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世明言》,白话短篇小说集。明冯梦龙编著。其中部分为宋元话本旧作,也有明人拟作,文字可能经过纂修者的加工。题材多来自民间,也有根据历史小说和前人小说改编改写的。作品人物形象鲜明,结构充实完整,描写细腻,不同程度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和市民思想感情。与冯梦龙的另外两本小说《醒世恒言》《警世通言》,被后人合称为“三言”,与凌濛初的《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并称为“三言二拍”。
本书是其注释本,由易仲伦注。
| 书名 | 喻世明言(注释本)(精)/中国古典小说名著典藏 |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 作者 | (明)冯梦龙编 |
| 出版社 | 崇文书局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喻世明言》,白话短篇小说集。明冯梦龙编著。其中部分为宋元话本旧作,也有明人拟作,文字可能经过纂修者的加工。题材多来自民间,也有根据历史小说和前人小说改编改写的。作品人物形象鲜明,结构充实完整,描写细腻,不同程度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和市民思想感情。与冯梦龙的另外两本小说《醒世恒言》《警世通言》,被后人合称为“三言”,与凌濛初的《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并称为“三言二拍”。 本书是其注释本,由易仲伦注。 内容推荐 小说家言,向为学术末流。然古今文学之变,常由俗而雅。古典小说是古代的流行文学,最真切地描述了我们先祖的行止、哀乐、思考和梦想。这些曾经难登大雅之堂的小说因“古”而“典”,成为现代人了解古代文化、提高人文素养的必读之书。 “中国古典小说名著典藏”遴选古典小说传世佳作,分辑出版。整理中慎选版本,精编精校,约请名家撰写前言,通论作品,引导阅读,确为一套可靠、可读、可赏的善本。 冯梦龙著的这本《喻世明言(注释本)(精)》就是该套丛书之一。随文注音释义,无障碍阅读名著。由易仲伦注。 目录 第一卷 蒋兴哥重会珍珠衫 第二卷 陈御史巧勘金钗钿 第三卷 新桥市韩五卖春情 第四卷 闲云庵阮三偿冤债 第五卷 穷马周遭际卖追媪 第六卷 葛令公生遣弄珠儿 第七卷 羊角哀舍命全交 第八卷 吴保安弃家赎友 第九卷 裴晋公义还原配 第十卷 滕大尹鬼断家私 第十一卷 赵伯升茶肆遇仁宗 第十二卷 众名姬春风吊柳七 第十三卷 张道陵七试赵升 第十四卷 陈希夷四辞朝命 第十五卷 史弘肇龙虎君臣会 第十六卷 范巨卿鸡黍死生交 第十七卷 单符郎全州佳偶 第十八卷 杨八老越国奇逢 第十九卷 杨谦之客舫遇侠僧 第二十卷 陈从善梅岭失浑家 第二十一卷 临安里钱婆留发迹 第二十二卷 水绵庵郑虎臣报冤 第二十三卷 张舜美灯宵得丽女 第二十四卷 杨思温燕山逢故人 第二十五卷 晏平仲二桃杀三士 第二十六卷 沈小官一鸟害七命 第二十七卷 金玉奴棒打薄情郎 第二十八卷 李秀卿义结黄贞女 第二十九卷 月明和尚度柳翠 第三十卷 明悟禅师赶五戒 第三十一卷 闹阴司司马貌断狱 第三十二卷 游酆都胡母迪吟诗 第三十三卷 张古老种瓜娶文女 第三十四卷 李公子救蛇获称心 第三十五卷 简帖僧巧骗皇甫妻 第三十六卷 宋四公大闹禁魂张 第三十七卷 梁武帝累修归极乐 第三十八卷 任孝子烈性为神 第三十九卷 汪信之一死救全家 第四十卷 沈小霞相会出师表 试读章节 第一卷 蒋兴哥重会珍珠衫 仕至千钟①非贵,年过七十常稀。浮名身后有谁知?万事空花游戏。 休逞少年狂荡,莫贪花酒便宜。脱离烦恼是和非,随分安闲得意。 这首词,名为《西江月》,是劝人安分守己,随缘作乐,莫为酒色财气四字,损却精神,亏了行止。求快活时非快活,得便宜处失便宜。说起那四字中,总到不得那“色”字利害。眼是情媒,心为欲种。起手时,牵肠挂肚;过后去,丧魄销魂。假如墙花路柳,偶然适兴,无损于事。若是生心设计,败俗伤风,只图自己一时欢乐,却不顾他人的百年恩义。假如你有娇妻爱妾,别人调戏上了,你心下如何?古人有四句道得好: 人心或可昧,天道不差移。 我不淫人妇,人不淫我妻。 看官,则今日听我说《珍珠衫》这套词话,可见果报不爽,好教少年子弟做个榜样。 话中单表一人,姓蒋名德,小字兴哥,乃湖广襄阳府枣阳县人氏。父亲叫做蒋世泽,从小走熟广东,做客买卖,因为丧了妻房罗氏,止遗下这兴哥,年方九岁,别无男女。这蒋世泽割舍不下,又绝不得广东的衣食道路,千思百计,无可奈何,只得带那九岁的孩子同行作伴,就教他学些乖巧。这孩子虽则年小,生得:眉清目秀,齿白唇红。行步端庄,言辞敏捷。聪明赛过读书家,伶俐不输长大汉。人人唤做粉孩儿,个个羡他无价宝。蒋世泽怕人妒忌,一路上不说是嫡亲儿子,只说是内侄罗小官人。原来罗家也是走广东的,蒋家只走得一代,罗家倒走过三代了。那边客店牙行旧时提供场所,协助买卖双方成交而从中获取利润的人,都与罗家世代相识,如自己亲眷一般。这蒋世泽做客,起头也还是丈人罗公领他走起的。因罗家近来屡次遭了屈官司,家道消乏,好几年不曾走动。这些客店牙行见了蒋世泽,那一遍不动问罗家消息,好生牵挂。今番见蒋世泽带个孩子到来,问知是罗家小官人,且是生得十分清秀,应对聪明,想着他祖父三辈交情,如今又是第四辈了,那一个不欢喜? 闲话休提。却说蒋兴哥跟随父亲做客,走了几遍,学得伶俐乖巧,生意行中,百般都会,父亲也喜不自胜。何期到一十七岁上,父亲一病身亡,且喜刚在家中,还不做客途之鬼。兴哥哭了一场,免不得揩干泪眼,整理大事。殡殓之外,做些功德超度,自不必说。七七四十九日内,内外宗亲,都来吊孝。本县有个王公,正是兴哥的新岳丈,也来上门祭奠,少不得蒋门亲戚陪侍。叙话中间,说起兴哥少年老成,这般大事,亏他独力支持。因话随话问,就有人撺掇道:“王老亲翁,如今令爱也长成了,何不乘凶完配,教他夫妇作伴,也好过日。”王公未肯应承,当日相别去了。众亲戚等安葬事毕,又去撺掇兴哥。兴哥初时也不肯,却被撺掇了几番,自想孤身无伴,只得应允。央原媒人往王家去说,王公只是推辞,说道:“我家也要备些薄薄妆奁,一时如何来得?况且孝未期年,于礼有碍。便要成亲,且待小祥人死后周年的祭祀之后再议。”媒人回话,兴哥见他说得正理,也不相强。 光阴如箭,不觉周年已到。兴哥祭过了父亲灵位,换去粗麻衣服,再央媒人王家去说,方才依允。不隔几日,六礼完备,娶了新妇进门。有《西江月》为证: 孝幕翻成红幕,色衣换去麻衣。画楼结彩烛光辉,合卺①花筵齐备。 那羡妆奁富盛,难求丽色娇妻。今宵云雨足欢娱,来日人称恭喜。 说这新妇是王公最幼之女,小名唤做三大儿,因他是七月七日生的,又唤做三巧儿。王公先前嫁过的两个女儿,都是出色标致的。枣阳县中,人人称羡,造出四句口号,道是: 天下妇人多,王家美色寡。 有人娶着他,胜似为驸马。常言道:“做买卖不着,只一时;讨老婆不着,是一世。”若干官宦大户人家,单拣门户相当,或是贪他嫁资丰厚,不分皂白,定了亲事。后来娶下一房奇丑的媳妇,十亲九眷面前,出来相见,做公婆的好没意思。又且丈夫心下不喜,未免私房走野发生婚外恋情。偏是丑妇极会管老公,若是一般见识的,便要反目;若使顾惜体面,让他一两遍,他就做大起来。有此数般不妙,所以蒋世泽闻知王公惯生得好女儿,从小便送过财礼,定下他幼女与儿子为婚。今日娶过门来,果然娇姿艳质,说起来,比他两个姐儿加倍标致。正是: 吴宫西子不如,楚国南威难赛。 若比水月观音,一样烧香礼拜。 蒋兴哥人才本自齐整,又娶得这房美色的浑家妻子,分明是一对玉人,良工琢就,男欢女爱,比别个夫妻更胜十分。三朝之后,依先换了些浅色衣服,只推制中,不与外事,专在楼上与浑家成双捉对,朝暮取乐。真个行坐不离,梦魂作伴。自古苦日难熬,欢时易过,暑往寒来,早已孝服完满。起灵除孝,不在话下。 兴哥一日问想起父亲存日广东生理,如今耽搁三年有余了,那边还放下许多客账,不曾取得。夜间与浑家商议,欲要去走一遭。浑家初时也答应道该去,后来说到许多路程,恩爱夫妻,何忍分离?不觉两泪交流。兴哥也自割舍不得,两下凄惨一场,又丢开了。如此已非一次。P1-3 序言 《喻世明言》是晚明作家冯梦龙所编“三言”(即《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的第一部小说集,原名《古今小说》,四十卷四十篇,明代天启元年(1621)由苏州书坊天许斋刊刻,卷首有绿天馆主人叙,叙称:“茂苑野史氏,家藏古今通俗小说甚富。因贾人之请,抽其可以嘉惠里耳者,凡四十种,畀为一刻。”题“绿天馆主人评次”。天许斋刊行识语云: 小说如《三国志》《水浒传》称巨观矣,其有一人一事可资谈笑者,犹杂剧之于传奇,不可偏废也。本斋购得古今名人演义一百二十种,先以三分之一为初刻云。 可见,“三言”原先拟定的总名为“古今小说”,计划刻印一百二十种,本书为“初刻”。后来衍庆堂在天许斋刊本基础上重刊,改名为《喻世明言》,二十四卷二十四篇。现在出版的《喻世明言》是以天许斋刊刻的《古今小说》作为底本。 最早出现的天许斋刻本并未署作者正式姓名,根据明末另外一位小说作家凌潆初《拍案惊奇序》以及笑花主人《今古奇观序》可知,《喻世明言》为“龙子犹”“墨憨斋”所辑,这些都是冯梦龙的别号,因此我们知道《喻世明言》的编辑者是冯梦龙。 冯梦龙(1574--1646),明代著名文学家,南直隶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字犹龙,又字子犹,号龙子犹、墨憨斋主人、顾曲散人、吴下词奴、姑苏词奴、前周柱史、茂苑野史、绿天馆主人、无碍居士、可一居士等等。出身于书香门第,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才华横溢,长期参加科举考试,却屡试不第。崇祯三年(1630),五十七岁时才补了一名贡生,选任丹徒县训导,六十一岁时升任福建寿宁知县。四年后任职期满回到苏州。清兵南下时,他参加反清复明运动,顺治三年(1646)忧愤而死,也有传说是被清兵所杀。《苏州府志》卷八十一《人物》称:“冯梦龙,字犹龙,才情跌宕,诗文丽藻,尤明经学。崇祯时,以贡选寿宁知县。”对他的才情、学术水平给予很高的评价。冯梦龙共有兄弟三人,在当时皆有名,号称“吴下三冯”。其兄冯梦桂,字丹芬,是位画家。弟弟冯梦熊,字杜陵,是位太学生,曾师从冯梦龙治《春秋》,有诗传世。他们兄弟三人在当时并称为“吴下三冯”。 冯梦龙的著述丰富,在小说、笔记、戏曲、民歌、笑话、方志、曲谱等多方面都留下作品,编撰“三言”和《新列国志》《情史》《太平广记钞》《智囊补》《三教偶拈》《墨憨斋定本传奇)×(挂枝儿》《山歌》《古今谭概》《笑府》《麟经指月》《春秋衡库》《甲申纪事》《寿宁待志》《墨憨斋词谱》等等。尤其值得称道的是他在通俗文学领域所作的巨大贡献,他编撰的“三言”成为明清时期话本小说的典范之作,有力推动了话本小说的发展与兴盛。 冯梦龙提出著名的“情教”观,他在署名“詹詹外史”所作的《情史叙》中指出:“《六经》皆以情教也。”在署名“龙子犹”所作的《情史叙》中又说:“我欲立情教,教诲诸众生。”冯梦龙所说的“情”不仅指男女之情,而且指人间的各种情感;他提出“情教”,意在借人情来改造社会,感化世人。冯梦龙在署名龙子犹所撰的《情史叙》中把“情”提到至高无上的位置:“天地若无情,不生一切物。一切物无情,不能环相生。生生而不灭,由情不灭故。四大皆幻设,惟情不虚假。”冯氏对“情”如此重视,是与晚明社会思潮密不可分的。晚明时期,思想文化领域兴起提倡个性解放、歌颂真情、反对封建礼教、反对程朱理学的潮流,李贽提出“童心”说,公安派三袁也主张文学创作要抒写性灵。比冯梦龙时代稍早的汤显祖在《牡丹亭题词》中提出“情至”说: 如(杜)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可以说,冯梦龙的“情教”观鲜明地打上了时代的烙印。在“三言”中,作者对包括男女之情在内的人间之“情”是给予充分肯定的。 “三言”大多是在前人创作的基础上改编、加工而成的,正史、笔记、唐五代传奇、宋元话本等均是冯梦龙取材的对象,像第五卷《穷马周遭际卖鎚媪》根据唐代吕道生增订《定命录·卖健媪》(《太平广记》卷二二四引)改编而成,第八卷《吴保安弃家赎友》根据唐代牛肃《纪闻·吴保安》(《太平广记》卷一六六)改编而成,第九卷《裴晋公义还原配》根据五代时王仁裕《玉堂闲话·裴度》(《太平广记》卷一六七)改编而成,第三十三卷《张古老种瓜娶文女》根据唐代牛僧孺《玄怪录·张老》(《太平广记》卷十六引,注出《续玄怪录》,实为《玄怪录》)改编。 宋元时期,说话之风盛行,在民间艺人说话的基础上出现很多话本,这些话本成为冯梦龙编撰“三言”时取材的重要依据,正如凌漾初在《拍案惊奇序》中所言: 独龙子犹所辑《喻世》等诸言,颇存雅道,时著良规,一破今时陋习。如宋元旧种,亦被搜括殆尽,肆中人见其行世颇捷,当别有秘本图出而衡之,不知一二遗者,比其沟中之断,芜略不足陈已。 “三言”大多是在民间艺人口头创作的基础上加工而成的,冯梦龙在改编宋元旧篇之际,模拟话本题材而创作,所以在体裁上较多地保留着民间说话的印记,比如开头、结尾各有开场诗、下场诗,正文之前有人话,行文之间穿插诗词,作者常常在叙事过程中发表议论,等等。 就《喻世明言》而言,其中有不少篇目是根据宋元旧篇改编的,如第四卷《闲云庵阮三偿冤债》、第七卷《羊角哀舍命全交》、第十一卷《赵伯升茶肆遇仁宗》第十二卷《众名姬春风吊柳七》、第十五卷《史弘肇龙虎君臣会》、第十六卷《范巨卿鸡黍死生交》、第二十卷《陈从善梅岭失浑家》、第二十三卷《张舜美灯宵得丽女》、第二十四卷《杨思温燕山逢故人》、第二十九卷《月明和尚度柳翠》、第三十卷《明悟禅师赶五戒》、第三十四卷《李公子救蛇获称心》、第三十五卷《简帖僧巧骗皇甫妻》、第三十六卷《宋四公大闹禁魂张》、第三十九卷《汪信之一死救全家》等等。不过,也有一些话本是描写明代社会现实的作品,例如第一卷《蒋兴哥重会珍珠衫》、第十卷《滕大尹鬼断家私》、第四十卷《沈小霞相会出师表》等等。 虽然“三言”大多取材于唐五代传奇和宋元旧篇等,但是并不能就此抹杀冯梦龙在编撰“三言“过程中所作的突出贡献,他对前人创作在语言文字、主题思想、人物形象塑造等很多方面都做了较大的改动,我们试举一例加以说明。《喻世明言》第十二卷《众名姬春风吊柳七》源自《清平山堂话本·柳耆卿诗酒玩江楼记》。《清平山堂话本》是较好保存宋元话本原貌的一部话……千两黄金据为己有,“将一坛金子封了,放在自己轿前,抬回衙内,落得受用”。小说向我们揭示了这个所谓“清官”多元化的性格。 《喻世明言》中还有一些作品表现忠贞、孝义、友情等主题,例如,第六卷《葛令公生遣弄珠儿》、第七卷《羊角哀舍命全交》、第八卷《吴保安弃家赎友》、第九卷《裴晋公义还原配》、第十六卷《范巨卿鸡黍死生交》、第四十卷《沈小霞相会出师表》等,也有一些小说宣扬宗教,例如第十三卷《张道陵七试赵升》、第十四卷《陈希夷四辞朝命》、第二十九卷《月明和尚度柳翠》、第三十卷《明悟禅师赶五戒》、第三十三卷《张古老种瓜娶文女》、第三十七卷《梁武帝累修归极乐》等等,这里不再一一赘述。 美中不足的是,《喻世明言》中很多地方表现出浓郁的报应观和宿命论思想,例如,第一卷《蒋兴哥重会珍珠衫》就提到“如此说来,天理昭彰,好怕人也!”知县吴杰让蒋兴哥夫妻团圆,并“把原来陪嫁的十六个箱笼抬去,都教兴哥手领”,后来“连生三子,科第不绝,人都说阴德之报”。第四卷《闲云庵阮三偿冤债》以宿命论解释世间男女之情,冲淡了小说的悲剧性;第十五卷《史弘肇龙虎君臣会》、第二十一卷《临安里钱婆留发迹》、第二十二卷《木绵庵郑虎臣报冤》、第三十一卷《闹阴司司马貌断狱》、第三十二卷《游酆都胡母迪吟诗》等篇充满报应观和宿命论意识,有些作品以此解释历史人物、事件,这些需要读者在阅读时需要加以甄别。另外,《喻世明言》的劝戒色彩浓厚,衍庆堂刊本识语指出: 绿天馆初刻古今小说口(原字缺)十种,见者侈为奇观,闻者为击节。而流传未广,阁置可惜。今板归本坊,重加校定,刊误补遗,题日《喻世明言》,取其明言显易,可以开口(原字缺)人心,相劝于善,未必非此道之一助也。 正如识语所言,之所以将原名《古今小说》改名为《喻世明言》,就是要突出它的劝诫功能。在《喻世明言》之中,劝诫色彩随处可见,或劝世人忠孝节义,或劝积善行德,或劝不要贪财,或劝世人不要嫖娼,等等。这些劝诫对于净化社会风气、提高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过多的劝诫和说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小说的趣味性和可读性。 《喻世明言》主要有三个版本系统,即天许斋本、衍庆堂本和明映雪斋本。前两种比较完整,现简介如下:第一,天许斋本《古今小说》。明天启元年刊,封面题《全像古今小说》,四十卷四十篇,卷首绿天馆主人叙。此书原刻本藏日本内阁文库,覆刻本藏日本前田侯家尊经阁文库。王古鲁曾将天许斋原刊本与覆刻本互校,于1947年由涵芬楼出版。第二,衍庆堂本《喻世明言》。封面题“重刻增补古今小说”,二十四卷二十四篇,署“可一居士评,墨浪主人较。”系据天许斋版拼凑而成。藏日本内阁文库。第三,明映雪斋本。原大连满铁图书馆藏日本人所抄明映雪斋本,题“七才子书”,存十四篇。现残存十三篇,藏大连市图书馆。 暨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程国赋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