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前,我开始筹划儿子上幼儿园的事情。我在一个月内考察了我家周边大大小小将近10个幼儿园。很多人并不理解我为何如此殚精竭虑。
“看你选一个幼儿园这么劳心劳力,用得着吗?我当时就选择了离家最近的那个。幼儿园,不就是看孩子嘛!”
我耐心地解释道:“幼儿园是孩子接触的第一个小社会,他将在这个小社会中生活学习三四年,这个小社会的完善度影响了孩子的成熟度。因此,家长必须要慎重。”
84岁的卡皮查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在颁奖典礼结束后的晚宴上,有记者询问卡皮查:“您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学到了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呢?”
卡皮查一生经历跌宕起伏,人们都以为他会说出某一段传奇经历。但这位白发苍苍的物理学家郑重地回答:“是在幼儿园。”
开口询问的记者及很多在场的人都愣住了。记者又问:“您在幼儿园学到些什么呢?”
卡皮查耐心地解释:“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了事情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要仔细观察周围的大自然。从根本上说,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
“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这是分享。所有的科学成就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有的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有的来源于和同伴之间的分享交流。科学家最可贵的品质来源于幼儿园。
“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抛开名与利,守护属于自己的东西,不偷盗,这做人做事的准则,同样来源于幼儿园。
“吃饭前要洗手”“东西要放整齐”“午饭后要休息”,好习惯成就非凡人生,良好的习惯同样来源于幼儿园。
“要仔细观察周围的大自然”,尊重自然,这种求学的态度同样来源于幼儿园。
我们知道,人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人的社会属性是人作为社会的一员以及集体活动中的个体时,在社会交往过程中获得的情感、性格以及处理人际关系等表现出的心理特征。人的社会性是逐渐形成的。孩子在与社会生活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掌握社会规范,形成社会技能,确认社会角色,以独特的个性与人交往,相互影响,逐渐适应社会环境,最终完成社会化。
3岁以后,孩子自我意识发展,活动范围不断扩大,社会需求也越来越多,这就要求他们具备较强的适应能力。培养孩子的社会性,让孩子在集体生活中学会一定的交往技能,这不仅有利于增强孩子的自信心,还有助于培养孩子关心他人、与他人友好相处的良好品质。如果孩子的集体生活进行得比较顺利,就能促进孩子个性的健康发展,同时为孩子以后进入社会打下良好基础。
幼儿园是孩子接触的第一个小社会。他开始背上自己的小书包,尽管书包里并不会有太多的书;他开始接触到更多的人,眼光不再局限于爸爸妈妈或是爷爷奶奶。只有成为社会人,才能学会做人、做事。
也许有的家长会说,这一切我们也可以给予孩子。我的一个同事就抱着这样的想法,不仅幼儿园,甚至连小学都不想让孩子去上。
……
P3-5
第一章 幼儿园对孩子的一生意味着什么
1.幼儿园是孩子接触的第一个小社会
2.当敏感期、叛逆期遇上幼儿园
3.小班是启航期:引导孩子接受并适应集体生活
4.中班时期的教养关键:保持积极、正面的情绪
5.幼儿园最后一年:大班要学习如何自主解决问题
6.父母永远是榜样、是教练、是朋友、是引路人
第二章 最关键的事:如何让你的孩子开开心心去幼儿园
1.提前半年准备,激发孩子入园的美好愿望
2.初期分离焦虑当妈妈离开时哭得撕心裂肺的孩子
3.中期分离焦虑即使是上幼儿园,也别轻易为孩子请假
4.请坚强地转身,老师的安抚可能更有效
5.提高自理能力,减轻入园不适症状
6.什么样的陪伴才是成长的礼物
第三章 入园六大核心难题:孩子闹情绪,妈妈怎么办
1.孩子总是坐不住、注意力不集中
2.孩子上幼儿园为什么总是生病
3.好好吃饭的3个要素
4.幼儿园吃饭的规矩在家同样适用
5.孩子爱攻击人怎么办
6.孩子胆小被小朋友欺负怎么办
第四章 了解幼儿园生活:活动是孩子的全部任务
1.是什么让聪明的孩子变笨了
2.提升环境给孩子最棒的玩具
3.你相信幼儿园孩子能跑马拉松吗
4.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引导孩子在玩乐中开发智力
5.用音乐培养孩子的人格
6.公共场合,礼仪从准备中来
7.动物朋友孩子们的“品行老师”
第五章 引导孩子学会与小朋友沟通,发展社交能力
1.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学会与小朋友玩
2.孩子不再是中心,家长要调整好心态
3.分清楚“你的”“我的”,别让孩子太霸道
4.孩子和小伙伴闹矛盾,父母尽量少插手
5.如何教害羞内向的孩子打开局面
6.孩子为什么“爱告状”
第六章 3~6岁阶段,孩子能力培养的关键期
1.孩子们把竞争当游戏
2.如何把“不行”的孩子变得“行”
3.把孩子的“为什么”变成学习的欲望
4.不管有意无意,犯错应该承担后果
5.给孩子创造一些可以克服的困难
6.什么样的冒险才是孩子需要的
第七章 3~6岁阶段,如何在家里培养孩子的好习惯
1.孩子玩手机、电脑必须有使用规则
2.用延迟满足的方法训练孩子的自制力
3.怎样应对孩子的不礼貌语言
4.让孩子告别拖拉,提高做事效率
5.一定要让孩子爱上阅读
6.别让耍赖成为孩子的武器
第八章 独立、自信、抗压:孩子受用一生的宝贵品质
1.从分床睡开始,给孩子独立的时间和空间
2.提高孩子自理能力的10个日常训练
3.性格塑造的基础期:让孩子找到自信的感觉
4.孩子犯错并不可怕,要给孩子自我成长的机会
5.孩子需要帮助时,请适当“袖手旁观”
6.隔代教养的三大难题
第九章 妈妈的努力更重要
1.不比较、不着急、不放弃
2.别让孩子伤在听话上
3.别让教育破坏孩子的注意力
4.合理化认同,积极的想法带来积极的行为
5.正确对待老师的严厉
6.家园共育是配合而不是挑刺挑衅
第十章 即将面临的问题:幼小衔接
1.6岁:幼小衔接最关键的一年
2.让孩子提前了解小学新环境
3.帮孩子完成“幼小衔接期”的角色转变
4.幼小衔接期是孩子认识社会的萌芽期
5.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选一所最合适的学校
在我身边有很多朋友,他们的孩子正处在3~6岁的幼儿园年龄段。这些家长有着自己的坚持,也有着自己的困惑。
以前,3~6岁的孩子往往在家中教养,但是在现代教育中,这一年龄段的孩子要在幼儿园里度过。幼儿园是孩子接触的第一个小社会。孩子第一次脱离父母的怀抱,进入一个陌生的团体中生活。幼儿园这个小集体对孩子的影响绝对超出家长的想象。孩子在这个小社会中,开始接触到更多的人,眼光不再局限于爸爸妈妈或是爷爷奶奶,他们在这种集体生活中初步形成与人分享、与人合作、尊重他人的良好品质,并逐渐培养起集体意识,逐步适应社会生活。
待在幼儿园的3年,可能会是孩子们一生中最关键的时期,这样的机会有且只有一次。
幼儿园阶段是孩子大脑发育的关键期,这一阶段孩子的智力发展最为迅速;幼儿园阶段是孩子语言能力的爆发期,他们能很轻易接受和掌握各种复杂的表达技巧;幼儿园阶段也是认知能力发展的关键期,这时孩子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将迅速发展,个人喜好和气质也逐渐形成;幼儿园阶段还是人际交往的分水岭,孩子开始去尝试发展友谊、融入小集体和形成自己的社会属性。
所以,我倡议在家庭教育中,一定要牢牢把握孩子的幼儿园阶段,抓住孩子能力发展的关键期,这样也就找到了3~6岁孩子的正确教养方法。
对孩子而言,父母永远是榜样、是教练、是朋友、是引路人。所以,面对快速的生活节奏、面对各种社会压力,如何给孩子一个高质量的幼儿时代,与孩子形成良好互动,是每位父母都应该思考的。
我身边很多父母都在努力和孩子进行这样的互动。她们大多是职场妈妈,虽然她们的工作非常忙,但是并没有疏忽孩子的成长。有这样一位妈妈,她是编辑,大多在晚上工作,可是她儿子所在的幼儿园要求每天晚上进行亲子共读。为了完成这个作业,妈妈开始试着调整自己的工作时间,每天晚上给孩子讲故事。一段时间之后,孩子各方面的进步都非常明显,尤其是在认知和语言表达能力方面有了很大进步。看到这些,妈妈非常欣慰,并且深受鼓励。在他们母子的共同坚持下,在幼儿园的3年时间里,他们一共读了将近200本书。
高质量的幼儿时代就应该是这样的。在自然的状态下,孩子的潜能才能最大限度被开发。要做到这点,父母和幼儿园的努力都必不可少。所以,身为父母,不能将孩子抛给幼儿园,更不要认为幼儿园应该负责孩子的一切,而是要用心观察和关注孩子,并认真甄别各种教育方法,找出最适合自己孩子的。这其中最重要的在于,我们自己是否是一个能读懂孩子的家长。只有我们懂得“孩子的那些事儿”,孩子才会真正信任我们、接纳我们,从而健康成长。
这本书主要针对幼儿家长,对学龄前这个特定年龄阶段的养育问题进行了一一解读和深入的剖析,对孩子在幼儿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并通过大量生动、活泼、真实可靠的案例,进行了客观、细致的分析,并提出了实用的解决方案。
在此,希望能有更多年轻的父母工作之余用心关注孩子的成长,也希望父母们保持一份清醒和理智,不敷衍、不焦虑,有所为有所不为,给孩子一个高质量的幼儿时代。
当你的孩子的成长状态越来越好时,连同我,大家都将备感欣慰。
赵红艳著的这本《幼儿园3年妈妈如何引导孩子》主要针对幼儿家长,对学龄前这个特定年龄阶段的养育问题进行了一一解读和深入的剖析,对孩子在幼儿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并通过大量生动、活泼、真实可靠的案例,进行了客观、细致的分析,并提出了实用的解决方案。
上幼儿园是孩子成长道路上的一座里程碑,这意味着他开始背上自己的小书包,尽管书包里并不会有太多的书;他开始接触到更多的人,身边不再局限于爸爸妈妈的陪伴……幼儿园3年,妈妈是榜样、是朋友、是引路人,这个时期的正确引导非常关键。
《幼儿园3年妈妈如何引导孩子》一书由幼儿园从教10多年的资深教师赵红艳精心打造,对孩子在幼儿园可能遇到的大大小小问题给出了精准的解决方案,同时以大量真实案例现实说法,帮助妈妈引导孩子以最佳状态迎接幼儿园三年的困难和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