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沂蒙古代名人家训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作者 刘勋建主编
出版社 济南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试读章节

临终告子言

微乎!吾无夫颜氏之言,吾何以语汝哉!然而君子之务,盖有之矣。

夫华繁而实寡者,天也;言多而行寡者,人也。鹰隼以山为卑,而曾巢其上,鱼鳖鼋鼍(yuan tuo,我国神话传说中是指巨鳖和猪婆龙)以渊为浅,而蹶(jue,通“掘”,挖)穴其中。卒其所以得之者,饵也。是故君子苟无以利害义,则辱何由至哉!

亲戚不悦,不敢外交;近者不亲,不敢求远;小者不审,不敢言大。故人之生也,百岁之中,有疾病焉,有老幼焉,故君子思其不可复者而先施焉。亲戚既殁,虽欲孝,谁为孝?年既耆艾,虽欲弟,谁为弟?故孝有不及,弟有不时,其此之谓与?

言不远身,言之主也;行不远身,行之本也。言有主,行有本,谓之有闻矣。君子尊其所闻,则高明矣;行其所闻,则广大矣。高明广大,不在于他,在加之志而已矣。

与君子游,蕊(bi,芳香)乎如入兰芷之室,久而不闻,则与之化矣;与小人游,贷乎如入鲍鱼之次,久而不闻,则与之化矣。是故君子慎其所去就。与君子游,如长日加益,而不自知也;与小人游,如履薄冰,每履而下,几何而不陷乎哉!吾不见好学盛而不衰者矣,吾不见好教如食(si,喂养)疾子者矣,吾不见日省而月考之其友者矣,吾不见孜孜而与来而改者矣。

(录自《大戴礼记·曾子疾病》)

译文大意:唉,我没有颜回那样高深的话,我和你们说些什么呢?可是关于君子应当做到的道理,我还是有一些话要和你们说的。

花朵开得繁硕的结果往往很少,这是大自然中常有的;说得多做得少,这在人们中是常有的。雄鹰猛隼把高山也看得很低矮,仍然要把鸟巢筑在山顶上;鱼鳖鼋鼍觉得深渊仍然太浅,还要在水底再挖深穴。可是它们最终还是被人们抓到了,这是人们使用了香饵的缘故。所以君子如果不贪利毁义,那么羞辱又怎么会降临自身呢?

还没有让父母欢心,就不要到外面结交朋友;身边的人还没有密切关系,就不要亲近远处的人;小处不审慎,就不要讲去做大事。人活世上即使长达百年,这中间也会有生小病大病的时候,还包括年老不能动、婴幼儿时期不懂事的时候,所以君子应该先考虑做好那些无法反悔补救的事情。父母去世了,虽然想去孝敬,又能孝敬谁呢?自己到了五六十岁以后,兄长已故,虽然想去敬爱兄长,又能敬爱谁呢?所以孝顺父母有孝顺不到的情况,尊敬兄长有时间上不允许的时候,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说话不偏离修身,这是说话的主旨;行动不偏离修身,这是行动的根本。说话抓关键,行动抓根本,才可以称得上对大道有所知闻了。君子遵循所认知的“大道”,就能够到达德行高明的境界;按照所认知的“大道”去做事,就能够将事业做大。德行高明,事业宏大,不取决于别的,取决于立起志向、强化意志罢了。

与君子交游,香气逼人,就好像进了存放兰花的房间,但时间长了就闻不到它的香味,这是与它同化了;与没有德行的人交往,施与你的臭味就好像是走进存放臭鱼的地方,但时间长了也闻不到臭味,这也是与它同化了。因此,君子要慎重地选择要去的地方或者要靠近的人或要做的事。与君子交往,如同冬至以后白天越来越长,自己却感觉不出来;与没有德行的人交往,就如同脚踩在薄薄的冰面上,每走一步都往下陷,用不了多久就陷进去了啊。我没有见过孜孜好学而不倦怠的,我没有见过用心教育学生就如同喂养自己生病的孩子的,我没有见过对着朋友天天自省月月检查自己的,我没有见过不懈怠地来求纠正并且回去后就能改正的。

P10-12

后记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高度重视领导干部的家风问题,多次作出重要论述,赋予家风建设以新的时代内涵。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公报进一步明确提出,“各级领导干部要注重家庭、家教、家风”。

中华民族是一个重视文化传承的民族,历史上留下了大量“传家”“继世”的家训,积极开展相关研究,探寻古人重视家训家风建设的心灵历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家国情怀,让千百年来深受古人崇尚重视、积极向善、健康向上的家风家训走出历史古籍,与身处当今时代的我们“对话交流”,使我们能够受到感悟、启发甚至震动、涤荡,对于我们今天加强党风、政风特别是家风建设,无疑具有积极意义。

沂蒙历史悠久,名人辈出,家训文化源远流长,谈中国古代家训,就不能不谈沂蒙古代名人家训。像敬姜的《论劳逸》、诸葛亮的《诫子书》《又诫子书》和《诫外甥书》、颜之推的《颜氏家训》等沂蒙古代名人家训传播之广、影响力之大,在我国家训文化历史中具有独特地位。本书以《二十四史》《临沂县志》以及《艺文类聚》《戒子通录》等历史典籍为资料,精选从春秋战国到清朝末年两千多年来27位沂蒙古代名人(正史中有传记者)家训35篇(个别为节选或摘录),并且翻译成通俗易懂的现代汉语。从社科普及的角度出发,每篇“沂蒙古代名人家训”后面,还撰写了“背景述评”,附加了相关知识链接,对一些生僻字加注了拼音和注解,配以相关插图,以让读者更加方便地阅读和理解。当然,受历史和时代的局限,这些古人家训中也存有一些封建伦理道德说教,希望广大读者在阅读中采取扬弃的态度,汲其精华,弃其糟粕,最为重要的是受其启发,产生感悟,更加重视自己的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我们深信,好的家风不但对自己有利、对子女和家人有利,也必将影响着社会的道德水平与风气,引领崇德向善、奋发向上的时代风尚更好地发扬广大。

在本书编写过程中,临沂社科联党组书记、主席刘勋建给予了总体指导。临沂大学知名教授曲文军、汲广运给予审读把关,提出大量修改意见。莒南县委宣传部、县社科联的唐正廉、陈洁热情帮助搜集相关资料。在此,一并表示感谢。同时,本书在编写过程中个别地方也参考了一些专家学者的观点,在此诚表谢意,怒不一一列举。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资料搜集不足,个别古代典故及文言词语翻译或不是很准确,个别观点或失之偏颇,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2016年11月

目录

敬姜

 论劳逸

曾子

 父母之教

 临终告子言

疏广

 与疏受书

 告昆弟语

卞氏

 示外舍

卞兰

 座右铭

诸葛亮

 诫子书

 又诫子书

 诫外甥书

辛宪英

 戒子语

王肃

 家诫

王祥

 临终遗训

羊祜

 诫子书

颜延之

 庭诰(节录)

王僧虔

 诫子书

萧嶷

 戒诸子

 遗令

徐勉

 诫子崧书(节选)

王筠

 与诸儿论家世

王褒

 幼训

萧纲

 诫当阳公大心书

颜之推

 颜氏家训·教子篇

 颜氏家训·勉学篇(节录)

 颜氏家训·治家篇

郑善果母

 戒子语

 论纺绩

颜真卿

 守政帖

王旦

 戒子弟言

张雄飞

 谓师野

王璟

 授孙座右铭

公鼐

 训子(节录)

宋鸣梧

 《家传纂言》自序

左宝贵

 嘱子孙

庄瑶

 式古编(节录)

附录

 沂蒙古代家训名言

后记

序言

应该说,自从有了家庭这个社会生活单位,“家训”就存在了。但由于文明水平、文化条件的限制,在人类社会家庭出现之初,不可能有人去记录、归纳、提炼家训。从我国历史文字资料看,即使到了有文字记录的周代、秦汉,也没有形成综合系统的家训。笔者认为,从总体上看,我国家训文化的发展,通过文字来记录传承,表现为三种途径。一是由碎片化逐步走向系统化。从我们今天可以查到的历史文献资料看,早期的“家训”往往存在于史书对历史人物的记载中,或只言片语,或一事一诫,或有感而发,其后就是存在于历史人物的诗歌、书信等作品中的家训,直到《庭诰》《颜氏家训》出现,才算真正体系化,有了成熟的家训形式。二是由官宦、士人家庭逐步向普通家庭蔓延、熏习。唐宋以来,官宦、士人家庭由于占据文化优势,更重视家族文化的传承发展,往往都要述之文字,留于后人。受其影响,普通老百姓也逐渐重视家族传承,但是受条件限制,家训通常就存在于家谱、族谱上,或者口口相传,甚至在对联中也能得以体现。过去春节时,即使不识字的人家,门上也会贴有“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人和春光美,家和喜事多”等对联,这都可以算是家训的内容。三是由训诫子孙向训诫夫妻、兄弟、亲戚乃至自勉拓展。“自上而行于下,自先而施于后”的一切教导、警诫、劝勉等都列入了“家训”的范畴。

中国人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家训,因为家训承担着巨大的“功利性”功能。从主观上说,“士人”以上,为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士人”以下,为的是家庭和睦、子孙上进、平安幸福。而从客观上说,家训则发挥着对“国法”的重要补充作用,尤其是在朝代更迭或者社会动荡、秩序混乱的时候,国法的作用“丧失”,家训往往就成为稳定社会秩序的重要力量。一方面,是因为家训大多以遵守“国法”为基础和前提;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家训还规范着“国法”管不到的伦理秩序——由于家训、家规的存在,在山高皇帝远、王法管不到的地方,同样秩序井然。因此,中国历史上尽管饱受数不清的战乱之苦,然而分分合合,中华民族始终表现出强大的凝聚力。其原因有很多,但中国人重视家庭,重视家庭文化传承,并十分重视用好“家训”这个纽带,无疑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中国人家庭稳定,对国家的向心力就强大,最终国家就恢复到安定统一。

一、沂蒙古代名人家训概述

从历史文字记载看,沂蒙地区最早期的家训是保留在《国语·鲁语》里的贤母敬姜的“论劳逸”,以及《韩非子》中记述的“曾子杀彘”。“论劳逸”可以说是代表了春秋时期士大夫家族家训所表达的“正统”理念,强调“民劳则思,思则善心生”,否则“逸则淫,淫则忘善,忘善则恶心生”。“曾子杀彘”的故事强调的则是重视诚信教育的重要性。春秋时期的家训一般都是保存在古籍文献中,而不是由提出家训的人自己撰写而成,为后世家训文化的发展起到了基础作用。

经过秦末动乱,到西汉时期,社会逐渐稳定。当时的沂蒙地区经济文化有了很大的发展,表现在家训文化上,著名的有疏广的《告兄子言》《告昆弟语》。《告兄子言》是疏广告诫侄子疏受要“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功遂身退”。《告昆弟语》则是告诫子孙要自食其力,正确看待钱财,“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则益其过”。这个时期的家训,既存在于历史文献记载中,也开始以书信等其他形式出现,为后世家训文化的发展起到了承接作用。

……

二是把对家训文化的研究列入优秀传统文化研究的重要内容。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创造的文明成果的载体,是民族基因的重要组成成分。当前,随着党和国家的大力倡导,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研究、传承、弘扬正成为我国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而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组成部分的家训文化,也引起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但是,我们也不否认,当前,对我国古代家训文化的认识存在两个极端:一个极端是打着传承、弘扬历史文化的旗号,不加区分予以传播,涌现出的各种所谓的“国学学堂”,以传播国学为幌子,对各种所谓的古代“经典”全部奉之为圭皋,对没有辨识能力的孩子进行全面灌输;另一个极端是对传统家训文化全盘否定,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认为家训就是搞“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封建伦理和奴化教育,就是搞“中庸不偏”、明哲保身这一类的“投机”教育。解决这两个极端认识问题,需要进一步强化辩证思维,科学引导,需要把家训文化研究列入优秀传统文化研究的重要内容,着力把握和突出引导相关课题的研究,比如:传统家训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如何培育新时期家训、新时期家风家训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我国传统家训文化对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作用,等等。

三是积极推进建设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现代家训。首先,建设现代家训家规,家庭教育需要被摆到重要位置,应该逐步改变当前家庭教育缺位的问题。这个问题应该同如何改变我国教育重智育轻德育问题结合起来,共同研究解决。家庭教育的主要内容应该是“以德为本”“以孝为先”,应该回归“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以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教育顺序。其次,建设现代家训家规,要把家庭建设放在突出位置。“四德工程”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家庭美德”,只有让孩子在一个尊老爱幼、邻里团结、和睦和谐的家庭中成长,或者说只有培育出具有自己家庭特色的健康家庭文化,孩子才会受到这种健康家庭文化的熏陶,并且在长大成人构建新的家庭时,传承好这些健康向上的家庭文化。第三是建设现代家训家规,一定要与时俱进。不能搞古代那种愚忠愚孝的等级秩序,要以尊重孩子为前提。家训家规要包含教会孩子重视安全保护、养成健康生活方式等内容,要以促进孩子身体、心理健康成长为根本。新时期家训家规还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个性,没有个性的孩子就不会有创新意识和质疑精神,由此引发的后果就是整个社会缺乏创新意识和质疑精神。此外,新时期家训家规并不一定就是长篇大论、述之文字,几个关键词,几句贴心且容易沟通的话,其教育、劝勉、指导、约束的作用,照样会发挥得很好、很到位。

编者

2016年11月

内容推荐

沂蒙历史悠久,名人辈出,家训文化源远流长,谈中国古代家训,就不能不谈沂蒙古代名人家训。像敬姜的《论劳逸》、诸葛亮的《诫子书》《又诫子书》和《诫外甥书》、颜之推的《颜氏家训》等沂蒙古代名人家训传播之广、影响力之大,在我国家训文化历史中具有独特地位。李登春编著的这本《沂蒙古代名人家训》以《二十四史》、《临沂县志》以及《艺文类聚》、《戒子通录》等历史典籍为资料,精选从春秋战国到清朝末年两千多年来27位沂蒙古代名人(正史中有传记者)家训35篇(个别为节选或摘录),并且翻译成通俗易懂的现代汉语。从社科普及的角度出发,每篇“沂蒙古代名人家训”后面,还撰写了“背景述评”,附加了相关知识链接,对一些生僻字加注了拼音和注解,配以相关插图,以让读者更加方便地阅读和理解。

编辑推荐

李登春编著的这本《沂蒙古代名人家训》收录了沂蒙地区古代名人家训三十余篇,着重研究了沂蒙家训文化尤其是沂蒙古代名人家训文化的特点及其历史成因和深远影响。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载体,是民族基因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当前党和国家对传统文化的大力倡导,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传承、弘扬正成为我国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本书对探知和深度研究我国古代家训文化,无疑具有典型意义和样本作用。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2 9: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