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平凡岗位上的华章--牧歌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出版社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作者杨海山提笔写《平凡岗位上的华章--牧歌》,已年进花甲,犹如夕阳下山之时有一层黄金色的云遮盖山头和天空。就是这黄金色的云,这最后的光要散发出来,作者鼓起勇气提笔来描述他的一生,描述了与时俱进的畜牧兽医工作者为畜牧兽医事业不断发展而奋力拼搏的画面。他们随着时代的变化和要求,不断探索新技术,不懈努力,使畜牧兽医技术不断向前发展,促进畜牧兽医事业的现代化。

内容推荐

《平凡岗位上的华章--牧歌》写出了作者杨海山本人所经历的畜牧兽医事业飞速发展中的人和事,所以局限性很大,对国家本行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人物和事数不胜数,作者只通过本书勾画出在畜牧战线这平凡的岗位上,为祖国畜牧业的发展默默作出贡献的人们和可歌可泣的人和事,使后人不会忘记他们。本书分为平凡岗位上的京韵牧歌、精彩华章五十年两部分,其内容包括:在平凡的岗位上、北京科星饲料有限公司的兴起、新起点新征程、精彩华章五十年、种鸡场的工作要点等。

目录

第一部分 平凡岗位上的京韵牧歌

第一章 我的童年时代、家乡的变迁与学生时代

 第一节 童年的回忆与梦想

 第二节 家乡的变迁

 第三节 永不忘记老师们的二三事

一、在顺义木林镇陈各庄养猪场实习

二、踏雪

三、讲课

四、结合实际教学

五、请 教

六、“文化大革命”期间的红与黑

七、我永远不会忘记

第二章 在平凡的岗位上

 第一节 在平谷县兽医站工作的日子里

 第二节 在山东庄兽医站工作

 第三节 在改革开放的80年代

 第四节 我遇见了老同学

 第五节 令我记忆深刻的一位有志青年

 第六节 友谊

一、忠言逆耳

二、雪中送炭

 第七节 记在平凡岗位上的劳动模范

一、刨根问底刻苦钻研

二、闪光的金子照亮了养殖户

三、不辱使命彰显忠诚本色

 第八节 扎根山区 为山区畜牧业发展做贡献

 第九节 一路紧相联

 第十节 我的挚友王存

一、结 交

二、武装自我 不断实践 勇于奉献 勇于挑战

三、不断进取 勇于创新

 第十一节 领导是人生的领路人

 第十二节 在万森公司

第三章 北京科星饲料有限公司的兴起

 第一节 北京科星饲料公司的初起

 第二节 充满乐观心态永向前

 第三节 打造品牌走向市场

一、真心换真心、诚信变黄金

二、一见钟情

三、慕名而来

四、她无怨无悔,是个女汉子

五、做永远的好朋友

六、曰积月累

 第四节 战胜非典 夺取胜利

 第五节 公司15周年庆典

 第六节 积极调研 促进产品的质量提升 使企业得到新发展

 第七节 2015年我到桂成养殖贸易公司五一庆典会的发言

一、起步与发展

二、展 望

第四章 新起点 新征程

 第一节 结交新伙伴、共赴新征程

 第二节 新形势、新起点

 第三节 科星人走向更辉煌

一、科星工人之歌

二、科星工人纪实

三、保证产品质量是我们的生命线

四、严格的品控措施是中特养产品质量的保证

 第四节 深入养殖户 浅谈养殖技术

一、毛皮动物大肠杆菌病的诊断与治疗

二、中特养牌开口料饲喂银狐效果的实验

三、在16工项目说明会上的发言

第二部分 精彩华章五十年

第五章 永远铭记他们(教授与专家风采录)

 第一节 老师们的精彩华章

 第二节 专家学者的精彩华章

 第三节 同学们的精彩华章

第六章 精彩华章五十年

 第一节 共同畅谈未来畜牧业的发展

一、信息化生产是大势所趋

二、信息化的发展也带动无抗养殖的发展

三、中草药及生物制剂的研发与应用

 第二节 不负恩师的培养,为畜牧业发展贡献一生

一、品种

二、繁殖

三、饲喂

四、饲养

五、种鸭的饲养和选育

 第三节 扎根山区,把一生献给畜牧业

一、产后不吃的病因

二、产后不食的治疗

 第四节 种鸡场的工作要点

一、种公鸡的培育应放在技术工作的首位

二、记录的保存和完整的准确记录

三、种蛋称重是掌握鸡群表现

四、鸡场的生物安全

 第五节 扎根农村做好畜牧兽医工作

一、畜禽养殖场的防疫工作

二、仔猪阉割技术

三、阉割小母猪

 第六节 为奔向自动化和智能化养猪产业而奋斗

一、自动化喂料的经济效益分析

二、自动喂料系统的其他效益和作用分析

三、结论:自动喂料系统的使用效果

 第七节 提高养殖技术水平 搞好猪品种改良

第七章 尾声

 第一节 我的家庭与科星饲料公司

 第二节 感恩

 第三节 诗十一首

一、中特养与科星是一家人

二、师恩重如山一一老师用爱心托起明天的太阳

三、写书有感一一感恩的心

四、念畜牧人

五、平凡的岗位不平凡一一赞畜牧人

六、共赢的唯一途径是合作

七、写给畜牧人的歌

八、祖国我爱你

九、家 庭

十、朋友与我在路上

十一、怀 念

 第四节 读后感(海山书首稿阅后)

一、分 別

二、奋 斗

三、重 逢

四、称 赞

写在后面的结束语

退而不休的“畜牧120”

试读章节

李炳坦老师个儿很高,我们弯腰扫地还感到腰酸,但他弯起腰来打扫卫生很有劲,我们每个同学都很佩服。

这是我们养猪课的老师,他们不仅学识渊博劳动观念强,还言传身教。我们常常想起他们,常常激励着我不断地努力学习和工作。

师如父母,回想起学生年代,我时常想起老师们的教诲和言传身教,个个都使我敬佩。

二、踏雪

1964年春,春节后开学不久,是在正月二十六,下了一场大雪,雪下了一夜,地上的积雪足有半尺厚,男同学与老师一起去扫雪,这时听到了学校广播在喊:“全校师生请注意,马上到学校礼堂集合,学校有紧急任务。”学校管理生产的周文仲副校长与大家讲,“昨天的大雪对小麦生长有利,麦苗正要返青,风一刮,雪流失,会影响小麦返青。需要人工踏雪,踏实保雪才能对小麦苗生长有利,各系要组织师生去踏雪,他分配完任务后,各系各班踏雪,可不是生产活动。都分别去踏雪了。

这年是倒春寒,雪夹着春风格外刺骨,我穿得很单薄,也没有毛衣,冻得直打哆嗦,为了挡寒,我抱着双臂,不断用劲踏雪。当时,门常平老师发现我穿得单薄,他说:“海山,你回宿舍休息,不然会冻坏的。”他看我不肯回去,就把自己的外衣脱下硬给我穿上了,接着他带领我们喊:“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这样大家一股气完成了任务。

下了一夜的大雪,早晨起来,只见白雪皑皑的一片,整个大地披上了银装,盖上了一层厚厚的“雪被”,对于农业生产而言,雪就意味着水,如果这些雪融化成水渗入土壤中,就能大大的改善春季土壤墒情,然而北京的初春往往下雪过后,马上会刮起五六级的大风,而松软的雪是经不起大风强烈抚摸的。只有把它压实才能保存下来,于是校党委就决定发动全校师生冒着严寒走向地头面向一字排开,用力把雪层踏实,松软的雪层发出了“嘎吱嘎吱”的响声,变得厚实坚强了。

太阳斜挂在南边天空中,送来阵阵的温暖,师生们并不感到寒冷,反而在这种和大自然的亲密接触中领受了几分情趣。

三、讲课

这天的第一节课,由门常平老师讲课,门老师当时是主讲家畜内科学,这天他没带讲义,他平时带讲义也不过是把讲义往桌上一放,就讲一节课,也是滔滔不绝。他讲一节课是根据寒冷天气。临时发挥,他对大家说:“今天不讲书本上的内容,讲一讲寒冷天气对动物疾病的影响;寒冷对动物发病是一个主要因素,要单独讲,讲几节课也讲不完。护理防寒是保证动物不发病或发病后转归预后良好的关键,环境条件是养殖业的关键,而温度是环境条件的关键。”  动物厩舍的环境温度对动物的疫病发生发展和转归起主导作用。大牲畜对环境温度有一定适应能力,但是温度太高或太寒冷也是有害的,特别是小动物,以猪为例,经实验证明,哺乳仔猪在30一22℃最适宜,断奶仔猪在22—24℃;其他各阶段最适宜在16—20℃。

P9-10

序言

受杨海山先生委托,并与辖区有关领导汇报商榷,为他的暮年之作《平凡岗位上的华章一一牧歌》作序,我既为“老饲料”对我的信任而高兴,更为他对事业的执着所感染。于清晨中,我细细读着书稿,跟随书中沉淀的倥偬岁月,品味他年逾古稀的风雨历程,感受他平凡岗位上的不平凡,敬佩他不知老之将至的“青春”活力。

作为老一辈有专业知识底蕴的畜牧人,杨海山先生自1968年从北京农业劳动大学毕业后,经历过饲料行业“铁锹拌料”的起步时期,见证过祖国饲料工业飞速发展的改革时期,现在又面临着“互联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转型升级时期……他曾于197l一1996年在平谷畜牧战线担任重要职务,兢兢业业二十余载;1997年退休后担任北京科星饲料有限公司董事长,勇于实践,不断探索十余年;2013年与北京中特养生物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谭瑛博士合作后,仍不辞辛苦,身体力行,无不彰显着他对事业的执着与奉献。

活到老,学到老。]991年农业部颁发的“农牧渔业技术推广”荣誉证书是对他的认可;2010年北京市饲料工业协会给北京科星饲料有限公司颁发的“8880一A猪浓缩饲料影响力品牌”奖是行业对他的认同。值得业内人士向他学习的是,一位既有退休收入又有名下企业的杨海山先生,年逾古稀终身学习,不仅积极参加协会组织的历次学习培训,还能无私支持身边优秀技术人才。农业部出台《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以来,协会组织的相关培训他积极参加,2013年赴林州考察北京中农颖泰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基地他积极参与,2016首届北京论坛暨北京市饲料工业协会30周年庆典……处处都留下他学习的身影。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如今北京市养殖规模化生产和区域化布局已经形成,首都饲料企业以她“科技、绿色、安全”这一独具特色的视觉形象,浓墨重彩地为中国书写了一篇饲料工业体系建设史。尽管首都饲料企业队伍英才辈出,也还需要像杨海山先生一样的充满激情、执着坚韧、“春蚕到死丝方尽”的饲料人,拼搏创新坚持梦想,戒骄戒躁防控风险,为创造祖国饲料工业的美好明天而自觉履行社会责任!

愿更多人感受到杨海山先生对饲料业发出的光和热,愿《平凡岗位上的华章一一牧歌》引起更多人的共鸣,愿首都饲料业欣欣向荣,愿杨海山先生身体健康,阖家幸福!

后记

把《退而不休的“畜牧120”》这篇文章作为结束语吧!退休和在职的畜牧人,都与劳模一样:“求治牲灵写传奇,畜禽防疫谱新曲”,使祖国牧业生产大发展,目标奔向智能化,安全食品人民享;谱写畜牧华章颂牧歌!

退而不休的“畜牧120”

昨天,记者在平谷区夏各庄镇南太务村看到见德胜时,他正为养殖户家的蛋鸡打防疫针。这位已65岁、从事畜牧兽医事业50年的全国劳模,20世纪90年代,曾用高超的畜牧诊疗技术,使全镇畜牧业年产值达5500万元,如今,退休lO年的他,仍经常义务出诊,传授兽医技术,他被大家亲切地称为“畜牧120”。

在南太务,村民隔三差五就能看到走街串巷的老兽医站长见德胜。身材微胖,可能是因长期站立,双腿膝盖半月板损伤,走起路来有些吃力。白大褂、笔记本、诊疗箱,这是他出诊的标配。

和见德胜相熟的人称他“老见”;登门求助的养殖户,大都喊他见老师或见站长。其实,见德胜当夏各庄兽医站长已是20多年前的事了。“那会儿,站里10人担负着56万只鸡、4万多头猪、1.3万头驴马牛的防疫任务。”20多年前的数据,见德胜张口就来。如此繁重的防疫、诊治任务,见德胜和同事下鸡舍、进猪场,从不含糊。

“我们站当时全市头一个尝试与养殖户签防疫合同,畜禽得病,站里包赔损失,连续lo年未现疫情。”见德胜说。

2006年,55岁的见德胜由于患糖尿病,双脚起疱,不得不申请从区特种动物育种场党委书记的任上提前退休。不少村民这样说,老见老两口退休工资不低,孩子有工作,退休后回乡应过安逸的晚年生活,可就是闲不住。谁家的鸡鸭有了病,一个电话,准能把他招呼过去。退休lo年来,不仅在平谷,他义务诊疗的足迹还遍布怀柔、昌平等地。

老见出诊,不图名,不图利。去年,邻村一养鸡户,几天间就死了1O0O多只鸡。见德胜急忙赶到,发现是鸡瘟。那晚,60多岁的见德胜忍着腰痛,给鸡打疫苗,从晚上8时一直忙到次日凌晨1时,为这家养殖户挽回了5万元损失。

还有一次,见德胜到怀柔区喇叭沟门乡东岔村义务为鹿打麻醉针。发生了小意外,一头鹿因受到惊吓,踢中了见德胜的脑门,紧急送往医院。“前右额骨骨折、颈椎脱臼,住院半个月。”老见说,出院后,这家养殖场非要给他10万元的赔偿,被老见坚决拒绝,“常年在外与畜禽打交道,挨个踢有啥的,很正常。再说人家请咱去,是信任咱,这钱咱可不能要。”

不仅仅是全国劳模这一光环,其实见德胜早在1993年,还获得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与全国生产能手。见德胜说:“人虽退休了,可这给动物瞧病的手艺不能退休,国家给咱劳模荣誉,还发着工资,多为社会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才能对得住这劳模的称号。”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1 23:3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