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华卓异,个性独特;身世离奇,惊心动魄!
吴文浩、苏珊著,张宇光、朱晋平主编的《奇才姜夔--穿越时空的意象/奇才集》讲述了奇才姜夔,“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这穿越时空的永恒意象,如今,仍印在年轻人的T恤衫上。
| 书名 | 奇才姜夔--穿越时空的意象/奇才集 |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 作者 | 吴文浩//苏珊 |
| 出版社 | 山西教育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才华卓异,个性独特;身世离奇,惊心动魄! 吴文浩、苏珊著,张宇光、朱晋平主编的《奇才姜夔--穿越时空的意象/奇才集》讲述了奇才姜夔,“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这穿越时空的永恒意象,如今,仍印在年轻人的T恤衫上。 内容推荐 吴文浩、苏珊著,张宇光、朱晋平主编的《奇才姜夔--穿越时空的意象/奇才集》以姜夔的诗、词、文章为脉络,以此来叙述姜夔的一生。该书通过诗、词、文将“白石道人”姜夔的一生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全书将姜夔的一生经历和其诗词文进行了有机的融合,并对诗、词、文的背景、内容进行了详细解读。 目录 第一章 漂泊浮沉 一生羁旅 出身世家 随父宦游 羁旅之始 东去湖州 相思合肥 往来江淮 移居杭州 客死他乡 第二章 江湖交游 怀才不遇 才高八斗 杨范之交 献乐遭妒 怀才不遇 爱国之心 才比稼轩 良师益友 君相之交 第三章 诗词歌咏 文人典范 南宋婉约 一代词宗 三薰三沐 自成一派 精通音律 雕虫弄乐 书谱笔力 兰亭之风 试读章节 第一章,漂泊浮沉 一生羁旅 出身世家随父宦游 姜夔(1155 ?—1221 ?),字尧章,别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鄱阳)人。姜夔是南宋著名的诗词作家,既继承了范仲淹、王安石、苏轼、辛弃疾等人的词风,又另辟蹊径,融合晚唐词风与江西诗风,自成一体。姜夔精通音律,善吹箫弹琴,而且能够配合词作自创曲谱,是南宋唯一一位有词调曲谱传世的音乐家。姜夔在书法方面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为时人所称道,并有书法理论著作《续书谱》传世。姜夔是积极人世的,一生为追求功名利禄而辗转蹉跎,但他又是出世的,寄身江湖却心若隐士,向往归隐生活,这种错综复杂的思想情感使姜夔的词作在南宋词坛别具一格。 姜夔生活在一个离乱的年代。靖康二年(1127)发生了“靖康之变”,宋徽宗、宋钦宗被金国俘虏,挟持北上,北宋灭亡,宋徽宗第九子康王赵构在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继承皇位,后辗转迁都到临安府(今浙江杭州),史称南宋。南宋由于军事力量较弱,不敢与金国直接进行武力对抗;而宋高宗赵构又害怕北境宋朝军人战胜金军回朝后形成强大势力,专横难制,威胁赵宋政权;亦担心宋钦宗及其后人回朝继承皇位,加上佞臣当道,遂于绍兴八年(1138),宰相秦桧代表南宋朝廷与金朝达成协议,南宋称臣于金朝,取回了包括开封在内的河南、陕西之地。绍兴十年(1140),金朝撕毁协议,分三路南侵,重新占领开封,著名爱国将领岳飞率领“岳家军”勇猛抗击金兵,而宋高宗听取秦桧的谗言,以十二道金牌下令岳飞班师回朝。绍兴十一年(1141)十月,宋金达成“绍兴和议”,内容如下:一、宋向金称臣,“世世子孙,谨守臣节”,金朝册封康王赵构为皇帝;二、划定疆界,东以淮河中流为界,西以大散关(今陕西宝鸡西南)为界,以南属宋,以北属金。南宋割唐州(今河南唐河)、邓州(今河南邓州)全部及商州(今陕西商县)、秦州(今甘肃天水)大半给金朝;三、宋每年向金纳贡银、绢各二十五万两、匹,每年春季运送至泗州(今江苏泗县、泗洪、天长、盱眙、明光一带)交纳给金人。“绍兴和议”结束了宋金两国长达十余年的战争状态,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但确立了宋金之间政治上的不平等关系,南宋从此称臣于金,偏居东南一隅。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残败的半壁江山与失去的家园故土,使南宋士人胸怀家国之恨,引发诸多感怀。多少文人志士满怀收复故土的雄心壮志,如陆游、辛弃疾等人曾断然投笔从戎,追求上马擒贼与驰骋疆场的快意;而更多的南宋文人却感到国破家亡与孤独无依的失落,南宋朝廷的腐败无能与无所作为更使许多文人增添了怀才不遇的飘零之感,因无法跻身仕途而只能屈身于江湖之间,姜夔即是如此,虽有家国情怀,却郁郁不得志,漂泊一生。 姜夔幼年离开家乡,随父宦居,少年失怙而孤贫,其后屡试不第,终生未仕。(P1-3) 序言 四年前的深秋,出版人孙轶女士约我去北京,参与一套史书的策划。有两天时间,大家聚在东四八条的一座四合院里商议,吃过晚饭便沿着胡同走走。临行前,又遇到了山西教育出版社的雷社长,孙女士拿来纸笔,要我给教育社再策划一套选题,我就写了“奇才集”三个字,又开列了一串古人的名录。没想到二位老师一看便认为可行,史书的事后来暂缓,这套“奇才集”倒排上了日程。 丛书的企划要点在于选准要写的人物,回昆明后我再三斟酌挑选,以确保所选名录品质。标准必须是真正的文学艺术奇才,既有奇文奇画还得有奇事,又得在文学艺术史上站得住脚。精选出来的二十位人物均为一流,数量上已具丛书规模。 我做个企划案容易,孙老师他们组起稿来就费劲了。之后的一两年她都在操持这件事情,确定了以青年学者为班底,以前所未有的集、传结合的方式来编撰,既是原创,又兼顾阅读的雅俗,还可推出一批新面孔,显示一种新笔法,创造一个新方式。 以往有关中国古典文学的出版,都是集、传分开的,集是集,传是传。这次我们将集、传结合,非但形式新颖,重要的是能满足更多读者的实际需求,让他们一册在手,便能读到一位天纵文艺奇才的人生与作品。 选择青年学者来撰写,是想呈现一种新面貌。老学者有功底,学问扎实,他们的研究与书写偏重的是历史和政治,行文严肃。而青年学者注重的是品读和鉴赏,是人生,是文学和艺术本身。加之网络时代到来,写作和阅读都要有相应的快感,活泼的语言对读与写来说,均必不可少,这也是青年学者们的优势。 在策划案通过的两年之后,“奇才集”的书稿陆续出现在我面前。前十部稿子,均由我逐字逐句地修改删补,每改完一部还要写几百字的审读意见。从书稿的情况来看,基本上达到了策划的要求,青年学者们清新活跃的笔调,一改史传人物生平考证和背景说明的繁杂、沉闷,让读者把注意力更多集中到了人物的生活与创作的情节上来。 文艺家与政治家或企业家不同,尤其是被称为“奇才”的天才诗人、哲人和画家,他们往往个性张扬,注重自我,个人生活也富有戏剧性。政治家与企业家的人生,与社会、现实和历史关系密切,他们的“作品”,就是他们在社会历史现实中的作为。而文学家、艺术家们的人生,却大都在孤独中进行着自己的文化创造,社会历史现实对他们而言,关系时常并不是很直接,或者只是他们的人生与作品的注脚。 “奇才集”的出版,确定了以高素质青年学者为写作对象的方向,又首创了集、传结合的编撰方式,使得文丛走上了轨道,为优秀的青年古典文学学者们搭建了一个极为难得的展示平台。而山西教育出版社编辑们过硬的职业素养,那种为一个字查遍所有诗词版本的功夫,更确保了这套丛书的品位和质量。 张宇光 2016年5月于昆明翠湖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