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着几日的雾霾,早上见不到阳光,下午不到五点就黑得不见五指。几天前刚拿出来戴的口罩已经黑了一层。网上有个段子,说这种天能约见面的都是生死之交,出来工作的都是亡命之徒。
戴着号称能防99%雾霾的高级口罩出了门,到办公室准备节目,开会、见人,下午采访创业女神,一个白天都没太缓得过劲儿来。回家的路上看着灰灰的天灰灰的楼,忽而想起小时候在老家放学疯跑的日子。
那是搬去跟爷爷奶奶过的几年。新的环境,一切都陌生,爸爸妈妈不在身边,我变得内向自卑。在学校的日子是灰灰的,生怕自己做错一点事情被老师同学笑话。唯有放学路上那段时光是最开心的。一般放学天色还早,只要是爷爷不来接我的日子,几乎都要去“乌龟山”爬一圈再回家。先要走过一段用砖头小石子拼成的路,还要小心不摔进两边的水塘里,最后开始爬山。
总有好几段不太上得去的路,我得抓着两边的树干爬上去。到了山顶,高兴得开始蹦开始叫,觉得这整座山都是自己的。学校组织养蚕之后更是每天必去山顶,那里有好几棵大桑树,我会采满满一大包桑叶回家喂蚕宝宝。
这段经历常常萦绕在我脑海里,即使后来上初中离开爷爷奶奶家也依然会想起。后来爷爷奶奶也搬家了,我再也没去过。前几年回老家偶尔经过那边,发现“乌龟山”早已经没有了,那片空地比我记忆中的小了很多。我跟爷爷奶奶说起小时候爬山的故事,他们笑得合不拢嘴“哪块是个山啊,就是个小土丘,哪块要爬那么久?几步路就到了。”
可是在我的心里,那是一段探险,是每天灰色日子里的彩色部分。
除了放学路上的快乐可以稍微弥补灰灰的日子,剩下的就是做手工的时候。班上同学流行用挂历纸折五角星。我看着女生们课问交流折纸心得,互相比谁的星星好看,她们脸上的笑容都在发光。
有个同学给了我一个她觉得颜色不好看的星星,我揣在口袋里回家,一个晚上都在拆了折、折了拆的过程里。问奶奶,奶奶说不会,叫我快关灯睡觉。我悄悄捏着星星钻进被窝,等她离开房间,借着房间门上面那格玻璃传过来的灯光躲在被子里继续捣鼓。突然发现搞明白了,大叫了一声,奶奶被吓一跳冲进来,开了灯看见我握着星星在笑,她也跟着笑了,“真是个有决心的孩子!”
那时候的一点小小成就感,是我在新学校里安身立命的一点力量。
我怕日子是灰的,尤其怕心里是灰的。北京的雾霾让我害怕,想做点什么,也许不能驱散天空的灰,至少可以拨开心上的灰。晚上回家就开始折腾吃的,炖了牛脯莲藕胡萝卜汤,炒了糖醋包菜和茄汁大虾。这还没完,看着家里的柚子又想干脆自己做柚子茶。P14-16
Lucy是一个能够放弃一切追寻梦想的人,音乐是她心灵的一种表达,写作传递了她对生活的态度。
——小飞(原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轻松调频飞鱼秀主持人)
这本感悟集是对生命质量的追求,对心灵成长的关注。是与自我的和解,是与心灵的对话。如果你想要成为更好的自己,我想她可以给你力量。
——张襦心(起名通创始人、资深媒体人)
Lucy,是个单细胞生物。她曾说,生命其实不是为了找答案,而是不断的探索。我相信她的感悟能让你心软下来,心静下来,体验生命的美好。
——钟秋(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轻松调频主持人)
每一个时代,都有一些珠贝一样的人,他们被大时代的浪潮碾压、消磨,他们怀揣梦想,裹沙前行,把自己活成了一颗珍珠。守住、留住、安住浮躁的心,活出更好的自己。
——青音 (心联网科技 CEO、著名自媒体人)
珍惜每个当下
某天早晨,突然有种说不出的郁结感沉沉压在心头,这在最近几个月是极少发生的。在家各种倒腾还是不能对付之后,发现原来是因为身体里那个我在责备自己。责备在过去的某个时刻没有作出相应的反应。这份责备感好熟悉,就像小时候放寒暑假一个人在家,看电视看得晨昏颠倒,等爸妈回来之后,发现一天就那么过去了一样自责。原来,我身体里有个“小判官”一直跟我说“不许浪费时间,不许虚度光阴!”。也许是因为主持“轻松咖啡馆”节目并且提倡“慢生活”理念的关系,抑或是别的什么,越发相信“慢”的好处。但真的慢下来了,却又被这个“小判官”批得一无是处。在跟这个“小判官”达成和解又原谅自己之后,我决定“报复性宠爱自己。”
先是跟闺蜜一通聊,表达了成长道路上如何逼迫和批判自己,接着又表示自己是如何勤俭持家不铺张浪费,眼影还是5 年前买的,最近半年没买过衣服、包包、鞋子云云,力证自己是对自己有多不好。
我说:“我有种想要报复性对自己好的感觉。”
她说:“我也有过,赶紧买!”
于是,立刻冲去花店买花,去便利店买三明治, 回到家才勉强把那个沉沉的感觉放下。
坐在桌前看花啃三明治,心里有个声音说,谢谢你听见我的感受,谢谢你尊重我的感觉,你已经很久没听我说话了。
许久前,看过一篇塔罗牌占卜师朋友写的文章, 她一直以为自己经历那么多冥想静修,比一般人更感性、更直觉,没想到有次做《朝圣》的作者保罗·柯艾略提到的“灵操”静心法,还是被自己感知的麻木吓到。
每个人跟这个世界都有关联,一次次地交换,收起点什么又丢掉点什么。这个过程身边充斥着很多人,不可避免地会在乎他们的感受,甚至把他们的感受放在自己面前,去满足而不自知。
可当所有人都在为他人的感受而生活的时候,好像就没有人真正关注自己的感受,而且每个人得到的都不是百分之百的满足。过度放肆欲望会出问题,但一直压抑也会出问题。至少当每个人为自己的感受负责的时候也意味着他必须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所以,那天之后,我就决定不跟自己闹别扭了, 虚度光阴就虚度了,想吃面包就去买了,想学插花就去学了,想躺着就躺下了,想当个匠人就真的动手做出点什么。
这本书是这些年感与悟,整理这些文字的时候会觉得很多部分都青涩笨拙,是一个并不聪明豁达的女孩在成长为女人的过程中“依样画葫芦”的喃喃自语,然而却是最本真的我。
有几位好朋友发来信息,言辞中表达了担心, 他们怕文章太“鸡汤”,他们说“你改变不了任何人”, 他们说“你逃不掉的,你跟别人的世界一定会交叉”……
我想,这些年的确一直在改变一个人,那个人就是我自己。我认真跟自己相处,看见那么多虚荣、自卑、幼稚、脆弱,我知道自己就是个笨拙又矫情的单细胞动物。 是的,我不够好,但……我想试试变得更好,更 安静、更豁达、更坚韧、更能跟自己的负面情绪相处。 我也从来没想改变任何人,说服任何人,因为每 个人都是自己世界的君主,完全不需要听他人的意 见。我更没觉得自己的文字配得上“鸡汤”二字,因为它们只不过是一个真实敏感的我,对人生的一点自我表白。 感谢我的朋友,我的听友,我的家人,还有此刻 的你,我的读者。因为你们,我一直清楚地知道,这 个不完美的人离自己心目中的“好”还有一段距离, 但,我在努力。 愿每个当下都是我们喜欢的。
Lucy路西儿著的《愿每个当下都是喜欢的》是一本关于生活方式的书,是一个感性又并不太聪明的“单细胞生物”对于世界的感受集合,是一个女孩在成长为女人的过程中的喃喃自语。
每个人都是他自己所在世界的君主,在精神的世界里没有谁比谁更高贵。作为一名八零后北漂,Lucy有她的困惑,烦恼,焦虑……在无法改变外境的时候,她选择往内寻的方式,让自己慢下来,精心呵护内心精神花园,任世事变幻,安住于每个当下。
把握好每一个当下的幸福,在经历一段时间之后站在一个点往回看,也许会发现这些喜悦的瞬间变成了一颗颗晶莹的珍珠,而我们的生命就是那条穿起他们的链子,多么美好。
愿你我的每个当下都是喜欢的。
Lucy路西儿著的《愿每个当下都是喜欢的》中有生活感悟与掠影,音乐知音与高妙,情感升华与回首,旅行工作与心声……文字音乐影像,三维多角度展现漫时光。
电波那头的lucy,是否在那些你已经淡忘的午后通过电波送去温柔的语调,暖了这个城市。是否记起easy café、lady lady、落日大道,那些陪伴你春日暖阳,盛夏凉风,秋阳杲杲,冬雪迷人四季轮回的节目。
这本书本可以唤起你心底拳拳深沉的亲情和乡愁,抑或那些不曾忘怀的青春和小伙伴,那份相濡以沫和举案齐眉的二人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