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梦境以北--失败主义者手记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敬文东
出版社 上海文艺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试读章节

1.我们的睡眠,我们的失败

“劳动一日,可得一夜的安眠;勤劳一生,可得幸福的长眠。”达·芬奇赞美的是劳动,更是劳动、睡眠和幸福之间的亲缘关系。但他最想称颂的,或许是将上述三者连在一起的曲线、时间和隧道,尤其是那条不断延宕、朝六个方位升腾的曲线,不太可能是野心、阴谋、诡诈、最大的人生利润,更何况假借劳动才机缘巧合带来的荣誉金字塔呢?按照巴洛克主义者(Baroque)的美学立场和伦理学观点,直线“一根肠子通屁眼”①的率真特性,简直等同于罪恶,因为它太赤裸、太露骨,约等于初次见面就贸然求欢。达·芬奇,那个被好奇心控制,随时准备冒险解剖尸体,以求弄清人体结构、不让画笔犯下透视错误的杰出人物,非常了解劳动的性格和品质,洞悉劳动、睡眠和幸福问的亲缘关系。依神学大师德尔图良(Tertullianus)不无轻蔑性的看法,劳动,尤其是被早期西方贤哲轻视的体力活与手艺活,“总要比马戏场、剧场和各种竞技场中的活动更为高尚”①。因此,达·芬奇,那本辛勤劳作的百科全书,才愿意赋予劳动、睡眠以温婉的质地。

但是,除了华夏民人传说中的“小国寡民”阶段(我称之为阴的世界而不是阳的世界)②,以及古希腊人心目中醇厚、恬静的“黄金时代”(Golden Times),巴尔扎克笔下的拉斯蒂涅发出的战斗宣言——“现在咱们俩来拼一拼吧”(Anolls deux,maintenant!)③——却无疑是一切时代最真实的人生广告术语,最嘹亮的号角,最催人“无利不起早”的鼓点,也是描写人之野心最简洁、最笔挺的“元语言”(metalinguistic),就像有人说过的,我们押的是每一个闪念,但每一次的赌注,却是整整一辈子。自此,被蹂躏、被异化的劳动,成为我们生命中最晦暗、最黏稠的部分,迅速构成了“拼命”的基本要素、争取人生“从胜利走向更大胜利”的坚实底座,何况德国社会学家尼克劳斯·桑巴特(Nicolaus Sombart)早就从欧洲现实生活的正面战场上,以四两拨千斤的轻松招式优雅地保证过:人生“对每一个有进取心的年轻人提出的挑战,极其简洁地表现在这几个字中”④。但那个过分迷恋巴黎的花花公子,厌恶德国的德国佬显然忘记了,“现在咱们俩来拼一拼吧”,也是法国结构主义者眼中最简洁、最经济、最笔直的人生句式,主、谓、宾齐全,定、状、补暗含,何况额外还有一个买一送一的语气助词,为它增添了必不可少的曲线;何况浪漫、颓废的巴黎,还是这条蜿蜒起伏的曲线自我繁殖和隐藏自身的首都,但它也是结构主义者罗兰·巴尔特(Roland Barthes)、列维一斯特劳斯(Claude Levi-Strauss)和米歇尔·福柯(Michel Foucault)等人的拿撒勒(Nazareth)——上帝之子的诞生地。

自此以后,拉斯蒂涅,那个被捏造出来的人物发出的战斗誓言,才无时无刻不敲击每时每刻都生活在“社会垃圾堆上的人”①的卑微灵魂。它让我们心醉神迷,令我们神情亢奋,鼓励我们盯着裸体骨头的双眼持续放电……总之,它的品貌、气质、乳房、四肢和腰身,都同结构主义者乐于将人生看作一个长句的做派,吻合到了天衣无缝的程度。但结构主义者的长句人生观,还是过早暴露出它的宿命论嘴脸:黑格尔宣称凡存在即合理;自称厌恶黑格尔、嫌弃形而上学的结构主义,却主动找出了。“合理”之“存在”的结构性机制,还为那句人尽皆知的名言,给出了动力学维度上的繁复论证。同黑格尔老套、刻板的德意志面孔相比,结构主义徐娘半老却又风韵犹存的“三仙姑”做派意味着:我们的人生样态只能如此、只得如此、只该如此,奴隶永远是奴隶,老婆永远是命中注定的那一个,宛若死亡只愿意同它自己相像。长有一张法国面孔的结构主义试图表明:它一直都是“修饰我们叙述的宿命论公式”——宛若爱德华·萨义德(Edward W.Said)针对某种令人厌恶的现实境况痛斥过的那样。而结构,它当真是奇格弗里德·吉迪翁断言的那样,始终“扮演着无意识的角色”,总是倾心于“专制性的形式世界那样”么①?颇具反讽意味的是,几乎所有结构主义者都选择性地忘记了其论敌——布罗代尔(Fernand Braudel)——的警告和奚落。当然,在布罗代尔所属的“年鉴学派”(Annales School)诸君子看来,布氏铿锵有力、作风霸道的言辞,首先是奚落,其次才是警告:“所有的结构都同时既是历史的基础又是历史的障碍。”②但这等含沙射影、指桑骂槐之辞,远不足以打击结构主义者自信满满的方法论“肾脏”,因为在他醉醺醺的高潮时分或癫狂时刻,最想要的,就是结构内部的“吊诡”特性。他也乐于宣称:结构内部左脚给右脚下绊子、右手扇向左脸的喜剧情景,正昭示了人生的自相矛盾;有且只有结构内部的“吊诡”特性,才能让结构主义者在绵远、悠长、密不透风的语言空间中,重新安排、设置、规划和重组我们矛盾透顶的人生与生活。或许,这才是结构主义之于我等凡人的唯一真实性,因为它像前东德(民主德国)一样,总是倾向于建设一种“没有心脏的躯干国家”③,亦即脑子停摆,阳具挺拔,而且围绕该物件组建起来的肉体,将不接受脑袋的指挥和支配。

P1-4

后记

从十八岁到现在的二十多年间,和我其他门类的写作相比,虽然也写下过字数不算太少的随笔作品,但那只是在读书、求学、教学的间隙,或在写作所谓的“学术文章”需要喘气时,像个资深票友一样偶尔为之;仰仗的,仅仅是个老农民对待他的自留地的那股子热情和执着,从没拿出过整整半年光阴用于随笔写作。在接近彻底完成这部小书的时候,才意识到这个暗暗滋生出来的问题,才让我大吃了一惊。我下意识地问自己:当初决定花费如此大块的时间,到底是怎么想的?现在,本书已经正式杀青,我只能粗略地估计:也许是一如既往地想改变自己的语言风格吧;要不,就是因为我是个每天晚上都要做梦的人,想对不请自到的梦境发表一点点小感慨?眼下,我已经完全无力回答自己给自己提出的问题了,就姑且存疑吧。有秘密才有美丽么,但这到底是谁说的话呢?虽然作为一个按照四舍五入原则相貌仅仅勉强及格的人,我跟“美丽”这等“美事”根本就不可能有任何干系,甚至八竿子都打不着,但那个被我忘记了名字的人说出的那句很“美”的话,实在是太契合我此时此刻窘迫的心境了。

我非常喜欢随笔这种文体,但我不愿意称它为“散文”。称“散文”实在太轻薄了——至少从音调和过于随意命名的角度上看,把“随笔”叫“散文”,就是无聊之极的事情。随笔轻松、自然、活泼,尤其是表达上的几乎无所不能,可以最大限度也很容易地帮助我,把矫揉造作的东西全部排除在外;将自我本性尽可能多地归还给自己——我闯荡江湖这么多年,难道真的还有“自我”和“本性”存在于世上的某个角落,耐心等待我去收回么?但希望自己还有“自我”和“本性”存在,总该不会有任何问题吧?通过对这本随笔小册子的写作,我还想做一个小小的实验:看看能否将学术、思想、文笔、灵感、想象力、修辞术和各种各样的奇思妙想,糅合在一起;看看随笔,我喜欢的文体,究竟能够达到怎样的密度——它能满足我对坚强的渴望和幻想吗?多少年来,我喜欢厚描法,喜欢古波斯的细密画派,更喜欢中国浓墨重彩、一笔笔细细描摹出来的工笔画。我讨厌清汤寡水、淡而无味的东西。无论是文字、人情交往、面条,还是十元纸币和五十元纸币之间发生的微妙关系,我都不轻易允许它过于寡淡、过于浅显和直白——尽管在生活中,我是个坚决信奉“极简主义”的人。或许,是对密度和厚度的迷恋,最终诱惑我写下了这部小册子?我不知道自己是否达到了目的(我猜,跟以往对自己的期许一样,这回同样未曾达到目的),但在写作过程中获得的快意,确实令我十分怀念——此时此刻,它仍然历历在目。既然如此,额外还有什么值得苛求和渴求的东西吗?

我是个每天都做梦的人,梦境的内容匪夷所思,就像我在本书中描绘过的那样,超过了我在白天的所有想象。依我看,人最富有想象力的时刻,只能是在梦中。否则,面对众多相互冲撞和桀骜不驯的化学元素,一筹莫展的门捷耶夫也不可能轻易发明元素周期表。而按中医的观点,做梦是身体虚弱、阴阳不调、刚柔不济的表现,但我却明知故犯,将它当作了双倍的人生,当作了纯粹的享乐:在“梦”中,也能展开白天“梦”想不到的生活——这该是何等奇妙的事情!中医干吗非要跟我过不去不可呢。虽然我关心梦,但对梦的解析(它号称科学)与占梦术(它被称之为迷信),却始终将信将疑、时信时疑、半信半疑。在2010年这个灾难迭起的年份,我苟且偷生于北京魏公村和梅所屯村,暗自写下了这些很可能是言不及义的东西,却不仅仅是对厚描法、细密画派或中国工笔画的仰慕,实在有对命运无常的担忧、惆怅和感伤的因素在内。也许这些因素,就隐隐约约回荡在这个随笔小册子之中吧。

本书之所以题献给钟鸣和韩少功,是因为这两位前辈作家——他们也不过仅仅大我十四、五岁而已——给过我太多的启发和教益;从我第一次读他们的作品算起,到现在,二十多年一闪而过。但我至今还记得当年读《爸爸爸》和《畜界,人界》时的那种兴奋感。他们其后的作品更是越写越好,从来只给我惊喜,不可能令我失望。从他们的著述中,我得到过太多的东西;而很多很多我曾经喜欢过的中国当代作家、学者和思想者,早已被我抛到了九霄云外。是那些人本来就十分差劲,还是二十余年过去了,我竟然奇迹般地稍有寸进?钟、韩二公至今仍然被我崇敬,决不是他们的荣耀,只能是我的幸运——我也确实认为自己足够幸运,因为他们跟我生活在同一个时代,让我有了自豪的机会、资格和底气。他们是我心目中的伟大作家,是文学和思想上的双重英雄——希望“英雄”这个词,在一个决非英雄的时代,听上去还不太刺耳,也和矫情不沾边。人都有感恩之心。第一次将自己不成器的著作题献给别人,仅仅是为了表达感激之情,不存在任何深意,也根本不可能有任何深意。敬请读者诸君明察,也敬请心理不健康、好做诛心之论和好偷窥的狗仔队员们明察。

是为记。

2010年12月21日,北京魏公村。

目录

1.我们的睡眠,我们的失败

2.我们的梦乡,我们的故乡

3.梦神,卑微的梦神

4.梦奸犯的诞生

5.占梦术的秘密

6.梦境等级制度

7.圣人之梦

后记

内容推荐

《梦境以北--失败主义者手记》作者敬文东试图将学术、思想、文笔、灵感、想象力、修辞术和各种各样的奇思妙想糅合在一起。以“梦”作为全书线索和骨架,“暗自写下了这些很可能是言不及义的东西,却不仅仅是对厚描法、细密画派或中国工笔画的仰慕,实在有对命运无常的担忧、惆怅和感伤的因素在内。

编辑推荐

《梦境以北--失败主义者手记》是一个专题性质的随笔集,探讨了梦境的基本特徵,以及人们对梦境的管制。全书旁徵博引,出语犀利、幽默,於嬉笑怒骂之中见出真相。

作者敬文东是个每天都做梦的人,梦境的内容匪夷所思,就像他在本书中描绘过的那样,超过了在白天的所有想象。依作者看,人最富有想象力的时刻,只能是在梦中。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2 0:2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