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提琴的故事
田新潮
作者简介:田新潮,男,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先后在《东海》《浙江文艺》等杂志发表小说,与田家村合作创作电视剧9部在浙江电视台等播出。长篇小说《斗蛇记》(与人合作)在《浙江日报》头版发表;《天城春晓》在《南湖》发表,为新时期浙江第一部中篇小说。
春光明媚的五月,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一个交响乐团来到我国南方的一个省城访问。陪同朝鲜战友的许多中国同志中,有一位市歌舞团副团长陈华同志。晚上,她踏进灯火辉煌的人民大会堂观看演出,舞台上精湛的艺术表演伴着雷鸣般的掌声。掌声过后,她清晰地听到了这样的报幕声:“下一个节目,功勋演员:金贞姬,小提琴独奏。”
琴声悠然而起,诗一般的优美旋律,在大厅回荡共鸣。与其说陈华在聆听,倒不如说她在目不转睛地盯视着金贞姬这张熟悉的脸蛋。她几乎要喊出声来:“就是她!这一定是她——我的姐姐。”
当演员演奏起抗美援朝时的中国舞剧《小提琴的诗》的主题曲时,她激动地从座位上站了起来:“呵,难道真有这样巧遇的事吗?这竟是真的吗?”
陈华眼前模糊了,思绪犹如野马奔腾。在战火弥漫的朝鲜战场上,一段有意义的友谊生活,一幕幕地浮现在眼前。
1950年抗美援朝的时候,志愿军某部文工团里有一名小提琴手。瞧她那双忽闪忽闪的大眼睛和一脸稚气,顶多只有十四五岁。她说话、唱歌也稚声稚气,总是带着“咪”字音的,同志们给她取了个有趣的小名,叫“咪咪”。从此,把她的真名儿给忘了。其实,她叫陈华。别看她年纪小,拉的小提琴可美极了,优美的琴声,常常会叫你忘掉了自己,也会把你带到一个遥远的地方。
长白山的熊熊大火,把澄碧的鸭绿江水映得火红,掀动的浪花,像一闪一闪的火苗。她人矮腿短,穿着一件肥大过膝的军衣,走在队伍中间,步子细碎而急促,像一只麻雀。一场伟大的正义的国际主义战争,好像全在她身上体现了。
她走一阵,总要摸一摸背上的琴,像一个战士常常扶一扶肩上的枪一样。部队一过江,文工团白天行军,晚上开展宣传鼓动工作。又拉又唱,又喊鼓动口号。她使劲地拉着小提琴,小手冻得像红萝卜,她一点也不觉得冷,只想把每个音符都送到战士的心坎上。
“跑步前进!”前卫传下了口令。
炮声渐渐遥远起来,只能听到隐隐的隆隆声。谁都明白,我们的部队向前推进了,或许在追击敌人。但是,敌机对后续部队封锁更加严了,一群一群陆续不断。
在一次遭受敌机扫射后,咪咪的小提琴给打坏了。一颗开花子弹,像个恶作剧的小东西,从共鸣箱钻进去,又从那头飞出去,小提琴被炸成木片片。
咪咪含着泪,怒视着敌机远去的天空。抱着破琴,悲伤地喊道:“我的琴呢!我的琴呢!……”
从此,不论在行军中,还是在风雪的宿营地,每当听到哪儿飘来几句战士的歌声时,总使她想起那把心爱的小提琴。这是一把多有意义的琴呀!指导员说过,这是淮海战役中二营战士从敌人政工队里缴获来的胜利品。油漆锃亮,声音柔和而清亮。咪咪多么希望有一把小提琴,可是,在战场上连一根琴弦也难找,哪里去弄一把小提琴呢?
不久,二次战役结束了,部队开始休整。文工团组织慰问演出。上级派来一名翻译协助工作,他是个朝鲜人民军军官,只能说得一口疙疙瘩瘩的中国话,总把人民说成“宁民”,志愿军说成“志元昆”。他是一个热情而急躁的青年军人。
这天,咪咪正在整理从朝鲜老百姓那里借来的服装道具,翻译同志兴冲冲地进来,拍拍咪咪的头:“小小志元昆同志,小提琴的要吗?这里的有!”
“真的吗?”咪咪跳跃着说。
“就在前边山沟里,一个阿妈妮家里的有,志元昆同志用用,顶好!朝鲜人民中国人民一家宁。”
咪咪高兴得像看见月亮落地一样,走一阵蹦一阵,跟着翻译找宝贝去了。
一条弯弯曲曲的溪涧,绕过山边低低的三间草房,发着潺潺的水声。房前铺着一条石块的跳蹬,他们很快从上面跳了过去,翻译对着草房大声喊了几句朝鲜话。不一会,一扇纸糊的门开了,出来一个头发银白的阿妈妮。这老人,脸容憔悴,神情恍惚,好像笼罩着一脸忧伤。她想笑,但笑容惨淡,一言不发地把他们让进屋去。
翻译热情地问候之后,便开始像发表演说似的说开了:“志愿军打了大胜仗,把美国王牌军陆战一师,打得丢盔弃甲,狼狈不堪。战士们从战场上下来,统统地辛苦啦!现在,要演剧慰劳慰劳……”
咪咪打量着阿妈妮的家,一把小提琴挂在壁上,墙边谱架上铺着的一本线谱,已经积满了灰尘,仿佛主人久已没有翻动,特别引人注目的是壁上一张两个朝鲜姑娘合奏小提琴的放大照片。大的一个:扁圆的脸蛋,弯弯的眉毛下有一双温柔娴静的眼睛。小的一个:额前一溜蓬松的刘海下,一张瓜子脸,一双秀眉俊眼。她们都带着微微的笑影,在专心地演奏曲儿。
翻译演说完了,接着言归正传:“阿妈妮,请你把小提琴借给志愿军用用,可以吗?”
“噢,小提琴吗?……”阿妈妮一听小提琴,像受了惊,脸色顿时变了。
“阿妈妮,请借给我用一用,用完了就还。”咪咪对着翻译跟她说。
阿妈妮无力地往炕边一坐,好像瘫了下去,一声不响,两手搭在双膝,一双忧伤而疲惫的眼睛,呆呆地盯着壁上的小提琴,脸上充满痛苦的表情。这时,风雪把门吹开了,叫人好冷,气氛死寂一般。沉默了好大一会,阿妈妮颤抖一下,才嗫嚅着说:“唉,小提琴是我的小文姬拉的……”
翻译不耐烦了,照他的想法,只要他一开口,事情都会像过去一样:好的好的,为了祖国咱们愿意贡献一切。现在他觉得阿妈妮太吝啬了,不礼貌,简直在志愿军面前,亵渎了朝鲜人民的尊荣;以自己也是一个朝鲜人的资格,开始教训起她来,一张年轻热情的脸变得严厉了。
“呀,志愿军不远千里来到咱们的祖国,抗美援朝,流血牺牲,我们的人民要大大地感谢他们。你的小气,小提琴不肯借!呀,不礼貌!”他气愤地摇着头,每说一句都要朝阿妈妮严厉地瞥上一眼。
阿妈妮窘困地站了起来,眼里闪着泪光,两手瑟瑟发抖,紧紧抓住衣襟,痛苦得几乎要把它撕裂,一张可怕的脸,看看翻译,看看咪咪。
P1-3
2014年下半年,两名主编和五名编辑花了整整四个月时间,终于将《湖州当代优秀文学作品选》(包括《续编》)选编完成。但从准备到实施的时间,则有一年之久。其间从领导到编务人员,总共开了不下十次会议。对于作品入选门槛和报刊级别界定等问题,经历了一个颇为棘手的过程。毕竟很少有人知悉全国所有的报刊,哪怕百度一下也难有准确的结果。至于上千篇来稿文档格式和页面设置的乱象,只能用头疼来形容。好在这一切都在临近岁末时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目前这套选集所选编的,是从新中国成立以来65年湖州作家创作的文学作品,汇集了近200位作家约250篇(首、部)的文学作品,按照小说、诗歌、散文、纪实和影视的文体分类,依发表的年代顺序排列。全书共约120余万字,分小说卷、诗歌卷、散文卷、纪实影视卷四册出版。作品选收的标准是在省级及以上报刊发表的文学作品,以及在国内发表并获得省以上奖项的文学作品。从作者的情况来看,其中既有德高望重的老作家,也有创作势头强劲的中青年作家;既有刚刚踏人文学之路的年轻作家,也有对文学心存一份虔诚的文学爱好者。有极少数作家虽已离世,仍将他们的作品找来选人,这样既保证了这套选集的完整性,又是对湖州文学作尽可能完整的记录,同时也是对作者最好的纪念。
虽以认真负责的态度选编作品,却不敢说已经尽善尽美。艺海拾贝,疏漏在所难免,若有舛误,敬请指正。
主编
2015年3月
小说卷
小提琴的故事/田新潮
月月红/陈景超
夸父追日/钟伟今
“杀头和尚”传奇/李牧
豆腐花摊的兴衰/卢国建
孟扣老大的船/高锋
傍晚,下着细雨/金一鸣
里子老生/陈祖基
裱画的朋友/寇丹
船老大的后代/姚达人
银镯十六/余方德
船寮/李民
自留地/杨建强
走出沙漠(外二篇)/沈宏
生命(外二篇)/陈志芳
秋天的稻堆又干又亮/李浔
小棋王/荣成
更年月/马雪枫
“假吃假”奇闻(外一篇)/杨伟民
圆房/马红云
招牌店老板和他的女儿/邵宝健
天上有个太阳/陈琳
旋转/沈旭霞
花凤桥志异/嵇发根
秋雨下个不停(外二篇)/李全
群居的甲虫(长篇节选)/潘无依
不期而遇/王麟慧
偶然事件/杨再辉
1945年的通信(外二篇)/谢根林
第六个是自己/钱夙伟
x星球/尹奇峰
捡漏(外一篇)/章旭梅
遍地花开/杨静龙
婚姻/陈芳
小赵的机关生活(长篇节选)/黄其恕
土根伯和他的“红头苍蝇”/赵长根
独自生活/雀翎
十年/李思雨
阿强的军营生活/田家村
陈湾故事/曹秋华
期待幸福/钱爱康
上海白领/帅泽兵
街旁的树依然绿着/金扬武
玉簪花开/管艳
散文卷
湖州铁佛寺/马红云
剑池赏瀑/钟伟今
春汛/徐建新
丘比特之箭和缪斯的信徒—球迟的婚恋/李广德
穿越/沈旭霞
蚕庄细雨/陆士虎
面对死亡2/陈琳
希望电脑更“傻”/马雪枫
不该长在浙北的树/范一直
酒的灵魂是情/伊蓉
因为“间离”,所以我喜欢/周江林
西藏纪行/郑天枝
南浔往事/陈芳
白云深处的怀想/赵长根
秋天到纽约去看树/余方德
《苕溪诗帖》忆米芾/张前方
与女作家王安忆面对面/周江鸿
守望南浔——读杜圣贵的南浔钢笔画/李民
江湖郎中/唐斩
名著重拍任你胡编/沈文彬
大历年,我和鲁公联句/嵇发根
此爱绵绵无绝期/梅苏苏
温馨贺年卡/凌建华
此缘长忆/陈永昊
空问/章旭梅
乡村兄妹/杨静龙
微笑/顾连梅。
陈梦家生命地理/杨振华
太湖本色/吴越
长生不老的阿Q——再读《阿Q正传》/钱大宇
为孟郊而骄傲/王海霞
梦中清溪/陈霞
一个孤儿引发的血案/金一鸣
天国再见/金一鸣
城市道板也可以这样铺/张林华
时光与古木/曹秋华
品味溪流/胡百顺
养蚕人/马利
长桥河色/朱惠勇
也想牧牛牛边卧/周孟贤
流淌在时间里的乡愁/吴艺
散文二题/田家村
西苕溪畔踏歌声/汪群
窗外/唐水珠
《饼斋的尺牍》读后/蔡圣昌
旗袍/凌晨
悬空寺之美/林国强
散文四题/沈健(安吉)
红尘散笔(四题)/朱敏
渔在江南/徐惠林
裁缝陈师傅/钱爱康
寻找城市的秋天/姚敏儿
诗歌卷
泉水呀,请你帮帮忙(外四首)/李苏卿
开发新安江(外一首)/李广德
黄怀山(节选)/关庆阳
师傅的歌/谈谦
雨晨(外一首)/周克瑾
启明星(外二首)/黄晨星
野藤(外一首)/梅其卿
追/钟伟今
圆明园秋思(外一首)/沈泽宜
日历(外二首)/沈元庆
坐在轮椅上的图书管理员(外一首)/钱夙伟
喂叶/陶润浩
春天是这样来的/张国南
女市长(外四首)/茹菇
太湖鱼族/柯平
鹰爪菊(外三首)/沈健
杨柳青青(外三首)/曹国政
渡船(外一首)/俞力佳
江南水乡短笛/陆士虎
夜行船(外一首)/胡可
咫尺天涯(外三首)/沈健(安吉
桑剪夕阳(外二首)/芦笛
中国酒(外四首)/李浔
夜空中的鸟儿(外三首)/朱其根
蓝色歌唱节(外三首)/房华
江南(外一首)/周江林
一个吹箫人进入秋天以后(外三首)/石人
呼吸(外三首)/丽星
从十四种角度叙述的雪(外三首)/舒航
男人女人(外一首)/刘世军
永远的蔚蓝(外二首)/顾政
傍晚的雨(外三首)/屠国平
我的故乡在水之湄(外三首)/张蕴昭
大鸟引我溯长江(长诗节选)/周孟贤
蚯蚓(外二首)/严明卯
弥尔顿的晚年生活(外一首)/小雅
蛙鸣(外三首)/俞玉梁
不设防的孤寂(外三首)/潘维
凌晨(外三首)/宋洋格
献给梅子的情诗/郑天枝
小梳子(外二首)/潘无依
冬日漫步(外一首)/陈永昊
蓝色的科罗拉多河/杨新宇
夜光杯(外二首)/陈霞
羞耻(外一首)/陈夫翔
梦幻的祈祷(外二首)/三缘
与你同在(外三首)/郑清匀
石头(外四首)/胡加平
入夜的阳光(外二首)/施新方
无梦夜(外三首)/陈美霞
一直想写简单的诗(外三首)/王伟卫
彼岸(外一首)/曹世河
炊烟(外三首)/潘新安
乡村生活(外二首)/陈曦
读帖问道/沈方
醉在阿瓦提(外二首)/箫风
即景(外四首)/胭痕
走近昌硕(外三首)/张鹰
西塞蛙鸣(外三首)/徐惠林
安吉是白茶的名字/朱敏
还乡(外三首)/吴艺
北京王府井大街(外一首)/周麟
雨夜,菰城梦了/陆孝峰
纪实影视卷
纪实篇
陈毅历险记/余方德
灿烂生命的奉献——来自湖州面粉厂的报告/李民
明珠落玉盘——沈志荣创业记/杨寄尘
中华子弟兵(长篇节选)/马雪枫
笔墨江南——首届中国湖州·国际湖笔文化节纪实/沈文泉
战士的情怀——记全国优秀退伍军人盛云龙/郑天枝
乡野流韵/汪群
朱倍得和他“了不起的事业”/李广德郑天枝
衡庐先生/嵇发根
乡野匪盗/徐惠林
中国第一——汤有祥和他创办的私立高中/吴丹
地球曾在这里绞痛/张加强
江南小延安(长篇节选)/田家村
影视篇
天下粮仓(电视剧文学本)/高锋
一江春水向东流(根据同名电影改编)/金一鸣
茶恋(电影剧本)/张加强
赵孟頫仕元(二十集电视剧故事大纲)/顾政姚博初
热血冰魂(长篇电视剧故事大纲)/顾政曹国政
花开江南(电影剧本)/黄其恕
警察爸爸(微电影文学本)/金沙
红衣(电影剧本)/朱十一
湖州山水清远,自古以来文脉昌盛,英才辈出。
这片土地既哺育了唐代诗人孟郊、明代小说家凌濛初、新文化运动猛将沈尹默等一批名流大家,创作了许多不朽的文学经典,也曾令白居易、杜牧、皎然、张志和、苏轼、戴表元等历代文学名家流连忘返,留下了一篇篇歌咏湖州的佳句华章。
湖州,是一块氤氲着浓郁文气的土地。这里的一山一水仿佛都藏着一个个令人心动的故事,这里的一草一木似乎都凝结着一种不可言说的诗意。
进入新时期以来,湖州的文学创作也一直是高潮迭起,佳作连连,既有老中青三代作家梯队,又出现了“80后”“90后”文学群体,不时引起文学界和文化界的关注。目前,热爱文学创作的人群不断扩大,“文学湖军”正在逐渐成长,他们关注社会,体悟人生,潜心创作,用文字表达着对社会人生的看法,发出属于自己的独特声音,执着地追逐着心中的文学梦。
相对于湖州的2700年历史来说,65年的时间未免太短;相对于悠久的湖州文学史来说,120万字又未免太少。但当四卷本的《湖州当代优秀文学作品选》(以及稍后选编的90万字的两卷本《湖州当代优秀文学作品选·续编》)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时候,还是那么令人感到震撼。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说,这部作品选也是一部当代的湖州文学史,它以一种鲜活的姿态,将湖州当代文学发展的脉络清晰地展现出来。如果说中国文学是一条长河,那么它就是奔向这条长河的一股涓涓细流,它有着自己的节奏,自己的声音,自己的特色,自己的立场。它记载着几代人对文学的执着追求,也将是留给后世的一笔珍贵的精神财富。
《湖州当代文学优秀作品选》(包括《续编》)是湖州当代作家创作成就的一次集体亮相,这么大规模的作品选编在湖州尚属首次,展现了湖州当代文学的创作实力。新中国成立以来,湖州文学创作取得的成绩十分显著,但一直没有编过综合性、全貌性的文学作品选集,这不能不说是一种缺失和遗憾。此次由中共湖州市委宣传部、湖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湖州市作家协会和湖州文学院联合选编了这套作品选,实乃及时之举。从这一意义上说,这既是总结地方文学成就、泽被乡里的功绩,也是文脉承续、薪火相传的益事,其意义和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愿这套选集出版能具有湖州文学里程碑式的意义,既是一次回顾总结,也是一次新的扬帆起航!
编者
2015年3月
由杨静龙、金一鸣主编的《湖州当代优秀文学作品选(共4册)》包括四个分册,分别为小说卷、诗歌卷、散文卷和纪实影视卷,是湖州当代作家的精彩作品集。
由杨静龙、金一鸣主编的《湖州当代优秀文学作品选(共4册)》是湖州当代作家创作成就的一次集体亮相,这么大规模的作品选编在湖州尚属首次,展现了湖州当代文学的创作实力。新中国成立以来,湖州文学创作取得的成绩十分显著,但一直没有编过综合性、全貌性的文学作品选集,这不能不说是一种缺失和遗憾。此次由中共湖州市委宣传部、湖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湖州市作家协会和湖州文学院联合选编了这套作品选,实乃及时之举。从这一意义上说,这既是总结地方文学成就、泽被乡里的功绩,也是文脉承续、薪火相传的益事,其意义和影响是不言而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