带微笑,肃然起敬,至今仍然备受称赞。如果说《被解放的耶路撒冷》和《诚实的牧羊人》作为珍贵的历史文物早已尘封在书橱里,无人阅读,那么,按照世上一般概率推测,他的写性爱的《伊里亚特》很可能还会长久存在,找得到被激起热情的读者。这个狡猾的赌徒一下子便胜过了自但丁和薄伽丘以来意大利的所有作家。 更荒诞的是,这样无限的收益,卡萨诺瓦没有做任何投入,而是直截了当地从不朽艺术女神那里骗取了赞赏。这个赌徒从来没有意识到真正艺术家的无可言表的巨大责任。他对作家那些通宵不眠之夜一无所知,对那些必须在词句的琢磨雕饰中,在语言的棱镜最终放射出纯洁和斑斓的光彩的词句推敲修饰中度过的沉闷的奴隶般的白天毫无体会,他从未尝试过多种多样而又是看不见的、没有报酬的、常常经历几代人才能认识到的作家的手工劳动,他一点也不知道作家是怎样怀着英雄主义的精神放弃生活的温暖和广阔天地。众所周知,卡萨诺瓦一直过着轻松愉快的生活,他从来不曾为严肃的艺术女神牺牲过一丝一毫的欢乐,一点一滴的享受,一个小时的睡眠,一分钟的内心需求。他在有生之年没有为荣誉出过一点力,而荣誉却源源不断地落到这个幸运者的头上。只要他的口袋里还有一枚金币,只要他的爱之灯里还有一滴油,他就不会想到让墨水弄脏他的手指。只有在被逐出一个个家门,遭到女人的嘲笑,孤身一人、状如乞丐、软弱无力的时候,他,一个穷愁潦倒、愁容满面的老人,才逃人工作。只是为了摆脱没趣和无聊,他才像一条没有牙齿的癞皮狗似的愤怒地搔其疥癣,嘟嘟囔囔地向这个即将走上黄泉路的七十岁的卡萨纽斯一卡萨诺瓦讲述他自己的生平。 他为自己叙述自己的生活——这是他的全部文学成就——不过,这诚然是一种奇异而浩瀚的生活描述!五部长篇小说,二十部喜剧,一大批中篇小说和生活插曲,一大串瓜熟蒂落的迷人的奇遇和趣闻——这一切全被挤压到一种绝无仅有的汹涌澎湃的生活里去。这是一种十分充实完满的生活,是无需艺术家和创作者加工的完美的艺术品。这样,他获取荣誉的令人困惑的秘密,便以令人信服的方式解决了,因为他在描写和报道他的生活时,没有把卡萨诺瓦装扮为天才,而是反映他所经历的真实生活。凡是别人非捏造不可的东西,他都有过亲身的体验,凡是别人凭借想像塑造的东西,他都已凭借自己的温热淫荡的肉体尝试过,因此这里无需像画家那样用笔和幻想在事后修饰现实,只要把他那充满戏剧性的生活如实地记录下来就行了。他同时代的作家中,没有一个人编出过卡萨诺瓦这样多的变化和境遇。(P4-5) 序言 我试图利用《世界建筑大师》这套丛书说明重要人物类型所具有的创造性的精神意向,并反过来通过这些人物形象阐释这些人的类型。在这套丛书里,这本第三卷是前两卷的对立面,同时又是前两卷的补充。《与魔搏斗》告诉人们,荷尔德林、克莱斯特和尼采是受魔力驱动的悲剧品格的三种变化的基本形态。这种品格既超越自身,也超越现实世界,是与无限的事物相抗衡的。《三大师传》说明巴尔扎克、狄更斯和陀思妥耶夫斯基是叙事文学世界创造者的典型。他们在自己的长篇小说宇宙里安排了一个业已存在的现实之外的第二现实世界。《三作家传》的生活道路不像第一卷里的三人那样进入无限,也不像第二卷三人那样通向现实世界,而是仅仅回归自身。这三位作家都本能地认为,他们的艺术的重要任务不是描摹宏观世界,反映五彩缤纷的丰富生活,而是把个人的“自我”的微观世界扩展成大世界。因此,在他们看来,没有任何现实比他们个人生活的现实更重要。世界上有创造性的作家,总是把他的“自我”融解在他所描述的客观事物中,直到隐蔽不见(像在最杰出的莎士比亚那里一样,他已经从普通的人变成神话里的人),而主观的感觉者,内向的、面向自我的作家,则是让人世的一切终止在他的“自我”当中,他首先是他个人生活的塑造者。无论他选择哪种体裁,戏剧也好,叙事诗也好,抒情诗也罢,自传也罢,他总要不自觉地把他的“自我”作为媒介和中心写进任何一部作品里去,在任何一种叙述中,他首先描述的都是他自己。以卡萨诺瓦、司汤达和托尔斯泰这三个人物为例说明这种研究自我的主观主义的艺术家类型及其重要的艺术体裁——自传,是这套丛书第三卷的意图和课题。亚历山大·蒲伯(1688—1744),英国诗人,启蒙运动时期古典主义文学的代表。 我知道,把卡萨诺瓦、司汤达和托尔斯泰这三个名字放在一起,初听起来并不令人信服,而是令人惊异。首先,人们想像不出他们的价值怎么会相等,像卡萨诺瓦这样一个放荡的不道德的骗子怎么能跟托尔斯泰这样一位英勇的伦理学家、完美的作家同日而语呢?事实上,把他们集中在一本书里并不等于把他们并列在同一精神水平上;相反,这三个名字象征着一级比一级高的三个不同阶段,是同一类性格的不断提高的主要形态。我要再重复一句,他们代表的不是三种同一价值的形态,而是同一种创造性功能,即描写自我的三个不断提高的阶段。卡萨诺瓦只代表第一个最低级的原始阶段,也就是简单的描写自我的阶段。在这种描写中,一个人还是把生活与外部感性的、实际的经历等量齐观,只报道他自己生活的自然过程和事件,对它们不作任何评价,对自己也不进行深入的研究。到了司汤达,描述自我就已经达到了一个更高的阶段,即心理描写的阶段。这种描述不再满足于单纯的报道,简单的履历,这个“自我”变得急于想知道自己是怎么回事,他观察他个人原动力的必然过程,他寻找自己做与不做的原因,寻找灵魂里动人心魄的戏剧性的东西。这样便开始有了一个新的观察方法,即用两只眼睛进行观察,这个“自我”是主体同时也是客体,写的是内心与外部的双重的传记。这个观察者自己,以及这个感觉者自己的感情——形象地进入他的观察范围的不仅有世上的生活,也有心理的生活。在托尔斯泰这个类型里,灵魂的自我观察达到了观察的最高阶段,因为这种观察同时变成了伦理和宗教上的自我描写。这位精确的观察者描述他的生活,这位精细的心理学家描述感受引起的反射。此外,一个自我观察的新要素,即良知的严峻的眼睛,观察着每一句话的真实性,每一个想法的纯洁性,每一个感觉的持续作用的力量。于是,这种自我描述就超出充满好奇心的自我检验,变成了一种自我审判。这位艺术家在描述自我的时候,不仅要问他的现世表现的类别和形式,而且要考虑他的现世表现的意义和价值。 …… 我们的自我解剖的好奇心试图通过越来越细的分解和越来越大胆的分析披露每一种感觉和思想的神经与脉络。司汤达、黑贝尔、克尔恺郭尔、托尔斯泰、阿米尔、勇敢的汉斯·耶格尔,都通过他们的自我描述发现出人意料的自我科学的领域。他们的后代,由于有了更精密的心理学仪器,将一层又一层,一个领域又一个领域,越来越广阔地深入研究我们这个新的无限世界:人的内心。 对那些不断听到人们说起技术和理智世界里艺术正在衰落的人来说,这将是一个安慰。艺术不会终结,它只会转换方向。无疑,人类神话般的创造力毕竟减弱了。幻想在人的童年时代永远具有最强大的影响,每一个民族永远在它生存的早期为自己创造神话和象征。但是知识的明确透彻、具有文献性质的力量取代了这种日渐衰退的空想力。人们可以在我们同代人的长篇小说里看到这种创造力的具体化。这种长篇小说今天正十分清楚地发展成精确的心理学,而不是在大胆地任意编造。但在创作与科学的这种结合中,艺术根本不会被压死。远古亲如手足的关系会得到更新,因为当科学出现时,在古希腊诗人赫西俄德和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那里,科学还只是创作,还是一个含糊不清的词语和摇摆不定的假说。现在,在二者分开几千年以后,研究的意识又与创造的意识结合在一起了。从今以后,创作不再局限于描写虚构的世界,而是描写我们人性的魅力。创作不能再从地球的未知事物中汲取力量了,因为所有的热带和酷寒之地都被发现了,所有的动物和植物直至一切碧水海底的奇迹都被研究到了。尘世间什么地方也不会再有神话了,即使在其他天体上,即使攀缘在我们已经测定的、已用名字和数码标明的地球上,永远渴求知识的意向也不得不渐渐转向内心,转向自身的神秘之处。这种内心的无限、灵魂的宇宙还为艺术开辟了许多取之不尽的领域,因为揭示内心的精神,也就是认识自我,将成为智慧人类在未来要愈发勇敢地解决却又解决不了的任务。 一九二八年复活节于萨尔茨堡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