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先知(纪伯伦英汉双语诗集)
分类 教育考试-外语学习-英语
作者 (黎巴嫩)纪伯伦
出版社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纪伯伦英汉双语诗集”收录了纪伯伦较有代表性的三部英文诗集,依次是《先知》、《沙与沫》(Sand and Foam,1926)和《流浪者》(The Wanderer,1932)。这三部诗集以各自不同却同样可喜的方式体现了纪伯伦凝练精美的文笔和深邃纯净的哲思。

《先知》是“纪伯伦英汉双语诗集”中的一本。是纪伯伦最负盛名的巅峰之作,可称是一部指引人生路途的经书,然而字字珠玑,诗意盎然,绝无经卷的千涩与刻板,宛如一道甘泉,潺潺滋润读者的心田,兼收醍醐灌顶的妙用。

内容推荐

《先知》为黎巴嫩著名作家纪伯伦的代表作,一直被视为其巅峰之作,自出版以来赞美始终不绝,被人誉为“小圣经”“东方赠送给西方最好的礼物”等。

《先知》以散文诗的形式阐释了社会与人生中二十六个方面的问题,例如:爱、工作、生死、婚姻、孩子等等,文笔优美,富含哲理。本书中英对照,可以领略两种语言之美。

目录

船来

婚姻

子女

施与

饮食

工作

悲喜

居室

衣饰

买卖

罪与罚

律法

自由

理性与激情

痛苦

自知

教育

友谊

言谈

时间

善恶

祈祷

享受

宗教

死亡

作别

试读章节

船来

穆斯塔法,众人爱戴的真神选民,照耀自身时代的曙光。十二年当中,他在奥法里斯城等待,等待他的航船归来,载他返回他出生的岛屿。

第十二年,收获之月“饴露”的第七天,他出城登山,眺望大海,看到他的航船破雾而来。

他心里的道道门扉豁然敞开,喜悦之情远远飞上海面。他闭上双眼,在灵魂的静默之中祈祷。

然而,下山之时,他突然满心怅惘,暗自思量:

我如何能安然离去,不觉哀伤?不,作别此城,我心灵必有伤创。

在它的垣墙之内,我度过了如此漫长的痛苦白昼,如此漫长的孤独夜晚。谁能够轻轻撇下自己的痛苦与孤独,心中不存十艮憾?

我太多的心灵碎片,被我抛撒在了这里的街道,我太多的渴望之子,赤身徜徉在这里的山丘。作别此城,我不能没有负担,不能没有苦痛。

今日的我,丢弃的岂是一件衣服,今日的我,是在亲手揭去自己的皮肤。

今日的我,撇下的岂是一抹思绪,今日的我,撇下的是一颗饥渴酿就的醇美之心。

可惜我不能再作停留。

召唤万物的大海向我发出了召唤,我必须启航。

停留便会冻结,便会凝固,便会承受模具的桎梏,纵然时辰在夜中熊熊燃烧。

我巴不得带上这里的一切。可是,怎样带呢?

声音带不走赋予它翅膀的唇舌,只能够独自探索穹苍。

雄鹰也带不走自己的巢窠,只能够独自飞越太阳。

走到山脚的时候,他再一次眺望大海,看到他的航船正要进港,还看到船头的水手,水手来目他的故乡。

他的灵魂向水手大声呼号,他开口说道:

我古老母亲的子嗣啊,乘潮逐浪的你们,

多少次,你们的帆影进入我的梦境。如今你们,在我醒觉之时来临,醒觉却是我更深的梦境。

我已做好准备,准备登程,我的渴望张满风帆,只待风生。

再呼吸一口这里的静止空气,再回头做一次深情凝睇,

我就会加入你们的队伍,做一名海上旅人,与海上旅人同行。

还有你,浩瀚的大海啊,不眠的母亲,

只有你,能让河川与溪涧,找到自由与安宁,

再转一个弯,再在这片林地呢喃一声,

我这条溪涧就会奔赴你的怀抱,做一滴无垠的水珠,在无垠的大洋安身。

走着走着,他忽然看见,远处的男男女女纷纷走出各自的田地和葡萄园,匆匆奔向城门。  他听见他们呼唤自己的名字,听见他们的喊声从一片田地传到另一片田地,听见他们奔走相告,他的航船已经来临。

于是他自言自语:

离别之日,可否成为欢聚之时?

可否如此声言,我的黄昏,其实是我的黎明?

耕田的人抛下了地里的犁,榨酒的人停住了碾子,我该拿什么来馈赠他们?

我的心能否变成一株果树,好让我采下累累果实,奉赠他们?

我的欲求能否流泻如泉,好让我斟满他们的杯盏?

我可是一架竖琴,配得上至大者的抚弄?我可是一支长笛,配得上至大者的吹奏?

我这个追寻静默的人,可曾在静默之中觅得,值得分施众人的奇珍?

今日若是我收获之日,我当初的种子播在哪一些田野、哪一些忘却的季节?

设若此刻,果真是我点亮提灯的时辰,燃在提灯里的,也不会是我的火焰。

我会举起我空空如也的黑暗提灯,

夜的守护者会给它注满灯油,将它点燃。

他将这些思绪形诸言语,心里却还有许多未曾出口的思绪。即便是他自己,也无法表达心里那些更深的奥秘。

他步入城中,所有的人都来迎候他,异口同声地向他呼喊。

城中的长老站出人群,开口说道:

暂且不要离开我们。

你是我们暮色之中的灿烂正午,你的青春,赐予我们值得向往的美梦。

你不是我们这里的生人,也不是过客,你是我们的孩子,是我们挚爱的亲朋。

暂且不要,让我们的双眼蒙受,渴慕你脸庞的苦痛。

担任祭司的男男女女对他说道:

暂且不要,让海涛分隔我们,暂且不要,把你与我们相处的岁月变成追忆。

你在我们当中播撒灵性,你的影子是照亮我们面庞的灯。

我们爱你至深,只不过,我们的爱默默无语,还蒙着重重的面幂。

可是,如今它向你大声呼喊,还会站到你的面前,袒露无隐。

亘古以来,总是要等到离别的时辰,爱才知道自己有多深。

其他的人也过来求他留下,可他没有回答,只是低下了头。站得近的人随即看见,泪水跌在了他的胸膛。

这之后,他和众人继续前行,走向神庙门前的大广场。

神庙里走出一个女子,名字叫做米特拉。米特拉是个占卜师。

P3-11

序言

一八八三年一月六日,纪伯伦(Khalil Gibran)诞生在今日黎巴嫩北部的卜舍里。十二岁的时候,他跟随母亲移居美国的波士顿。到了美国之后,他开始接受正规教育,艺术与文学才华逐渐显露。一八九八至一九〇二年间,他在家乡黎巴嫩学习本族文化,一九。八至一九一〇年间则在巴黎学习艺术,除去这两段时间之外,他成年时期一直生活在美国,直至一九三一年在纽约英年早逝。出于眷眷的故国之思,纪伯伦始终没有加入美国籍。他去世之后,亲友遵照他生前的愿望,将他的遗骨归葬卜舍里。

天资卓异的纪伯伦是一位颇具水准的画家,更为世人所知的身份则是诗人兼哲人。他毕生著有十七部作品,其中八部为英文作品,九部以阿拉伯文写就。英文作品除《大地众神》(The Earth Gods,1931)为诗剧外,其余均为散文诗。据《纽约客》杂志所言。纪伯伦是世界历史上作品销量第三大的诗人,仅次于英国的莎士比亚和中国的老子(《道德经》绝对可以算是韵律优美的散文诗)。这样的流行主要归功于他最负盛名的作品《先知》(The Prophet,1923),这部英文诗集自初版以来从未停印,迄今已被译成四十多种语言。流行不一定能证明作品的文学价值,但无疑可以证明全世界读者对他的爱戴和欢迎。

本系列收录了纪伯伦较有代表性的三部英文诗集,依次是《先知》、《沙与沫》(Sand and Foam,1926)和《流浪者》(The Wanderer,1932)。这三部诗集以各自不同却同样可喜的方式体现了纪伯伦凝练精美的文笔和深邃纯净的哲思。《先知》是纪伯伦最负盛名的巅峰之作,可称是一部指引人生路途的经书,然而字字珠玑,诗意盎然,绝无经卷的千涩与刻板,宛如一道甘泉,潺潺滋润读者的心田,兼收醍醐灌顶的妙用。《沙与沫》由一篇篇韵味悠长的短章组成。好比一颗颗晶莹剔透的珍珠。折射着作者的深刻思想和瑰奇想象。《流浪者》则包含着一个个自出机杼的短篇故事,以最为平易的方式呈现了作者的哲人心智,既可以成为作者其他诗作的注脚,本身也是赏心悦目的美文。

与时代大致相同的泰戈尔(Rabindranath Tagore,1861—1941)一样,纪伯伦也是蜚声世界的东方诗哲。不过,纪伯伦在我国读者当中的声望似乎远远不如泰翁。以我愚见,其中的原因可能包括纪伯伦远不像泰翁那么高寿,没有来过中国,没有得过诺贝尔奖,我国对纪伯伦作品的译介不像泰翁作品那么充分,如此等等。除此而外,相较于春光明媚的泰翁作品,纪伯伦的风格略显冷峻肃杀,兴许也让部分读者产生了或多或少的距离感。

佛家说“与乐日慈,拔苦日悲”,所有的伟大诗人都拥有真正慈悲的心地,坚贞不渝地奉行着仁爱的教义。从这个方面来看,泰翁和纪伯伦都是当之无愧的典范。要说两位诗哲的区别,我的感觉是泰翁的气质偏重于“慈”。纪伯伦则偏重于“悲”。昔人曾以。“春风和气”和“烈日秋霜”来分别比拟大程夫子和小程夫子带给学生的感受,这两个比喻大体可以分别移用于泰翁和纪伯伦的作品。不过,两位诗哲的作品都可以擦亮我们发现美好的眼睛,都可以启发我们体认人生的慧根,都可以燃点我们求索真知的热情,因为他们的作品,都出于深沉博大、敏于创造的心灵。

李家真

二〇一四年五月十四日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2 23:1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