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楚材、吴调侯编写的《古文观止》所选文章上起先秦,下至明末,大体反映了先秦至明末散文发展的大致轮廓和主要面貌。本书入选文章皆语言精练,短小精悍,便于传诵,内容兼顾了思想性与艺术性。读者可通过墨香斋编写的《古文观止(双色插图版)》增加的注释和翻译进一步了解《古文观止》的精妙之处。
| 书名 | 古文观止(双色插图版)/典藏文化经典 |
| 分类 | 人文社科-文化-民族/民俗文化 |
| 作者 | |
| 出版社 | 中国纺织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吴楚材、吴调侯编写的《古文观止》所选文章上起先秦,下至明末,大体反映了先秦至明末散文发展的大致轮廓和主要面貌。本书入选文章皆语言精练,短小精悍,便于传诵,内容兼顾了思想性与艺术性。读者可通过墨香斋编写的《古文观止(双色插图版)》增加的注释和翻译进一步了解《古文观止》的精妙之处。 内容推荐 吴楚材、吴调侯编写的《古文观止》是清代以来最为流行的古代散文选本之一。选编者是清代吴楚材和吴调侯,所选文章上起先秦,下迄明末,大体反映了先秦至明未散文发展的大致轮廓和主要面貌:本书人选之文皆为语言精炼、短小精悍、便于传诵的佳作,从中不难看出选编者细致和周到的眼光,基本上兼顾到思想性与艺术性。书名为“观止”,可知该书的编选意图就在于尽善尽关,一览此书。即可“观止”古文矣。 读者可通过墨香斋编写的《古文观止(双色插图版)》增加的注释和翻译进一步了解《古文观止》的精妙之处。 目录 周文 郑伯克段于鄢《左传》 石碏谏宠州吁《左传》 曹刿论战《左传》 宫之奇谏假道《左传》 烛之武退秦师《左传》 季札观周乐《左传》 吴许越成《左传》 召公谏厉王止谤《国语》 王孙圉论楚宝《国语》 吴子使札来聘《公羊传》 虞师晋师灭夏阳《谷梁传》 晋献公杀世子申生《礼记》 曾子易箦《礼记》 杜蒉扬觯《礼记》 秦文 苏秦以连横说秦《战国策》 范雎说秦王《战国策》 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 触龙说赵太后《战国策》 唐雎不辱使命《战国策》 乐毅报燕王书《战国策》 谏逐客书(李斯) 卜居《楚辞》 汉文 屈原列传《史记》 太史公自序《史记》 报任安书(司马迁) 过秦论(上)(贾谊) 论贵粟疏(晁错) 上书谏猎(司马相如) 答苏武书(李陵) 前出师表(诸葛亮) 后出师表(诸葛亮) 六朝文 陈情表(李密) 兰亭集序(王羲之) 归去来辞(陶渊明) 桃花源记(陶渊明) 唐文 谏太宗十思疏(魏征) 为徐敬业讨武曌檄(骆宾王) 滕王阁序(王勃) 吊古战场文(李华) 陋室铭(刘禹锡) 阿房宫赋(杜牧) 原道(韩愈) 原毁(韩愈) 杂说四(韩愈) 师说(韩愈) 送孟东野序(韩愈) 送董邵南序(韩愈) 祭十二郎文(韩愈) 柳子厚墓志铭(韩愈) 驳复仇议(柳宗元) 捕蛇者说(柳宗元) 种树郭橐驼传(柳宗元) 愚溪诗序(柳宗元) 宋文 岳阳楼记(范仲淹) 朋党论(欧阳修) 五代史伶官传序(欧阳修) 醉翁亭记(欧阳修) 秋声赋(欧阳修) 辨奸论(苏洵) 心术(苏洵) 留侯论(苏轼) 贾谊论(苏轼) 潮州韩文公庙碑(苏轼) 前赤壁赋(苏轼) 后赤壁赋(苏轼) 六国论(苏辙) 寄欧阳舍人书(曾巩) 读孟尝君传(王安石) 同学一首别子固(王安石) 游褒禅山记(王安石) 明文 卖柑者言(刘基) 豫让论(方孝孺) 瘗旅文(王守仁) 报刘一丈书(宗臣) 沧浪亭记(归有光) 蔺相如完璧归赵论(王世贞) 五人墓碑记(张溥) 试读章节 苏秦一开始倡导连横,游说秦惠王说:“大王的国家,西面有巴、蜀、汉中等地的富饶物产,北方有胡人的貂皮和代地的良马,南边有巫山、黔中作为屏障,东方又有崤山、函谷关这样坚固的要塞。土地肥沃,人民富裕;战车万辆,勇士百万;沃野千里,积蓄充足,地势可攻可守。这就是所谓的‘天府’,是雄霸天下的强国。凭着大王您的贤能,秦国士卒与百姓的众多,战车、骑兵训练得法,士卒兵法教育有方,完全可以兼并诸侯,吞并天下,称帝而统治四海。希望大王能稍加留意,允许臣陈述自己的方略。” 秦惠王说:“寡人常听人说:羽毛不够丰满的鸟儿不可以高飞,法令不完备的国家不可以出兵征战,道德不崇高的君主不可驱使万民,政策教化不顺应天意的君主不可以号令大臣,如今先生郑重其事地不远千里来到秦国王庭指教,请把此事推迟到将来再议吧!” 苏秦说:“我本来就怀疑大王不会听取我的意见。以前神农攻打补遂,黄帝讨伐涿鹿擒获蚩尤,唐尧放逐罐兜,虞舜攻打三苗,夏禹攻打共工,商汤灭夏,周文王攻打崇侯,周武王灭商纣,齐桓公用战争雄霸天下,现在看来,有不经过战争的吗?古代使者都坐着兵车奔驰,各国互相缔结口头盟约,天下合而为一;虽然讲究合纵连横,但兵甲从来不曾封存;说客和谋士们进行巧辩和权诈之术,致使诸侯慌乱疑惑,结果一切纠纷都由此而生,无法处理;章程和法律都完备的国家,百姓多行诈伪;文书、籍策杂乱繁琐,百姓生活贫困不足;君臣上下都愁眉不展,百姓无所依赖;法令规章越多,战争发生的也就越多;能言善辩、身着盛装的越多,战争就越发无法停止。越推崇那些繁杂的说教和浮夸的言辞,天下就越发无法太平。因此说客的舌头说破了,听的人耳朵听聋了,也看不见什么成效;推行仁义,订立盟约,然而天下并不因此而亲善。因此就废除文治而使用武力,召集并且礼遇敢死之士,制作甲胄,磨利刀枪,然后到战场上去争胜负。没有行动却想使国家富强,安居不动却要使国土扩大,即使是古代五帝、三王、五霸,明主贤君,想要坐待成功,也是无法实现的,所以只有用战争来作为延续。距离远的就用军队互相攻伐,距离近的执戟对刺,只有如此才能建立伟大功业。所以军队如果能得胜于外国,那么国内民众的士气就会高涨,君王的威权就会增强,人民会自然地服从。现在想要并吞天下,欺凌万乘之君,征服敌国,辖制海内,治理百姓,臣服诸侯,非用武力不可。可是如今继嗣当政的君主,却都忽略了用兵的重要性,被那些众说纷纭的说教弄昏了头脑,迷惑于他们巧舌善辩的言辞,沉醉于他们夸夸其谈的空论之中。依照这样的情形,大王一定不能施行我的主张。” 苏秦游说秦王的奏章一连上了十次却始终不被采纳。他的黑貂皮袄破了,百斤黄金用完了,各种资费都没有了,只好离开秦国回到洛阳。他打着裹脚穿着草鞋,背着书挑着行囊,形容枯槁,脸色黝黑,面有愧色。回到家中,正在织布的妻子不理他,嫂子不肯给他做饭,父母也不跟他说话,苏秦深深叹息说:“妻子不把我当丈夫,嫂子不把我当小叔,父母不把我当儿子,这都是我苏秦的罪过。”当晚苏秦连夜打开书箱,摆开几十个书箱,找到一部姜太公的《阴符经》,开始趴在桌子上诵读,熟读之后还不断揣摩。读到疲倦想睡觉时,就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鲜血一直流到脚上。自语道:“哪有游说人主而不能让他们掏出金玉锦绣,得到卿相尊位的呢?”过了一年,他的研究终于成功,说:“现在我真的可以去游说各国君王了。” 于是就来到赵国的燕乌集阙宫门,在华屋之下游说赵王。二人抵掌而谈。赵王听了苏秦的主张后大喜,封他为武安君。苏秦接受相印,还得到兵车百辆,载着锦绣千束、白璧百双、黄金万镒,尾随他身后,到各国去约定合纵拆散连横,以此压制强秦。 因此当苏秦在赵国做国相时函谷关始终断绝。在这个时候,天下之广,众多百姓、威武的诸侯、掌权的谋臣,都要听苏秦一人来决定一切政策。没消费一斗军粮,没征用一个兵卒,没派遣一员大将,没有用坏一把弓,没损失一支箭,就使天下诸侯和睦相处,比亲兄弟还要亲近。只要有贤明之人当权主政,天下就会顺服稳定,一人用事则天下都会顺从。所以说:“应该运用政治手段解决问题,而不必用武力征服来处理一切;要在朝廷上慎谋策划,而不必到边疆上去厮杀作战。”当苏秦权势显赫的时候,黄金万镒供他使用,车马成队,显赫于道。崤山以东的各诸侯国,莫不望风听从他的号令,赵国的地位也越来越受到尊重。其实苏秦此人,当初只不过是一个住土洞茅舍,用桑树做门、用树枝卷成门枢的穷士而已。但现在的他却常常坐上豪华的四马战车,骑着高头大马游历天下,在各诸侯国朝廷上游说君王,使各诸侯王的亲信不敢开口,天下没有谁能与他对抗了。P48-49 序言 《古文观止》成书于清初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是吴楚材、吴调侯叔侄两人选编的古代散文选集。吴乘权,字楚材,浙江清山阴州山(今浙江绍兴)人。他酷爱研习古文,熟读经史,但是屡试不中,以授馆终其一生。除参与选编《古文观止》外,他还主编了著名的历史普及读本——《纲鉴易知录》。吴大职,字调侯,嗜古学而才器过人,但是与叔父一样,他一生的主要经历也是授馆教书。起初,二吴只是为给童子讲授古文而编了一些讲义,后来逐年讲授,对古文的见解越来越深,讲义越编越精,于是他们“辑平日之所课业者若干首”为一书。为此书作序的吴楚材族伯吴兴祚称编选此书的目的是“正蒙养而裨后学”,作为家塾的训蒙读本。 “古文”一词出自唐代文豪韩愈倡导的古文运动,是与六朝时期流行的“今文”即骈文相对的概念。古文运动主张恢复先秦两汉流行的质朴自由、以散行单句为主的文风,韩愈又提出“有道即有文”、“文以载道”的思想,在中国文学史上产生了极大影响。后世“古文”遂成为文言文的代称。值得注意的是,《古文观止》虽然以古文为号,但并不排斥骈文,一些精彩的骈文如《阿房宫赋》等也收录其中,在当时是难能可贵的。“观止”则典出《左传》的“季札观周乐”一节:吴国公子季札在鲁国观《韶箾》乐舞之后,赞叹道:“观止矣!若有他乐,吾不敢请已。”意指《韶箾》是音乐水平的顶峰。二吴将文集取名“古文观止”意指收录的文章代表了文言文的最高水平,学习文言文至此则观止矣。事实也证明了这一说法,自此书付印问世以来,流传甚广,雅俗共赏,影响极为广泛。书中选编了上启东周下至明代的二百二十二篇散文作品,其中绝大多数为古文,个别为骈文中的经典作品,题材涉及史传、策论、游记、书信、笔记等。由于入选作品题材广泛、代表性强、语言简洁,篇幅短小精髓,言辞优美,非常适合初涉古文的儿童,至今我国的文言文教材中,仍有很多篇章由此书辑录。鲁迅先生认为《古文观止》和《昭明文选》一样,“在文学上的影响,两者都一样的不可轻视”。与《文选》以来的古文选本相比,它包括的时代既长,卷帙又不甚多,而且文章的体裁多样,较少派别的偏见,可谓广收博采,而又繁简适中。 《古文观止》所选基本上均为历代传诵名篇,不仅是一部形象的中国历代散文大观,也是一部活生生的散文发展史。全书按时代先后排列,每个时期都有重点作家和作品。由此可以纵观古文发展的源流,也可以分析各个作家的不同风格。每篇文章又都有简要的评注,辅助读者理解文义,掌握行文的章法。虽然是为蒙童和普通古文爱好者所选编,但一点也没有媚俗的气息,这些不朽的经典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知识、成熟的人生经验、精深的文章美学,乃至博远的宇宙哲理。在中国浩淼的散文之海里,优秀之作实在太多了,而《古文观止》所选作品真是做到了蒙童读来不高,学人读来不低,堪称雅俗共赏。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