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与道德的关系是法学家长期以来争论不休的问题,这一问题与我国的精神生产、精神文明建设紧密相连。周世中著作的《周世中自选集》一书,以法与道德的关系为主线,分析了精神生产的理论与现实问题,与之紧密相连的是法的价值和法的合理性问题。其中依法治国部分是研究法制与法治的一些论文,企业并购部分则选入了作者关于企业并购法制化的论述,而法学教育与法律人才培养部分则是作者从事法学教育几十年的总结。本书作者对于中国法学教育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作了深入的剖析,提出了以培养法科学生实践能力为中心,改革法律人才的培养模式,打造法学特色的专业,探寻创新型、应用型法律人才的培养途径与方法的观点。
周世中著作的《周世中自选集》收录了周世中教授的一些文章,内容涵盖法的作用与价值,法的正当性与合理性,法的阶级性与社会性,法的规范化与现代化,民主与法制,依法治国的治国方略,少数民族地区的国家法与习惯法,西方的法治与中国的法治的关系,以及对有关西方法学思潮的评析等。本书是马克思主义法理学的基本原理与中国法治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反映了马克思主义法理学的基本内容和最新成果,对学习和研究法学和法理学的读者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一、法与经济利益
马克思的社会系统观与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
论全人类利益与阶级利益
也谈法律经济决定论
历史合力论研究
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矛盾的类型及其特征
二、法与道德和精神文明建设
论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的渊源及其形成过程
新技术革命与精神生产
关于法与道德关系的几点思考
当代大学生主流价值观构建的路径选择
现代性的精神维度与法的主体性
三、法的价值和法的合理性
论法价值观及其特征
论法治的合理性
论法的正当性
论合理性司法建构的前提
法律异化研究
马克思法的合理性思想的渊源及其现实影响
论司法资源配置与司法公正
论我国“人本”法律观的更新与重构
新中国成立50年来法理学研究的回顾与前瞻
四、法制与法治
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与当代中国法治的契合
论法治的精神
依法治国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迈向全面小康社会的中国法治
传统社会主义法治观念的反思与重构
当代中国社会结构的转型与和谐社会的建立
五、权力与权利‘
西部开发与发展权
“股东权”实现理论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村民自治权
论法对政府权力和公民权利的平衡
关于农民宪法权利的几点思考
论企业法人财产权的法律保护
六、企业并购
企业并购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法律调整
论要约收购
论企业并购的法制化
企业兼并的若干法律问题
七、法律方法与法律程序
从“主义”到“问题”
也谈法律方法的科学性
论我国行政诉讼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透视行政处罚中“软”、“乱”、“滥”现象
论我国刑事强制措施的新发展
论我国医疗事故鉴定体制的完善
八、中西法律思想比较
亚里士多德真理思想初探
正确估价现代西方哲学思潮
西方法的合理性思想的演进
杜尔克姆法社会学思想探析
马克思主义法理学的中国化及其进程
九、民族法与民族习惯法
尊重民族习惯法构建国家法与侗族婚姻习惯法适用良好互动的思考
广西少数民族自治县自治条例立法与实施的法理思考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民族习惯法研究状况及未来走向
论民间法、民族习惯法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略论侗族款约的当代价值
黔桂侗族习惯法的变迁
侗族习惯法对女性发展影响探析
侗族习惯法在解决林权纠纷中功能及路径选择
侗族款文化与现代法治的冲突及互补
论瑶族石牌的性质及其现实影响
瑶族民间组织及民间法的现实影响
金秀瑶族自治县金秀镇六段村石牌调查
瑶族新石牌与大瑶山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立
瑶族新石牌及其在构建和谐社会中调整功能探析
白裤瑶的习惯法及纠纷解决机制的实证考察
藏族习惯法司法适用的方式和程序研究
十、法学教育与法律人才培养
在刑法学中实施案例教学的几点体会
英国法律教育制度及其对我们的启示
法科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法学教育的改革
讨论式教学在法学研究生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案例教学法初探
法律技术与法科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应用法学专业学生的社会需求与能力培养机制探索
社会调查与法科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理论与实践
在职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若干前置问题探究
构建创新型法律人才培养模式的方法和途径
打造特色专业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法学人才
作者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要目