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文明究竟有多长?中华上下五千年,我们已经度过了上五千年的时光,那么下五千年会是怎样的呢?有个少年“幸”正在寻找这个答案的的路途之上。文明起源、政治、经济、军备、生产发展、民族关系……古华夏、希伯来、巴比伦、埃及文明……,都在作者的笔下栩栩如生。历史和未来,现实与科幻,作者用充满激情的文字一一为我们呈现,充满创意与未知的旅途,神奇少年“幸”开始了成长之旅,他的经历埋伏着未来八千年争端的若干线索。“幸”,是枷锁,也是幸运。他漫长、艰难又神奇的旅程,将启迪青少年对美好的向往与追寻。
本书为陶林著的《少年幸之旅牧野大战(上下)》。
陶林著的《少年幸之旅牧野大战(上下)》描写了殷商时代商周之际,周人逐步崛起,通过励精图治,战胜殷商,夺取天下的历史历程。在这一历史背景下,神奇少年幸开始了成长之旅,他的经历埋伏着未来八千年争端的若干线索。
一 激流
这是一个暴风骤雨的晚上,南中国海的海面被肆虐的飓风搅得巨浪翻腾、波涛汹涌。黑压压的乌云笼罩着整个大海,电闪雷鸣,宛如入侵者隆隆的炮声,任何人听了都会吓得心惊肉跳。
一艘有些破败的、荷兰人称之为“中国戎克式”的五帆大帆船——而中国人叫作“三宝太监二千料宝船”,“料”是中国古人用来计算船只大小的,以造船使用木料数为算——正乘着飓风,在这滚滚的波涛中迅速向北行驶。
巨大的风暴把它一会抛上半空,一会掷到谷底。与无边无际的大海相比,它就像是一枚脆弱的树叶,随时可能被打翻,被大海所吞没,永远地消失在这一片漆黑的天地之间……
只有它桅杆顶部的风灯还在倔强地亮着,把自己绑在桅顶上的水手,在风雨飘摇之中守着灯,努力抹去自己脸上的雨水,睁大眼睛远眺前方。他看到身后战火炙热的群岛和兰芳共和国已经完全消失了。三天三夜过去了,在大船的正前方,正是浩瀚的中国南海。
水手心中有无限的感伤,因为生他养他的兰芳共和国已经同自己完全告别了,他不知道有生之年是否还能回到那个自由自在的小小国度。然而,想到前方,他心中依然会浮起一丝丝温暖:渡过这浩瀚无边的南海,他能够回到自己的故土,他自小就听说,一直在向往,却从来没去的原乡——中原,中国。
所有在风雨中驾驶着这艘大帆船的水手,都怀有这样的感伤和向往。他们甚至都不知道现在心目中的“中国”是个什么样子,但生活了一百多年的兰芳共和国已经被荷兰人攻破,他们无处可去,只有返回故土中原。
兰芳共和国全名叫作“兰芳大统制共和国”,地处南洋婆罗洲(如今的加里曼丹岛)西北。兰芳国建立于公元1776年,乃是亚洲近代的第一个共和国体制,是由中国逃出来“闯南洋”的农民、商人和手工业者效仿近代荷兰、英国国家体制所创建。
经历了近一百年的光阴,几代人生生不息的繁衍,大部分的兰芳国国民已经完全没有了关于中土的印象。可是,兰芳国世世代代的大统领依然不厌其烦地告诉大家,我们不但是兰芳国人,也是中国人,中国人一定要记住四个字:“叶落归根”!
这艘船的船长阿归伯,归云川,是兰芳国最后一任国民自选的大统领——梁恩伯的挚友,也是兰芳国最为优秀的船长之一。他并非出身兰芳国五兵府海兵部的军人,只是个纯粹的海运商人。军人们都要为兰芳国而战死,商人们则不必如此。他也是这艘船上唯一一位去过原乡中国的人。他多次从原乡带回大量精美的瓷器,转卖给了在大海上东游西逛的荷兰人。
在兰芳国即将被攻破的那一刻,他的朋友梁恩伯郑重地将这只船托付给他。阿归伯非常想和大统领在兰芳战斗到底,但大统领反复叮嘱,这只船里有兰芳国一百年积累的全部希望,比他一人的生死重要得多,因此万般郑重托付给阿归伯,一定要把船开到最安全的地方,等待某一天重建兰芳共和国。
生死诀别的时刻,他的好友大统领梁恩伯用马鞭驱赶他上船。随后,大统领义无反顾地带领着兰芳国愿意抵抗的男人、女人和老人投入战斗,最终战死在荷兰人猛烈而残忍的炮火中。
阿归伯抹干了泪,带着最强悍的一队水手来到了船上,打开船舱的门一看才知道,原来这艘大船“乐土号”里载着一船五岁到十五岁大小的孩子。他们都是兰芳国最后的苗裔,是兰芳选帝院的孤儿们,在荷兰人攻破兰芳国之前,都被送到了这艘坚固的大船上。
P1-2
本书的作者陶林在青少年文学世界里找到了一个我们寻常可见却总是忽略的两大领域:历史和未来,用独特的匠心把它们在小说中连接了起来,气势磅礴。“幸”,是枷锁,也是幸运。他漫长、艰难又神奇的旅程,将启迪青少年对美好的向往与追寻。
——曹文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