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东周列国志(注释本)(精)/中国古典小说名著典藏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明)冯梦龙
出版社 崇文书局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东周列国志》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历史演义小说,主要描写了从西周宣王时期直到秦始皇统一六国这五百多年的历史。以时间为顺序串联列国故事,把上起治国、强军、富民之道,下至为人、做事、相处之策兼包并蓄,场面之宏大,跨度之久,事件之复杂,人物之多,描绘之深刻,后世演义小说难望其项背。明末冯梦龙根据宋元话本编写了《列国志传》,清代蔡元放在其基础上略加修订润色,改名为《东周列国志》。

本书是其注释本,由凌霄注。

内容推荐

小说家言,向为学术末流。然古今文学之变,常由俗而雅。古典小说是古代的流行文学,最真切地描述了我们先祖的行止、哀乐、思考和梦想。这些曾经难登大雅之堂的小说因“古”而“典”,成为现代人了解古代文化、提高人文素养的必读之书。

“中国古典小说名著典藏”遴选古典小说传世佳作,分辑出版。整理中慎选版本,精编精校,约请名家撰写前言,通论作品,引导阅读,确为一套可靠、可读、可赏的善本。

冯梦龙著、蔡元放改编的这本《东周列国志(注释本)》就是该套丛书之一。随文注音释义,无障碍阅读名著。由凌霄注。

目录

第一回 周宣王闻谣轻杀 杜大夫化厉鸣冤

第二回 褒人赎罪献美女 幽王烽火戏诸侯

第三回 犬戎主大闹镐京 周平王东迁洛邑

第四回 秦文公郊天应梦 郑庄公掘地见母

第五回 宠虢公周郑交质 助卫逆鲁宋兴兵

第六回 卫石碏大义灭亲 郑庄公假命伐宋

第七回 公孙阏争车射考叔 公子晕献谄贼隐公

第八回 立新君华督行赂 败戎兵郑忽辞婚

第九回 齐侯送文姜婚鲁 祝聃射周王中肩

第十回 楚熊通僭号称王 郑祭足被胁立庶

第十一回 宋庄公贪赂构兵 郑祭足杀婿逐主

第十二回 卫宣公筑台纳媳 高渠弥乘间易君

第十三回 鲁桓公夫妇如齐 郑子蜜君臣为戮

第十四回 卫侯朔抗王入国 齐襄公出猎遇鬼

第十五回 雍大夫计杀无知 鲁庄公乾时大战

第十六回 释槛囚鲍叔荐仲 战长勺曹刿败齐

第十七回 宋国纳赂诛长万 楚王杯酒虏息妫

第十八回 曹沫手剑劫齐侯 桓公举火爵宁戚

第十九回 擒傅瑕厉公复国 杀子颓惠王反正

第二十回 晋献公违卜立骊姬 楚成王平乱相子文

第二十一回 管夷吾智辨俞儿 齐桓公兵定孤竹

第二十二回 公子友两定鲁君 齐皇子独对委蛇

第二十三回 卫懿公好鹤亡国 齐桓公兴兵伐楚

第二十四回 盟召陵礼款楚大夫会葵丘义戴周天子

第二十五回 智苟息假途灭虢 穷百里饲牛拜相

第二十六回 歌度扅百里认妻 获陈宝穆公证梦

第二十七回 骊姬巧计杀申生 献公临终嘱荀息

第二十八回 里克两弑孤主 穆公一平晋乱

第二十九回 晋惠公大诛群臣 管夷吾病榻论相

第三十回 秦晋大战龙门山 穆姬登台要大赦

第三十一回 晋惠公怒杀庆郑 介子推割股啖君

第三十二回 晏蛾儿逾墙殉节 群公子大闹朝堂

第三十三回 宋公伐齐纳子昭 楚人伏兵劫盟主

第三十四回 宋襄公假仁失众 齐姜氏乘醉遣夫

第三十五回 晋重耳周游列国 秦怀赢重婚公子

第三十六回 晋吕郤夜焚公宫 秦穆公再平晋乱

第三十七回 介子推守志焚绵上 太叔带怙宠入宫中

第三十八回 周襄王避乱居郑 晋文公守信降原

第三十九回 柳下惠授词却敌 晋文公伐卫破曹

第四十回 先轸诡谋激子玉 晋楚城濮大交兵

第四十一回 连谷城子玉自杀 践土坛晋侯主盟

第四十二回 周襄王河阳受觐 卫元咺公馆对狱

第四十三回 智宁俞假鸩复卫 老烛武缒城说秦

第四十四回 叔詹据鼎抗晋侯 弦高假命犒秦军

第四十五回 晋襄公墨败败秦 先元帅免胄殉翟

第四十六回 楚商臣宫中弑父 秦穆公崤谷封尸

第四十七回 弄玉吹箫双跨凤 赵盾背秦立灵公

第四十八回 刺先克五将乱晋 召士会寿馀绐秦

第四十九回 公子鲍厚施买国 齐懿公竹池遇变

第五十回 东门遂援立子接 赵宣子桃园强谏

第五十一回 责赵盾董狐直笔 诛斗椒绝缨大会

第五十二回 公子宋尝鼋构逆 陈灵公相服戏朝

第五十三回 楚庄王纳谏复陈 晋景公出师救郑

第五十四回 荀林父纵属亡师 孟侏儒托优悟主

第五十五回 华元登床劫子反 老人结草亢杜回

第五十六回 萧夫人登台笑客 逢丑父易服免君

第五十七回 娶夏姬巫臣逃晋 围下宫程婴匿孤

第五十八回 说秦伯魏相迎医 报魏铸养叔献艺

第五十九回 宠胥童晋国大乱 诛岸贾赵氏复兴

第六十回 智武子分军肆敌 逼阳城三将斗力

第六十一回 晋悼公驾楚会萧鱼 孙林父因歌逐献公

第六十二回 诸侯同心围齐国 晋臣合计逐栾盈

第六十三回 老祁奚力救羊舌 小范鞅智劫魏舒

第六十四回 曲沃城栾盈灭族 且于门杞梁死战

第六十五回 弑齐光崔庆专权 纳卫衙宁喜擅政

第六十六回 杀宁喜子□出奔 戮崔杼庆封独相

第六十七回 卢蒲癸计逐庆封 楚灵王大合诸侯

第六十八回 贺麂祁师旷辨新声 散家财陈氏买齐国

第六十九回 楚灵王挟诈灭陈蔡 晏平仲巧辩服荆蛮

第七十回 杀三兄楚平王即位劫齐鲁晋昭公寻盟

第七十一回 晏平仲二桃杀三士 楚平王娶媳逐世子

第七十二回 棠公尚捐躯奔父难 伍子胥微服过昭关

第七十三回 伍员吹箫乞吴市 专诸进炙刺王僚

第七十四回 囊瓦惧谤诛无极 要离贪名刺庆忌

第七十五回 孙武子演阵斩美姬 蔡昭侯纳质乞吴师

第七十六回 楚昭王弃郢西奔 伍子胥掘墓鞭尸

第七十七回 泣秦庭申包胥借兵退吴师楚昭王返国

第七十八回 会夹谷孔子却齐 堕三都闻人伏法

第七十九回 归女乐黎弥阻孔子栖会稽文种通宰□

第八十回 夫差违谏释越 勾践竭力事吴

第八十一回 美人计吴宫宠西施 言语科子贡说列国

第八十二回 杀子胥夫差争歃 纳蒯赜子路结缨

第八十三回 诛芈胜叶公定楚 灭夫差越王称霸

第八十四回 智伯决水灌晋阳 豫让击衣报襄子

第八十五回 乐羊子怒饭中山羹 西门豹乔送河伯妇

第八十六回 吴起杀妻求将 驺忌鼓琴取相

第八十七回 说秦君卫鞅变法 辞鬼谷孙膑下山

第八十八回 孙膑佯狂脱祸 庞涓兵败桂陵

第八十九回 马陵道万弩射庞涓 成阳市五牛分商鞅

第九十回 苏秦合从相六国 张仪被激往秦邦

第九十一回 学让国燕哙召兵 伪献地张仪欺楚

第九十二回 赛举鼎秦武王绝胫 莽赴会楚怀王陷秦

第九十三回 赵主父饿死沙邱宫 孟尝君偷过函谷关

第九十四回 冯谖弹铗客孟尝 齐王纠兵伐桀宋

第九十五回 说四国乐毅灭齐 驱火牛田单破燕

第九十六回 蔺相如两屈秦王 马服君单解韩围

第九十七回 死范雎计逃秦国 假张禄庭辱魏使

第九十八回 质平原秦王索魏齐 败长平白起坑赵卒

第九十九回 武安君含冤死杜邮 吕不韦巧计归异人

第一百回 鲁仲连不肯帝秦 信陵君窃符救赵

第一百一回 秦王灭周迁九鼎 廉颇败燕斩二将

第一百二回 华阴道信陵败蒙骜 胡卢河庞煖斩剧辛

第一百三回 李国舅争权除黄歇 樊於期传檄讨秦王

第一百四回 甘罗童年取高位 缪毐伪腐乱秦宫

第一百五回 茅焦解衣谏秦王 李牧坚壁却桓

第一百六回 王敖反间杀李牧 田光刎颈荐荆轲

第一百七回 献地图荆轲闹秦庭论兵法王翦代李信

第一百八回 兼六国混一舆图 号始皇建立郡县

试读章节

第十一回 宋庄公贪赂构兵 郑祭足杀婿逐主

却说宋庄公遣人致书称贺,就索取三城,及白璧、黄金、岁输谷数。厉公召祭足商议。厉公曰:“当初急于得国,以此恣其需索,不敢违命。今寡人即位方新,就来责偿;若依其言,府库一空矣。况嗣位之始,便失三城,岂不贻笑邻国?”祭足曰:“可辞以人心未定,恐割地生变,愿以三城之贡赋代输于宋。其白璧、黄金,姑与以三分之一,婉言谢之。岁输谷数,请以来年为始。”厉公从其言,作书报之。先贡上白璧三十双,黄金三千镒,其三城贡赋,约定冬初交纳。使者还报,宋庄公大怒曰:“突死而吾生之,突贫贱而吾富贵之。区区所许,乃子忽之物,于突何与,而敢吝惜?”即日又遣使往郑坐索,必欲如数。且立要交割三城,不愿输赋。厉公又与祭仲商议,再贡去谷二万钟。宋使去而复来,传言:“若不满所许之数,要祭仲自来回话。”祭仲谓厉公曰:“宋受我先君大德,未报分毫。今乃恃立君之功,贪求无厌,且出言无礼,不可听也。臣请奉使齐、鲁,求其宛转。”厉公曰:“齐、鲁肯为郑用乎?”祭足曰:“往年我先君伐许、伐宋,无役不与齐、鲁同事。况鲁侯之立,我先君实成之。即齐不厚郑,鲁自无辞。”厉公曰:“宛转之策何在?”祭仲曰:“当初华督弑君而立公子冯,吾先君与齐、鲁并受贿赂,玉成其事。鲁受郜之大鼎,吾国亦受商彝。今当诉告齐、鲁,以商彝还宋。宋公追想前情,必愧而自止。”厉公大喜曰:“寡人闻仲之言,如梦初醒。”即遣使赍了礼币,分头往齐、鲁二国,告立新君,且诉以宋人忘恩背德、索赂不休之事。使人到鲁致命,鲁桓公笑曰:“昔者,宋君行赂于敝邑,止用一鼎。今得郑赂已多,犹未满意乎?寡人当身任之。即日亲往宋,为汝君求解。”使者谢别。

再说郑使至齐致命,齐僖公向以败戎之功,感激子忽,欲以次女文姜连姻。虽然子忽坚辞,到底齐侯心内,还偏向他一分。今日郑国废忽立突曰:齐侯自然不喜曰:谓使者曰:“郑君何罪,辄行废立?为汝君者,不亦难乎?寡人当亲率诸侯,相见于城下。”礼币俱不受。使者回报厉公。厉公大惊,谓祭足曰:“齐侯见责,必有干戈之事,何以待之?”祭足曰:“臣请简兵苋乘,预作准备。敌至则迎,又何惧焉?”

且说鲁桓公遣公子柔往宋,订期相会。宋庄公曰:“既鲁君有言相订,寡人当躬造鲁境,岂肯烦君远辱。”公子柔返命,鲁侯再遣人往约,酌地之中,在扶钟为会。时周桓王二十年秋九月也。

宋庄公与鲁侯会于扶钟,鲁侯代郑称谢,并为求宽。宋公曰:“郑君受寡人之恩深矣!譬之鸡卵,寡人抱而翼之,所许酬劳出彼本心。今归国篡位,直欲负诺,寡人岂能忘情乎?”鲁侯曰:“大国所以赐郑者,郑岂忘之!但以嗣服未久,府库空虚,一时未得如约。然迟速之间,决不负诺。此事寡人可以力保。”宋公又曰:“金玉之物,或以府库不充为辞。若三城交割,只在片言,何以不决?”鲁侯曰:“郑君惧失守故业,遗笑列国,故愿以赋税代之。闻已纳粟万钟矣。”宋公曰:“二万钟之人,原在岁输数内,与三城无涉。况所许诸物,完未及半。今日尚然,异日事冷,寡人更何望焉?惟君早为寡人图之。”鲁侯见宋公十分固执,怏怏而罢。

鲁侯归国,即遣公子柔使郑,致宋公不肯相宽之语。郑伯又遣大夫雍纠捧着商彝,呈上鲁侯,言:“此乃宋国故物,寡君不敢擅留,请纳还宋府库,以当三城。更进白璧三十双,黄金二千镒,求君侯善言解释。”鲁桓公情不能已,只得亲至宋国,约宋公于谷丘之地相会。二君相见礼毕,鲁侯又代郑伯致不安之意,呈上白璧黄金如数。鲁侯曰:“君谓郑所许诸物,完未及半。寡人正言责郑,郑是以勉力输纳。”宋公并不称谢,但问三城何日交割。鲁侯曰:“郑君念先人世守,不敢以私恩之故,轻弃封疆。今奉一物,可以相当。”即命左右将黄锦袱包裹一物,高高捧着,跪献于宋公之前。宋公闻说“私恩”二字,眉头微皱,已有不悦之意。及启袱观看,认得商彝,乃当初宋国赂郑之物,勃然变色,佯为不知,问:“此物何用?”鲁侯曰:“此大国故府之珍。郑先君庄公向曾效力于上国,蒙上国贶以重器,藏为世宝。嗣君不敢自爱,仍归上国。乞念昔日更事之情,免其纳地。郑先君咸受,其赐,岂惟嗣君?”宋公见提起旧事,不觉两颊发赤,应曰:“往事寡人已忘之矣,将归问之故府。”正议论间,忽报:“燕伯朝宋,驾到谷邱。”宋公即请燕伯与鲁侯一处相见。燕伯见宋公,诉称:“地邻于齐,尝被齐国侵伐。寡人愿邀君之灵,请成于齐,以保社稷。”宋公许之。鲁侯谓宋公曰:“齐与纪世仇,尝有袭纪之心。君若为燕请成,寡人亦愿为纪乞好,各修和睦,免构干戈。”三君遂一同于谷邱结盟。鲁桓公回国,自秋至冬,并不见宋国回音。

P62-64

序言

在中国古代为数众多的历史演义中,影响最大的自是罗贯中的《三国志通俗演义》,其次就数冯梦龙编著、蔡元放评点的《东周列国志》了。这部历史演义名著,由明中叶的余邵鱼草创,由晚明冯梦龙编著完成,而其推广流行则与清乾隆年间蔡元放的评点加工关系至为密切。这里谨就相关情况略作说明。

一、余邵鱼与《列国志传》

首部演述春秋战国时期历史的《春秋列国志传》(以下简称《列国志传》),一般认为,其编撰者为余邵鱼,也有学者推测可能是余象斗。余邵鱼,福建建宁府建阳县人,约生活于明朝嘉靖、隆庆年间,是余象斗的族叔。余象斗,字仰止,一字文台,号三台山人,福建建安人,约生活于明朝隆庆、万历年间。除刊印《列国志传》外,余象斗还编著或刊行有《四游记》《全汉志传》《三国志传评林》《东西晋演义》等,是明代通俗小说的著名编著者和刊行者。

《列国志传》起于“苏妲己驿堂被魅”,终于秦一统天下。作者显然参考过宋元讲史话本、戏文杂剧如《平话乐毅图齐七国春秋后集》和《秦并六国平话》等,但删除了平话尤其是《七国春秋后集》中的一些与史实严重不符或神怪色彩太浓的情节(比如《后集》“孙乐斗阵”竟让生活时代相距约60年的孙膑与乐毅对垒),又依据《战国策》《史记》等书增添了一些关目,风格简朴、质实。不过,余邵鱼对若干盛行民间的传说仍偏爱有加,大量予以保留,比如“秋胡戏妻”“卞庄刺虎”“伍子胥临潼斗宝”“浣纱女投江”“孙武子吴宫操女兵”“孟尝君养士出关”“田单火牛复齐兵”“孙膑下山服袁达”等。就其总体风貌而言,《列国志传》是一部洋溢着浓郁民间趣味的小说,在梳理历史事实和总结历史的经验方面,余邵鱼所倾注的心力颇为有限。

二、冯梦龙与《新列国志》

冯梦龙(1574—1646),字犹龙,又字耳犹、子犹,别号犹龙子、墨憨斋主人、吴下词奴、顾曲散人、詹詹外史、茂苑野史、绿天馆主人、无碍居士、可一居士等,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冯梦龙出身书香门第,其兄冯梦桂是一位画家,其弟冯梦熊是一位诗人,兄弟三人在当时的苏州文坛颇有名气,时人称之为“吴下三冯”。“吴中自祝允明、唐寅辈,才情轻艳,倾动流辈,放诞不羁,每出于名教之外。”(赵翼《廿二史札记》卷三十四《明中叶才士傲诞之习》)冯梦龙生长在这样的环境中,加上他久困于诸生之间,长期不能中举,不免放旷不羁,甚至“逍遥艳冶场,游戏烟花里”(王挺《挽冯犹龙》)。一度与名妓侯慧卿相好,并有白头之约,后被侯离弃。万历三十二年(1604)至三十七年(1609)问,曾与文震孟、姚希孟、钱谦益等七人组织文社,后又与袁于令等人组织“韵社”;万历三十八年前后,与嘉定侯氏三瞻(豫瞻、梁瞻、雍瞻)等过从甚密。这一类结社活动,兼有砥砺德业和扩大声誉的作用。万历三十九年(1611),江夏熊廷弼督学南畿,对冯梦龙赏识有加,特予甄拔,二人从此结下深厚的师生之谊。冯梦龙自早年即酷爱李贽学说,将之“奉为蓍蔡”,并在若干年内将大量精力投入到通俗文学的研究、整理和刊行上。冯梦龙编纂的时曲,其《广挂枝儿》未见传本,现存《童痴一弄·挂枝儿》十卷,《童痴一弄·山歌》十卷,共收作品818首,是明代民间歌曲集中仅见的两部巨制。他还编过两本笑话集:《广笑府》和《笑府》。其中既有来自民间的笑话,也有冯梦龙和其他文人的拟作。万历三十六、三十七年间,冯梦龙见到李贽批定的《水浒传》,心存爱慕,便与袁无涯、许自昌“相与校对再三”,“精书妙刻”。此即现存的《出相评点忠义水浒全传》。又在友人沈德符处见到《金瓶梅》抄本,不胜欣喜,“怂恿书坊以重价购刻”(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卷二五)。还把罗贯中的《平妖传》由二十回增补为四十回。这一时期,冯梦龙在创作《双雄记》传奇的同时,还改定他人的传奇作品达数十种之多,现存(包括后期改定的在内)十四种:《新灌园》《酒家慵》《女丈夫》《量江记》《精忠旗》《梦磊汜》《洒雪堂》《楚江情》《风流梦》《邯郸梦》《人兽关》《永团圆》《三报恩》《杀狗记》,通称《墨憨斋定本传奇》。天启三年(1623)至崇祯三年(1630)间,冯梦龙相继完成《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太平广记钞》《智囊》《情史》《太霞新奏》等总集的评纂工作,并把万历四十八年(1620)编印的《古今笑》更名为《古今谭概》再度刊行。崇祯三年(1630),冯梦龙以五十七岁高龄考入国学,选为贡生,大约在次年破例除授丹徒训导。在任期间,曾编《四书指月》一书教授生员。此书后由陈仁锡作序刊行。崇祯七年(1634),冯梦龙由丹徒训导升任福建寿宁知县。崇祯十一年(1638),秩满离任,归隐苏州。这期间冯梦龙以著书自娱,完成了《新列国志》的增补和传奇剧本《万事足》《酒家慵》《三报恩》等的改定。崇祯十七年(1644)三月,朱明王朝被推翻,冯梦龙陷入“悲痛莫喻”之中。五月,朱由崧在南京继位,是为弘光。冯梦龙集刊了《甲申纪事》一书,吊“忠节”之士,斥“叛徒”之人,期望朱由崧成为中兴之主。南明弘光王朝灭亡后,朱聿键于闰六月即帝位于福州。冯梦龙又编辑了《中兴伟略》一书,表达复国心愿。隆武二年即清顺治三年(1646),冯梦龙在忧愤中与世长辞。

……

三、蔡元放与《东周列国志》

蔡界,字元放,号野云主人、七都梦夫,江宁(今江苏南京)人。乾隆年间,他就冯梦龙的《新列国志》做加工整理,定名为《东周列国志》,刊刻发行。这就是几百年来流行的长篇列国志小说的通行本。

蔡元放的加工,主要在评点方面,文字偶有修改,个别回目较冯梦龙本更为工稳。《东周列国志》实际上是《新列国志》的评点本。这些评点,包括回评和夹评,颇有助于读者厘清史实和理解人物之问的复杂关系。

蔡元放还仿效清初写《三国志读法》的毛宗岗,专门写了一篇《东周列国全志读法》。这篇读法,主要强调了《东周列国志》的两个特点:所记的都是真实的事实,有助于读者了解春秋战国的历史;所写的内容于读者有益,有助于读者称为“正经人”。比如读法中的这两段:“《列国志》和别本小说不同。别本多是假话,如《封神》《水浒》《西游》等书,全是劈空撰出。即如《三国志》,最为近实,亦复有许多做造在于内。《列国志》却不然,有一件说一件,有一句说一句,连记实事也记不了,那里还有工夫去添造。故读《列国志》,全要把作正史看,莫作小说一例看了。”“教人子弟读书常苦,大都是难事。其生来便肯钻研攻苦,津津不倦者,是他天分本高,与学问有缘。这种人,于百中只好一二,其余便都是不肯读书的了。但若是教他读论道论学之书,便苦扦格不入。至于稗官小说,便没有不喜去看的了。但稗官小说虽好,毕竟也有不妥当处。盖其可惊可喜之事,文人只图笔下快意,于子弟便有大段坏他性灵处。我今所评《列国志》,若说是正经书,却毕竟是小说样子,子弟也喜去看,不至扦格不入。但要说它是小说,它却件件都从经传上来,子弟读了,便如把一部《春秋》《左传》《国语》《国策》都读熟了,岂非快事?”蔡元放言之谆谆,虽然不免迂腐了一些,但确实说出了《东周列国志》的特点。《东周列国志》之畅销与长销,蔡元放功不可没。

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陈文新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2 7:4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