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12日,这是黄金历史上最黑暗的一天。
自年初以来,金价就从1700美元附近震荡向下,至4月11日已悄悄地滑向一个巨大深渊的边缘。4月12日,美国东部时间8:30,金价定格在1542美元,这是大灾难之前的最后一刻平静。
这一天恰逢周五,纽约黄金期货市场刚开盘就黑云压顶,电闪雷鸣,100吨黄金的卖单从天而降,这突如其来的沉重抛盘如同巨浪一般砸向毫无准备的市场,多头仓皇应战之下,金价大幅下挫。在随后的两个小时中,惊魂未定的市场稍事喘息。交易员们被毫无征兆的空头伏击打得晕头转向,一时间,谣言四起,人心惶惶。然而,巨大的抛盘却突然消声觅迹,市场重新恢复了平静。
这是大地震之前特有的寂静,一种强烈的不祥之感笼罩着整个市场。
10:30,真正的灾难终于降临了。300吨黄金的抛盘汹涌而出,其规模相当于2012年全球黄金矿产量的11%!目瞪口呆的交易员们看到的不再是10米高的巨浪,而是30米高的海啸!恐惧将每一个人的心冻结到冰点,瞬间过后,疯狂又把所有人的大脑燃烧到爆裂,夺路而逃就像求生的本能,支配着一切行为。市场态势顷刻逆转了,卖空的呼喊震耳欲聋。
1525美元的关键支撑点被瞬间击穿,2000年以来的黄金牛市走向在此决然折转,所有在这一牛熊分界点上设置自动止损的多头买家,就像被魔咒唤醒的木乃伊战士,突然加入了空头大军,转身杀向自家阵营,顷刻间多头人马自相践踏,溃不成军。
此时,正值纽约市场流动性最丰沛的时刻,伦敦和欧洲主要黄金市场均在开盘状态,从而能够充分感受到黄金雪崩所带来的极端恐怖,空头打击对时间的掐算精确到了分钟!
黄金暴跌的冲击波瞬间传遍全球,伦敦市场也同时被闪击。不过,相对于纽约黄金期货市场而言,伦敦更倾向于实物黄金交易,对于准备提取黄金现货的客户而言,纽约期货暴跌在某种程度上给他们提供了打折买货的机会。但是,当伦敦市场的买家准备抄底时,却突然发现他们的计算机交易系统极为罕见地出现了“故障”,此时大家既不能买也不能卖。尽管他们还能通过电话下单,但在市场行情急剧变化的时刻,伦敦现货黄金可能发生短缺,致使他们的交易很难全部实现。
惊慌失措的伦敦实物黄金的买家们,不知道市场究竟发生了什么,与此同时,纽约市场的金价却仍在雪崩之中,如果金价持续暴跌,那么绝大多数多头将被打爆仓,黄金行情必然加速恶化。伦敦的买家为了对冲持有实物黄金的风险,既然无法在伦敦的现货金市场买入来摊低成本,那就只能在纽约的期货金市场卖空以弥补损失。他们必须当机立断,逃生的本能再度支配了一切。 先卖空,再发问!
伦敦的交易员们也跳上了空头的战车,碾压着多头的尸体,继续狂飙突进。
纽约期货金的暴跌趋势,在本应遭到反击的伦敦实物金市场上,非但兵不血刃地一路横扫过去,同时还将持有实物黄金的伦敦买家顺利缴械,并迫使他们加入了做空黄金的大军。
空头前所未见的强大攻势,在1525美元止损点被击穿后,触发了大规模多头止损的倒戈,再迫使伦敦市场的实物黄金买家变节加盟,一时间如入无人之境。
卖空!卖空!卖空!
从纽约到伦敦,从新加坡到香港,从上海到东京,惊恐万状的黄金投资者们惨遭屠杀,各国市场血流成河。
华尔街媒体兴奋地评论道:黄金的暴跌之势就像自由落体一般,空头们“锐利的刀锋如同划过柔软的奶油”。
黄金市场的心理防线已经彻底崩溃了。场内公开喊价的交易结束后,电子盘交易持续进行。至17:07,金价暴跌至1476.1美元,当日最深跌幅高达88.8美元!
这预示着更大的灾难还在后面!
在黄金期货市场中,多空双方均采用保证金交易,用小资金以杠杆方式撬动大交易,杠杆比例可高达1:20。当价格下跌时,多头的保证金将承受同等倍数的损失。当天金价的暴跌幅度,必然将大批多头的保证金账户击穿。整个周末,银行和经纪公司并没有休息,而是高速转动起来,加班加点地逐个清点账户。紧接着,海量的追加保证金的“最后通牒”,被迅速送达惊魂未定的多头客户,他们只有24小时的时间,要么缴械投降,被交易所强制平仓,要么在周日之前拿出大笔现金来补足保证金。
此刻,痛苦万状的多头,不仅遭到了惨重的资金损失,而且还要承受巨大的心理煎熬。周末所有媒体机器全部开动起来,唱空黄金的新闻和评论铺天盖地,“金价崩溃”、“牛市终结”、“泡沫破裂”、“可笑的黄金哭了”、“爆仓”、“狂抛”等极具震撼力的标题充斥着电视、广播、报纸和网络,恐怖气氛在媒体的渲染中被高倍放大、快速传播、大面积传染。绝望的情绪经过一个周末的心理发酵,将黄金市场推向了4月15日星期一的“物种灭绝级”大灾难。
P3-5
这是一本耗尽心力的书,也是一本自我重新发现的书。
很多事情你以为想清楚了,结果一说才发现有问题;当你说明白了.一写才知道有漏洞。想是跳跃的思维火花,说是即兴的逻辑片段,写才是沉淀的思想体系。
当我满怀激情开始创作时,绝没有想到后面的工作是如此的艰难。在每一章的开始,我都自信满满地认为有充足的数据、信息与知识的积累.结果一上手才发现这些东西其实并不真正属于自己,它们就像有旺盛生命力的蚂蚁一样四处乱爬,将自己精心设计的思路,践踏得面目全非。越丰富的知识积累,总是导致越严重的思维瘫痪,在一团乱麻之中,我拼命地挣扎,就像一个即将溺水的人,抓不住主次线索,找不到逻辑源头,分不清推理方向,只有一浪高过一浪的信息量将我打得晕头转向,精力不断耗损,信心反复崩溃,焦虑、沮丧和绝望吞噬着残存的意志。
就在我即将放弃努力准备随波逐流的关键时刻,脑海里总是突然冒出霍元甲落入水中,沉入江底,抱着石头一步一步走向岸边的清晰影像。这时.周围的一切纷乱都慢慢地沉寂下来,湍急的思路变得静如止水,我仿佛沉到了水底,没有信心,没有意志,没有挣扎,只是定住了意念,内敛了心神。逐渐地,关键的数据开始闪烁微光,重要的细节显现出清晰的轮廓,亮点与亮点可以连接,线索与线索出现因果,逻辑的源头慢慢浮现,终于看到了黑暗隧道尽头的光亮。走出去,那边就是一片阳光灿烂的新天地。
当我最终把各个章节的逻辑严丝合缝地对接完毕,我突然意识到人生也该如此。只有定力深厚的人,才能趟过重重险滩,体会别人无法体会的愉悦。
治心方能制利害。所谓“治心”,就是放弃一切杂念,摒除所有妄想.将人生全部的能量高倍聚焦于一件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情,虽万难而不怯.九死而无悔。治心到何种境界,定力就到什么样的深度。一个有定力的人。才能权衡出真正的利与害,才会敏锐地趋利避害。
古今中外,凡有所成就的人,无不是治心和定力的高手。在现实中,许多人并非不知道自己的目标,只是无法有效地治心,因此不能有效地抗拒诱惑,致使利常常损于害,人生的潜力难以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的确,抗拒诱惑并非易事,排除干扰也常常力不从心,归根到底,还是心中的杂念太多,妄想过剩,难以做到心智的高度聚焦。在这种情形下。良师益友就显得极其重要。
在《货币战争》丛书的写作过程中,出品人郑莺燕堪称是一位难得的良师益友,她不仅策划图书,而且能让梦想照进现实。在过去的几年中,她坚持高品质的内容与思想必须贯彻始终,而不允许存在任何“折损”。当我出现游移分神之时,她总是强调“一个人一辈子只需做成一件事,他就是一个了不起的人”。这句话我听了不下百遍,想到不止千回,但也未必总能做到,她的鼓励和督促使我受益匪浅,许许多多的杂念与妄想都被扼杀在摇篮之中。经历过的诸多挫折,浪费过的大量时间,也反复印证了她的先见之明。
什么是人生的捷径?那就是必须少走弯路。良师益友好比苦药,话虽难听理却管用。一辈子如果没有碰到这样的诤友,那将是一种最大的遗憾。
良师益友不仅能够帮助屏蔽杂念,抑制妄想,而且时常使人更清醒地了解自己,“如今‘货币战争’系列的畅销,并不代表一切,二三十年之后.如果你的书还有年轻人在阅读,那才是这些书的意义”。良师益友的警钟,震得我两眼直冒金星,我突然意识到自己的时间已经相当紧迫。
今年在北京香山的闭关写作期间,太太和女儿暑假过来看我,那一个月是我最感温馨的日子。我们天天挤在一间小屋里,一起聊天,一起笑得前仰后合,我突然觉得生活在物质上可以极其简单,却能同时拥有世间最大的快乐。我们每天带着女儿到香山脚下的地摊上转悠,几块钱的小东西竞能让我们高兴半天。当剥掉所有物质的表皮后,亲情反而更加香醇浓厚。
从暮春到寒冬,每日通宵达旦的研究与梳理,使我逐步形成了对未来世界经济走势的基本判断。当我走出香山,阳光依然灿烂,遥望远方的地平线,乌云正在慢慢积聚,山风已经阵阵袭来。
宋鸿兵
2013年11月22日凌晨于北京香山
自序
面对铺天盖地的信息和五花八门的观点,人们的思维能力往往会陷入瘫痪。关键数据被噪音数据所淹没,重要细节被细枝末节所混淆,深层病因被表面病症所迷惑,核心推理被琐碎逻辑所牵绊,分析丧失方位,判断走入迷途。最终,幻觉置换了真相。
经济领域的困境尤其如此。
2008年金融危机结束五年之后,对未来世界经济走势的观点仍然是众说纷纭。美国的量化宽松究竟有无效果?全球的货币超发到底是福是祸?金融市场是渐趋安全,还是越发危险?经济复苏是稳步向前,还是昙花一现?
简而言之,世界是在逐步远离上一次衰退,还是在加速滑向下一轮危机?
矛盾的市场表现,冲突的经济数据,荒唐的解读方式,纷杂的观点态度,争议的政策措施,欢迎来到当今世界混沌而喧嚣的复苏现场!
人们不能深刻认识经济活动的本质,源于缺乏更深层次的统一的逻辑框架。人类不是在高度理性的状态下参与经济,而是在充满欲望的强烈情绪中追逐财富。人性,尤其是人性中与生俱来的贪婪,从来就是驱动经济运转的根本性力量。
人类有史以来所从事的一切活动,永远围绕着两件最基本的工作而展开,一个是创造财富,另一个是分配财富,其他活动均是其衍生之物。无论是创造财富,还是分配财富,人性的贪婪自始至终都是它们终极能量的来源。
贪婪中的“好逸恶劳”,驱动着节省体力、减少时间、降低强度、增加愉悦的各种技术进步,从而带来了生产率的持续提高,使得财富创造更加蓬勃。但是,贪婪中的贪得无厌,则会激发巧取豪夺、投机欺诈、急功近利、奢侈靡费,进而压抑生产率的进步,导致财富分配畸形,降低社会的经济活力。
本书的重点就是以财富分配作为解剖经济活动的手术刀,把当今的“美国梦”与历史上的“罗马梦”和“宋朝梦”,进行跨越时间和空间的对比,为未来的“中国梦”提供历史的参照系。
本书的前六章内容,是用显微镜来观察美国经济的现状,从黄金市场透视美元,从股票市场分析经济,从债券市场了解资本,从回购市场探索金融,从利率市场窥测危机,从房产市场洞察泡沫,从就业市场甄别复苏,归根到底,是从财富分配来解读贪婪。
2013年4月的黄金价格暴跌,被解释为美国经济复苏良好,因而黄金的避险需求下降;而经济良好的证据就是股市屡创新高,但如果深入分析股市上涨动力的根源,就会发现上市公司的股票回购行为,其实是推高股价的主导力量;股票回购的资金又是源于债券市场的融资,而债券市场的火爆正是货币量化宽松的结果。因此,金融市场的非正常繁荣,全赖QE政策所形成的超低利率环境。 QE导致的货币泛滥,真的促使实体经济复苏了吗?答案是否定的。
公司的销售增速在递减,扣除通胀之后,实际上已陷入了负增长;企业的资本性支出在萎缩,这解释了就业市场的长期困局,导致实体经济的核心资产显现出严重的“老龄化”症状,随之而来的就是劳动生产率出现快速滑落;房地产的价格复苏,无非是华尔街炒房团的杰作,就业机会的减少,造成年轻一代被大量挤出了潜在的购房队伍,房地产的后继乏力已成定局;美国主流中产阶级的高薪工作岗位复苏之缓慢,在2025年之前都很难恢复到2000年的水平。
QE政策没能拯救实体经济,实际上,廉价货币不是在促进经济增长,而是在摧毁资本的形成。
如果说QE已被5年来的经济实践所证明是一个失败的政策,那么退出QE的道路却绝非坦途。退出QE将会触发利率火山,而继续QE将迎头撞上回购冰山,两条道路的终点都是金融危机的再度爆发。美联储在QE进退之间的彷徨与犹豫,既陷实体经济于无望之境地,又置金融市场于危险的边缘。
利率能否被无限压制,这是判断下一轮金融危机的风向标!
美国已经走上了一条仅施惠于极少数人,却殃及绝大多数人的道路,根源就是权贵与富人集团的过度贪婪,导致了财富兼并的恶化趋势难以逆转,反过来又加剧了经济困境的无法自拔。
本书的最后三章,将观察的视野扩大到2000年的尺度,从对美国经济的近距离观察,延伸到把握历史脉络的审视;从罗马盛世和北宋繁荣的兴衰拐点切入,逐步展示出一个高度近似的衰亡过程的慢镜头:贪婪兴,则兼并起;土地聚,则税负畸;国库空,则货币贬;民力竭,则内乱生而外患至!
“美国梦”、“罗马梦”、“宋朝梦”的破灭,并不能告诉大家究竟什么才是“中国梦”,但却可以提醒人们什么必然不是“中国梦”。
如果未来的中国能够避免重复这些历史的教训,那就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止中国实现其强国富民的复兴之梦。
这本由宋鸿兵著的《货币战争(5山雨欲来)(精)》剑指当下,放眼全球,从2013年“四·一二”黄金大屠杀伊始,从黄金市场透视货币,从股票市场分析经济,从债券市场了解资本,从回购市场探索金融,从利率市场窥测危机,从房产市场洞察泡沫,从就业市场甄别复苏……纷繁复杂的国际经济形势瞬间清晰,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态势全景呈现!
1%的富人怎样瓜分99%的财富?货币泛滥的时代,何以出现“钱荒”?叙利亚危机是否是另一场货币战争?“四·一二”黄金大屠杀的黑幕之后是什么?“中国大妈”能否逆袭华尔街?为什么每创造一个5万美元年薪的就业,美联储就需要狂印250万美元的钞票?
美国股市屡创新高与经济复苏乏力,谁是现实,谁是幻觉?华尔街炒房团如何掀起美国房价巨澜?谁在创造影子货币?美国年轻人为何“啃老”?财富兼并如何导致罗马和宋朝的衰落?什么不是“中国梦”?
2008年金融危机结束五年之后,对未来世界经济走势的观点仍然是众说纷纭。美国的量化宽松究竟有无效果?全球的货币超发到底是福是祸?金融市场是渐趋安全,还是越发危险?经济复苏是稳步向前,还是昙花一现?从黄金市场透视货币,从股票市场分析经济,从债券市场了解资本,从回购市场探索金融,从利率市场窥测危机,从房产市场洞察泡沫,从就业市场甄别复苏,尽在宋鸿兵的这本《货币战争(5山雨欲来)(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