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序
写在前面
中译者序
2005年英文版“序一”
2005年英文版“序二”
2005年英文版“序三”
2005年英文版“编者按”
布兰迪生平简介
关于切萨雷·布兰迪这位大师的一些话
切萨雷·布兰迪的艺术创造现象学
1977年意文版“再版说明”
1963年意文版“序”
修复理论
1修复的概念
2艺术作品的材料
3艺术作品的潜在一体性
4与艺术作品及修复有关的时间问题
5根据史实要求进行的修复
6根据美学要求进行的修复
7艺术作品的空间性
8预防性修复
附文
1论造假
2残缺处理的理论旁注
3古迹的修复原则
4古画的修复
5与古锈、上光和罩染有关的画作清洗
6对上光与罩染的一些实际观测
7作为修复问题的去除或保留画框
补充阅读材料
创建中央修复研究院(1938年7月在警司会议上的报告)
修复学院中的文化教学(1940)
1972修复宪章
文献目录
艺术史方面的文章与贡献
在美学、旅行、修复、电台与电视以及其他方面所写文章与贡献
发表在报纸、杂志中的文章
研究布兰迪和中央修复研究院的主要著作
切萨雷·布兰迪著的《修复理论》是当代文化遗产保护理论的奠基之作,也是从事文物保护研究与实践人士的必读书目。主体部分包括八章正文和七章附文,其中既有布兰迪曾经发表的论文,也有以中央修复研究院的教学讲义为基础整理而成的文章:涵盖绘画、雕塑、建筑等艺术门类;涉及修复的概念,艺术品的本质、时间性与空间性,伪造的判别,残缺的整合,古锈的保留等论题;提出了可识别性、可逆性、预防性修复等重要原则。本书还包括《修复理论》意大利文版及英文版序言、重要的导言性文章及补充阅读材料,完整收录原版插图,结合保护实例对原文进行注释,完整呈现布兰迪理论的产生背景及其深远影响。
切萨雷·布兰迪的《修复理论》恰恰是一部“证明之作”,一部“原理书”,而不是枯燥的、似乎强加于人的“定理集”。对于那些已经很清楚这种证明过程与原理的人来说,这部著作的确是“老的”;但对于那些还不清楚像《威尼斯宪章》这样的国际保护文件中的种种概念和原则是怎么来的,究竟意味着什么的人来说。尤其对中国的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界来说,这部《修复理论》又的确是非常、非常“新的”。译者认为,这正是我们引进、翻译并推广这部著作最重要的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