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
分类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学
作者 (法)古斯塔夫·勒庞
出版社 中国妇女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古斯塔夫·勒庞著的《乌合之众》是解析群体心理的经典名著,虽然是一部学术性著作,但语言生动流畅,分析鞭辟入里,入木三分。《乌合之众》颠覆了人们通常对群体的认识,将群体的特点剖析得淋漓尽致。作者层层分析,逐步推进,明确指出个人一旦融入群体,他的个性便会被湮没,群体的思想便会占据绝对的统治地位,而与此同时,群体的行为也会表现出排斥异议、极端化、情绪化及低智商化等特点,进而对社会产生破坏性的影响。

内容推荐

《乌合之众》是法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古斯塔夫·勒庞的重要著作,该书首次出版于1895年,迄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被誉为大众心理学的开山之作。该书深入浅出地剖析了群体的种种特点及其成因,精致地描述了集体心态,对人们理解集体行为的作用以及对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发挥了巨大影响。作者在书中以预言家般的洞察力,成功描述了此后100多年问包括两次世界大战和众多民主革命时的群众运动的特点。本书深刻影响了弗洛伊德、荣格、熊彼特等学者以及罗斯福、丘吉尔、戴高乐等政治人物,至今仍在国际学术界有广泛影响,是群体行为研究者的必读经典。

目录

引言:群体的时代

第一卷 群体心理

 第一章 群体的一般特征——群体精神统一的心理定律

 第二章 群体的情感与道德

 第三章 群体的观念、理性思考能力和想象力

 第四章 群体信仰的宗教形态

第二卷 群体的观点与信念

 第一章 群体观点与信念的间接因素

 第二章 群体观点的直接因素

 第三章 群体的领袖及他们的说服方法

 第四章 群体观点与信念可变性的局限性

第三卷 不同群体的分类和描述

 第一章 群体的分类

 第二章 犯罪群体

 第三章 刑事陪审团

 第四章 选民群体

 第五章 议会

试读章节

第一卷 群体心理

第一章 群体的一般特征——群体精神统一的心理定律

提要:从心理学角度来看群体的构成/由多个单独不成群个体组成的聚合体不足以形成一个群体/群体心理的特殊特征/构成群体个体的思想和情感在固定方向上的转变,以及他们人格的消失/群体总是会受到无意识思想的支配/大脑活动的消失以及思维活动的优势/智力的下降和情感的完全转变/与构成群体的个体相比,转变后的情绪可能会更好或更坏/群体很容易成为英雄主义群体,或者成为犯罪群体

就其普通意义而言,“群体”一词的意思是各种各样的个体聚集到一起,无关他们的民族、职业或性别以及他们聚到一起的缘由。但是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群体”一词的概念则与其普通意义截然不同。在某些既定条件下,而且仅在这些情况下,个体所构成的集群会表现出不同于个体行为的新特征。

在这个集群中,所有人的情感和思想会选择一个相同的方向,而且他们的意识人格将逐渐消失。如此一来,集群中的个体便形成了一种集体心理,虽然其持续时间无疑是非常短暂的,但是这种特征的表现却是非常明确的。因此,由于暂时也没有更好的说法,我便将个体的这种集群称为组织化群体。或者说,如果可以的话,也可以称之为心理性群体。这种心理性群体是一种单一的存在,而且也属于群体精神统一定律之一。

许多个体都是在意外情况下聚集到一起的,但是很明显,他们并不仅仅因为这一事实而获得了组织化群体的特征。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如果没有确定的目标,即使有成千上万的个体聚集到同一个公共场所,他们也不会形成一个群体。如果群体要获得这样的特征,就必须受到某些诱因的影响。接下来,我们要做的就是确定这些诱因的属性。

意识人格的消失以及感觉和思想朝向一个确定方向的转变是群体成为组织化群体的主要特征之一,但是其中并不总涉及多个个体同时出现在同一处。在某些时候,以及在某些暴力情绪——比如民族大事件的影响下’成千上万的独立个体可能会因此而获得心理性群体的特征。在这种情况下’一个偶然的机会便足以让他们聚集到一起并做出具备群体独有特征的行为。在某些情况下,少数个体就可能会构成一个心理性群体,但是偶然问聚集到一起的上百个个体却不一定能构成一个心理性群体。在另—方面,对于整个民族而言,尽管他们不会表现出如此明显的聚集行为,但是在某些行为的影响下,他们也会形成一个群体。

心理性群体一旦形成,它就会获得某些暂定但却具有决定性的一般特征。除了这些一般特征之外,群体还会获得因为组成元素的不同而获得的一些特有的特征,并且这些特征还有可能会改变其精神结构。因此,心理性群体是很容易分类的;而且当我们在为群体分类的时候,我们应该看到异质群体——由相异元素构成的群体——会表现出与同质群体——由或多或少同类元素(教派、等级和阶级)所构成的群体——相同的特征,而且除了这些共同特征以外,我们还可以根据两种群体各自的特有特征将他们区分开来。

但是,在开始研究不同类别的群体之前,我们必须首先研究一下他们的共同特征。我们应该像自然学者那样,从描述一个科内所有种类生物的一般共同特征开始,然后再将该科中属和种区分出其特有特征。

要想准确描述群体的心理并不是一件易事,因为群体组织不但会因为其种族和构成的不同而不同,而且还会因为其激发原因性质和强度的不同而不同。然而,个体的心理研究也存在同样的困难。如果有个体能度过其一生而保持性格不变,那么这种个体应该只存在于小说之中。只有环境一致才能创造出明显的性格一致性。我曾在其他地方表明,所有的心理结构都包含着可能因环境的突然改变而表现出某种性格的可能性。这一点就解释了为什么人们会发现法国的国民公会会议中最暴力的人在他们平时的生活中竟然都是无害的公民,他们都扮演着温顺的司法人员或者正直的地方法官的角色。在暴风雨过去之后,他们便回归到以前安静、守法的正常生活,回到作为拿破仑最忠诚仆人的角色。

由于对群体组织进行逐一研究是不可能的,因此我们应该更多地关注那些已经达到完全组织化的群体。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将看到群体可能会变成什么样子,而不是他们始终是什么样子。只有在组织化的高级阶段,某些新的以及特定的特征才会叠加在种族那些一成不变的主导特征之上;然后就会发生我们之前所暗示的那种转变,即群体的所有感受和思想都会向同一个方向发展。

而且,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我在上文中所述的群体精神统一的心理学法则才会发挥作用。

在群体特征之中,有些特征与独立个体的表现无异,而有一些则截然相反,这些就是群体所独有的特征,而且只有在这种集体中才能见到。为显示它们的重要性,我们首先应该研究的就是这些特征。

P10-13

序言

在本书中,我们要研究的是群体的心理特征。

遗传会赋予个体其种族的某些共同特征,而这些共同特征则构成了该种族的心理特征。但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当这些个体因某种行为而聚集到一起的时候,他们的聚集行为会产生一种新的心理特征并叠加到种族特征之中,但是这些新的心理特征有时又与他们的种族特征大相径庭。

在人们的生活中,有组织的群体总是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这种作用从未如此重要过。当今世界的主要特征之一就是,个体的意识行为已被群体的无意识行为所取代。

我已尽我所能地尝试用一种纯科学的方式,即在不受到其他观点、理论和学说影响的情况下,努力找到一种方法来研究群体所体现出来的难题。我相信,尤其是在当前这种情况下,也就是在应对大家都十分关注的问题时,这种方法是发现真理的唯一方式。如果一个科学家想要验证某种现象,那么他就不应该考虑他的验证行为是否会伤害一些利益群体。著名思想家高布利特·德阿尔维耶拉(Goblet d'Alviella)在其最新发表的作品中表示,他并不属于任何一种现代学派,而且就某些结论而言,他有时还会与现代学派持相反意见。我希望本书能得到大家的关注并引起大家的深刻思考。我认为,要想归属于某一种学派,就必然要带有一些偏见或成见。

但我还是要向各位读者们解释一下,为什么大家会发现我从自己的研究中所得出的结论在一开始被认为是不成立的。比如说,在注意到所研究群体的极度自卑心理之后,我为什么还是会肯定地说:尽管群体极度自卑,但是干涉他们的组织还是非常危险的。

其原因在于,通过对历史真相的细致研究,我始终发现,社会组织在各个方面和所有的生命体一样复杂,我们没有任何权力强迫他们经历那些出乎意料而又影响深远的转变。有时候,自然会采取一些激进措施,但其方式绝不落后于我们,这说明对于一个民族而言,最重要的就是对重大变革的狂热,而无论这种变革在理论上看起来是多么精妙。只有当突如其来地改变某一民族的特征时,这些变革才是有用的。但是,只有时间才有这种力量。人总会受到思想、情绪和习俗的支配——这些事情就是我们自身的本质所在。而制度与法律则是我们性格的外在表现,它们都是我们需求的表达。因此,制度和法律无法改变我们的性格。

如果要研究社会现象,那必须不能忽视那些造成这些现象存在的民族。从哲学的角度来看,这些现象可能具有绝对价值;但在实践中,它们仅具有相对价值。

因此,在研究社会现象时必须依次考虑到它截然不同的两个方面。于是我们就会看到,纯粹理性与实践理性的学说往往是背道而驰的。而且,这一区别几乎可见于所有的数据,甚至是物理规律之中。从绝对真相的观点来看,立方体和圆都是恒久不变的几何图形,而且它们也都有严格的公式定义。但是从这些几何图形在我们眼中所留下的印象这一角度来看,它们又可以被看作各种各样的不同形状。通过透视观察,一个立方体可以转变成一个棱锥或者一个正方形,而一个圆又可以转变成一个椭圆或一条直线。而且,对于这些虚假形状的考虑远比这些真实形状的考虑更加重要,因为我们所看到的以及我们通过摄影或图片所复制出来的正是而且也只有这些虚假图像。

在某些情况下,虚假比真实包含了更多的真相。如果要以其准确几何形式来呈现物体,那么可能会毁灭其物质的本质或者导致物体变得无法辨认。想象一下,如果我们生活在一个只能复制或拍摄物体但却无法触碰物体的世界中,人们将很难获得关于物体形式的准确观点。而且,关于这一形式的知识只有少数人才能了解,因此这种知识的存在便没有了重要意义。

研究社会现象的哲学家应该牢记,实践价值与这些理论价值是同时存在的,而且就文明的演变而言,实践价值才是至关重要的。认识到这一事实之后,他们应该会非常谨慎地对待逻辑最初强制他们所得到的结论。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的其他动机也导致了他们的这种保留态度。社会事实是非常复杂的,我们无法从整体上把握它们并预知它们的相互影响会产生怎样的作用。而且看起来,这些可见事实的背后有时会隐藏着成千上万的不可见原因。可见的社会现象好像是大量无意识作用的结果,而这种结果通常已超出我们的分析范围。我们可以把看得见的现象比喻成海浪,而这些海浪就是海底深处我们未知事物在海面上的表现。就他们的大多数行为而言,群体会表现出少见的自卑心理;但是还有一些其他行为看起来是受到了神秘力量的指引。古人将这些神秘力量称为命运、本性或者天意,而我们则称之为死神之音,尽管我们会忽视它们的存在,但它们的力量却是不容小觑的。有时候,这种力量就像一些民族的内在潜力一样为他们指引方向。比如说,还有什么是比语言更加复杂、更富有逻辑和更加绝妙的吗?但是,如果不是群体无意识天赋的产物,这种美好而又有组织性的产物又来源于何处呢?

学识渊博的学者和受人尊敬的文法家能做的也就是记下语言法则罢了,因为他们完全没有能力创造语言。即便是伟人的思想,我们能确定这些想法完全是出于其本人吗?毋庸置疑,这些想法都是个体的思考成果,但是,不正是群体的天赋特征为个体的大脑拂去了尘土,并为他们的思想提供了赖以生存的土壤吗?

无疑,群体总是无意识的,但是这种无意识或许正是他们的秘密力量之一。在自然界中,那些只受本能控制的生命体所完成的那些壮举的复杂程度往往令我们感到震惊。理性是人类近年来才具备的一种属性,而且对于向我们揭露无意识法则而言还尚不完美,所以还需要进一步发展才能获得其地位。在我们的所有行为中,无意识所发挥的作用是非常巨大的,而理性所发挥的作用是非常小的。无意识就像是一种不为人所知的力量。

那么,如果我们希望能留在学科与知识之间的狭窄但却安全的界限之内,而不想陷在模糊的推测和苍白的假设之中,我们要做的很简单,就是注意我们身边的这些现象,并将我们自己限制在这些考虑之内。一般说来,我们从研究中所得出的每一个结论都不够成熟,因为在这些现象背后,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其他我们还尚不明了的现象,而且或许这些现象背后还隐藏着我们并未察觉到的其他现象。

书评(媒体评论)

勒庞的《大众心理研究》是一本当之无愧的名著,他极为精致地描述了集体心态。

——奥地利精神分析学创始人 弗洛伊德

心理学领域已经写出的著作中,最有影响者,非勒庞的《乌合之众》莫属。

——美国社会心理学大师 奥尔波特

勒庞的这本书具有持久的影响力,是群体行为的研究者不可不读的文献。

——美国社会学家 墨顿

勒庞最早有效阐明了“个人在群体影响下,思想和感觉中道德约束与文明方式突然消失,原始冲动、幼稚行为和犯罪倾向的突然爆发”的实相,从而“给予作为古典民主学说和关于革命的民主神话基础的人性画面沉重一击”。

——美国创新理论大师 熊彼特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2 14: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