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儿女英雄传(注释本)(精)/中国古典小说名著典藏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清)文康
出版社 崇文书局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文康著的《儿女英雄传》系清后期通俗小说的代表作之一。叙述侠女何玉凤(化名十三妹)济困扶危,偶救公子安骥与村女张金凤,并说合二人成亲,后何玉凤也嫁安骥。书中借安骥之父安学海之口,宣扬名教纲常思想,有事迂腐可笑;但在艺术上,全书采用评话形式,比较活泼;运用北京口语,生动流畅;情节紧凑,结构严谨,取得了较高的成就。

本书是其注释本,由夏海晏注。

内容推荐

小说家言,向为学术末流。然古今文学之变,常由俗而雅。古典小说是古代的流行文学,最真切地描述了我们先祖的行止、哀乐、思考和梦想。这些曾经难登大雅之堂的小说因“古”而“典”,成为现代人了解古代文化、提高人文素养的必读之书。

“中国古典小说名著典藏”遴选古典小说传世佳作,分辑出版。整理中慎选版本,精编精校,约请名家撰写前言,通论作品,引导阅读,确为一套可靠、可读、可赏的善本。

文康著的这本《儿女英雄传(注释本)》就是该套丛书之一。随文注音释义,无障碍阅读名著。由夏海晏注。

目录

缘起首回 开宗明义闲评儿女英雄 引古证今演说人情天理

第一回 隐西山闭门课骥子 捷南官垂老占龙头

第二回 沐皇恩特授河工令 忤大宪冤陷县监牢

第三回 三千里孝子走风尘 一封书义仆托幼主

第四回 伤天害理预泄机谋 末路穷途幸逢侠女

第五回 小侠女重义更原情 怯书生避难翻遭祸

第六回 雷轰电掣弹毙凶僧 冷月昏灯刀歼余寇

第七回 探地穴辛勤怜弱女 摘鬼脸谈笑馘淫娃

第八回 十三妹故露尾藏头 一双人偏寻根觅究

第九回 怜同病解橐赠黄金 识良缘横刀联嘉耦

第十回 玩新词匆忙失宝砚 防暴客谆切付雕弓

第十一回 糊县官糊涂销巨案 安公子安稳上长淮

第十二回 安大令骨肉叙天伦 佟儒人姑媳祝侠女

第十三回 敦古谊集腋报师门 感旧情挂冠寻孤女

第十四回 红柳树空访褚壮士 青云堡巧遇华苍头

第十五回 酒合欢义结邓九公 话投机演说十三妹

第十六回 莽撞人低首求筹画 连环计深心作笔谈

第十七回 隐名姓巧扮作西宾 借雕弓设局赚侠女

第十八回 假西宾高谈纪府案 真孝女快慰两亲灵

第十九回 恩怨了了慷慨捐生 变幻重重从容救死

第二十回 何玉凤毁妆全孝道 安龙媒持服报恩情

第二十一回 回心向善买犊卖刀 隐语双关借弓留砚

第二十二回 晤双亲芳心惊噩梦 完大事矢志却尘缘

第二十三回 返故乡宛转依慈母 圆好事娇嗔试玉郎

第二十四回 认蒲团幻境拜亲祠 破冰斧正言弹月老

第二十五回 何小姐证明守官砂 安老翁讽诵列女传

第二十六回 灿舌如花立消侠气 慧心相印顿悟良缘

第二十七回 践前言助奁伸情谊 复故态怯嫁作娇痴

第二十八回 画堂花烛顷刻生春 宝砚雕弓完成大礼

第二十九回 证同心姊妹谈衷曲 酬素愿翁媪赴华筵

第三十回 开菊宴双美激新郎 聆兰言一心攻旧业

第三十一回 新娘子悄惊鼠窃魂 戆老翁醉索鱼鳞瓦

第三十二回 邓九公关心身后名 褚大娘得意离筵酒

第三十三回 申庭训喜克绍书香 话农功请同操家政

第三十四回 屏纨祷稳步试云程 破寂寥闲心谈月夜

第三十五回 何老人示棘闱异兆 安公子占桂苑先声

第三十六回 满路春风探花及第 一樽佳酿酾酒酬师

第三十七回 志过铭嫌隙成佳话 合欢酒婢子代夫人

第三十八回 小学士俨为天下师 老封翁蓦遇穷途客

第三十九回 包容量一诺义娟贫 矍铄翁九帙双生子

第四十回 虚吃惊远奏阳关曲 真幸事稳抱小星稠

试读章节

《儿女英雄传》的大意都在“缘起首回”交代明白,不再重叙。这部书究竟传的是些什么事?一班什么人?出在那朝那代?列公压静,听说书的慢慢道来。

这部书近不说残唐五代,远不讲汉魏六朝,就是我朝大清康熙末年雍正初年的一桩公案。我们清朝的制度,不比前代:龙飞东海,建都燕京;万水朝宗,一统天下。就这座京城地面,聚会着天下无数的人才。真个是冠盖飞扬,车马辐辏!与国同休的,先数近支远派的宗室觉罗,再就是随龙进关的满州蒙古汉军八旗,内务府三旗,连上那十七省的文武大小汉官,何止千门万户!说不尽的“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这都不在话下。

如今单讲那正黄旗汉军有一家人家。这家姓安,是个汉军世族旧家。这位安老爷本是弟兄两个,大哥早年去世,止剩他一人,双名学海,表字水心,人都称他安二老爷。论他的祖上,也曾跟着太汗老佛爷征过高丽,平过察哈尔,仗着汗马功劳上头,挣了一个世职,进关以后,累代相传,京官外任都做过。到了这安二老爷身上,世职袭次完结,便靠着读书上进。所喜他天性高明,又肯留心学业,因此上见识广有,学问超群,二十岁上就进学中举。怎奈他“文齐福不至”,会试了几次,任凭是篇篇锦绣,字字珠玑,会不上一名进士,到了四十岁开外,还依然是个老孝廉。孺人佟氏也是汉军世家的一位闺秀,性情贤慧,相貌端庄,针黹女工不用讲,就那操持家务,支应门庭,真算得起安老爷的一位贤内助。只是他家人丁不旺,安老爷夫妻二位子息又迟,孺人以前生过几胎都不曾存下,直到三十以后才得了一位公子。

这公子生得天庭饱满,地格方圆,伶俐聪明,粉妆玉琢,安老爷、佟孺人十分疼爱。因他生得白净,乳名儿就叫作玉格,单名一个骥字,表字千里,别号龙媒,也不过望他将来如“天马云龙,高飞远到”的意思。小的时候,关煞花苗都过,交了五岁,安老爷就叫他认字号儿,写顺朱儿;十三岁上就把《四书》《五经》念完,开笔作文章作诗都粗粗的通顺。安老爷自是喜欢。过了两年,正逢科考,就给他送了名字。接着院考,竟中了个本旗批首。安老爷、安太太的喜欢自不必说,连日忙着叫他去拜老师,会同案,谒官拜客。诸事已毕,就埋头作起举业的工夫来。

那时候公子的身量也渐渐的长成,出落得目秀眉清,温文儒雅;只因养活得尊贵,还是乳母丫鬟围随着服侍;慢说外头的戏馆饭庄东西两庙不肯教他混跑,就连自己的大门也从不曾无故的出去站站望望;偶然到亲戚一家儿走走,也是里头嬷嬷妈、外头嬷嬷爹的跟着,因此上把个小爷养活得十分腼腆:听见人说句外话,他都不懂;再见人举动野调些,言谈粗鲁些,他便有气,说是下流没出息;就连见个外来的生眼些的妇女,也就会臊的小脸儿通红,竟比个女孩儿来得还尊重。  那安老爷家的日子虽比不得在先老辈手里的宽裕,也还有祖遗的几处房庄,几户家人。虽然安老爷不善经理家计,仗着这位太太的操持,也还可以勉强安稳度日。他家的旧宅子本在后门、东不压桥地方,原是祖上蒙恩赏的赐第,内外也有百十间房子;自从安老爷的老太爷手里因晚年好静,更兼家里人口稀少,住不了许多房间,又不肯轻弃祖业,倒把房子让给远房几家族人来住,留了两户家人随同看守,为的是房子既不空落,那些穷苦本家人等也得省些房租,他自家却搬到坟园上去居住。他家这坟园又与别家不同,就在靠近西山一带。这地方叫作双凤村。相传说,从前有人见两只彩凤落在这地方山头上,百鸟围随,因此上得了这个村名。

这地原是安家的老圈地,到了安老爷的老太爷手里就在这地里踹了一块吉地,作了坟园,盖了阴阳两宅;又在东南上盖了一座小小庄子,虽然算不得大园庭,那亭台楼阁,树木山石,却也点缀结构得幽雅不俗。附近又有几座名山大刹。围着庄子都是自己的田园,佃户承种交租。

那安老爷的老太爷临终遗言曾嘱咐安老爷说:“我平生在此养静,一片心神都在这个地方;将来我百年以后,不但坟园立在这里,连祠堂也要立在这里。一则,我们的宗祠里本来没有地方了;二则,这园子北面,土山以后,界墙以前,正有一块空地,你就在这地方正中给我盖起三间小小祠堂,立主供奉。你们既可以就近照应,便是将来的子孙,有命作官固好;不然,守着这点地方,也还可以耕种读书,不至冻饿。”后来安老爷便谨遵父命一一的照办。此是前话不提。

传到安老爷手里,这位老爷天性本就恬淡,更兼功名蹭蹬,未免有些意懒心灰,就守定了这座庄园,课子读书,自己也理理旧业;又有几家亲友子弟,因他的学问高深,都送文章请他批评改正,一天却也没些空闲;偶然闲来,不过饮酒看花,消遣岁月,等闲不肯进城。安太太又是个勤俭当家的人,每日带了仆妇侍婢料理针线,调停米盐。公子更是早晚用功,指望一举成名,不干外事。外头只有几个老成家人支应门户。又有公子的一个嬷嬷爹,这人姓华,名忠,年纪五十岁光景,一生耿直,赤胆忠心,不但在公子身上十分尽心,就连安老爷的一应大小家事,但是交给他的,他无不尽心竭力,一草一木都不肯糟踏,真算得“奶公子里的一个圣人”;因此,老爷、太太格外加恩待他,不肯当一个寻常奶公子看待。这安老爷家通共算起来,内外上下也有三二十口人,虽然算不得簪缨门第,钟鼎人家,却倒过得亲亲热热,安安静静,与人无患,与世无争,也算得个人生乐境了。

这年正逢会试大比之年。新年下安老爷、安太太把家中年事一过,便带了公子进城拜过宗祠,到至亲本家几处拜望了拜望,仍旧回家。

P7-9

序言

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书契之兴,经尚矣。作经,非圣人初意也;皆有所为而作,不得已于言也。故《易》之作,为阐天心之微也;《书》之作,为观天道之变也;《诗》之作,为通人心之和也;《礼》之作,为大人道之防也;《春秋》之作,为合天心人事以诛心维道,使天下后世之乱臣贼子惧,上绍历圣作经之心,下开百世作史之例者也。

嗣是经变为史。龙门子长、司马温公、晦翁诸人皆因之。此外代有作者,顾已得失参半。时至五代,世无达人,正史而外,稗史出焉。

稗史,亦史也;其有所为而作与不得已于言也何独不然?然世之稗史,充栋折轴,惬心贵当者盖寡。自王新城喜读说部,其书始寝寝盛;而求其旨少远,词近微,文可观,事足鉴者,亦不过世行之《西游记》《水浒传》《金瓶梅》《红楼梦》数种。

盖《西游记》为自治之书。丘真人见元门之不竞,借释教以警元门,意在使之明心性,全躯命,本诚正以立言也。《水浒传》《金瓶梅》《红楼梦》同为治人之书:一则施耐庵见元臣之失臣道,予盗贼以愧朝臣,意在教忠,本平治以立言也;一则王凤州痛亲之死冤且惨,义图复仇雪耻,又不得手仇人而刃之,不获已,影射仇家名姓,设为秽言,投厥所好,更鸩其篇页,思有以中伤之,其苦心苦于卧薪吞炭,是则意在教孝,本修身以立言也;一则曹雪芹见簪缨钜族乔木世臣之不知修德载福,承恩衍庆,托假言以谈真事,意在教之以礼与义,本齐家以立言也。是皆所谓有所为而作与不得已于言者也。

闲尝窃计之:顾安得有人焉,于诚正修齐治平而外,补出格致一书,令我先睹为快哉!

继复熟思之:数书者虽立旨在诚正修齐治平,实托词于怪力乱神。《西游记》,其神也,怪也;《水浒传》,其力也;《金瓶梅》,其乱也;《红楼梦》,其显托言情,隐欲弥盖其怪力乱神者也。格局备矣,然则更何从着笔别于诚正修齐治平而外补一格致之书哉?用是钦钦在抱者久之。

吾有友一人焉,无他嗜好,但好读说部,所见且甚夥。吾一日以前说质之。吾友曰:“有是哉!《大学》‘格致’一章而今亡矣,诚未易言。然即怪力乱神反而正之,不有所谓日常与德与治与人者,不又一格局乎?近有燕北闲人所撰‘正法眼藏五十三参’一书,厥旨颇不谬是,特惜语近齐东之野。还以质之吾子,子其云何?”

吾受而读之。其书以天道为纲,以人道为纪,以性情为意旨,以儿女英雄为文章。其言天道也,不作元谈;其言人道也,不离庸行;其写英雄也,务摹英雄本色;其写儿女也,不及儿女之私。本性为情,援情入性。有时诙词谐趣,无非借褒弹为鉴影而指点迷津;有时名理清言,何异寓唱叹于铎声而商量正学。是殆亦有所为而作与不得已于言者也。吾不图吾无意中果得于诚正修齐治平而外快睹此格致一书也!  吾友以为妄,曰:“子真有嗜痂癖者矣!试即以子之言证之。《西游记》诚为自治之书,不与余三书等。余三书者,《水浒传》以横逆而终于草营;《金瓶梅》以斫丧而终于溃败;《红楼梦》以恣纵而终于困穷:是皆托微词伸庄论,假风月寓雷霆,其有裨世道人心良非鲜浅,以视是书之游谈掉弄,讵足与之上下床哉?且人不幸而无学铸经,无福修史,退而从事于稗史,亦云陋矣;更假名壶芦提禅语以文其陋,予以为每况愈下,但供喷饭也,何格致之足云!”

吾正告之曰:“君言左矣,是殆不然。夫《大学》之所谓格致者,非仅萍实商羊之谓;谓致吾之知,即物而穷其理也。人为万物之灵,穷理必从人始。彼《水浒》诸书以皮里阳秋为旨趣,其说理也隐而微;是书以眼前粟布为文章,其说理也显而现。修道之谓教,与其隐教以不善降殃为背面敷粉,曷若显教以作善降祥为当头喝棒乎?且如《西游记》《水浒传》《金瓶梅》,亦幸遇悟一子、圣叹、竹坡诸人读而批之,中人以下乃获领解耳。《红楼梦》至今不得其人一批,世遂多信为谈情,乃致误人不少。何况怪力乱神,圣人不语;忠孝节义,万古同归!以是为游谈,游谈何害?且如太史公,良史也,不讳挥金杀人;孟子,亚圣也,其罕譬焉引人入胜者,立言尤多诙诡,何有于燕北闲人,而顾斤斤厚彼薄此哉?”吾友闻之,始冁然而笑,愀然以思,默然不语。

嗟乎!近俳近优,都堪惹厌;谈空谈色,半是宣淫。醒世者恒堕狐禅,说理者辄归腐障。自非苦口,可能唤醒痴人?不有婆心,何以维持名教?至借笔墨而代哭,志亦堪悲;果通呼吸于太空,天应欲泣。君真健者,尚一声长啸,谱成几叠清商;仆本恨人,早三叹废书,洒落满襟热泪。爰伸纸削牍而为之序焉。

雍正阏逢摄提格,上已后十日,观鉴我斋甫拜手谨序。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1 22:2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