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西格蒙德·弗洛伊德著的《性学与爱情心理学》您将收获到:
为什么弗洛伊德认为性是一切精神疾病的根源?
为什么儿童的性意识和性欲会影响到孩子的一生?
为什么性与爱本一体,但爱却压抑了性?
为什么弗洛伊德认为每个人都有“俄狄浦斯情结”?
为什么爱既是本能,又是原罪?
为什么性道德是“反人性”的,甚至可能导致精神疾病呢?
……
了解你的TA真实动机,摸清他的性心理:为了爱还是为了性?
了解男人与女人的真正心理,走进对方心灵,快速俘获对方;
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面对性与爱,男人和女人分别如何取舍?
通过性,了解孩子的行为动机,更好的教孩子、养孩子!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著的《性学与爱情心理学》是弗洛伊德运用精神分析的研究方法,结合自己对病例的分析,在性的问题上得出的一套系统学说。书中阐述了幼儿性欲、青春期的变化、现代人的焦虑等重要问题,其革命性与重要性足与《梦的解析》等量齐观,直接启蒙了整个现代西方社会对性的看法和认知,书中的很多观点放在今天仍有启发价值。
艾伦菲勒斯(Von Ehrenfels)最近出版了一本有关性伦理学的书,书中他阐述了“自然的”性道德与“文明的”性道德之间的不同。他认为,“自然的”性道德是一种控制,它的目的是为了保持种族的健康发展和活力,而“文明的”性道德则会使人们更勤劳地工作。他指出,如果比较人类的本性和他所获取得的文化成就,就更容易看清楚这两种性道德的明显不同。以下,我将阐述艾伦菲勒斯的相关论点,说明他的这一重要想法和我对这一问题的见解。
我们可以假设,如果“文明的”性道德更占优势,个人的生命健康发展就会被破坏。所以说,这一种为了文明而损害个人的道德倾向,如果超越一定界线,结果必定会倒过来,有损于最初的目的。艾伦菲勒斯在论文中明确指出了许多这样的后果,并表明,在西方社会目前流行的性道德法规应对此完全负责。虽然他自己也充分认识到这种性道德为推动人类文明做了巨大贡献,但他最后仍坚持说它有待改革和完善。
在艾伦菲勒斯看来,当今“文明的”性道德的主要特征在于:将曾经对女性的要求,施加到男性的性生活方面,并禁止夫妻之外的任何性生活。虽然文明将性生活限制于一夫一妻制当中,但因为两性性需求的天生差别不可消除,所以男性违规,即偶尔出轨,仍是会被原谅的。如此,这样的要求其实反倒承认了男性有双重标准的性道德规范。如果一个社会允许这种双重标准的规范存在,那它就无法实现“热爱真理、诚信和人道”,于是社会成员就会变得不讲道德、伪善和自我欺骗。
另外,鼓吹一夫一妻制的“文明的”性道德缩小了个人对性对象的选择范围。当今的文明人出于人道与性安全的考虑,生存竞争降到了最低限度,性选择成了使种族品质得以改进或发展的唯一因素了。
艾伦菲勒斯对“文明的”性道德的种种恶果的列举,并不完全,他还漏掉了一种:它滋长了现代人的精神不安,而且使得这一现象在社会中迅速扩散传染。我所知道的是,有的神经症患者自己就能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个性人格与社会规范要求存在对立。然后,这些患者还会主动询问医生,问这是否就是他病症的原因。有的人还提到:我们全家人都要患上神经质了,我们都想要自己的生活比实际好,但我们却无能为力。”医生们还发现了,这些患上神经症的人群,他们的家族历史通常有这样的共同点:患者的祖辈原本生活在天然纯朴的乡下,他们个性粗犷而富有活力,后来,他们来到城市打拼,获得了事业上的成功,同时还想在最短的时间内,把自己的后代即患者们培养成像城市人一样,具有高文化素质。这一共同的现象引起了医生们的注意和思考,但最终,精神科专家提出了最具说服力的证据,说明了精神病患者的逐渐增多跟现代文明的生活方式相关。对于他们的结论,我们可以引用一些著名观察者的观点。
以下是艾伊尔(W.Erb)的观点: “我们可以对这个问题做这样的总结:种种造成神经紧张的原因,在现在的社会有增无减,我们是否应该认为这是现代生活导致的?我认为,只要稍微观察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就可以看出答案很明显是肯定的。
“事实是:人们必须投入很多的精力及心智,才能创造出现代文明的每一次成就,推动每一个领域的进步和发展。在这一过程之中,生存竞争必定十分激烈,也就要求每个人的能力都要到达一定的高水平。(P150-151)
在人类思想史上,弗洛伊德的地位饱受争议。社会学家菲力普·里夫评价说,他的写作“也许是20世纪汇成著作的、最重要的思想体系……这个人的伟大之处不容置疑”。然而,也有不少人认为弗洛伊德的思想价值被过分夸大了。
弗洛伊德是奥地利犹太人,曾就读于维也纳大学,获医学博士学位。毕业后第二年,他开了一家诊所,从事精神病的催眠治疗工作。1895年,他与约瑟夫.布鲁尔合作了《歇斯底里症研究》一书。在此书中,弗洛伊德第一次提出了精神分析法,又称心理分析法,从此被奉为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
精神分析学派的重要理论之一,是“泛性论”。常人把“性”等同于生殖活动,但弗洛伊德认为,“性”是一种驱使人们去寻求快感、欢乐的能量,他把这种能量称为“力比多”,视其为人类生命力的最深、最强大的根源。在弗洛伊德看来,许多貌似与性无关的现象,如心理疾病、艺术创作或者专注于某件事情的激情,其实都与性有关。用“力比多”来解释人类的全部行为,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基础和核心之一,因此,他所在的那个年代的心理学家把他的理论称为“泛性论”。
本书是弗洛伊德的论文合集,比较全面地反应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其中,《性学三论》、《爱情心理学》和《性道德文明与现代人的不安》三篇,是弗洛伊德从精神分析学角度阐释“性”的经典著作,也是构成“泛性论”的核心。
以如今的学术眼光来看,弗洛伊德的“泛性论”确有不完备或偏颇之处。但不可否认的是,他的著作极大地引起了人们对心理学的兴趣,甚至可以说,近现代以来心理学的兴盛和长足发展,是从弗洛伊德开始的。他的性学说,让人们得以从一个具体的角度去探知人性最深处的奥秘,虽说有时会失于片面,但也是深刻的片面。
为了更准确地向读者呈现弗洛伊德的思想,我们在翻译过程中,尽量忠实于外文原著,同时为了让读者的阅读体验更轻松,我们的译文力求化繁为简,通俗易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