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天才的另一面(霍金)(精)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英)丹尼尔·史密斯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试读章节

12 冲破逆境

人们已经数次把霍金的生平搬上了大银幕。如果这些传奇的故事不曾真正发生在他身上,观众甚至也许会质疑编剧在胡编乱造。一个才华横溢但生性懒散的年轻学生被诊断出患有不治之症,宣告了自己的身体将会逐渐成为封闭心灵的枷锁。然而,他身上随即进发出了前所未有的坚定意志,逐渐成为世界上最著名的科学家。换句话说,他个人生活中的每一个片段,或多或少都具有搬上大荧幕的价值。

他的事迹几乎能用很短的时间就抓住观众的心——就像是一出科学家版的《洛奇》,只不过主题不是拳击而是理论物理。故事的核心同样是主人公如何冲破生活强加在自己身上的可怕逆境,奋而崛起。当然,霍金的名望主要还是来自于他的智慧,但如果考虑到他的身体状况,如果没有坚忍的意志和惊人的勇气,很难想象他是否还能以这样的方式探索和利用自己的头脑。

我们之前也提到过,尽管可以找到原因为他辩解,但他的坚定意志确实并不总是用在令人尊重的地方。他有时会变得急躁,脾气倔强,甚至粗暴无礼,有时对于那些他认为在智力上不如自己的同事会显得傲慢无理。毫无疑问他也有着勃勃的野心,如果他认为自己的研究成果配得上经济收益或者公众的赞许,就绝不会谦让。但是我们也可以试想一下,如果没有钢铁般的内心,这样一个在职业生涯刚刚起步时就受到命运重重一击的人,又能在人生路上走出多远?恐怕走不了几步。

霍金坦白地承认,在二十一岁被确诊罹患ALS的时候,他也曾经自哀自怜过。当然这是再自然不过的反应。他觉得生活对他太过不公,命运背叛了自己,把不该发生的事情强加在他身上。但一旦走出了情绪上的低谷,霍金就以全新的姿态投入到生活和工作中。此后就算身体情况再次恶化,他也都能找到办法克服,为自己的智慧创造编制奇迹的空间。

作为一个承受着常人无法忍受的痛苦症状的人,他经常被邀请参加各种有关安乐死的讨论和辩论。从一般意义上来说,他支持任何个人应当享有自愿结束自己生命的权利。但根据2006年一篇报道,他的这一立场非常微妙。尽管支持自主安乐死的概念,他认为做出这样的选择是“一个重大错误”。“不管生活看上去有多艰难,”报道引用了他说的话,“总有你可以去尝试并且获得成功的地方。只要有生命,就会有希望。”

从道德层面上看,他比其他任何人都更有资格说这番话。随着时间的推移,ASL的症状越来越严重,但他再次让那些认为他无力回天的人大吃一惊。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期前往美国的旅途中,他的语言能力迅速地下降,只有熟悉他的人才能分辨他含糊的声音。为了交流,他不得不使用翻译来帮助自己。到六十年代末,他已经离不开轮椅,需要妻子简的帮助才能完成日常生活的各种活动。七十年代,他的身体状况继续恶化,霍金夫妇不得不聘请了住家的护理人员,这样才使得他能够继续工作和在公众面前露而。

到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他在瑞士访问CERN的时候,差一点就失去了生命。当时霍金不但气管堵塞,还患上了肺炎,简当机立断,授权医生对他实施了气管造口术(将气管切开,并在切口上安装维持呼吸的装置),但他也因此失去了最后的语言能力。他不愿就此向压力屈服而放弃自己的生活,于是利用了许多具有革命性的新科技。比如,语音软件和红外线遥控设备使他能够控制电子设备,开关房门,仅仅依靠抽动面部肌肉把自己的思维转化成语音。尽管有人认为他大势己去,但霍金甚至用他自己的症状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但他拒绝“升级”自己的合成语音,他认为现在这种机械的美式口音已经成为了某种能够代表他的标志。)此后他又有过数次跟死神擦肩而过的经历,特别是2009年他的健康一度迅速恶化,但让医生们感到吃惊的是,他一次又一次从死亡边缘重新回到人世。

……

P88-91

目录

引言 

01 追随自己的道路 

02 天赋诚可贵 

03 勤劳与坚韧更重要 

04 把握大局

05 凝望深渊 

06 解决真正重大的问题 

07 站在巨人肩上 

08 颠覆偶像 

09 别限制你的雄心壮志 

10 在头脑中模拟宇宙 

11 别让不幸左右人生 

12 冲破逆境 

13 影响霍金的那些音乐

14 众人拾柴火焰高 

15 智者也需要情感的慰藉 

16 成就是争取来的 

17 犯错是罪

18 影响霍金的那些书 

19 坚持自己的主张 

20 凭直觉工作 

21 用眉毛写作

22 享受你的名望 

23 眺望未来:时间旅行能否实现

24 小心,末日并不遥远(也许不会迫在眉睫)

25 先进的文明是否注定短命 / 209

26 不要停止挑战自我 

27 霍金与上帝

28 天才的馈赠

29 非凡历程 

参考书目

序言

引 言

“他的名字必将载入科学的史册;上百万人通过他的畅销书刷新了自己对于宇宙的了解;他依靠惊人的意志力和决心克服重重困难,取得了如此成就,全球无数人因此受到巨大的鼓舞。”

马丁·里斯,《新政治家》周刊(2015)

如果用一句话概括,斯蒂芬·霍金就是当今世界上知名度最高的科学家。也许只有爱因斯坦在世的时候才能在名望上与他一较高下,不过随着当代通信和传播技术的发展,霍金的声誉甚至超过爱因斯坦。霍金在学生时期被确诊罹患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化症(简称ALS,一般也称运动神经元病),因此在此后的几十年中不得不依靠轮椅生活。如今,即使他想要抽动自己的脸颊,也要付出巨大的努力才能有控制肌肉的力量。但他的思想却绽放出了动人的花朵,在最黑暗的宇宙边缘点亮了一盏明灯。自从1988年出版《时间简史》以来,他激起了普罗大众对于科学的浓厚兴趣,从这一点上来说,不论是在世的还是已经去世的科学家,没有任何一位能够与他相提并论。

他让我们对于黑洞的理解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并且由此揭开了宇宙起源之谜的一角。科学探索的终极问题就是我们到底从哪里来,而他使得我们在寻找答案的道路上又前进了几步。他对于宇宙大爆炸——一般被认为是宇宙形成的起源——的研究,颠覆了所有我们认为自己已经确知的东西。他激进的理论不但挑战了过去传统的科学观点,同时也迫使我们重新思考时间的本质和神性的含义。

一些评论家认为,霍金的名望扭曲了我们对于他科学成就的认识。的确,霍金在科学上并不是一个独行侠,他幸运地赶上了宇宙学的黄金年代,与许多才华横溢的当代科学家都进行过合作。但究竟是一个时代的领头羊,或者不过是“精英中的精英”里的一员,这个身份对他来说无关紧要。我们同样会思索亚历山大大帝和拿破仑谁是更天才的军事家,贝利和马拉多纳谁才是一代球王。总会有人支持其中一种观点,而另一部分人持相反的意见,几乎不可能一劳永逸地解决这些争端。公平地说,霍金为科学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而且他的影响必将会长久地持续下去。不论从哪个角度来看,这都可以算作是了不起的成就。

在大众的想象中,他永远都拥有禁锢在残破身躯中的天才灵魂。这种想法满足了我们为自然科学赋予浪漫色彩的希望。他拥有天赋超凡的头脑,但自己的身体却背叛了他。在他接受各种治疗的过程中,很少有从事医疗工作的专业人士认为他能够活到三十岁,更不要说能达到七十多岁,因此他的故事不是一个悲剧,而是充满了英雄主义的色彩。他的困境牵动着我们的心弦,但同时也让我们真正感到“一切皆有可能”。用他自己率直的话来说:“没有人能够抗拒一个瘸腿天才的形象。”

然而,现实中霍金的形象与童话故事中的臆想大相径庭。面对同时存在于他身上的卓越才华和复杂个性,整个社会不禁要对我们如何看待“残疾人”进行反思。和理论物理界的前辈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一样,他不但是科学家,还是一位人文主义者。他参与了各式各样的运动,例如削减核武器、保护残疾人权益和实现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的和平。同时,他的个人生活有时也非常狂野,这一点与爱因斯坦也极为相似。两次婚姻和三个孩子证明了对他来说爱情和浪漫关系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要素。但由于他勃勃的雄心和对于科学工作的投入,以及有时易怒多变的性情,一路走来也留下了一些不堪回首的往事。

即便是他患病的经历也充满了矛盾。毋庸置疑,疾病对他的日常生活质量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但也有人认为,正是他在二十出头就被确诊患上疾病,才促使他走上了科学研究的职业生涯。面对英年早逝的阴影,他不得不抓住每一个机会,进发出了隐藏在身体里的热情和动力,把自己的智慧运用到了极致。在一些人看来,甚至可以说,身患重病对于解放他的才智也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也许《潜水钟和蝴蝶》的作者让·多米尼克·鲍比的话对我们会有所启示,他在书中记录了自己在患上由中风引起的闭锁综合征(他把这种病症称为自己的潜水钟)之后的生活,他说:“我的潜水钟变得不再那么压抑,而我的思想像蝴蝶般振翅高飞。”

如果把科学从霍金的生活中抽离——尽管毫无疑问这一点很难实现——由此诞生的新人物会是一个梦想家,可以自由地去想象各种了不起的东西,更为难得的是,他还拥有非凡的智慧,能够帮助自己理解这些梦想的含义。他可以优雅和睿智,正如他同样可以变得性急鲁莽和难以相处。这背后是无穷无尽的希冀,期望能够了解我们所居住的这个宇宙;是渴求知识的热情,无论不幸和时间都不能将之摧垮(不论我们怎么觉得)。他在2013年说出了这样一段充满彼得·潘风格的话:“请记得抬头仰望天空,而不是低头盯着脚尖。尝试理解你看到的一切,永葆看似幼稚的求知欲,不断探求到底是什么使得宇宙存在至今。”

准确地说,笔者写这本书的目的并不在于探析霍金的科学理论。他本人已经花费了数十年的时间把自己的研究成果转化为大众通俗易懂的内容。如果我觉得自己能比霍金本人更好地阐述他的思想,无疑是狂妄到了极致。如果他的通俗作品看上去不那么“易懂”,这并不是因为他的沟通能力有欠缺,而是由于他所要阐释的问题本身就复杂到令人头疼。简而言之,如果你想要了解他的作品,请直接去看他的著作(可以从《时间简史》开始)。

而《天才的另一面:霍金》则是希望还原出一个科学和名望背后的人物形象。当然,我不可避免地会提及他的科学研究,但我的目标主要是探索他的个性,理解是什么成就了他的事业,追索到底是什么推动和激励着他。这是“走近大师”系列的第三本书,每写到一个新的人物,我不但会赞叹令他们脱颖而出的非凡能力和伟大人格,而且会因让他们回归到普通人行列的弱点和性格缺陷而感到震惊。我希望本书能描写出一个当代科学界的代表性人物,同时也能反映出折射人性光辉的侧面和细节。

内容推荐

几十年来,斯蒂芬·霍金一直都被看作科学的化身,他那些颠覆性的研究成果改变了我们看待宇宙的方式。同时,他与病魔的搏斗也很触动人心,这使他成为全球残障人士的杰出代表。

霍金经历的是一场头脑与身体之间的战斗:随着他的科研工作不断攀登到新的高峰,身体上的残疾使他越发难以像正常人一样生活。霍金年仅二十一岁就被确诊罹患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化症(ALS),虽然医生当时宣告他的生命只剩两年时间,但他仍然决心要享受自己的生活和工作,甚至成为历最长寿的ALS患者。除此以外,他在宇宙学方面的研究成果(大部分都与黑洞有关),不但让他成为世界著名的物理学家和作家,还为他赢得了艾萨克?牛顿爵士曾经担任过的剑桥大学卢卡斯数学教授一职。

丹尼尔·史密斯《天才的另一面(霍金)(精)》这本轻传记将带你走近大师,探索自称具有“十一维运算能力”的霍金如何解决当代最为重大的科学难题,追寻到底是哪些理念和因素塑造了他的世界观和个性,重新认识这位奇才。你将读到一个更加完整的霍金,既是天才霍金,又是凡人霍金。

编辑推荐

霍金为科学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而且他的影响必将会长久地持续下去。不论从哪个角度来看,这都可以算作是了不起的成就。

笔者丹尼尔·史密斯写《天才的另一面(霍金)(精)》这本书的目的并不在于探析霍金的科学理论,主要是探索他的个性,理解是什么成就了他的事业,追索到底是什么推动和激励着他。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2 14:2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