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非洲的交往由来已久,特别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同属于第三世界的身份定位让中国与非洲各国的交流与合作达到了一个高峰,中国也一直将非洲视为国际舞台的重要力量和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重要支持者,相互支持与合作一直延续至今。李安山主编的《中国非洲研究评论(2014总第4辑)》重点关注的非洲的政治、经济、军事以及社会文化和历史方面的一些热点问题,同时也对中非关系的历史和现状进行了颇有见地的研究,以及对非洲学的研究综述,有助于增进对人们对非洲的了解。
| 书名 | 中国非洲研究评论(2014总第4辑) |
| 分类 |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世界政治 |
| 作者 | |
| 出版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中国与非洲的交往由来已久,特别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同属于第三世界的身份定位让中国与非洲各国的交流与合作达到了一个高峰,中国也一直将非洲视为国际舞台的重要力量和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重要支持者,相互支持与合作一直延续至今。李安山主编的《中国非洲研究评论(2014总第4辑)》重点关注的非洲的政治、经济、军事以及社会文化和历史方面的一些热点问题,同时也对中非关系的历史和现状进行了颇有见地的研究,以及对非洲学的研究综述,有助于增进对人们对非洲的了解。 内容推荐 《中国非洲研究评论(2014总第4辑)》禀承了北大非洲研究中心的研究风格:前沿探讨与基础研究相结合。题材丰富是本期的特点,既有针对发达国家对非战略的分析,也有对美国在利比里亚隐蔽行动的揭露,还有对中国在布基纳法索的民间合作的描述;此外,还有对中非地区和肯尼亚的考古调研,对非洲统一组织解决边界问题的考察,对中非关系研究中国际话语权的剖析,针对亚非国家对非政策的比较,对国际援助体系的动因批判和理论评析,对“安哥拉模式”的探讨,对伦比德民族主义的研究,对坦桑尼亚艺术和人生关系的阐述……作者李安山多元是本期另一特点,非洲学者的批判思维、欧美学者的客观陈述、中国学者的理性分析,都有展示。为了鼓励中国青年走进非洲,本期在保留“青年园地”的基础上又开辟了“研究生手记”,使大家可以分享这些青年学子在国外对非洲和非洲研究的感悟和体验。愿中国的非洲研究长青。 目录 序言 中非关系研究中国际话语的演变 非洲论坛 二战后法国、美国和日本在非洲的战略综述——兼分析比较三国的战略利益及其影响 浅析伦比德的非洲主义思想 论美国在利比里亚隐蔽和公开的行动,从20世纪70年代到2003年 非统与非洲边界和领土争端解决析论 国际援助的历史与现实:理论批判与效益评析 亚非关系研究 “你们不是我们唯一的朋友”——安哥拉视角看“安哥拉模式” 中国人在布基纳法索:民间的中非合作 亚洲对非外交政策的比较研究 探寻全球卫生公共产品提供路径——博雅非洲论坛之“埃博拉与世界:认知与行动”会议精要 国外非洲研究前沿 全新世中非雨林西北边缘人类聚落与植被变化的时间关系 援助与发展:非洲人为何要有梦想并走出去 调研报告和研究心得 肯尼亚滨海省曼布鲁伊遗址的考古发掘与主要收获 坦桑尼亚:认知、理解与艺术 在津巴布韦当“农民”——皖津天瑞卡萨马农场采访侧记 青年园地 埃及现代萨拉菲主义运动的演变 文化的尴尬:以非洲卫理公会主教派教会在南罗德西亚农业教育的问题及影响为例 研究生手记 编者按 1.非洲研究在哈佛:“非洲在行动”大型研讨会侧记 2.在加纳调研华人华侨的经历 3.在尼日利亚和加纳调研华人华侨的经历 4.参加美国非洲研究会年会的感受 5.在南非遇到台湾味 6.肯尼亚——唤醒之旅 7.津巴布韦的竞选情况 8.津巴布韦总领馆与面子工程 9.约堡大停电 附录 北京大学非洲研究中心2014年大事记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