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东行漫记(一个印度人眼里的中国)
分类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地图
作者 (印度)纳维·库马尔·巴克什
出版社 中央编译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印度人眼里的中国是怎么样的?《东行漫记(一个印度人眼里的中国)》一书反映的就是一个印度人眼中的中国情况。

在书,作者纳维·库马尔·巴克什认为:

“西方的观念是,他们的路径是通往繁荣之巅唯一的正确路径,每一种模式都必须顺从他们的模式才能最终成功。中国将证明西方的批评是错误的,中国的成功将堵住他们的嘴,这是我的预测。

我们追寻幸福却失去了方位。我们的社会之所以腐败猖獗,我认为是远离理想主义、追随西方的幸福路线造成的,除非我们回归祖先在经典著作中所授的教义,否则幸福、和平与和谐将继续逃离我们。

……”

内容推荐

纳维·库马尔·巴克什是一名印度工程师,加入商船历经30年海上生涯,得以广泛游历世界。

2009年起他在中国辗转多个城市,秀山岛——定海——上海——普陀山——武汉——泰州,这是纳维在中国走过的城市和工作过的地方,中国的崛起和百姓的生活令纳维吃惊和羡慕,纳维用自己的笔记录了这一切,就是这本《东行漫记(一个印度人眼里的中国)》。无论是饮食起居、精神信仰,还是道路建设、城市风光,纳维在写作中都会情不自禁地想起自己的祖国印度,从而让读者也会真切地感受到中国和印度不同的文化。

目录

序言 我敬畏中国的变化1

第一章 生活从秀山岛开始

 中国我来了

 我该吃什么?

 定海的商店里没有我想要的东西

 我有了自己的公寓

第二章 独自去定海

 节俭的人们爱吃肉

 印度的神灵与众生

 中国会堵住西方人的嘴

 定海的聚会和药店

 腐败与物质的幸福观

 印度人为什么需要信仰?

第三章 游上海

 中国在修高速公路,印度还在救济穷人

 酒店之夜和早餐

 上海就像科幻大片

 又一次聚会

第四章 普陀山的寺庙

 印度选票政治制造着社会分化

 在普陀岛吃晚餐

 佛教在中国

 普济寺

 中文和印地语的不同待遇

第五章 在秀山的最后时光

 中国比印度更团结

 西方人才是真正的外国人

 中国人不喜欢吃什么?

 我吃虾的经历

 去上海工作

第六章 在上海开始新生活

 酒店里没有早茶

 长兴岛就像柠檬园

 公司在陆家嘴聚餐

 听巴基斯坦长官赞美中国

 打车去世纪大道

 印度需要上海这样的城市

第七章 上海无闲人

 移民局的效率

 上海的豫园和印度的石园

 糟糕的世博会印度馆

 处世之道

第八章 和妻子一起探索上海

 上海到处是花园

 我妻子来中国

 穿着古怪的现代女人

 步行街和购物中心

 朝拜上海的寺庙

第九章 两次武汉之行

 高速公路和朱家角古镇

 古老的印度村庄

 出差去武汉

 与妻子再游武汉

第十章 告别上海

 离开上海去泰州

 职业问题

 船厂的安全防护

第十一章 在泰州

 印度同胞曼诺伊也在高港

 高港人的生活

 当代中国根植于古老文明

 印度官员“藏富有方”

 印度教对于社会是乐观的

结语 中国的崛起承载着我的希冀

后记

试读章节

西方的观念是,他们的路径是通往繁荣之巅唯一的正确路径,每一种模式都必须顺从他们的模式才能最终成功。中国将证明西方的批评是错误的,中国的成功将堵住他们的嘴,这是我的预测。

我工作的船厂归日本人所有和经营。我不知道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事情,为什么现在的中国人还要为日本人打工。据我所知,船厂所有的管理人员都是日本人,他们聚居在一座幽僻的山上的一栋楼房里。不过他们去船厂的时候和所有工人乘坐同一辆巴士。虽然我发现他们也有敬上的观念,下属会主动给上级让座,但是对我这个印度人来讲,管理层和工人坐一辆车已经很新鲜了。因为在印度这是绝对不可能发生的,公司的老总也不会和普通的经理同车出行。虽然我没有在印度的船厂工作过,但我可以肯定所有的领导上班都有自己的专车,而在这里的船厂我从来没见过私人汽车。

我第一次见日本人是1976年,那时我随一艘货船从印度东海岸去日本的港口。他们的纪律观念和奉献精神令人敬畏。当时日本的经济正蓬勃发展,而我得到了一个游览日本的机会。因为我上了另一艘船,那是一艘非常大的散装货船,在日本和澳大利亚之间往返,它把澳大利亚的铁矿石运给像三菱一样的日本大公司。在日本,运来的铁矿石在一侧的海岸卸载,日本公司生产的产品则在另一侧的海岸装船出口。

散装货船在日本会进入船坞,我在这里看到日本人工作非常有条理。早上,所有职位和级别的员工都必须在厂院里集合,每个人都站在指定的地点,然后做半个小时左右的体操。这样的场景会让你想到学校生活。

船厂里的日本人遵循着学校生活一般的条理。我算不上一个格外注重健康的人,但我的父亲很有健康意识,我童年的时候动不动就会招来他的斥责,不过他始终没能让我认清定期锻炼的重要性。现在我强烈支持这种锻炼。当一个人意识到他父亲是对的,就会发现自己是一个傻瓜。

健美操是所有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必修课。每次有两三个人会留在办公室,有些人因为某种原因不能进行体育锻炼,其他一些人清扫房间和楼梯。每天上楼的时候,我都会看到有不同的人在清扫走廊和楼梯。

后来我在泰州也见过人们在工作场所做保洁,甚至外面的引道也会被照顾到;路过派出所的时候,我还看到穿制服的警察也在清扫门口的道路。我认为这种事情其实是被当作仪式来进行,一些人拿起扫帚只是做做样子,为的是看起来和别人一致,不过问题的关键是,如果他们这样做只是为了服从指令,为什么没有人提出异议呢?在印度,一个行政官员根本不会做这些事情。印度官员可能会把政府的财政金库清理干净,但指望他们打扫办公室,就是象征性地拎一下扫帚也是不可想象的。  扫地、洗衣服、擦地板是最低等的工作,被别人看到做这种洒扫洗涮的事情,一些人真会羞死。所以在印度,这种工作至今都是社会中低等种姓的人在做。很多印度人一边制造着大量废物,一边谈论着治理者的低效和懒散,他们指责治理者对路边堆积的垃圾视若无睹,却不肯劳驾自己拿出行动。

如果有社会组织在某个城市发起一次行动倡议,我确信一定会天下大乱。印度政府和环保部门根本不会做这种事,他们顶多只会发动学校里的孩子,因为学生在任何国家都是最顺从和最有爱国精神的。不过,父母如果看到自己的孩子做这种粗活,一定会怒不可遏。2009年,印度政府通过了儿童有权享受免费义务教育的法案,根据法案,每个孩子都有受教育的权利。就此,印度最高法院向所有学校发出指示,要求为底层社会的孩子保留一定比例的免费入学名额。

这种做法遭到了很多父母的抗议,因为他们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与底层社会的孩子混在一起。我确信法案的精神并没有得到延续。虽然法案本身可能不会被撤销,但它会受到更多的诅咒:我确信在那些富家子弟集中的所谓的好学校,法案不是在执行而是被搁置冷落并悄悄遗忘。

P31-33

序言

我敬畏中国的变化

当我踏上中国的土地,履行我的第一份陆上合同时,我的内心充满惶恐。在上海,我需要从浦东国际机场赶到虹桥机场,然后转乘去定海的国内航班。我当时一句中国话也不懂。甚至现在我也不敢说懂得多少,而据我所知,中国人对印度也知之甚少。你们可能见过一些印度人,但并没有和他们交往,你们对印度人的印象主要来自亲人和朋友讲过的事情。很多年轻的中国女士都惧怕去印度旅行,原因就在这里,这让人伤心。印度男人并不都是强奸犯,然而没有人知道谁是或谁将成为不幸的受害者。所以,如果你有去印度旅行的计划,祝福你的人会给你建议,“千万不要陷入这种泥潭”,这是平安的祝语。

似乎是命中注定,2009年1月我来到了上海,之前我并没有和很多中国人交流过。当时四处洋溢着春节的喜庆,人潮蜂拥一般地往家里赶,争取在春节到来之前与家人团圆。

过去我对中国人的印象并不比对印度同胞更好,如果不是更坏的话。有一件事情坚定了我的这种想法。

那时,我正离开一条船加入另一条船。由于是转换船只,我需要完成海关行李检查的手续。我们的经纪方派了一个人来协助我。这个人把我和行李从停船的地方送到机场,在机场我会搭乘航班去另一艘船停靠的港口。我记得是宁波港。这个经纪人告诉我,海关方面告诉他没有必要带我和行李去海关——海关在城市某处一栋多层大厦的高层。交100美元就能把一切办妥。我向经纪人要收据,经纪人表示难以置信,脱口说:“你想要海关的收据?!”于是我意识到,毕竟中国海关不会比印度同僚更好。我没有做错什么,却被搜刮了100美元。我痛斥了中国海关,以前我也很多次这样痛斥过印度海关。

带着对这些事情的记忆,我在到达浦东国际机场时忧虑不安。我害怕会被出租司机抢劫,我印象里出租司机就是这样。或多或少,世界上所有地方的出租司机都给人一种灰暗的感觉。

然而也正是从我到达浦东机场的那一刻,我对中国的印象开始改变。并不是中国人变了,而是中国这个国家变得超乎想象,亲眼看到,你才会明白。眼前的一切会让你怀疑自己的眼睛,然而中国发生转变的事实是可以触摸的,它不是超现实,或者说超现实变成了现实,任何人都会为之感到惊叹并充满敬畏。

我觉得中国进步的故事应当让每个人都知道,于是我开始在Sulekha网站写博客,有几个印度同胞会读我的博客。一开始。我在Sulekha属于人气不高的博主,我们这种博主的文章被访问,一般是因为读者偶然的错误点击。多数读者都不相信我的文章,因为他们像曾经的我一样,也听过那些关于苦难和压榨、关于贫穷和腐败的故事,他们对中国人有偏见。

像我一样,他们认为上海和北京只是展示中国形象的城市,真实的中国是残酷的、可怕的。所以在我记下我的所见时,他们都怀疑我。这时我决定买一部相机,我不太知道怎么拍出好的照片,但是照片可以表达真相,因为相机不会说谎。

当时一些中国人也在读我的博客,不过我并不知道。后来有一个读者,我只知道他个人资料里的名字叫“世外天堂”,他告诉我他翻译了我的第一篇博客,然后贴在了一家中文网站上。我非常感谢他能这么做。有一次他说,全中国已经有大约50万人看了那篇博客。那大概是两年以前。不久之后我的文章开始流行起来,几乎每篇博客都会被翻译并发帖到中文网站上。我不清楚我现在人气有多高,处于什么层次,不过很多粉丝都告诉我,我的博客文章在中国非常流行。

那么,是什么让中国人对我的文章如此倾心?我现在也不清楚,不过我感觉民族自豪感是他们喜欢我的博客的根源,如果中国人内心没有民族自豪感,他们也没有可能取得今天的进步。我不会夸大事实,我写的都是我看到的,过去是,现在也是。我经常拿中国和印度做对比,我的国家给了我言论自由,所以我可以批评印度而无所畏惧。但我的目的并不是要我的国家蒙羞,我也非常爱我的国家,我希望我的国家能够了解中国的全部,而不是浅尝辄止,这样才能受到启发,学习借鉴,奋力赶超。

我知道,至少未来50年以内,我们不会赶超中国,除非中国停止前进,但这种事情不会发生。我们能做的次优选择是向他们学习,并从中获益。这是我的愿景和目标,为了帮助自己实现目标,我已经推出了我的网站。网站是中英双语,如果运营成功,我还想开辟印地语入口。大家在网站上除了可以读我的原版和译文博客,还可以读到关于印度他们想了解的一切。

网站也会提供中印贸易的窗口。我在中国的时候,已经意识到语言是我们和中国的最大障碍。我希望印度人来看看中国,也希望中国人能看到我美丽的祖国,所以我想做一个旅游门户。我的想法是这两个伟大的国家应该走得更近一些,在合作中实现共同繁荣。我希望我的工作能够增进两个文化悠久的国度之间的联系与交流。为促进愿望的达成,我不揣浅陋推出了网站,现在又带来了这本我记录对中国印象的书,向目标再次迈出一小步。

中国人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现在我已经向着使命出发。

纳维·库马尔·巴克什

2015年8月16日

后记

献给没有边界的爱。

并且感谢我所有的家人,热心人,亲戚,朋友和粉丝。

尤其要感谢我的姐姐琴德·基兰,她细心阅读了书稿,做了校订和修正。

感谢徐兵,是他第一次告诉我我有很多读者,使我受到激励,有了基于我的博客写一本书的想法。得知他收集了我发布的所有博客,我受宠若惊。他甚至尝试过把这些文章结集出版,并就这一项目向行政部门申请资助。

感谢“独角兽”“安德鲁”“肖恩·李”和“海洋”,他们一直在支持我。还有几百个这样的粉丝,他们热心地阅读我的博客,给我发送图片,向我讲述他们的家乡和他们工作的地方,感谢他们。我得向他们中的多数人说声抱歉,在他们发送给我的内容中,我发布的还不到10%。博客本身有规定限制,而且写作仅仅是我的一个爱好,我必须得工作,至少是为了能够继续在中国生活,就算我会说,我有足够的积蓄维持节俭的生活。

也必须感谢中央编译出版社,他们敢于把机会留给一个不知名的外国作者,让中国读者了解一个外国人的所思所想。

纳维·库马尔·巴克什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1 22:0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