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只是一位平凡的女子,没受过多少教育,却嫁给了一位具有新思想的诗人——徐志摩。两人的差距注定这场婚姻是一出悲剧。离婚后的她未向命运屈服,而是不屈不挠地完成了人生的华丽蜕变,为人们留下了一段民国女性传奇。她就是张幼仪,一段隐藏在民国角落的传奇。朱云乔编著的这本《张幼仪传(锦瑟年华谁与度)》为我们讲述的就是她的故事。
| 书名 | 张幼仪传(锦瑟年华谁与度) |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 作者 | |
| 出版社 | 中国工人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她只是一位平凡的女子,没受过多少教育,却嫁给了一位具有新思想的诗人——徐志摩。两人的差距注定这场婚姻是一出悲剧。离婚后的她未向命运屈服,而是不屈不挠地完成了人生的华丽蜕变,为人们留下了一段民国女性传奇。她就是张幼仪,一段隐藏在民国角落的传奇。朱云乔编著的这本《张幼仪传(锦瑟年华谁与度)》为我们讲述的就是她的故事。 内容推荐 朱云乔编著的这本《张幼仪传(锦瑟年华谁与度)》以史实为基础,以全新的角度和风格写就,全面概括了民国传奇女性张幼仪的不平凡的一生。书中介绍了张幼仪的五个人生阶段:一、从小时候至就读苏州女校,在此期间她受到父母的严格传统教育,养成了端庄、谨慎、不敢反抗的性格,这也为她与徐志摩的婚姻破裂埋下了伏笔;二、嫁给徐志摩;三、离婚后在法、德的三年生活(这一段国外的生活却让张幼仪脱胎换骨,她变得自立、坚强,这为她回国后事业的成功打下了基础。);四、回国后的生活(张幼仪回国后,先后在大学教书,然后到上海女子商业银行担任副总裁,又创办云裳服装店,事业顺风顺水。同时,她仍以“义女”的身份继续照顾徐志摩的父母,直至他们去世。);五、再次遇见爱情,缔结美好婚姻。(儿子阿欢结婚后定居美国,张幼仪在香港居住时遇见了苏医生,并结婚。在苏医生去世后,她于1972年定居纽约,1988年因病去世。) 目录 第一章 底色·乱世将年华涂抹 画卷里流淌出一段老旧时光 童话在现实里换了面庞 传承审美的信仰 轿子背后的门第光环 第二章 成长·书香墨色里的缘分 当繁华被探底 奔赴一段墨色年华 一声长叹,一段凄凉 命运被姻缘捆绑 第三章 情缘·谁在命书上涂了一笔哀伤 封建发酵的婚姻 风流倜傥的翩翩才子 火车开往未来 一场盛大的喜宴 第四章 婚姻·沉默锁住一个新娘 生活里的细枝末节 欢喜结成冰霜 一转身的距离 等一次重生的希望 第五章 距离·遇见陌生的爱人 猜不透的爱人,看不懂的心 刀锋般冷漠的眼光 静默酝酿的悲凉 撕心裂肺的痛有多长 第六章 离恨·悲伤结出新生的果实 理发店的秘密 他微笑的嘴角 沙士顿的小路上尘土飞扬 小脚与西方永隔着高墙 第七章 重生·痛苦为命运插上翅膀 一朝离去,各自飞翔 命运里的起承转合 他的浪漫,那么多 饮尽苦难,孕育坚强 第八章 坚韧·生命绽放一段新的辉煌 新的灵魂在脊背中生长 病魔勾起一串深殇 故人新相识 归去,恍如隔世 第九章 释怀·失去是另一种拥有 挥不去永恒的哀伤 云想衣裳花想容 在尘埃里绽放 失去,是另一种拥有 第十章 尾音·岁月静好 收获幸福 爱,到底是什么 默数一段静好时光 轻轻地与尘世道别 什么样的人生才算完美 后记 试读章节 那些镌刻着成长足迹而远去的每一寸光阴,被人们称为老去的时光。光阴如水般静静流淌,从无一刻停息,渐渐勾画出一幅老旧泛黄的画卷。画卷中的人与事,看似浮现于眼前,却隔着一道岁月的距离。 他们的话语已经无处去倾听,只得放置于脑海中。在夜深人静时慢慢苏醒,让当年那些还未开花结果的藤蔓,在记忆中不停滋长,再将所有的记忆装帧成册,翻开扉页时,欣赏那些笔墨勾勒出的人物,从画卷中缓缓走来。 画卷中的那个人,带着最初的痛楚回忆,带着看透沧海桑田的淡然,随微风轻拂的裙裾下,是曾经被封建礼教尝试摧毁,却有幸保存完好的身体。从她的脸上,可以看出悲伤已经淡淡忘却,眉心的一抹坚毅与眼神中的一抹淡定,仿佛在向世人娓娓道来那不俗的经历,以及令人惋惜,却也为之庆幸的一生。 这位从画卷中缓缓走来的女子,叫张幼仪。也许,人们无论从记忆的深处如何仔细搜寻,也找不出这位女子曾经存在过的痕迹。但如果提到那个让她被迫从深锁的庭院中远赴重洋的男人,也许人们的记忆会豁然开朗。 那个男人就是徐志摩,多少崇尚诗情画意的懵懂女子的梦中偶像。张幼仪,是徐志摩的第一任妻子,一个在隐忍中守望、在悲壮中目送自己的丈夫从婚姻的围城中逃离的女人。 张幼仪的人生画卷,也许从第一次落笔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不会拥有一个良好的开端。1900年,张幼仪在宝山县的一个村庄里,第一次向这个世界睁开了懵懂的双眼。呱呱坠地的她还不知道,在那时的中国,女人是很卑微的。 但是很快,这个观念将会由她的家人,由整个社会,深深地根植在她的脑海中。仿佛打下了一个烙印,更像是上了一道枷锁,让她的人生从此背负着沉重,谨慎地前行。 家人唤她幼仪,幼仪也就成了她的小名。如果说一个人的名字决定了一生的命运,未免有些迷信。然而,“幼仪”这两个字,却几乎在叫出口的那一刻起,就为她的人生彻底地定了性。 家人之所以唤她为“幼仪”,是因为“幼”代表着善良,而“仪”则代表着正直与端庄。背负着名字的含义,无论是在娘家,还是成年以后嫁到婆家,张幼仪总是努力让自己保持着一副谦恭的形象。她甚至以为,这就是她应该有的样子,甚至从未想过,自己也应该拥有属于自己的生活。 那个年代,稍微有些书香氛围的人家,都会为子女取两个名字,一个小名,一个学名。张家也不例外。身为医生的父亲,在迎娶张幼仪的母亲进门后不久,为张家吟诵出一个对句,其中一句带有“嘉国邦明”四个字,寓意“国家美好,国土光明”。 出于对国家的热爱,张父决定,句中的每一个字,都将用作后辈的排辈用字。张幼仪的这一辈,就以“嘉”字取名;再下一辈,就用“国”字;再下一辈,则用“邦”字。如此循环,直到所有的字用完,再从头用起。 张父为子女取名时十分用心,第一个“嘉”字已经确定,第二个字则需要精挑细选。长子出生时,张父为儿子选择了“保”字,代表“保护”与“安全”。轮到次子,他则选择了“森”字,代表“庄严”与“高贵”。第三个儿子排行老四,张父为他选择了“璈”字,代表一种乐器。 当张幼仪出生时,父亲为她选择了“玢”。这是一种玉的名称,代表“精美”与“昂贵”。而在张父的心中,“玢”却有着另一层含义,那就是人类至高无上的美德。 晶莹剔透的玢玉是稀奇的物件。父亲在一次旅行归来时,特意为张幼仪一个人带回了一枚在阳光下微微发亮的玢玉别针。可见,父亲并未因为她身为女子,而对她的爱减少半分。只是,对于女儿,父亲的爱却带着无形的压力。他似乎已经为女儿的一生定制了一副框架,每一个女儿都要在这个框架中,循规蹈矩地成长。 期许下一世绚烂,却只能无奈地将婉转的思绪沉落水底。无论心事如何蹁跹,也终将注定不会在漫漫红尘中恣意飞舞。 张幼仪是家中的第二个女儿。虽然在为她取名字时,父母花费了不少心思,但是,女孩在家中的地位,却低微到几近隐形。 她的母亲一共生了十二个孩子,八男四女。可当人家问起她有几个孩子时,她只说八个。因为只有儿子才能延续张家的香火,女儿注定要嫁到别人家里,因此,有了也几乎等于没有。 在当时人的眼中,生女孩,就等于生了一个外人。如果生了女孩,家人就把脐带埋在屋子外头,而如果生了男孩,就会把脐带收藏在妈妈床底下的一个坛子里。虽然只是一个无须过多纠结的小举动,却将儿子与女儿的地位区分成了天地之别。 因为家中的孩子太多,张幼仪一直到六岁才完全断奶。小时候,只要想喝奶,她就会走到奶水充足的阿嬷面前,凑近她的乳房喝上一顿。也许是因为人奶喝得久了,张幼仪直到老年,也很少生病。就连她自己也笑称,也许人奶就是让她身体硬朗的秘诀。 P2-4 序言 风云际会的民国时代,经历了轰轰烈烈的社会变革,其中充斥着兴衰故事,承载了悲欢离合,亦有道不尽的儿女情长。于是,不少传奇的故事,或是浪漫温柔,或是华丽旖旎,却有一个女人,逆着传奇的规律,以配角的角色,华丽转身,实现了命运的逆袭。 她没有精致的容貌,没有玲珑的身材,没有卓然的才华……而是作为一个卑微的配角,出现在一个男人风花雪月的故事里。这也注定了不可逆转的悲剧,但是痛苦锻造了坚毅的灵魂,配角的转身,亦是不需要灯光;失败后的崛起,可以抵过任何华丽故事,也更加振奋人心。她便是民国独树一帜的传奇女子——张幼仪。追寻她的人生轨迹,你会领会更多滋味,你更会明白,怎样才算是真正的传奇。 在20世纪的第一个十年,旧社会走到了末端,新时代里正进行着翻天覆地的变革。新旧思想碰撞出绚丽的色彩,成为她的灵魂的色。传统女性的温润的外表之下,包裹着现代女性的独立精神内核。她因此而独特,也因此而尝尽悲伤。 一朝兄长牵线、媒妁之言,她成了一代才子徐志摩的妻子。她无法抑制对丈夫的崇拜,所以谨小慎微地以一个传统女性的方式静默地爱着。 她孝敬长辈,关爱丈夫,恪守本分。而她的用心经营,却未能得到丈夫的怜爱。新婚燕尔,他选择了逃离无爱的婚姻,去追逐梦想。 欧洲之行,成为丈夫浪漫的开端,却为她带来了悲剧的命运。在丈夫的眼中,她是“土包子”般的村妇,也是他爱情的绊脚石。尝尽丈夫的冷漠之后,一纸离婚书如约而至。 生为人母,做过人妇,最终被狠心抛弃,亲儿也因病离世。品过半生薄凉,她又该怎样面对后来的人生? 最终她在苦难的深渊中涅槃而起,巨大的绝望与悲痛褪去了她懦弱隐忍的外壳,生长出了独立自信的骨骼。 于是,那边徐志摩在演绎自己的爱情“喜剧”,这边张幼仪忘我地丰满自己的人生。她在德国深造,学习幼儿教育,回国后做银行副总裁,又开了自己的服装店,事业经营得风生水起。尝过半生悲剧的苦果后,她终于华丽转身,完成人生的蜕变。 一场意外,徐志摩离世。张幼仪为他料理后事,为他赡养父母,教导儿子,为他出版诗集。她以深沉的爱,给了他最大的成全。而多年后,她也终于找到了一段安稳的幸福,一个爱她的男人,安然享受余生。 如此,半生忧伤,半世安然。虽不完美,却也精彩。品过人生悲凉,看过生命真相,坚韧的心撑起的是生命的太阳。隔着一个世纪的距离,仍将散发光明与温暖。 后记 生命中的每个点滴,都隐藏着美好的身影。就像书上蓬勃生长的叶子,街边路人温暖的笑脸,天空中洒下的点点阳光…… 如果一定要为张幼仪的一生做一个总结,我宁愿将它定义成完美的人生。每个人的幼年、童年和青年,都会经历或多或少的遗憾或失败,张幼仪也不例外。只是,中年以前的缺憾,可以用“惨烈”来形容。 也许每个女人都不曾想过,丈夫会在自己的生命中刻下永恒的伤痛。张幼仪相信父母和兄长的选择,愿意把自己的幸福寄托在他们手中。可那个集才华与浪漫于一身的丈夫,却偏偏将她当作空气视而不见。 人们都在称赞徐志摩的诗篇与才情,也在歌颂他一段段美好的爱情,却总是忽略隐藏在他背后的那段婚姻。这段婚姻中,受伤的似乎只有张幼仪一个人。 徐志摩从婚姻中的出逃,终于解开了束缚在张幼仪身上的枷锁,她从此变成了一个坚强而独立的女人。直到此时,她才终于找到最适合自己的生活,再也没有任何人和事能够隐藏她身上的光芒。她就像一颗夜明珠,即使在无边的黑夜,也璀璨夺目。 张幼仪常说,经历了德国的生活之后,她变得无所畏惧。并不是外国的条件比中国优越,而是那段独立的生活让她汲取到了人生的全部养分。这段生活仅仅是对日后成功的一次奠基。从德国回国之后,张幼仪的身份就变成了一位成功的女银行家和女商人。 张幼仪始终没有忘记对父母、徐家二老和子女的责任。即使已经与徐志摩离婚,却也一直将他的父母留在身边照顾,直到两位老人先后离世。徐志摩死后,不知所措的陆小曼已经丧失了全部的决断力,张幼仪再一次挺身而出,成了做决定的那个人。 生命在人生旅程的最后一段,赠予了张幼仪一段圆满的婚姻。她珍惜那个懂得倾听他的男人,也用真诚的爱去善待他的子女。在生命的最后,她在自己的墓碑上冠上了他的姓氏。似乎从没有人用“优雅”和“美丽”形容过张幼仪,却没有人可以否认,她身上有着女子少有的大度和坚韧。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