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斯普拉特在行动(4克隆疑云)
分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外国儿童文学
作者 (英)吉莲·克洛斯
出版社 青岛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斯普拉特在行动》系列全套6本,分别为《催眠之眼》、《章鱼迷境》、《巨猿阴谋》、《克隆疑云》、《绿手风波》、《变脸惊魂》。该系列图书为引进版图书,由卡内基文学奖获得者吉莲·克洛斯执笔。吉莲·克洛斯曾获得国际卡内基儿童文学奖章、惠特布雷德童书奖和聪明人文学奖。《斯普拉特在行动》是她最著名的系列作品,由于文学性与趣味性兼强,在英国拥有大量读者。该书是亚马逊网站上的五星超级畅销书,英国有据此拍摄的热门电视剧系列。

本书是其中的第4册《克隆疑云》。

内容推荐

吉莲·克洛斯著的儿童小说《斯普拉特在行动(4克隆疑云)》讲述了:

迪娜随亨特一家搬到了一个奇怪的村子,村里几乎所有的人都众口一词地认为“生研中心”很好。只有男孩西蒙例外,他拍到了一些奇特的照片。深夜,迪娜与西蒙去“生研中心”探险,而劳埃德却遇险昏迷。为了寻找证据,西蒙冉次潜入“生研中心”,却目睹了惊人的一幕。遭朋友们怀疑的迪娜也被迫进入“生研中心”,她遇到了老对手,一场斯普拉特小组与高科技产物的生死较量展开了……

目录

1 奇怪的村子

2 不可思议的照片

3 迪娜的艰难抉择

4 深夜历险

5 可怕的昏迷

6 寻找证据

7 刮口腔的女人

8 神奇的苍蝇

9 跟踪

10 潜入生研中心

11 恐怖的基因组合

12 电话诡计

13 独入虎穴

14 蜥蜴女孩

15 恶魔校长的挑战

16 没有出口的迷宫

17 冰库噩梦

18 杀人藤蔓

《克隆疑云》译后记

试读章节

“你问我我问谁去,”亨特先生伸手从公文包中拽出一本厚厚的书来,“你为什么不自己看?”

劳埃德斜倚在墙上,看了看书名——《DNA与进化》,作者是韦塞克斯大学的罗教授。“算了吧,”他回身就走,“还是给迪娜看吧。”

亨特先生笑出声来,然后把书递了过去:“迪娜,你想看吗?”

“真的可以给我看吗?”迪娜的眼睛一亮,“可你不要用到这本书吗?”

“当然不用!我可不会把那么一厚本书都啃完。”亨特先生摆出一副被厚厚的书本吓坏的样子。

迪娜接过了书:“你难道不需要弄明白研究的都是什么东西吗?你不是还要主管生研中心的公共关系部吗?”

亨特先生露齿一笑:“我有捷径好走,他们要派我出去上一个课程。”

“哦,真棒,”正在忙着拆箱的亨特太太抬头说道,“什么时候动身?”

“嗯,事实上……”亨特先生突然看上去显得不好意思起来,“我后天就要走了。”

“后天?”亨特太太放下了刚刚打开箱子拿出来的一摞碗碟,“可后天是星期六啊。”

“我知道,”亨特先生满带歉意地说道,“主任告诉我的时候我也是这么说的,可我实在没法开口拒绝。你们知道,这份工作真像是从天上突然掉下来的馅饼,付给我的工资那么高,我总得对得起那份钱。”

劳埃德脸上满是不快:“可我们才刚到这儿啊。”

“可要不是他们能在我们卖掉旧屋前把这栋房子借给我们住,你们还来不了这里呢。”亨特先生说。

亨特太太叹了口气:“我想你是对的,他们对我们很不错。我只是希望他们能让我稍微认识几个人之后再叫你走。”

“可这儿有你认识的人!”亨特先生脸上稍微露出了一点喜色,“你猜猜我今天上班的时候碰见谁了?”

亨特太太摇了摇头:“猜不出来。”

“卡特太太!”亨特先生喜滋滋地说道,“还记得她吗?主任也出其不意地给她打了电话——就像他跟我打电话时那样,然后给她在人力资源部安排了一个工作。”

亨特太太略有些茫然:“哪个卡特太太?”

“你认识的,就是那个长着双下巴的高个子女人。她的女儿叫罗丝。”

罗丝·卡特!

迪娜听了这话差点没灵魂出窍,她压根儿没想到过还会再听到这个名字。一瞬间,往日的种种画面又浮上了她的脑海。

罗丝那张被催眠7的、毫无表情的脸。她那双冷漠的眼睛,还有她那机械的朗诵声:年级长是校长的喉舌,必须遵守他们说的话。恶魔校长曾经把他们的整个学校都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所有的人都在催眠之下变得服服帖帖——除了斯普拉特小组。罗丝就曾经是他最得力的级长。

而她居然在这里!就在这个村子里!

迪娜朝劳埃德和哈维瞟了一眼。看得出来,他们也感到有点震惊。

“罗丝在这儿?”亨特太太露出一副如释重负的表情,“太好了,我要叫她到这儿来见见孩子们。”

这对于劳埃德来说显然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了,是糟糕一天的糟糕结尾。

“来吧,哈维,”他粗声恶气地说道,“咱们到电脑上去玩儿一局游戏吧。”

迪娜想要聊一聊发生的那些怪事,可她看得出来劳埃德这会儿根本没心思谈,看来只好再等等了。

她叹了口气,拿起那本关于DNA和进化的书开始看了起来。

P10-13

序言

关于《斯普拉特在行动》

刘绪源

我曾看到不少小学生手捧国内原创的某“超级畅销书”,读得津津有味。我有点郁闷。因为我很知道这些书吸引读者的妙招:充满惊险和悬疑,文字中透着诡异,主角和小读者年龄相当,也正为单调而紧张的功课所苦……但无可否认的是,故事很无聊,它们完全是为投合少年的阅读心理而写,一切是为了吸引眼球,从而获取商业利益。我把这些书称为“商业童书”。

当然,哪怕是真正的大科学家、大艺术家,也不可能一生不接触“通俗文学”,在他们的少年时代,很可能有几年也非常喜好侦探小说或武侠小说——这种喜好和一定的年龄阶段是有关的。所以我并不反对中小学生读通俗文学,只是通俗文学本身也有高下之分。以我自己有限的阅读来看,在侦探小说中,柯南·道尔的《福尔摩斯探案集》与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小说;在武侠小说中,金庸和梁羽生的作品,品位的确要高一些。

现在,在部分家长中有一种误解,觉得孩子读书就好,至于读什么书他们是不管的。其实儿童读课外书的时间非常少(因而极珍贵),不同年龄段又有不同需求(这就是理论家常说的“儿童本位论”),所以在学龄前,该多读“有意味的没有意思”的书,让他们纵情想象,让头脑得到快乐的释放;而到了小学阶段,书可以渐渐地“深”起来,书中的“意思”也可以丰富起来,不能被无聊的书占据了全部可用的时问。

同样,在知识界和评论界也有一种误解,觉得推荐中国原创的书就是好,如积极推荐外国作家的书,那就多少有点问题。前不久,我还看到一篇文章,对国家图书馆的“年度少儿图书类推荐书单”里有多种“洋童书”表示愤慨,说国外从来不会有这种事。我不知道这样说的依据何在,国外的图书馆难道只准推荐本国作家写的书?按此原则,是否一切翻译类作品(翻译类其实也是“中国书”的一个大类)国内图书馆都该不闻不问才对?以此类推,上海图书馆是否只能推荐上海作者写的书(上海译者译的也不行)?浦东图书馆是否连浦西的书也该充耳不闻?我从这样的观念里闻到了“晚清”的气息,而且还不是晚清的康有为、梁启超那样的改革之士,却是更为保守的“辫子党”的思路。我们不妨想想鲁迅为什么要提倡“拿来主义”,要把国外的东西大胆“拿来”,甚至还多次强调“翻译比创作更重要”。我们也该想想改革开放的“开放”指的是什么,现在应更加对外开放,还是应走回头路?其实我很理解那种希望保护本国作者利益的心理,但这实在太小气,也太缺乏远见,按此思路非但不利于本国文学的发展,还将小读者们的利益做了牺牲。原因很简单:童书不仅有原创和翻译之分,更有高下优劣之分。如果翻译的书确实更好,而我们就是不准推荐,却只准孩子看那些无聊的书,原因只因为它们是中国作者写的,这难道是为了儿童?显然不是。这不是文学思维,更不是儿童文学的思维。

……

“我觉得她真是棒极了,除了——”他朝她笑了一下,“——除了稍微有点笨。”

迪娜的脸一下子红了起来,两只眼睛盯着自己的脚。她一直没说话,直到威尔伯福斯小姐轻轻地问她:“那么,迪娜,你觉得呢?”

迪娜的声音有点哽咽,好像说不出话来的样子,她说:“请把我留下吧。”

读这样的文字,心会变得很软,孩子之间的反话和微妙的反应,都给人以会心的美,仿佛自己也进入了这样的生活。这是一种纯文学的审美效果,这样的通俗文学虽仍以故事好看为第一要义,但品位已和纯文学相当接近了。

这样的书,我以为可以成为“浅阅读”和“深阅渎”之间的很好的桥梁。

后记

在儿童成长的过程中,家长和老师教给了他们许多的知识与做人的道理,然而在他们成长到一定阶段,具备了初步的知识积累之后,有一种能力就变得越发重要起来,那就是独立思考、明辨是非、做出正确选择的能力。有意思的是,这种能力似乎无法通过直接的传授或灌输可得,而是应该通过家长和老师对孩子们平时各种思考活动的大胆鼓励,或是由孩子们自己对发生在身边或别人身上的事件展开积极的思索,进行举一反三、推人及己的感悟方能获得。有了这样的能力,我们所获得的各种知识才能焕发出应有的光彩,真正地转化成力量,将我们引入有意义的生活。《斯普拉特在行动》正是在这方面具有独特价值的一套好书。

《斯普拉特在行动》是英国儿童文学作家吉莲·克洛斯创作的一套引人入胜的童书,该书甫一问世便以其惊悚的气氛、跌宕起伏的情节与发人深思的主题在英国受到欢迎。在此后的几年里,作者又陆续创作了几部续集,每部都在保留主题和主要人物设定的基础上融合了当时的先进科技,使得小说紧贴时代,具有很强的现代感,也更加凸显出能够独立思考,不人云亦云,并敢于在居于少数时追求真理是在任何时代都不会过时的可贵品质。

《催眠之眼》是整个系列的开篇之作,故事一上来就笼罩着一股诡异的气氛:天资聪颖的少女迪娜被亨特家收养,在和自己的两个兄弟劳埃德与哈维来到学校后,她发现学校里的学生异乎寻常地安静、听话、遵守秩序,而且在被问及他们对校长和学校的印象时,他们都会异口同声地说:“他是一个很棒的人,这是我上过的最好的学校。”这种情形对处于活泼好动的成长期的迪娜来说,显得有些诡异。而且,校长和以校长的喉舌自居的年级长们所宣扬的理念,如“良好的举止是健全头脑的标志”“遵守秩序的人可以统治世界”和“无聊的闲谈是对精力的浪费”等,也都与迪娜的天性格格不入。然而经过与校长的一番谈话后,迪娜吃惊地发现自己竟然也成了那些学生中的一个,说起了跟他们一模一样的话。自己的言行居然不受自己的心灵控制了,这令她惊恐万分。但她是一个勇敢的姑娘,从来不会轻易地向强大的势力低头。她通过自己的观察与思考,渐渐接近了事情的真相,发现了校长利用催眠术控制校园的事实。在这一过程中,她也找到了一群志同道合的小伙伴,那就是“斯普拉特小组”,这个小组成立的初衷只是为了使自己免于受到恶势力的迫害,但最后他们成了一群小小的斗士,以极大的勇气与智慧瓦解了恶势力的惊天大阴谋,挽救了整个国家。

虽然在这部书中,恶势力是个掌握了催眠术的大反派,但其实他的话、他的理念、他的做法却并不是个别现象,而是以不同的程度或以其他的方式真实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之中的。比如他为了让孩子们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知识,以期达到在校际智力竞赛中获胜的目的,在对孩子们进行催眠后向他们进行灌输。劳埃德讽刺说:“这倒是把整个学校都培养成天才的捷径啊。”而迪娜对此的批判更是尖锐,她说:“我们不是在学习如何思考,我们只是在学习复述学过的东西,就像机器人一样。表面上看起来不错,其实一点用都没有。”这话对于我们如今的教育制度具有何等重要的警示作用。在书中,斯普拉特小组有他们自己的秘密口令,上半句是校长治校的口号“谁能维持秩序,谁就能统治世界”,而下半句是孩子们自己的发明——“但谁能容忍混乱,谁才有真正的自由”。我们不妨把它看成是作者在书中要向我们传递的最重要的讯息。处于成长中的孩子思维活跃、活泼好动,作为大人和老师要尊重他们这种特定时期的特定行为模式,不要强行将其纳入自己的思维模式,以自己的好恶标准来加以评判,要相信孩子们有自我成长的能力,不要事事都包办代替。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多少家长和老师,由于对孩子们不了解、不尊重,以爱的名义做出了书中校长般的事来。在书中,恶势力的阴谋是“想让国家变得像学校一样井井有条却又毫无乐趣,每样东西都干净整洁,然而人们却失去了自由”,这固然是出自作者的虚构,但如果我们能由大及小,相信我们也不会愿意看到我们的下一代乖乖听话、事事服从、拼命学习,最后变成没有任何独立思考能力,没有思想自由的麻木的社会细胞吧。我们祖国的建设更需要的是有独立见解的、有创造力的劳动者,否则我们的国家是不会有前途的。

除了这个最重要的主题之外,这部书还在其他一些方面向我们传递了积极的正能量。斯普拉特小组在学校里是非常弱势的少数派,就连身边的亲人都在恶势力的蛊惑下不相信他们的话,但他们能够在保护自己的前提下,不放弃自己的信念,积极寻找真相,这绝不仅仅是好奇心在起作用,也包含了可贵的道德勇气。迪娜虽然智力超群,但她既没有装聋作哑、明哲保身,也没有一意孤行、单枪匹马地去斗争,而是始终相信友情,坚持团结身边的小伙伴一起斗争,而且在任何关键时刻都把同伴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这其中体现的对友情的忠诚令人动容。劳埃德原本以为迪娜抢了自己在斯普拉特小组中的风头,对她心怀嫉妒,但在关键时刻,他能战胜自我、超越自我,和小伙伴们齐心合力,运用自己的智慧,挫败了恶势力的阴谋,这反映了一种正确面对自己的缺陷、以大局为重、勇于改正错误的可贵品质。所有这些有益的启迪汇集到一起,再加上精彩的故事和对孩子心理与行为的栩栩如生的刻画,成就了《斯普拉特在行动》这样一套优秀的童书,相信这套书一定能得到小朋友的喜爱,为他们的健康成长补充正能量。

书评(媒体评论)

克洛斯是当今世界最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家之一,她的《斯普拉特在行动》系列充满悬疑,十分惊悚!

——英国《每日电讯》

独立思考、明辨是非、做出正确选择的能力对孩子们的成长非常重要!有了这样的能力,我们所获得的各种知识才能焕发出应有的光彩。真正地转化成力量,将我们引入有意义的生活。《斯普拉特在行动》正是在培养孩子独立思考能力方面具有独特价值的一套好书!

——《霍比特人》译者吴刚

《斯普拉特在行动》在西方属系列性的畅销童书,但它与一般的通俗少儿读物不同,它是有思想内涵,有审美品味,有想象力。能让儿童在审美过程中获益,能够“将人提高”的作品、这是一套非常精彩的系列书,它的故事非常抓人。

——著名儿童文学理论家刘绪源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2 3:3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